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1动2时3刻 机1动2时3刻
能临千印而后能印
关注数: 13 粉丝数: 61 发帖数: 3,366 关注贴吧数: 51
徐正廉印语--评论黄牧甫 ■黄牧甫印,线条方折峻拔中有圆实,痛快中有沉着,此为大手笔。 ■黄牧甫确实比较适宜学习,因为其有若较明确的取法方向,不像齐白石似的有较大的偶然性。而且黄印与汉印高度相通(尤其是白文),在学习黄的同时,不会与学秦汉印冲突。 ■黄牧甫与汉印并不矛盾。黄本来就从汉印出来,尤其白文,只是有了个性色彩,得汉印之精神,不袭汉印之貌了。吴让之的白文印也有汉味,朱文印距汉较远,是从邓石如而来的,以小篆作印。黄牧甫早年也学吴让之,不同是黄较刚健,吴较内含筋骨。以我看来,赵之谦虽为‘革命家”,创造很多,但在成熟度上不及黄、吴二位。至于吴昌硕,也学过吴让之,但与黄牧甫距离较远,一雄浑,—峻拔,不宜同时学。所以,不必一定列什么时序表。黄牧甫、吴让之和汉印、秦印可以同时进行的。 ■黄氏(牧甫)之线条精粹有味,看似乎直,而有一种猛利生辣之气,有一种似巧而若拙的味道。这样,韵味就强得多了。 ■黄印并非仅仅横平竖直,除了篆法上的变化之外,还得注意线条的粗细,轻重变化,还有方圆结合的问题。 ■黄牧甫的线条感觉生辣劲直,截面呈方形,不能作起伏绵软状;横与横之间间距不一,藉此打破平衡。 ■黄牧甫印的一竖很多是上宽下狭,几乎没有上狭下宽的。 ■黄牧甫用刀应该较陡,入石倒未必很深,走刀比较用力,全然双刀。注意刻的时候很果断,走刀比较迅疾。 ■要注意黄牧甫线条交会处的“搭边”感觉,别忽略,这正是其表现线条立体质量的手段。 ■黄牧甫的精品印,有一些机巧的变化,一种”装傻”的形态。但巧而不露,奇而不野,生拙而不生疏。
当代篆刻艺术大展徐州讲习班石城的笔记 070127下午 徐利明­ 创作的几个观点:­ 1、 文字内容:­ 不常见,有意义,适合个人风格特征的。选词要不落俗套。刻的印,再配长边款,很有欣赏性。对万事万物皆留心。印的艺术本体具有感染力,文字的文学内容也要有感染力。­ 2、 形式美 ­ 篆刻的刀法、篆法、章法。类同于书法的用笔结字、墨法。­ 篆法是单一的,对刻的内容有选择,如齐白石篆法变化小,篆法变化大的有赵之谦、黄士陵。­ 刀法有单双刀,齐白石完全用侧刀,刻的粗,正刀左右方向崩,刻不粗的。进刀法直冲,分段冲。傅抱石的后人捐给南京博物院一批印,看到原件真精彩。篆刻是书法加雕刻,首要的是书法,赵之谦说“古人有笔又有墨,今人只见刀与石”。篆刻就是笔触感结合刀与石的趣味。元朱文、铁线篆的印稿精写上石后再精描细写,才会精到。吴昌硕能融会贯通,与封泥关系很大,他的长处体现在线条的质感上,来自封泥,起收、转折很含蓄,把刀痕和火气去掉,没用封泥宽边。齐白石篆法来自三公山碑,天发神谶碑,使用单刀找到刀法感。成了大师。融会得好。模仿、变通,逐渐地形成风格。自己风格的是建立在学养上,不仅仅依赖篆刻功底。高雅、高层次的书法,加高层次的刀与石的趣味才会成大师。­ 3、 趣向定位­ 欣赏审美的取向,创作前有必要的思考。书法作品有一成到两成的精品就很了不起了。印路宽阔的作者局限性就小,手法多,趣向就多,粗犷、细腻、温柔。风格是其主调,基调。多手段,多趣向。文字构造要具有可发挥性。砖瓦、镜铭、甲骨各种形式都试一下。篆隶之间的写法可用(他多次提到)。头脑里储存的古文字资料多,然后思路就宽。罗叔子见到古文字用纸临摹下来,积累了好多本。好习惯。多动笔,我见到学生用铅笔、钢笔打底稿就骂,动手要用毛笔写出笔墨感。千万不要看当代人的作品,作品的文字资料要与当代印人拉开距离,不流于时风,多看,广泛搜寻古文字资料,使用要有消化变通,不能原样照搬。­ 4、 印屏制做 ­ 明快轻松为主。轻的:密布。大写意:散布。气息要一致。­ ­ ­ 20070127晚上朱培尔­ 1、 近期的趋势­ 文人(明清)的篆刻,人文、文化、含蓄的、优美的,是当代所缺少的,大写意的印很空,大写意不等于放纵,写意是表达意境。当代比历史有变化,技术层面与传统有很大的变化,更强调形式本身。现在只讲对刀法的驾驭和把握,对人文的思想的因素关怀不够。­ 2、 学习方法 ­ 方法得当成功快,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是向传统要答案的过程。传承是最好的捷径,向古代经典找答案,带着问题去学,为什么临摹能深刻地把握美学内涵,理解对象比较临摹的过程更重要,要做好临摹与创作的转换。艺术创作象上厕所,需要时才会做好。­ A、内容的选择是创作思想,文化品味的体现。­ B、书法,未必是行家,但会对篆书的处理,会写大篆、小篆等的笔法。古玺不是刻,而是章法而是篆书的笔法。玺文方中带有圆形与金文不同(金文线条是弧线)。变形的能力,对古代留下的不要轻易去变形,要选用。­ C、印稿,印面设计章法的处理,可根据石质不同,选择篆书尽量用毛笔写稿,有笔意。­ D、所有的文字处理,要有章法意识,制造矛盾,疏密处理。疏密对比之外的中间部分更重要,三部分之和谐,会整体的把握。印刻完还有个总结过程,要阶段性的做反思。­ 3、 篆刻观念,有四种类型­ A、印宗秦汉,秦汉代表高峰,无人为的东西,苍茫,古意,有很多的启发,追随远古的意识不合适,高古的东西无办法去完成(复制)。­ B、印从字出:篆法的处理,邓石如、吴让之、吴昌硕做得好,强调书法的重要性,书法见长的结果,刀与石的效果是书法无法表达的,这是印从字出的欠缺,吴昌硕的书法与印上的字非形的一致,而是线条的韵味一致。­ C、印从刀出-浙派,刀法不构成刻的重要因素。­ D、印从画出。印外求印,装饰性的出现。过了就是做作。美术化倾向形成大写意。当代不足之处是印宗秦汉、印从书出少了。­ 4、 投稿事宜:­ A、选择风格接近的作品。­ B、个数宁少勿多。­ C、宜简不宜繁,不要喧宾夺主。­ D、印屏不要花。­ E、找同好作个参考,就象不同评委综合的意见,找抢眼的作品出来。评委的水平,理解是不同,评选的结果是不同的。­ 原始的冲动是创作最好的契机。辛酸状态下的产物,非正常思维时才能出彩,有时是无意识、潜意识状态下的。写意奔放——内涵、收敛、用刀与结构上的处理具有匠心。心经做成摩崖的感觉,不可说出到可说出来是刹那间的感觉,变为永恒了。­ ­ 070128主讲刘一闻 ­ 鸟虫结构来自小篆。篆刻字的结构不是大篆就是小篆,方圆结构上有变化。­ 黄不击边,吴昌硕作品击边多。印边残破与否是风格所致,不存在高低之分。­ 章法:所有的印面文字的协调与统一,点画之间有顾盼之情,这就是字与字之间的关系,要有姿态。齐白石始学黄易,达到出神之程度,借鉴越深其创作越高。工细,讲精准度;大刀阔斧也讲精准度。精准在眼力上,功夫不只是直、挺,真正的功力是随心所欲使用刀或笔。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