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员学校 驾驶员学校
关注数: 0 粉丝数: 5 发帖数: 1,107 关注贴吧数: 0
[转帖]来论:电视购物,“忽悠”啥呢? 日前,一则由三名台湾口音男子“共同出演”的电视购物广告在国内多家地方卫视频道热播。广告里的“侯总”挥泪卖力“演出”,时时作出痛心疾首状,被网友们封为“史上最牛的广告人”。网友自发组成一个“侯总”的粉丝团,并自命“猕猴”。  对电视购物类广告,大都有两个印象:一是午夜播出、二是价格昂贵。这回“侯总”“挥泪甩卖”的产品是水钻。一些网友被其逼真的表演所打动,成了“侯总”的粉丝。我倒是觉得,这里面存在不少“忽悠”的成分。  这三名台湾口音的男子,在电视上推广水钻是各有分工的。一个是节目主持人、一个宝石鉴定师、一个就是钻石代理商“侯总”(很容易让人想起赵本山带着徒弟去“忽悠”范伟的场景)。 而宝石鉴定师亮出的那些鉴定证书,都是国外一些机构颁发的,国内观众根本就无从查实。至于“侯总”声泪俱下,表示要照顾国内观众“限时限量”电话抢购,只要998元的水钻,已经被眼尖的网友兜了老底——所谓的“2克拉8心8箭水钻”,其实就是玻璃制品。 根本不是天然钻石,而是模具批量制造的东西,只是用在服装、低价商品上的装饰物,大多冠名奥地利水钻,一般以万粒计价,平均只要几分钱。乖乖!不要说几分钱的成本,就是几块钱的进价,卖出去998元,也是不得了的暴利啊!  这里奉劝“侯总”的众多粉丝,要记住一句话——“没有错卖的,只有错买的”。再“真诚”的表演也是表演,商人无利不起早,别让电视广告中的“侯总”给“忽悠”了啊!(作者:查俊)
[转帖]青年参考 我在中国感到奇怪的九件事 自打来中国后,我就很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中国看过和经历过的事情。有些令人捧腹,有些则匪夷所思。  无穷无尽的自行车   在北京和别的城市,仍然有数不尽的自行车。为了方便自行车行驶,很多城市都开辟了自行车专用道。尽管如此,人们却还是会骑着自行车到处乱闯。过马路时,自行车流是主要障碍。不过,我还是觉得自行车比汽车好,打算不久去买一辆。   单元楼  我常觉得那些整栋整栋的单元楼很奇怪。即便是在小城市,公寓楼几乎都是这个样子的。它们有些像前苏联的建筑风格。我觉得很遗憾,很多中国的单元楼和写字楼,都忽略了中国传统的设计元素,中国传统建筑方正、壮丽,令我印象深刻。可惜,如今大多数单元楼都千篇一律。   最令我义愤填膺的是,某些单元楼在晚上10点就会锁上大门,之后没人能从楼里出入。对我来说,这是一种安全隐患,对他们来说,则是完美的统一管理。   报刊栏   在石家庄,我去超市的路上常要经过报刊栏。大致上,报刊栏都在人行道边,报纸被钉在木板上,外面还有玻璃门。报纸的每个版面都有,完全是免费阅读。大多时候,都是些大爷大伯站在路边,双眼贴着玻璃,认真看报。   黑头发、黑眼睛   这绝对是毫无疑问的!中国人都是黑头发黑眼睛。我有一头铜色头发,一双蓝色眼睛,在人群当中,实在是与众不同。常常有老太太走近我,细细打量我的头发。现在,对人们的这种好奇我都已经习以为常了。   在桌上睡觉   实在令人难以置信,中国人居然那么容易入睡,即便在很不舒服的情况下。说实话,我很嫉妒。在火车上、飞机上,甚至在小餐馆里,我都很想睡着,却怎么也做不到。我曾经看到中国人凌晨3点,在迪斯科舞厅里的桌子上睡着了,不知道他们是太疲劳了,还是喝了太多白酒才睡得这么香。   充气门拱   没错,充气门拱很俗气,它的出现表明正在举行什么活动。作为一个好奇的老外,我经常会去看看那里到底在干什么。在临沂,有充气门拱的地方往往有个舞台和一个喜剧演员,要么就是抽奖,甚至是跳舞比赛。当我和丈夫偶尔碰上这样的活动时,有时会不由自主地吸引一大堆人来看我们。  新娘秀   我不知道中国人是先办婚礼,还是在婚礼举行前就拍好精美昂贵的婚纱照。在临沂和别的城市,有无数家婚纱店,人们可以在里面挑选婚纱、燕尾服以及拍婚纱照所需的各种服饰。春天来了,树也开花了,在每个公园都有年轻的夫妇们在摆姿势照相。有一次,我在一个公园里漫无目的地闲逛,居然被邀请和新郎新娘们合影。   热水瓶   最近,我和一个朋友讨论了热水瓶,她想知道英文里“热水瓶”该怎么说。我告诉她,在美国几乎不用热水瓶,即便用,也只是用来装咖啡或汤,她听了居然大吃一惊。就个人而言,我不需要热水瓶,因为我办公室里就有一个饮水机。几个星期之前,我还参与了一次有关饮水机的谈话。另一个朋友一直把它叫做“水槽”,然后我解释说,水槽只是给牲畜用的,大家爆笑了一场。   蹲式厕所   哦,对在中国的所有外国人来说,这简直就是一种灾难。不过,我对此已经无所谓了,我最怕的是——没有厕所。   以上就是我在中国看到和经历过的新鲜事儿。那么。你呢?(作者:Heather)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