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空二师的苏27
关注数: 7 粉丝数: 20 发帖数: 681 关注贴吧数: 62
【侧卫史话#1】T10项目的早期探索,苏27的出世 rt,楼主编辑了一本叫侧卫史话的书,包含了苏-27及其大多数衍生机型的发展历程,内容涵盖从T-10到歼-16的各类侧卫战机。从研发历史到性能数据,再到武器挂载(当然,前提他们是公开的)以及一些关于研发过程的小趣事,均一一呈现。 鉴于编者能力有限,书中可能仍存在部分疏漏和错误,欢迎各位专家大佬提出宝贵意见和修改建议。 我们需要新的飞机! 20世纪60年代,美苏冷战进入白热化阶段。美国深陷越南战场的泥潭,战斗机高空高速的理念被实战无情地证明为不合时宜。在热带丛林的中低空空域,先进的麻雀和响尾蛇导弹频频失手,远距离发射后命中率极低,战机最终仍不得不拉近距离,进行近距缠斗。 这场战争暴露出一个清晰的结论,制空战斗的未来,不再属于高空截击机,而属于具备高推重比、中低空缠斗能力、先进航电与导弹系统的新一代战斗机。美国迅速做出调整,启动F-X(F-15)和XFX-1(F-14)计划,以取代老旧的F-4和F-5。 到了70年代,F-14、F-15、F-16等新锐战机陆续服役,它们在飞行性能、电子系统和武器平台方面全面领先,让彼岸的苏联如坐针毡。此时苏军主力仍是米格-21、米格-23、米格-25与苏-15等高空截击机,唯有米格-23勉强可称为“多用途战机”,苏联没有可以对抗美军的战机。 苏联被迫加快新一代歼击机的研发脚步。1969年,苏联空军与国防部联合起草了新一代战斗机的战术技术指标,要求可在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服役,以实现对美国战机的追赶甚至超越。 1971年初,苏联军委会下令,所有具备歼击机研制能力的设计局必须参加竞争。 米高扬设计局提出了代号912的中型歼击机,苏霍伊则推出了重.型歼击机T-10,雅科夫列夫的雅克-42方案则因性能不足出局。最终,这场角逐演变为米格-29与苏-27的诞生之路。 从美国F-X计划启动之时,苏联便密切关注美军动向。苏联的新型远景歼击机项目,从一开始便将F-15视作主要对手。然而,战略目标是一回事,现实能力却是另一回事。苏联在雷达、光电、电子战等领域与美国仍存在不小差距,特别是在设备体积、重量和耗电量方面。 苏霍伊设计局虽赢得了参与权,但要打造出真正能抗衡乃至超越F-15的歼击机,仍是一项异常艰巨的工程。为弥补电子系统的短板,他们将目光投向气动布局、结构设计和飞行性能上,力求以更先进的设计和更好的机体缩小差距,乃至实现弯道超车。 1970年2月,T-10正式立项。目标:超越F-15 他们做到了吗? 下面是对T10的介绍
今天不只是情人节,还是。。 1977年5月20日,一架代号T-10-1的新型战斗机在茹科夫斯基机场划破长空。 她,就是后来令全世界熟知的苏-27“侧卫”的原型机。 她修长的机身与宽大的翼展构成完美比例, 两台AL-31F发动机爆发出惊人的推力, 革命性的翼身融合和中央升力体设计,让她在空中如芭蕾舞者般优雅,又如猎豹般致命。 当普加乔夫驾驶她完成震惊世界的“眼镜蛇机动”时,整个西方航空界都为之震颤。 苏-27不仅是一架歼击机,更是一种力量与美的统一。 她代表了苏联工业的极致浪漫,也奠定了第三代重型战斗机的标准模板。 她之后,她的子嗣遍布世界—— 苏-27,冷战天空中苏联空天防御的中流砥柱。 苏-33,北方舰队在冰封海域中振翅的海空雄鹰。 苏-30,即是俄罗斯手中灵活多能的双座利剑,更是第三世界国家擎向苍穹的权杖。 苏-34,俄军远程打击体系中锐不可当的炸弹卡车。 苏-35,新时代俄罗斯天空中最锋利的矛与最坚固的盾。 而在中国,她的血脉延续为歼-11、歼-15、歼-16,成为人民空军的坚强支柱。 她是飞行员眼中的灵魂拍档, 是军迷飞友心中的不朽女神。 她的每一次盘旋、每一次俯冲, 都像在向天空书写一封情书。 今天是5月20日, 对很多人来说是情人节, 但对侧卫粉丝来说, 这是她在蓝天初次展翼的纪念日。 浪漫,不止于爱情; 热爱,也可以是仰望苍穹时的一声低语: “生日快乐,侧卫。”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