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花鸟风月_ _花鸟风月_
...
关注数: 4 粉丝数: 40 发帖数: 3,406 关注贴吧数: 10
德彪西《意象集II》 简介 《意象集》第二集 《意象集》第二集作于1907年。它的三首作品为阐明其中的复杂性与精制的织体,全部用三行谱表记录,这对视力有很大帮助。 1.《透过树叶间的钟声》 在德彪西所有风行的作品中,它是最美丽的一首。洛克斯皮塞尔猜测它是“一种对清晰与压抑声音亮度对比的研究,意图把秋日昏昏欲睡的雾层,通过遥远钟声的幻觉从沙沙作响的树叶屏幕那边传送过来。”乐曲一开始提供了一种特殊而又精巧的德彪西式的对位,全部以全音音阶构成。两个内声部以扩展手法构成了一种近似卡农的进行。上方流动着一跳独立的旋律片断。下方和它们之中静静地响起的A音暗示着远处的钟声。沙沙作响的音型持续地贯彻全曲,时而哗哗不停,时而微微骚动;钟声的特征也持续未变,临近高潮的地方是在乐曲的中心。至于背景声音的亮度,多少是由于沙沙的树叶声,多少是由于钟声所引起的泛音,那是不可能作出判断的。效果迷人,而这种魅力甚至可能是由于沉思的尾声在行进的低音部的烘托下附有色彩的向下降半音更有意境。 2.《月落荒寺》 它的标题据说是在作品完成以后由路易斯·拉罗伊提出的(题辞)。主题看来是东方式的,显然收到欢快的“加米隆”的影响,而它与一首古怪的好谈往事的英国民歌的旋律有着联系(这是和以后按“加米隆”特征从中分出的一条旋律,调式、和弦式的伴奏都是按沃尔罕·威廉姆斯的格式。)其余要提及的是这首作品大部分以缓慢、平行的和弦构成,其中有时用三度平行,有时是五度平行,并以一个内声部的四音代替三音。给人的感觉是静寂,甚至是朦胧不清的。 3. 《金鱼》 这是第二集最后的一首作品,标题有多种释意,如水缸中的金鱼,或中国式漆具上的金鱼。它们的来源可能出自一幅东方的刺绣,或是日本的印刷品。总之,不管它们属于何种出处的金鱼,而德彪西带着它们在他最通俗之一的作品中过着冲击、浮游的生活。鼓动着的鱼鳍和潺潺的流水都是用丰满的颤音与震音来表示的,并且以精致的华彩做为结束。但全部并不都是经过装潢、平和的。水缸里隐藏着鱼世界的专横,如第64小节似乎在低音部以八度进行来预示不祥之兆。这首作品还从另一个侧面表现了德彪西的托卡塔风格,它已不是图画式的表现手法,而是一种寻求技巧的研究。大多是自然音阶或相近似,同时在有规律的移动中掺杂着和谐的水声,表现出鱼群在十分有限制的活动范围内游来游去的情景。
[转自德彪西吧]德彪西《儿童乐园》 简介 钢琴组曲《儿童乐园》 德彪西的《儿童乐园》乃为他的女儿爱玛所作,大概是受穆索尔斯基的歌曲集《儿童歌谣》的启发,作于1908年,1908年12月由哈洛德·保亚首演。这部《儿童乐园》共包括6首小曲: 1.练习曲“博士” 德彪西将这首单调的练习曲加上“博士”学位,为对克莱门蒂枯燥、死板的指法练习曲的戏谑,乐曲中刻意模仿了克莱门蒂的练习曲,以刻板的分解和弦音型奏出,表现了儿童无可奈何地弹奏练习曲并感到非常厌烦的心理。 2.小象催眠曲 乐曲中开始时的那种稳重的低音旋律,使人联想到小象的步伐。之后是天真的孩子为小象唱的一首催眠曲。最后的两个未解决的和弦,好像是孩子和小象不知何时都进入了梦乡。 3.洋娃娃小夜曲 这是一首孩子对着可爱的洋娃娃唱的小夜曲,全曲贯穿着拨弦乐器的音响,在伴奏音型上,一支朴素而优美的旋律在回荡。 4.雪花飞舞 乐曲最初的4小节单音在描写雪花飞舞。表现孩子在冬天里凝视窗外飞舞的雪花,热切地盼望春天早日来临的心情。 5.小牧童 钢琴生动地模仿出玩具牧童在吹奏一支小牧笛时的音调。 6.木偶的步态舞 乐曲描写一个滑稽的黑人小木偶在跳舞的形象。这是在欧洲音乐作品中选用黑人舞蹈音乐最早的实例。中段还引用了瓦格纳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序曲的主题,这里是德彪西以此表示对当时盛行的瓦格纳歌剧的嘲弄。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