神圣祖迪·达贡 部落屠杀者
关注数: 14 粉丝数: 257 发帖数: 31,469 关注贴吧数: 41
港媒:香港人食盐超世卫组织标准一倍(食盐多过你食米就系咁解) 何玉贤指,政府计划于明年5月前会制定食物中减盐及减糖指标。 香港文汇报图 中新网11月12日电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港人平均每天盐和糖的摄取量超出世卫组织标准,相关食物安全中心为减少港人摄取钠及糖,成立“降低香港食物中的钠及糖国际谘询委员会”。 中心指,未来会成立工作小组,与食品生产商商讨有关针对减盐和减糖的目标计划,料明年5月前会订立初步目 标予生产商自愿跟随;同时香港卫生防护中心计划明年将进行人口普查,了解市民摄盐情况。 食盐超世卫标准一倍 三成人食糖超标 食安中心前日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进行首次会议,中心顾问医生(社会医学)(风险评估及传达)何玉贤昨日在记者会上表示,有研究指港人每日食9克至10克盐,是世卫建议一倍,而世卫建议每日食少于50克糖,有逾三成港人都出现超标情况。 他又提到,过往本港曾进行减盐减糖的宣传,但认为成效不彰,故成立谘询委员会制定全面的公共卫生政策。 谘委会成员、英国专家Graham MacGergor称,人体长期摄取过多钠和糖会引发高血压、致命性中风、冠心病和肥胖等健康问题。以香港为例,港人摄取钠的主要来源是酱料如豉油,有部分豉油含盐量更是海水四倍。 他认为,香港减钠减糖的措施较落后,建议食品生产商每年递减食物中的盐分,令公众易于接受;港府亦可先制定自愿减钠糖 目标,冀2025年减少市民摄盐量三成及每日摄取糖不超标。 专家倡标签糖分 征收糖税 芬兰专家兼谘委员成员Pekka Puska则建议食品生产商,将营养标签中的糖分分列清楚。他指出,个别国家及地区例如墨西哥、丹麦等,会针对汽水、雪糕等高糖食品,向生产商征收糖税。 何玉贤指,香港在减钠减糖的经验不多,因此谘询外国专家意见,政府计划于明年5月前会制定食物中减盐及减糖指标,主要针对酱料如豉油中的钠含量及非酒精类饮料的糖含量。同时,今年会成立工作小组,与食品生产业界,如酱料业界等商讨如何在食物中减少钠及糖。 明年收集市民尿样本查盐量 此外,香港食环署及卫生署明年会进行港人食盐量调查。卫生署发言人指,会邀请国际专家协助推动降低港人进食盐和糖量的工作。卫生防护中心计划于明年进行人口住户健康调查,藉以收集香港市民的尿液样本,从而了解港人的每日钠摄取量。 发言人续指,卫生防护中心亦会继续透过“健康饮食在校园”、“幼营喜动校园计划”及“有『 营』食肆运动”等项目,多方位推广健康饮食,让市民身处的环境有更多健康的食物可供选择。 香港本地专门售卖酱料的李锦记昨日回覆香港文汇报查询时指,对于食安中心的“减盐、减糖目标”计划,由于工作小组和计划正成立当中暂时不作回应,但李锦记表示“作为酱料行业的一分子,会持开放的态度,积极留意工作小组的成立及相关计划内容。”
香港定居内地老人不堪高物价 无奈选择回港养老 80岁的香港老人陈婆婆今年告别东莞,回到了香港的老人院。随着内地物价水平不断攀升,许多原本打算在内地养老的香港人最终选择回到香港。   香港工联会内地服务中心副主任邵建波说,香港老人从内地回流养老近年来有增长趋势。2011年仅广州、深圳、东莞三个工联会的内地服务中心就帮助超过200个原在广东居住的老人回流香港养老。   记者了解到,香港工联会自2004年起在广州、深圳等地成立了多家内地咨询服务中心。深圳咨询服务中心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向该[url]http://机构[/url]查询回港养老的案例不断增多:2011年为57宗,2012年增长至128宗,2013年1-7月累计已有252宗。   不少香港人当初选择到内地养老时,都带着相对丰厚的积蓄,怀揣着“内地物价低、港币值钱、空气好、住房宽敞”的颐养天年梦。但是,随着[url]http://人民币[/url]升值、内地房价物价上涨,一些内地港人年迈体弱多病,[url]http://生活[/url]日益拮据,选择踏上返港之路。   在东莞照顾香港人陈婆婆近5年的刘先生告诉记者,老人的吃、住、医疗费和聘请护工的费用一个月需近5000元人民币,病重一住院就要花费上万元的医疗费。   记者见到了几位在深圳养老的香港老人,他们表示,原本计划好够花30年的养老积蓄,现在10年就用完了。   邵建波说,物价飞涨是内地养老香港人回流的首要原因。“我2006年到内地工作,当时100元港币能换108元人民币,在香港喝早茶要几十块港币,在内地只要十元左右人民币,在内地的生活成本约为香港的1/3。如今100元港币只能换79元人民币。当年是香港人跑到深圳来买菜、做衣服、买日用品,现在反过来了,深圳人都爱到香港买东西了。”   邵建波说,大部分在内地养老的香港人不愿回香港,但由于积蓄耗尽、许多老人又没人照顾,只好踏上返港之路,被港府安排到老人院生活。   香港政府统计处2011年初的调查数据显示,当时在广东居住或长期逗留的65岁以上香港老人约有4.6万名,以中山、广州、东莞、深圳最为集中,其中仅深圳就有6100人。   今年10月1日,港府正式实施“广东计划”,让选择移居广东并符合申请资格的香港长者,无须每年回港定居60天,也能领取香港政府派发的每月1135元港币高龄津贴。截至10月5日,港府已收到约1.3万份申请,而社会福利署也已面见了200多名申请“广东计划”的长者。   港府越来越多地投入[url]http://资金[/url]完善安老体系,也是不断有港人回港养老的一个重要原因。记者了解到,港府针对安老服务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不久前开始试验的长者小区照顾服务券试验计划,增加小区照顾服务名额,以及为长者及残疾人士提供的公共交通优惠等。   今年68岁的港人赵女士一直在香港生活,她说,随着港府对于高龄人士的公屋供给逐渐充沛,医疗保障设施更加良好,老人们就近养老的可能性更大,估计会有更多老人选择回港养老。
仁川亚运见闻:韩国人确实吃不起肉。。。   吐槽亚运:伙食满眼泡菜肉食很少 有运动员睡厨房   2014年09月25日   来源:金陵晚报   “别提了,天天吃泡菜,人都吃傻了!”昨天一位运动员这样告诉金陵晚报记者。仁川亚运会开赛5天,各种负面消息不断,媒体服务不怎么样先不提,运动员村里的伙食已经让运动员感到无力吐槽。   吃得全是泡菜   满眼泡菜肉食很少   八年前的多哈运动会,被曾采访的过一些记者评为吃得最好的一届亚运会。运动员村里的伙食,那简直可以用饕餮形容,各种海鲜、肉类和水果,你能想得到的他们都有,餐厅24小时向运动员开放,随时可以吃到美味的食物。比如针对中国运动员,他们还会提供水饺等一些特色食物。   相比之下,这次仁川亚运会的运动员伙食,可以用“寒碜”来形容。“菜看着好像挺多,但一半是各种泡菜,看不到什么肉,真是比较差。”一位运动员说道。运动员参加这样的大赛,对饮食的要求非常之高,但是以目前组委会提供的餐食,很难满足大家营养的摄入。日本和各国代表团的运动员也都反映没有肉吃,往届亚运会都会提供牛排,供运动员补充体力,但是仁川亚运会完全没有牛排,这是亚运史上第一次出现吃不到肉的情况。   亚奥理事会终身名誉主席魏纪中先生就表示,他已经听到好几个代表团反映伙食问题。此外运动员如果赶上饭点的时候正在场馆比赛,组委会提供的是一人一份盒饭,但这个盒饭不仅难吃,此前还被检测出了沙门氏菌,昨天记者在网球赛场看到,很多没吃完的盒饭堆在场馆门口的桌子上,虽然盒饭量很小,但运动员都没吃完,可见口味的确不怎么样。   住得太拥挤   有运动员竟睡厨房   昨天有一张照片在网上流传,照片中一张小床就搭在厨房里面,据称这是一位中国男篮运动员在运动员村里得到的待遇。   金陵晚报记者就此向男篮求证,得到的答案是:“从厨房来看,的确是运动员村的公寓,但不是我们男篮,应该是中国代表团的其他运动员。”   虽然没到睡厨房的地步,可中国男篮的住宿也好不到哪里去。“这里面都是二居室或者三居室,一个套间住六七个运动员,我们有的人就睡在客厅里面。而且那个床很小,我们都是2米多的大个子,睡得那叫一个难受。”一位男篮运动员昨天说道。而且运动员住的高层公寓,每栋只有一部电梯上下,到了吃饭时间,大家都要去餐厅,等的话需要很长时间,走楼梯?那可累得够呛。   路途太遥远   男篮不得不放弃训练   亚运会比赛场馆太远,各国媒体已多有报道。而与男篮比赛馆,羽毛球、射击场馆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亚运会男篮比赛场馆有三山馆和华城综合竞技场两个,三山馆在仁川地图的最上面,而华城竞技场根本就不在仁川,它位于在京畿道华城市,媒体手册的地图上根本找不到这个馆,只是在最下角标了一个箭头。   从运动员村坐车到华城馆55公里,而从男篮训练的三山馆到比赛馆,直线距离则有68公里。昨天上午男篮的赛前训练时间被组委会安排在9点到10点,而下午与哈萨克斯坦的比赛则在14点开始。如果按照原计划,男篮上午练完回运动员村吃饭,再赶去华城馆,比赛也基本快开始了。最终男篮不得不放弃了上午的训练,事实上昨天男篮去比赛场馆,路上花了长达1个半小时。   这么来回折腾,恐怕对男篮队员的体力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朝韩大战"石伟雄获利 摘香港体操亚运首金 中新社仁川9月25日电 (记者 张素)仁川亚运会体操比赛25日收官,来自中国香港的石伟雄在男子跳马项目夺金。这是中国香港体操队在亚运会历史上的首枚金牌。 “我从没想过我能夺得金牌,因为梁鹤善是一位强大的对手。但恰恰是这种弱者心态帮助我夺冠,因为我自知没什么可失去的,只是尽力一搏。”石伟雄在受访时兴奋地说。 赛前,本场比赛焦点集中于朝鲜跳马名将李世光和韩国奥运冠军梁鹤善的“朝韩对话”上。经抽签第一个出场的石伟雄并未引人注意。 “我曾担心他第一个出场在各方面都会吃亏,但没想到他能超水平发挥。”中国香港体操队领队潘镜雄对中新社记者说,“我们没有抱以太大期望,就跟他说用平常心去比赛。” 石伟雄的两跳均选择难度系数6.000的动作,两跳分数分别为15.200和15.233,最终得分为15.216。而梁鹤善在伦敦奥运会夺冠时的分数高达16.533。 随后出场的李世光在第一跳就出现重大失误,整个人狠狠摔倒在防护垫上。他的第二跳完成得也颇为勉强,完成比赛后,他步履蹒跚地走下场,久久坐在地上没有抬头。 梁鹤善的两跳难度系数与石伟雄相同,作为东道主,他的每次出场都伴以全场欢呼。他在第一跳落地时跌出界,观众随之惋惜叹气。他的第二跳表现完美,结束比赛时,他亦自信地向全场挥手致意。 戏剧性的一幕出现在现场屏幕公布梁鹤善的分数。记者看到,面对馆内的“长枪短炮”,梁鹤善本已高举双手预备欢呼,但当最终分数显示为15.200、暂列第二位时,他先是一脸不敢置信,随即用双手捂住脸。 此时,石伟雄和他的教练已兴奋地站起身,与邻座的中国选手和教练握手致意。稍候,梁鹤善也主动走过来,石伟雄快步上前拥抱对手。 潘镜雄表示,中国香港体操队已征战四届亚运会,终于在仁川取得首枚金牌。他认为夺冠得益于香港政府将体操列为重点发展项目,而这枚金牌将鼓励更多香港本土的孩子练习体操。 23岁的石伟雄在自己的履历上,继首次在国际赛事夺得金牌、首次参加奥运会之后又添了一项纪录。他说这枚金牌让他得到了肯定和认同,他现在最想“与家人和教练尽情庆祝”。(完)
首页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