忱默 忱默
签名是一种态度...…
关注数: 18 粉丝数: 86 发帖数: 3,217 关注贴吧数: 12
郑氏金浦系网络平台简介 郑氏金浦系网络平台的创建,最早可以追踪至网友在互联网上的各载体交流中相识,彼时郑氏族内宗亲借此在线上联络情谊。2012年网络群组人员首次有组织地从线上拓展至线下的祭祖联谊活动;到了2013年,祭祖活动扩大了各衍播地宗亲参与的积极性,一面绣有“郑氏金浦系网络平台”字样的旗帜油然诞生,这面旗帜成为重要的标志,正式开启了面向郑氏金浦系海内外宗亲联谊活动的网络平台发展之路。 郑氏金浦系网络平台秉持“即时、开放、极速”的理念,致力于在互联网上联络宗谊、敦亲睦族,坚守尊祖敬宗、慎终追远的交流信念,为宗亲们搭建起情感沟通的桥梁。 金浦郑氏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传承与弘扬先祖恩德我们使命必然。我们怀着追溯古代源流、承传近代宗风、共创现代和谐的宏愿,并秉持着“汇聚郑力量,扩散正能量”的精神,积极投身于当代社会发展之中。 郑氏金浦系网络平台,简称“网络平台”。网络平台所有人员皆为善行初心,义务参与各项活动,在奉献中积累功德福报,共同为郑氏宗亲事业添砖加瓦,推动金浦郑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续写家族辉煌篇章。 随着网络平台的不断发展,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宗亲贤达参与进来,一起创建更具活力的网络平台。尤其在每年的祭祖活动期间,需要更多热衷于宗族文化事务的宗亲朋友支持后勤保障等准备工作。在此,衷心感谢管理组全体人员、宗亲朋友、热心人士、义工等社会群体的齐心协力和虔诚付出,使得每年的祭祖活动得以圆满完成。
郑字(网络笔名) 郑字[zheng zi],网络笔名;曾也用过“忱默”、“郑氏金浦系”、“潮阳金浦郑”、“郑金”、“Zheng”等网络账号昵称。 编者郑字,80后;潮阳金浦·梅花乡人,郑氏金浦系廿五世裔孙;兴趣爱好是业余制作宣传郑氏金浦系宗族历史文化和家乡民俗风情资讯;活跃于互联网十多年,先后创建了腾讯QQ群聊、百度贴吧“郑氏金浦系”、新浪微博“潮阳金浦郑”等交流媒介;并创建百度百科词条“郑氏金浦系”、“郑昇”、“郑道孙”等,或修编百度百科词条内容如“金浦街道”、“郑良臣”、“郑文奎”、“郑嘉惠”、“郑之侨”、“郑安道”、“郑良淡”、“颂萨”、“双髻山”、“龙首环青”、“曾山古寺”、“陈太爷选婿”等;创建抖音词条“郑氏金浦系”、“郑昇”、“郑佐龙”、“郑道孙”、“郑安道”、“郑雷震”、“颂萨”,或修编抖音词条“金浦街道”、“郑良臣”、“郑文奎”、“郑之侨”、“郑树雄”、“郑翼之”、“郑餐霞”、“郑正秋”、“郑小秋”、“郑徽”、“陇尾爷”、“何野云”等。 郑字,以网络笔名业余学习及探究郑氏金浦系历史文化、郑氏文化等,做了个人力所能及的网络宣传,潜移默化地去影响更多的族人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意义;现参与“郑氏金浦系网络平台”组织的各项活动,努力做好网络传递的义务宣传。 “尊祖敬宗、慎终追远”是对先祖的崇高信仰;“寻根问祖、溯源恳亲”是失散族人对于故乡情愫的期盼,落叶归根的夙愿。郑字在多年的网络宣传中,积累了丰富的寻亲(或寻物)资料的经验,直接或间接地帮助过多起网络族亲成功联谊的事件,实属功德良缘。 网络笔名“郑字”是编者适时无法觅情一个“走心”的昵称,恰为本姓“郑”字而顿时开悟所取得,“左右郑”、“上下字”,五行之圆而方可用“郑字”以示“初心如初,终行得终”。 “郑氏金浦系”图样创作者郑字。
【扩散】梅县老人寻觅潮汕郑家亲人 《寻找父亲的家乡》 落叶归根,游子还乡,是每个客居他乡之人永远的乡愁。文中的主人公“郑明生”(父亲叫郑杰宗)于5岁时,因家庭的变故,造成他与母亲、弟弟离乡背井,外出求生。下面是主人公的子女发至“金浦历史文化促进会”邮箱的“寻找父亲的家乡”内容,请宗亲们互相转告、提供线索、帮忙寻找,圆一个漂泊在外80多年游子的心愿。如有线索,请提供给汕头市潮阳金浦历史文化促进会、各宗亲会或各网络平台的群主(吧主)、管理员。谢谢! 郑梧洲 2017年4月25日关键信息内容整理: 寻亲老人在梅州叫邱明生(记忆中称之“孟生”,“孟”与“明”的潮音相似)。 “我”于1929出生在潮阳市(现为汕头市潮阳区)一富裕的郑氏家族。其父叫郑克宗(可能接近“克忠、克中、杰宗……”),其母叫杨桃花。“我”为家中长子,有一弟弟因长得又胖又壮,小名叫“阿佛”,还有一妹妹不到周岁便被卖掉。父亲与伯父兄弟二人,分家时有二排很不错的房屋。 “我”在四岁那年(1934年),因父沾上鸦片,致使倾家荡产,无以为生。因父亲毒瘾发作,大家就用铁链把父亲锁在祠堂里,“我”常送粥饭给父亲吃。后来父亲不仅把房屋卖掉了,还将“我”和弟弟先后被卖过几次,都是“我”的外婆用大洋赎回来的,母亲在镇上曾卖过“煎虾饼”。伯父见父亲已无药可救,便劝说母亲带着我们(明生、阿佛、朋友家的一个小女孩)四人投奔亲戚;伯父亲自送我们到汕头火车站,我们先是投奔到澄海母亲的小妹家,后又碾转来到梅县。 “我”十三岁那年,母亲离世,伤心之余外出流浪;1947年十八岁的“我”在平远县参加革命并加入共产党;1958 年特意调往汕头地区,每逢节假日便四处寻访祖籍下落,足迹走遍潮汕大地。受到当时条件等原因限制,一直没找到相关信息;1975 年才调回梅州与家人团聚。 如今明生老人已88岁高龄,时常想起“寻根问祖”之事,家中儿女五人迫切想通过广大网络平台实现老人心愿。 根据寻亲老人儿子与金浦历史文化促进会宗亲的邮件往来,初步认为: (2017 年4 月23 日14 点46 分回复的邮件) 你好! 按你提供的资料分析,你祖父的名字应该叫“郑克宗(忠、中)”(潮州话读音“克[kiog4]”和客家话读音“杰[kiet6]”近似)。 内輋郑目前排列到的辈序是“传、家、裕”前后,至于“克”字辈,要等若干代人后才能用上。内輋郑的辈序:诗礼传家裕,文章应运光,先声诚克绍,振起见贤良。 本人猜测,你们一家可能出自金浦郑。金浦郑有“则”字辈,在当地,属“则”字辈的人习惯以“克”字取名。金浦郑的辈序:端修学可则,建相名宜兴。此段字辈是金浦郑目前排列到的字辈,在你的叙述中,从你祖父起至今已传五代,正与金浦郑排列到的字辈相吻合。
【寻根问祖】梅县老人寻觅潮汕郑家亲人 关键信息内容整理: 寻亲老人在梅州叫邱明生(记忆中称之“孟生”,“孟”与“明”的潮音相似)。 “我”于1929出生在潮阳市(现为汕头市潮阳区)一富裕的郑氏家族。其父叫郑克宗(可能接近“克忠、克中、杰宗……”),其母叫杨桃花。“我”为家中长子,有一弟弟因长得又胖又壮,小名叫“阿佛”,还有一妹妹不到周岁便被卖掉。父亲与伯父兄弟二人,分家时有二排很不错的房屋。 “我”在四岁那年(1934年),因父沾上鸦片,致使倾家荡产,无以为生。因父亲毒瘾发作,大家就用铁链把父亲锁在祠堂里,“我”常送粥饭给父亲吃。后来父亲不仅把房屋卖掉了,还将“我”和弟弟先后被卖过几次,都是“我”的外婆用大洋赎回来的,母亲在镇上曾卖过“煎虾饼”。伯父见父亲已无药可救,便劝说母亲带着我们(明生、阿佛、朋友家的一个小女孩)四人投奔亲戚;伯父亲自送我们到汕头火车站,我们先是投奔到澄海母亲的小妹家,后又碾转来到梅县。 “我”十三岁那年,母亲离世,伤心之余外出流浪;1947年十八岁的“我”在平远县参加革命并加入共产党;1958 年特意调往汕头地区,每逢节假日便四处寻访祖籍下落,足迹走遍潮汕大地。受到当时条件等原因限制,一直没找到相关信息;1975 年才调回梅州与家人团聚。 如今明生老人已88岁高龄,时常想起“寻根问祖”之事,家中儿女五人迫切想通过广大网络平台实现老人心愿。 根据寻亲老人儿子与金浦历史文化促进会宗亲的邮件往来,初步认为: (2017 年4 月23 日14 点46 分回复的邮件) 你好! 按你提供的资料分析,你祖父的名字应该叫“郑克宗(忠、中)”(潮州话读音“克[kiog4]”和客家话读音“杰[kiet6]”近似)。 内輋郑目前排列到的辈序是“传、家、裕”前后,至于“克”字辈,要等若干代人后才能用上。内輋郑的辈序:诗礼传家裕,文章应运光,先声诚克绍,振起见贤良。 本人猜测,你们一家可能出自金浦郑。金浦郑有“则”字辈,在当地,属“则”字辈的人习惯以“克”字取名。金浦郑的辈序:端修学可则,建相名宜兴。此段字辈是金浦郑目前排列到的字辈,在你的叙述中,从你祖父起至今已传五代,正与金浦郑排列到的字辈相吻合。《寻找父亲的家乡》 落叶归根,游子还乡,是每个客居他乡之人永远的乡愁。文中的主人公“郑明生”(父亲叫郑杰宗)于5岁时,因家庭的变故,造成他与母亲、弟弟离乡背井,外出求生。下面是主人公的子女发至“金浦历史文化促进会”邮箱的“寻找父亲的家乡”内容,请宗亲们互相转告、提供线索、帮忙寻找,圆一个漂泊在外80多年游子的心愿。如有线索,请提供给汕头市潮阳金浦历史文化促进会、各宗亲会或各网络平台的群主(吧主)、管理员。谢谢! 郑梧洲 2017年4月25日
【谱档】盐汀创寨的一段民间口述历史 以下内容根据 (郑氏金浦系) 群成员宗亲提供整理: 盐汀开基祖先宗福公于明景泰七年创图美中街,后裔子孙原本勤勤恳恳地居于图美,但因土地贫瘠扩张有限,不得不向外谋求生存,所以出现了比较大的外迁活动,造成坚守于图美的宗亲远比外迁适居的宗亲少。 时光流逝,留下沧桑岁月的印记,盐汀郑氏传至六世祖(郑氏金浦系十六世)清溪公才于清初择迁于盐汀寨内后,开始出现一片兴旺的气息,至清乾隆后期更加繁荣昌盛,乃至于清末民国最为强盛,枝繁叶茂。上盐汀因处于盐汀溪上段而得名;清初时期,土地仍然贫瘠不堪,到处是盐碱之地不利务农,加上时局多方因素后,盐汀寨内有蔡李二姓,陆续外迁,导致盐汀郑氏逐步形成一姓大族。至清末吕纯阳祖师主政以后又赐名蓝汀,又曰蓝里;故当今官方称为上盐,而我们宗族事宜和神事延用习惯性称上蓝汀。 盐汀成寨后为了保护自己的宗族文化,并传播先祖功德,一代又一代做了无限的努力。由于时局信息受阻,盐汀郑氏就像游子一样始终无法和祖地宗亲联系上,便自创字辈,以示后人有根可寻;至民国元年修图美敬爱堂,多方探听后派人到梅花寻亲,但不知道是属三房或五房,三房的族老说过盐汀本属三房道英公,盐汀族人又据相传认知是五房道孙公衍播,由于信息量缺欠,所以混淆了。往后经过无数宗长地探访,打开了东山公木子查看后,终于更加了解到一段真实历史,盐汀郑氏族人由揭返潮;有了依据可查,盐汀便直接派人到揭阳棉洋与郑氏宗亲对接,完全符合信息;故事如此,因家庭纠纷带奉东山公神主出走,这就是盐汀创寨的一段民间口述历史。
【金浦村居-祖地篇】祖地得名 金浦得名 潮阳金浦在宋代至明代年间称为“深浦”,因为这里地临海湾,深不见底,因而得名。   到了清乾隆年间,乡里出了一个深谙五行之道人,名叫郑甲。他知道:邻乡梅花属木,而深浦属水,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水滋木会使梅更旺,但对本乡则不利。而要将水改为火,又恐伤睦邻之道,于心不忍。便改“深浦”为“金浦”。这样,金、水(浦)、木(梅)相辅相成,两乡同样兴旺。   此后,书牍公文便把这里写为“金浦”,但群众口头仍称它为“深浦”。《潮汕地名掌故》金浦祖地 郑氏金浦系始祖郑昇公的居住地——金浦街道(行政区域包括金浦、梅花二大乡,以下简称“金浦”),历代郑氏金浦系裔孙都称其为祖地。郑昇公从福建莆田入潮以后,就扎根于此。公从4岁至54岁(包括返回莆田守孝以及在外为官时间), 在金浦生活了半个世纪。公在金浦娶宜封吕氏,生四子:长子国诚、次子国泰、三子国显、四子国政,公在金浦承接祖伯家业,边耕作,边读书,边教书,并从金浦出发,上京参加科考。公封朝奉大夫后,返潮汕任职时仍在金浦生活直至逝世。公、妈卒后,合葬在金浦双髻山“铁砧石”(现入水葫芦水库边)。及后分创于外地的郑昇公后裔,都是从金浦迁徙蕃衍的。后人寻根问祖、稽世考流时,也自然而然地追溯到金浦。 【内容摘自“金浦历史文化促进会”主办的网站“郑氏金浦系之窗”】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