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灵圆通 虚灵圆通
关注数: 0 粉丝数: 17 发帖数: 273 关注贴吧数: 1
太极躯干蛇行功 一、“躯干蛇行功”的养生保健作用和太极功夫 (一)从医疗保健的角度来看,久练躯干蛇行功对颈椎病、肩凝症、胸椎小关节紊乱、胸背疼痛、腰痛、腰间盘突出以及骨、骨关节退行性病变等有很好的预防和促进其康复作用。 (二)躯干蛇行功的逆腹式呼吸法是道家胎息功的重要基础,祖国医学认为其具有炼精化气的作用。吸气时,腹部内收,胃部、胸腔等依次充盈扩充,横膈肌上浮,督脉之阳气上行以还精补脑;呼气时,胸腔、胃部、腹部依次下沉直至脐下丹田充盈隆出,气归丹田,任脉之阴气下行以滋养胞宫。这种循环往复有如橐龠似的盈虚交替运动,对便秘、胃肠功能紊乱、胃下垂、痔疮以及女性痛经等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对缓解疲劳、提高工作效率和改善睡眠等也有很好的作用。 (三)陈式太极拳缠丝劲是周身处处的螺旋缠绕,日久而练就的内功。传统陈式太极拳的套路练习几乎见不到躯干的蛇行,而且把躯干的前俯后仰视为病。而躯干蛇行功通过从足到头的节节贯穿的蛇行运动,对颈部、胸部、腹部和双腿的缠丝劲的锻炼非常有帮助,是太极内功上身十分捷径的锻炼法,是太极桩功、开和鼓荡以及推手、擒拿、技击等功夫必不可少的训练内容之一,是掌握拳式呼吸的重要基础。 二、习练“躯干蛇行功”的注意事项 (一)“躯干蛇行功”的习练不分场合、地点,即可在运动场所作为重要的运动形式专门习练,也可在办公室以及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上坐着习练;即可全身运动,也可只做上身的蜷缩伸展和腹部的内收、上移、下沉、隆出等运动。 (二)腹式逆呼吸贯穿始终,舌轻抵上腭内齿龈处,吸气时横膈膜上提,腹部、**和会**内收上挤,胸腔扩大,双脚抓地;呼气时,横膈膜下沉,腹部缓缓下沉隆出,**、会阴和双脚松放。头顶百会穴上顶,全身放松,不可咬牙切齿。 (三)单独练习躯干蛇行功时,每节至少练习36次,作为习练太极拳的准备动作或者预备式运动时,每节做七次即可。速度不宜过快,应沿路缠绵、细腻熨帖,在意识引导下缓缓而行。 三、“躯干蛇行功”五式的习练方法 第一式 内合小蛇行 1、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脚尖朝前或微向内扣,两臂放松自然下垂,含胸拔背,气沉丹田,掌心向内。 2、膝关节向外、向前、向里、向后、向外、向前的顺序做弧形缠绕,带动大腿外翻、园裆,髋关节、腰椎、胸椎直至颈椎,由下而上做节节贯穿的蛇行曲线运动。与此同时,腹式逆呼吸与蛇行曲线运动相配合,向外为呼,向里为吸,一呼一吸为一次。 第二式 外引小蛇行 1、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脚尖朝前或微向内扣,两臂放松自然下垂,含胸拔背,气沉丹田,掌心向内。 2、膝关节向里、向前、向外、向后、向里、向前的顺序做弧形缠绕,带动大腿外翻、园裆,髋关节、腰椎、胸椎直至颈椎,由下至上做节节贯穿的蛇行曲线运动。与此同时,腹式逆呼吸与蛇行曲线运动相配合,向里为吸,向外为呼,一呼一吸为一次。 第三式 大开蜷缩蛇行 1、两脚开立宽于肩一倍左右,两脚尖朝前或微向内扣,成大开步。两手叠放,小拇指与小拇指接印,大拇指与大拇指接印,置于肚脐前,两臂放松,沉肩坠肘,含胸拔背,舌轻抵上腭,下颌内收,头顶百会穴微微上顶。 2、呼气的同时,气沉丹田,横膈肌下沉,鼓荡、下腹丹田隆出。然后吸气,同时横膈肌上提、腹部内收,上体前屈,下颌向上、向前,与下肢成90度左右角时,吸气达到最深,腹部内收到达极限,下颌向前到极点。 3、呼气的同时,膝关节向外、向前、向里、向后、向外、向前的顺序做弧形缠绕,下颌、头、上肢继续向下、向后、向上卷缩,带动大腿外翻、园裆,髋关节、腰椎、胸椎直至颈椎,由下至上做节节贯穿的蛇行曲线运动。当呼气将尽,腹部丹田隆出极致,颈部完全卷缩,下颌内收上卷贴至颈前,百会穴与长强穴相对相吸成弓形,膝关节的曲度达到最大时,又开始接下式,吸气。 4、继续吸气,腹部内收,横膈肌上提,胸腔扩大,颈椎继续上顶、内收、卷缩至最高点,同时,膝关节向里、向后、向外、向前做弧形并渐次直起,同时继续吸气或者微微屏气,上体前屈,下颌向上、向前,与下肢成90度左右角时,接下式,呼气(如图5、6、7、8)。 第四式 大开伸缩蛇行 与大开蜷缩蛇行相反,先吸气,颈椎、下颌内卷,百会穴上顶,胸腔扩大。呼气时,头先向下、向前,同时腹部隆出、鼓荡,当头甚至前方极限时,下颌仍继续向前伸至极点后,接下式。开始吸气,低头、颈椎、下颌内卷。 第五式 双峰贯耳蜷缩蛇行 是在大开蜷缩蛇行的基础上,配合双手握空拳的蛇行缠绕。该动作是晋侯太极拳中的双峰贯耳拳势,开始时的右拳前冲是呼气结束,此时已经气归丹田。吸气时,右拳抽回至腋下后与左拳同时放松悬于两大腿后侧;然后呼气,同时左右拳一起缓缓提起经腋下沿胸前向腹前击出,躯干前屈,头顶百会穴与长强穴相对相吸,下颌内收;再吸气,躯干后仰的同时,左右拳随之沿胸前、经腋下继续往后缠绕,两拳经腋下时,躯干开始前屈蛇行,两拳继续往后缠绕至最后面的反关节极点后,转关向正前方同时击出,拳与肩平,吸气结束;接上式呼气,两肘先向下带动两拳外旋,拳心向上,两肘再外旋,带动两拳内旋,拳心向下,两腿下沉,气归丹田成马步。 相关视频: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ideo.sina.com.cn%2Fv%2Fb%2F52067166-1732485762.html&urlrefer=66dc37abb87c1700aedf24eda2e44a7d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