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hinkmore
tothinkmore
关注数: 19
粉丝数: 36
发帖数: 6,337
关注贴吧数: 95
你们都在忙什么? rt
你们都在做什么? rt
哲学吧的同学们注意中国的传统文化 《易经》是中国的文化根基,其中的哲学道理是深刻的,就人而言包括求索精神,刚健精神,但同时也包括对人的散漫之心的呈现。另外,易经哲学的要义在西方哲学当中是没有的,这是我国的特别之处。故一贴提醒大家有机会重视。
意识的部分思考 每个人都是有记忆的对吗?而且每个人的记忆是不同的,或者在很大程度上来说一个人的记忆是由于一个人的经历造就的,而且能够留在一个人的心里印象的一定是一人在使用自己的心思考察的东西,比如,认真的通过眼睛观看,认真的通过耳朵听,认真的通过鼻子闻,认真的通过感官,等等考察过的世界。 而且这样一个自己的心思(或者每个人的心思),还有通过在记忆当中,考察记忆中经历过的东西,产生新的印象 ,比如大家反思自己的时候,做总结的时候,或者要对某个东西下结论的时候。再回到通过感官来留下印象的情况,比如我的眼睛,当我的心思认真的观看注视某个东西的时候,比如一个杯子,我的脑海里面就是杯子,如果我的注意力不移动,就会一直是这个杯子,这个时候,杯子之外的其他东西对我而言都是视而不见的,这些东西都不在我的脑海里,我的脑海里只有我眼前的这一个杯子,杯子之外的其他东西都成为的杯子的背景。这说明什么呢?人的心思(或者说我的心思)有一种可以把某个东西从他的背景里面“拔出”的能力 ,让这个东西在我的心思 面前呈现的清清楚楚,而其他迷迷糊糊。 如果一个人记忆就是这样,一点一点的,很线性的,心思从A先后地移动的B点等等。那么我们可不可以认为人的记忆就是这些点点滴滴的先后瞬间组合而成,拼接而成。 按照什么方式组合拼接呢? 逻辑的方式进行拼接。因为,我们人心的法则就是在逻辑的思索,逻辑的观察,一个人的记忆就是在使用心思看到一个一个的“小砖块”拼接而成的,于是我们在回忆某个东西时候,被回忆的印象,某个对象,总是在“空间”中呈现,在“时间”中发生,有逻辑的先后,有组织。 再然后,你认同,大部分人是在透过自己的“记忆”在观察世界,在透过“记忆”理解她遇到的新的经验,在往前推一步,我们可不可以认为,每个都被束缚在自己的记忆当中,而记忆就是这个人的全世界。 如此而言,是否可以说,每个人的世界其实是生成的,由我们刚才说的“心思”(这个心思可以理解成意识)生成的?我想说的就是最后这一个问题。 每个人的心里有着这个小小的意识,只要没有睡觉,只要还活着,这个小小的意识,就在跳来跳去。意识看到颜色,看到形状,意识听到声音,意识感触到等等。意识就动来动去,意识在视觉,意识在听觉,意识在感觉等等,意识就像一直画笔,每到一处就画一下一处,就这样一直画啊画啊,把一个人世界把一个世界画大。当意识集中精力专注于某一处时,意识就可以停留在某一处,比如看见杯子,听见海浪。意识停在那些地方,就是像一个系统和信号之间产生了共振了一样,内外两者协同,意识与意识面前的对象产生了共鸣,比如和杯子共鸣了,于是意识沉入杯子这个意像当中,同样意识沉入海浪声当中,可以沉入,也可以在从沉入的东西当中拔出来,但是每沉入一处,就是在记忆这个画卷落笔一次。这些描绘的都是意识第一次与这个相遇会发生的情景,可以理解这个过程的方式就设想一个婴儿刚刚来的这个世界将会发生的情景,或者一个人初次到达某个城市发生的情景。 每个人世界就这样一笔一笔的画下去,但是一直这样一笔一笔画想去的,因为一个人的“记忆的空间”是有限,或者说大脑容量是有限,大量的实物被填充到记忆世界,扩充到记忆世界,一定会有许多矛盾,有让人快乐的实物,也一定有让人痛苦的经验。大脑的不堪重负,会有两张方式对此消解。 一种是被动的方式,一个人在晚上睡觉的时候,或者发呆时候,因为意识和外界的接触断绝,意识消失大脑会整理每天消息,比如自动的消解一些矛盾的记忆,或消解一些没有被释放的情绪,但是这些反应,但是这样一个消解活动有可能会触发意识的活动,因为之前说过,意识的活动是逻辑地活动,逻辑的运行,或是我们的梦境也是用空间结构的,有时间结构的。对于做梦的人来说,他意识活动了,某一个对象都浮现在他的意识面前,他看到了它,而这个对象可以是一个人,一个场景,一个图式,一个东西。意识一旦活动,凡是意识停留的地方,一定有一个对象,也就是意识面前必然有一个对象。 一种是主动的方式。意识闭绝于同感官与外界接触的时候,意识就在记忆中活动,在记忆中思维,其实,更准确的来说,这个时候就是在思考,回忆就是一种最简单的思考,只是回忆这种思考,是让意识在观感产生的那些意像里面爬来爬去,就把那些意识记下来的“小砖块”简单的回放,简单再一次放在意识的面前。为什么会回忆,就是以为要提前某个东西,再此确认某个东西。或者因为自己的脑子太乱,会整理这记忆,这个时候会进行一个高级的思考活动,因为这个时候,意识通过思考会产生高级的观念(这也是概念,前面不是说了意识与意识面前的对象共鸣吗,意识是在概念中与意识的某个对象共鸣),比如意识到“空间”,意识到“时间”,意识到“虚空”(其实,前面说的那些杯子、海浪,也是观念,因为都摆在了意识面前,只是这些观念是我们的感官给予的),同样,这个时候也可以说,意识和“空间”这个观念产生了共鸣。实际上,许多人还产生了更加高级的观念,比如“函数”,“虚数”更加抽象的观念,对吗?而是,这些都可以看成,某个人在某一刻,为了消解,他认为的他世界的矛盾,而产生的观念对吗?这些观念一旦产生,就以为着我们的意识到达了这个“观念”,我们思考的维度,也就思维可以运行在这些观念当中了(这上面的观念都可以理解成概念)。高级观念这个点有点复杂了,不是我们真要关注的重点。 所以到这里,每个人的世界都是生成,每个人的世界需要整理的(但是并不是每个人的记忆都被合理的整理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意识做这件事情,你想想,一个没有整理记忆的人,记忆就是他的世界,随着年岁的增加,会有多少矛盾和未吐出的气息压在他的心里)。 如果,一个人开始系统地整理自己,回想过往,开心不开心,难过不难过,这样一个过程就如同是意识这个画笔,这个写手,要对画过的东西下一个结论,产生自己关于世界本质的一个“全观念“或这叫做”全概念“(为什么叫全,因为这个结论期望把以往的经历被统一在这个结论当中,这个结论希望包裹所有,当然有的人给出的结论比较大,有点人给出的结论比较小),对世界做一次总论。你听到有人说:这个世界都是看钱的,这是他下的一次结论;或者这个世界一个大神统摄的世界,他统治世界,这是一种结论。每个人的结论不一样,每个人的整理能力也不同,必然整理出的世界的全观念千奇百怪。然而,每一次整理,每一次意识整体的回望,都是一次与自我的对话,一次自我俯瞰,或开心,或难受,但这样的回看,会慢慢得澄清自我,那怕不完美,但也看清了自己。但如果我们整理自己的时候,如果只是简单的回忆,或者已经发生过去的事情的这种罗列,那么很有可能得到的关于世界的全观念是很消解的,因为毕竟,不如意的东西很多。 你说的“源于自己的臆想”。 意识可以通过感官意识到有形的东西,你说“臆想”,是不是可以说意识也产生,不是来说感官或者记忆的东西,是不是也可以创造出一些其他的对象?从过往中整理出一个积极的全观念,这是完全可能的。坦白的说,让一个人通向积极或者向善的途径可能只有这一个方式,使用光明的观念作为过往的总论综述。在这些地方,人的意识就意识到一个比较光明的概念,比如“善”,或者可给人提供积极暗示的观念。 到这个地方,我们思考一个问题,某人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得出某种思想。(这个思想就不再一个两个概念了,而是由一堆概念组成的东西。有的思想复杂,有思想简单,这里面会产生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概念,对于简单的思想,可能某个人凭借自己能力可以得到,复杂的可能是从别的地方学习到的)。一个人有了某种思想,于是他“持有”某种思想去生活,是不是可以说思想引导的他的行为,成为的他行为的指挥者。这个地方,使用的“持有”,其实有很多人使用的“信仰”,这个没有问题,但是我自己不是很喜欢。因为,一个人他可以有多重身份,比如一个人可以在白天“持有”一个工程师的应该有的思维行事情,回家他可以“持有”一个丈夫的思维行事。“持有”某种思维,就如同进入了某种角色,“持有”角色的思想信念。不知道你看不看《我就是演员——巅峰对决》,最近一季的一期里面,李冰冰说演员是需要信念的,就是这个意思,演员持有他角色的思想信念,这样才是进入角色。同样恰恰是因为“持有”,所以某些时候也卸下,或者再“持有”其他的,只要不矛盾,在可接的范围里面,是可以的。这个时候,可不可以认为,意识“持有”了一种思想,并进入了这种思想呢?就像之前说的,意识“沉入”了杯子一样,意识“沉入”了一个角色,一种人格。
想你,沐阳树 在计算机中心与大学生活动中心之间有几棵高耸的树,我着实有点想念你了。 你们一体,所以我从来不叫“你们”,从来就是用“你”来称谓“你们”。 那夜打着灯光,光耀着月色,我路过,却又仰望这星空,你定格了苍穹宇宙。有无人数的人把你遗忘,而我却把你和你周围的绿荫纽合在一起,把你的生命和成片的生命活水联系在一起。 相比于人,我在无数次的回忆当中,更加原意让你成为胜利路14号的符号,因为你从来不会离开。 同样,我也要谢谢你,有你的存在,我现在开始谱写着新乐章,明年,就是明年,当乐章奏响之时,鲜花会炸开乌鲁木齐,你会暖色乌鲁木齐,你会让她更像是一个羞涩的少女,那时,我会更加忍不住告诉你,阳光沐浴了你,你沐浴了所有人的心。 我着实想你了,我在思念你,我的沐阳树!
一脉天山画阴柔,忆又红湖泯忧愁。梦似昨日风吹去,…… 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如果我是DJ,你们会爱我吗~ 学弟学妹们,你们思考过得最为严肃的问题是什么?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