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xz踏学无痕 lxz踏学无痕
关注数: 6 粉丝数: 12 发帖数: 120 关注贴吧数: 9
【诗词曲赋】秋思 学诗至今,已近三年,可分为三段: 一是理工期间,初学格律,试做各体,读百家诗。 二是南行期间,观研各体,见习百家,则适用,成己风。兼学词。 三是回厦门至今。诗词皆有所提高。近来所作《秋思》组,深得己意。且表风格! 时代有别,水平所限,不敢仰望唐人高处,只求沾其诗意,心愿足矣!!!   秋思之月夜怀远 明月云中来,皎颜天下煦。 神州同仰望,四海皆关注。 羁旅逢幽径,归程适晚暮。 离乌撩诡原,嘶马惊眠兔。 来路埋荒草,前程没老树。 当时无所求,只把功名顾。 世事难分说,人生有定数。 不曾有怨言,愧把红颜误。 千里寄青丝,一心传尺素。 胸怀存远意,手抚贴身布。 知己从无悔,此生定不负。 秋风吹落木,落叶蕴秋露。 断壁倚身憩,残梁系马驻。 蛛丝拦月色,背影起轻雾。 红袖对闺房,萧郎独野宿。 烛光忆旧时,月影吟新赋。 卿赠一杯酒,有劳明月附。 君惜一缕光,不惧寒宵苦。 此夜应无眠,相离相守护。 此生唯有愿,听雨听风度。 注:第一次写五古歌行,兼用律句,牺牲了不少脑细胞而成。意起中秋引怀而作!   秋思之故园 落花如有意,应谏秋风怜。 何必飘零苦,曾经到此间。 陈景撩人忆,新月旧时圆。 老大谁仍记,当时好少年。 相逢梁上燕,纷飞在眼前。 往来皆过客,杜宇独清眠。 注:五古。故地重游,不觉数年。恍然追忆,不似从前。   秋思之街行 入暮秋风寒,腹饥人未餐。 朱门系宝马,素月逐流冠。 九街汇贫客,五陵聚绔纨。 可怜广厦寂,空予路人看。 注:五律。   秋思之梦杜甫 楼台千万间,寒士岂欢颜? 善者多劳作,奸商只等闲。 朝廷谋计策,黔首盼时年。 遐思杜甫在,恐愿醉黄泉。 注:五律。有感于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而作!   秋思之鼓浪屿题郑成功像 万里长城拦不住,北风吹过尽荒芜。 名称国姓勤王命,舟锁长江讨逆胡。 欲入钟山祭太祖,岂留清祈坐三吴。 誓迎天子还京畿,不信中原不姓朱! 注:七律。公元1659年,郑成功率领水路大军十七万北伐,连下江南,舟索长江,围困南京!眼看东南半壁江山即将收复,却不幸中清廷缓兵之计,兵败而还,此役失利,郑成功再也无力对清廷造成巨大威胁,也令其抱憾而终!   秋思之流年 瑟瑟秋风肆几巡?纷纷黄叶舞红尘。 偏偏暮雨阻归客,恋恋候亭见故人。 注:七绝。   秋思之书语 暗淡庭芳素月圆,街灯婉转照无眠。 佳人不解埋幽怨,还吝清风扬纸笺。 注:七绝。   秋思之花恋 十月秋风来,凤凰依旧开。 早知花有信,何必独徘徊。 注五绝。 注:陆续增加中,希望写到二十首吧!
悟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 人生三境界 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可能成就某种事业——   题记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    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诸词,恐为诸公所不许也。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西风吹紧,碧树凋落,坐在高楼上,学海茫茫,似无归路。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作者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而刻苦学,衣带变宽面容悴也终不后悔。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作者正在困惑之际,蓦然发现,千百次寻找的答案其实很简单,就在不远处的灯火阑珊处,正是"踏破铁鞋无处寻,得来全不费功夫"。      第一境界是说: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应该登高望远,鸟瞰路径,了解概貌,“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界是说:做学问成大事业不是轻而易举的,必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的过程,“为伊消得人憔悴”,就是说要像渴望恋人那样,废寝忘食,孜孜不倦,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第三境界是说:经过反复追寻、研究,到底取得了成功。做学问也用得上陶渊明的一句诗“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只要功夫精神用到,自然会豁然开朗,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      这三句本来都是言情话相思的佳句,却被王国维用以表现“悬思——苦索——顿悟”的治学三重境界,它巧妙地运用了三句中蕴含的哲理意趣,把诗句由爱情领域推绎到治学领域,赋予了它以深刻的内涵。 三境界出处: 蝶恋花(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 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无尺素 山长水远知何处. 蝶恋花(柳永)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能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原创--唐诗写作教程(绝句,律诗)二 五言为基扩为七言,绝句为基扩为律诗 七言就是在五言的开头加上一个平仄相反的双步音。如“仄仄-平平-仄”前面只需加上“平平”这个双音步就行了,所以七言的首句的四种形式分别为: 括号中即为所添双音步。 (平平)-仄仄-平平-仄例:岐王宅里寻常见(江南逢李龟年) (平平)-仄仄-仄-平平例:葡萄美酒夜光杯(凉州词) (仄仄)-平平-仄仄-平例:月落乌啼霜满天(枫桥夜泊) (仄仄)-平平-平-仄仄例:回乐峰前沙似雪(夜上受降城闻笛) 我也举一首绝句的开头,然后通过对-粘-对写出整首诗。 平平-仄仄-仄-平平(首句) 仄仄-平平-仄仄-平(一二句既对又错) 仄仄-平平-平-仄仄(二三句相粘记住:相粘必相错) 平平-仄仄-仄-平平(三四句又对) 上面就是王翰《凉州曲》这首诗的平仄形式 《凉州曲》 蒲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好了,请写出另三种形式开头的平仄形式!(注意对,错,粘的运用。) 绝句的格式就是对——粘——对!那么律诗的呢? 律诗差不多是绝句的重叠,但第四句和第五句要用粘(换韵) 我举一种为例: 仄仄-平平-仄(首句) 平平-仄仄-平(一二句只对) 平平-平-仄仄(二三句相粘记住:相粘必相错) 仄仄-仄-平平(三四句又对) 平平-仄仄-平(四五句粘) 仄仄-仄-平平(五六句既对又错) 仄仄-平平-仄(六七句粘) 平平-仄仄-平(七八句又对) 杜甫的《旅夜书怀》的平仄即为所举例子的形式。 所以律诗的形式就是:对——粘——对——粘——对——粘——对!绝句懂了,律诗就很简单了。 五言律诗的平仄形式会了,那么七言律诗的形式就不用我再说你吧,自己体会下! 孤平和三连平: 孤平:对于收平声字的句子,指五言"平平-仄仄-平"句型第一字用了仄声,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型第三字用了仄声,全句除了韵脚外只剩下一个平声,故称。所以在近体诗句中,应当至少有一个双平步,否则犯“孤平”,唐人律诗最忌"孤平"。倘在上述句型五言第一字或七言第三字位置上遇到必须用仄声字,绝对无法换平声字时,则要采取"拗救"的办法。"三平尾"诗律术语。指诗句末选用三个平声。为近体诗的大忌,又是古体诗的典型特征之一。 同样切记连续三句以上开头第一字皆为平声,否则犯平头。 近体诗的拗救:(引用) 在格律诗中,凡不合平仄格式的字称"拗"。凡"拗"须用"救",有拗有救,才不为病。如上 该平的用仄,下句则该仄的用平。平拗仄救,仄拗平救,以调节音调,使其和谐,称为"拗救"。拗救大致可分为两类: 1。本句自救,即孤平拗救。在格律诗中,五言"平平仄仄平"句型因第一字用了仄声,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型因第三字用了仄声而"犯孤平"时,则在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用个平声字作为补偿。 2。对句相救: A大拗必救。指出句五言"仄仄平平仄"句型第四字拗,七言"平平仄仄平平仄"句型第六字拗时,必须在对句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用一个平声字作为补偿。 B小拗可救可不救。指出句五言"仄仄平平仄"句型第三字拗,七言"平平仄仄平平仄"句型第五字拗时,可在对句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用一个平声字作为补偿,也可以不救。本句自救和对句相救往往同时并用。 注:1其实还有很多专业的名词解释没讲,有兴趣应当自己去关注。 2 押韵要重视,首句入韵则一,二,四句就要押韵,首句不入韵则二,四句押韵,尽量依《平水韵》尽量不要出韵! 3 做法只是初步,还有更高的境界,如炼字,意境,寓意等。 ······ 喜欢的人,我想他定会精益求精的······ 我写的几首诗,算是作为例子吧!              不见 不见如相见,若离雨满天。 思君少一点,却望是恒年。 注:于图书馆,是日,雨天!090611              望窗外有感 轻烟几重微雨中,错把书馆作仙宫。 隔雾看花花羞涩,隐约花色更动容。 注:于图书馆,是日,雨!090618              理工湖畔行 独行黄昏后,正立小桥头。 飞燕略湖影,行云送贵鸥。 风推水波荡,雨戏日光柔。 折柳思迁客,徘徊意未休! 注:傍晚湖边散步,观黄昏景色,又临近放假,有思!(很喜欢这首) 090624              未晚(二) 行云笼月月遮纱,日隐西山满落霞。 日月相逢如相弃,匆匆一面又天涯。 注:太阳和月亮的关系还真是奇妙啊··· 这首诗借喻,看不懂没关系!也是湖边散步所做。090705              剑煮酒 阴雨骤云天外龙,九州生气腹中空。 迅雷掩色千机变,青梅煮酒论英雄。 注:不用说了,看过三国的都知道这讲的是哪段,哈哈!比较早的作品,当时不懂诗,完全凭感觉啊! 后话:我学诗花一个月左右,至今不过三月,诗词并不难,难的是肯不肯学而已,基础容易,写得怎样那是后话,我学诗词不过是喜欢,继承这一文化,顺便在陶冶下情操而已,无它!
原创--唐诗写作教程(绝句,律诗为主) 唐诗写作教程(绝句,律诗为主) 这是本人近两个月来的自学心得,想学写唐诗的人可以参考下(本人亦自学,不足之处请见谅) 外号:唐诗 大名:近体诗 别名:格律诗 近体诗是唐人在古体诗的基础上创建的一种格律诗(主讲绝句和律诗),何为格律?格:体格,律:规律。 近体诗在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物质形态: 按字数:五言,七言 按叫法:绝句,律诗 经过排列组合: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做法讲解(五言为基,扩为七言,绝句为根本) 举五言绝句为例: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平仄:即平,上(读赏)、去、入,其中平声为平,上、去、入为仄。平声又分为阴平和阳平,分别是现在普通话的一声和二声;上声即普通话的三声;去声为普通话的四声,入声部分普通话的二声和四声(比较容易混)所以不懂要查《平水韵》, 一般一句诗句可分“平平”,“仄仄”和一个单音节“平”或“仄”组成,平或仄叫音,由音组成步,由步组成句。 按诗句的开头为双音节(必须),单双音节相间的原则,五言绝句诗的首句有四种形式: 仄仄-平平-仄 例:白日依山尽 仄仄-仄-平平 例:北斗七星高 平平-仄仄-平 例:花明绮陌春 平平-平-仄仄 例:鸣筝金粟柱 这四种是在理想状态下,但我们可以发现很多诗句并非完全一致! 注:诗的格律虽然严谨,但非一成不变。我们可以发现许多诗并非按部就班,在诗中一三五七字的平仄允许灵活变动(除五言首句第五字,七言首句第七字韵脚),而二四六为音节的重点,平仄不可变。但要注意有些禁忌,如“孤平”“孤仄”等后讲。 以上四种为五言诗的开头第一句形式,诗的首句至关重要! 所谓“仄起”“平起”就是指首句第二个字是“仄”声或“平”声。 而首句最后一个字又决定了整首诗是否要入韵:如果是仄声,就不入韵;如果是平声,就必须入韵。 在近体诗中:五言不入韵(首句最后一个字仄声),是正格(正体);              五言入韵(首句最后一个字平声),是变格(另体)。              七言入韵(首句最后一个字平声),是正格(正体);              七言不入韵(首句最后一个字仄声),是变格(另体)。 注意:“仄起”“平起”;入韵,不入韵;正格,变格一定,必须,毫无悬念的要记清,打死你都不能乱!(一般你发现一首诗不是这几种形式,那它可能是古体诗,排律或坳体了!) 举例: 仄起正格:白日依山尽(登鹳雀楼)      平起正格:鸣筝金粟柱(听筝) 月落乌啼霜满天(枫桥夜泊)              葡萄美酒夜光杯(凉州词) 仄起变格:北斗七星高(哥舒歌)        平起变格:功成八阵图(八阵图) 回乐峰前沙似雪(夜上受降城闻笛)      岐王宅里寻常见(江南逢李龟年) 总之看一首诗“仄起”“平起”只需看首句第二个字;看是否入韵就看首句最后一字! 三个火枪手——对,粘,错:(写诗的根本) 对:就是平仄相反,在诗句中一三五允许灵活变动,但二四六必须平仄相反。 绝句有四句,两句为一联,联内用“对”(律诗亦同) 知道第一句的形式,就能自己“对”出第二句。 粘:就是上联的下句和下联的上句第一个双音步的平仄必须想同! 例:黄河入海流。(上联的下句)欲穷千里目,(下联的上句)其中第一个双音步为“黄河”,“欲穷”但重音在“河”与“穷”字,而“河”与“穷”字都是平声字,这就叫粘! 错:则是对,粘的补充。 注意:联内用对,联间用粘,首句入韵必相错。(纲领性句字,记不住就不用看了) 三者用法与关系 对的形式有两种: 只对不错2种:(首句不入韵,五言为正格,七言为变格)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既对又错2种:(首句入韵,五言为变格,七言为正格)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粘的情况是相粘必相错!比较简单。 粘的上句是上一联的下句,只有2种情况:(最后一字为入声字) 1平平-仄仄-平 2仄仄-仄-平平 由于第一个双步音必须平仄相同(重音在第二个字,第二个字平仄必须相同,否则叫失粘)所以用粘后:(最后一字为平声字) 1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2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这里一定要想明白。 注意:为防止前后两句相同,第一个双步音相同后(用粘)接下来的两个音步平仄相调(音节不变(既用错)例如: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自己分析下) 总结即对又错和想粘相错的情况,我们可以发现: 上句末字如果入韵(既平声字)下句不管是对还是粘,必须相错! 所以绝句的格式无非就是对——粘——对!懂了就很简单了! 举例: 我举一首绝句的开头,然后通过对-粘-对写出整首诗。 仄仄-平平-仄(首句) 平平-仄仄-平(一二句只对) 平平-平-仄仄(二三句相粘记住:相粘必相错) 仄仄-仄-平平(三四句又对) 练习:好了,请写出其它三种(前面有讲)开头形式的平仄形式!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