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的许粉 键船过客
关注数: 36 粉丝数: 38 发帖数: 14,225 关注贴吧数: 21
王嘉良回忆录说1956年李义庭教练罗天杨爆料有人找李义庭让棋。 原文:比赛结束后的总结会上,身为广州人的裁判长不满任德纯输给李义庭,导致冠军旁落,在发言时说:输棋就像皮球卸气一样,连输几盘,不负责任。并且指责任德纯故意让给李义庭,要处罚任德纯的意思。这时,李义庭的教练罗天杨发言说:李义庭获得冠军,是靠自己赢的 可从来没有找人让过棋,但是1956年曾有人找过我们,求我们让一盘棋,我们没答应。 一句话就把1956年个人赛的事情抖搂出来了。于是大会再也没提处罚任德纯的事了,草草收场。。 后来我才知道有人出面求何顺安帮忙,希望杨何二人和好,这个人对何顺安说:“你一定要帮这个忙.要是小王得了冠军我们回南边也没法交待。”马宽与何顺安的关系最好,所以马宽才来给我下“蒙汗药”。那人又找罗天扬说情,希望李义庭能让了这盘棋,因为如果水平差不多少,想和一盘棋还是容易的,但李义庭不愿意让棋,因为他赢了的话小分很高,要得亚军,和或输都是第四,便说如果能赢就不会让。结果杨官璘开局走了个一车换二,让李义庭几乎没有赢的可能。这盘棋杨官璘获胜,同时也登上了冠军宝座。痛熟的鸭子就这样从我嘴边飞走了。晚上广州《象棋》月刊编辑部开庆功宴,吃的是烤鸭,不过这只鸭子对我已经没什么意义了,后来我虽然知道了很多事,但也没有别的办法好以后再报这一箭之仇了。
2003年全国象棋个人赛 2003年全国象棋个人赛 吕钦万春林龙虎斗。第一轮:吕钦先胜苗利明 2 第一轮万春林先胜尚威 2第二轮:吕钦先胜金松 4 第二轮万春林后负蒋川 2第三轮:吕钦后和谢岿 5 第三轮万春林先胜柳大华 4第四轮:吕钦后和徐天红 6 第四轮万春林后胜苗利明 6第五轮:吕钦先和苗永鹏 7 第五轮万春林先和许银川 7第六轮:吕钦先胜王斌 9 第六轮万春林后胜苗永鹏 9第七轮:吕钦后和万春林 10 第七轮万春林先和吕钦 10第八轮:吕钦先胜陈富杰 12 第八轮万春林后和徐天红 11第九轮:吕钦后和许银川 13 第九轮万春林先胜洪智 13第十轮:吕钦后胜李鸿嘉 15 第十轮万春林后和王斌 14第11轮:吕钦先胜聂铁文 17 第11轮万春林先胜薛文强 166胜5和17分夺冠 6胜4和1负16分亚军点评:2003年是吕钦与万春林的龙虎斗,吕钦技高一筹夺冠,双方分数一直咬得很紧。吕钦在关键战役对陈富杰与李鸿嘉的对局中获得4分。。从而超越了万春林。而万春林同论的对手是徐天红与王斌。只取得2和。虽然第13轮战胜洪智是干净利落,无论孤军作战,也没1966年胡荣华单骑战广东四鼠那种实力。。无奈屈居亚军。2003年,个人赛甲组广东棋手有许银川 吕钦 庄玉庭 黄海林 汤卓光 李鸿嘉 陈富杰 七名棋手。阵容豪华,可以组两只象甲队伍。打不过,真的打不过。而上海队只有4名棋手 胡荣华 万春林 董旭斌 孙勇征。万春林一个都没遇到。苦!,盘盘都是鏖战。附许银川2003战绩第一轮 许银川后和聂铁文 1第二轮 许银川先和宗永生 2第三轮 许银川后胜申鹏 4第四轮 许银川先和刘殿中 5第五轮 许银川后和万春林 6第六轮 许银川 先负 谢岿 6第七轮 许银川后胜张强 8第八轮 许银川先胜张江 10第九轮 许银川先和吕钦 11第十轮 许银川先胜苗永鹏 13第11轮 许银川后和王斌 144胜6和1负 14分 排名第4
谢靖少年赛 先看当年少年赛16岁组的冠军归属与年龄,(16岁组冠军是少年赛的天花板)。 00朱棕思16歲 01謝靖12歲 02趙鑫鑫14歲 03黨斐16歲 04曹岩磊13歲 05王天一16歲 06程鳴16歲 07黃竹風15歲 按照规则,少年赛分3个组别,12岁 14岁 16岁 棋手按照年龄报名。但如果上一年的少年赛,你是前三名,就可以超越年龄限制跨越1个组别报名。 比如你11岁参加12岁组获得第三名,第二年12岁组就可以报名14岁组(也可以选择12岁组) 第一名:谢静,独一档的存在,在当时基本碾压同龄段的对手,包括赵鑫鑫王天一曹岩磊,跟他都不是一个档次的。他只参加了三次少年赛,获得了三次冠军,参加就是冠军。而且都是跨越年龄夺冠。 10岁参加12岁组,获得冠军 11岁参加14岁组 获得冠军 12岁参加16岁组获得冠军 成为象棋大师。可以说是遥遥领先 m。王天一说下不过真不是谦虚,这种领先程度,直接就是小学生打中学生并且夺冠的实力。 --------------------------------------------------------------------------------- 第二名:赵鑫鑫,跟谢静有差距,比现在郑惟桐与王天一的差距还大。他一共参加了四次少年赛,之前一直被谢静压制,在谢静12岁退出少年赛后,他才夺取冠军,有谢静在,他就是亚军。 11岁参加12岁组进前三,12岁参加14岁组亚军,13岁参加16岁组亚军,14岁参加16岁组冠军。12岁13岁两次亚军,冠军都是谢静。第三次冠军是因为谢静去年夺冠已经不参加少年赛了。 ------------------------------------------------------------------------------------------------- 第三名曹岩磊:少年时代跟赵鑫鑫差不多,可以说属于同一水平的。他一共参加三次少年赛。 11岁参加12岁组进前三名 12岁参加14岁组进前三名 13岁参加16岁组,力压16岁的王天一夺冠。可以说在当时,的确实力在王天一之上,13岁夺取16岁组冠军。大曹岩磊2岁的王天一也无可奈可。 第四名王天一:参加6次少年赛。三次夺冠 跟谢静一样12岁 14岁 16岁拿了个遍。但实力明显不如谢静,因为他是没有低龄拿的冠军。 11岁没有资料 12岁参加12岁组获得冠军 13岁参加14岁组未进前三 14岁参加14岁组冠军 15岁参加16岁组亚军,16岁参加16岁组夺冠。 -------------------------------- 其他评价 党斐一共参加了9次少年赛,从7岁一直下到16岁。终于16岁时候成功避开谢静赵鑫鑫王天一曹岩磊这四大天王一举夺冠。
2021全国象棋个人赛 第9轮比赛过后,《羊城晚报》的记者葛万里采访了许银川。在谈到前9轮积分领先的王斌能否最后夺冠时,许银川的态度十分明确:“我不看好他能夺冠。尽管他现在领先,但夺冠的机会不大。”许银川认为,“论棋艺,王斌还没达到全国冠军的水平,因为以前他在个人赛上从未拿过什么好名次,连前16名都没进入过,又焉能‘一步登天’?这次他能取得如此成绩,和他的一些对手没把他放在眼里,在比赛中想‘欺负’他,却反而给了他可乘之机不无关系。其实第一轮我对他,中局本来是有胜机的,因为时间紧,走了一步缓招才让他逃过一劫。却不想因此而被我放出了一匹‘黑马’。” 而后来的第十轮和第十一轮,王斌连续走出和棋,分别和于陶汉明和于幼华。而前期落后的许银川后半程发力,终于最后大分追平王斌,大分都为7.5分。在影响王斌成绩的最后一局比赛成绩出来之前,许银川的对手分(小分)为71.5,王斌则是71分。当时下棋的两人为洪智对张强,结果最后洪智负于张强,从而使王斌以小分0.5分之差,屈居亚军。 第一轮,许银川先和王斌 第二轮,许银川后胜宗永生 第三轮,许银川先胜刘殿中 第四轮,许银川后胜金波 第五轮,许银川先和吕钦 第六轮,许银川后和徐天红 第七轮,许银川先和孙勇征 第八轮,许银川后和陶汉明 第九轮,许银川后和于幼华 第十轮,许银川先胜黄海林 第11轮,许银川后和聂铁文 ------------------------------ PS。广东队当时实力强大,参赛人数很多 许银川 吕钦 黄海林 宗永生 陈富杰 李鸿嘉 汤卓光 庄玉庭8名队员。附吕钦具体战绩(不忍直视)。 第一轮 吕钦先胜李鸿嘉 第二轮 吕钦后和刘殿中 第三轮 吕钦先胜陈富杰 第四轮 吕钦先胜黄海林 第五轮 吕钦后和许银川 第六轮 吕钦先和王斌 第七轮 吕钦后和于幼华 第八轮 吕钦后和徐天红 第九轮 吕钦先和陶汉明 第十轮 吕钦后负孙勇征 第十一轮 吕钦先胜张申宏 各位看官,有什么想说的吗?我是不忍直视这连两个人的战报了。。
许连续多次没有执行配合粟裕作战的指令。 先看看德胜对许谭的指令。 一,从5月29日开始,俊伟对许的指示就是南线的徐州北面。与济南再无关系。 5月29日,JW辰艳电指示: “(一)许谭以执行你们俭电第一方案为好,即第一步占领泰安、泗水、大汶口、曲阜,第二步相机攻占汶上、济宁、兖州二点中之一点,并求得调动他点之敌增援而歼火之,逐次攻古汶、济、兖三点。第三步,相机攻占邻、滕、临、韩。 执行这一方针,对于许谭兵团的供应,对于割断津浦孤立济徐,对于打通鲁中与鲁西南交通,对于有力配合粟部作战,均是有利的。 如果汶、济、兖三点之敌难攻,而邹、滕、临、韩较为易攻时,亦川先攻邹、滕、临、韩,后攻汶、济、兖,或于汶、济、兖、邻、滕、临、韩七点小选择北较易者先攻,较难者后攻,总之许谭任务是逐一攻占七点,准备以四、五个月完成此项任务。 ---------------------------------------------------------------------------- 二,6月15日对许谭的指示。还是要求南下攻徐州北面各点。跟济南没关系--------------------------------------------- 三,6月17日对许谭的指示。否决了许打临沧的建议。还是要求打南面。 JW 6.17日回复许谭: 你们仍应执行铣午电计划攻击兖州,调动83师,25师来援,减轻敌对粟张方面之压力,这是你们援助粟张,使粟张作战得手的最好方法,万万不克于此时去打77旅,待援兵到达兖州附近,你们即可停止攻击兖州,监视援敌,仍然不要去打77旅。 ---------------------------------------- 四,粟6月21日对许谭的指示,要求2个纵队佯攻徐州。 6月21日,粟陈唐”关于攻克开封后的作战意见“致电刘陈邓、许谭: A、许兵团除留一个纵队攻克兖州外,建议以一个纵队配合鲁南纵队,直迫徐州以北,相机佯攻之”。。 -------------------------------------------- 五:6月22日,JW对许谭的指示,要求还是南面。 6月22日,jw指示”目前必须打有确实把握的仗“: “许谭打兖济,韦吉打陇海东段分散之敌是有利的,特别是兖济攻克,整十二师被歼,再加攻克滕、临、枣、峄,使许谭能出至陇海东段,对全局有极大战略意义,故不应改变攻兖济计划。” ------------------------------------------------ 六:6月27日,德胜第一封电报回复,再次反对许打临沧。给许提出要求有把握才能打,否则南下。-------------------------------------- 七:6月27日,德胜第二封电报,指示许放弃攻兖州,直接3个主力纵队南下威胁徐州。------------------------------ 八:6月29日,粟裕指示许如果兖州短期不能攻下,主力南下威胁徐州。。。------------------------------------- 九:JW指示许,南下威胁徐州。---------------------------------------------- 上面是JW和粟裕对许的一共九次指令。。。那我们看看这9次指令。许每次是怎么回复。 一,5月29日的指示。许这样回复。这样执行,重心还是在济南。3个主力纵队,就投入了一个攻击。而且9纵还待在胶济线。连电报中的内容都没有执行。二,JW6月15日对许谭的指示,许这样回复,这样执行。听到25师可能北上,他怂了,要放弃打兖州,北上打济南附近的77旅。三:许的想法被JW否决,要求继续攻兖州,吸引83和25师。在被JW否决后,许又提出新的方案,要打章丘。6月15日的指示是南线。你打章丘干嘛?四:粟6月21日的指示,许没执行,直到战役结束都没执行。 五:JW6月22日的电报指示,许没执行,9纵还是在章丘打。13纵还是在泰安休息。又提出想要打临仓。 六:6月27日第一封电报。许没有回复。也没有动作。 七:6月27日第二封电报。许这样回复,这样执行的。没有执行南下威胁徐州的指示。只想攻兖打援。对可能存在的25师南撤增援豫东,没有任何预见。八:粟裕29日对许的指示,许根本没理睬。粟裕不得不发电报向JW告状,要求JW直接下命令给许谭。 九:JW30日对许谭的指示,许没执行,直到7月3日还在争论是否该南下,导致谭老板害怕抗命与许切割,表明自己的立场是支持南下威胁徐州。 总结:许没有执行JW和粟裕关于战场由鲁西南转到豫东后,山东兵团重心应该南移的任何指示。每一条指示,许都打了折扣,有些是根本直接0执行。居然还有人给许在豫东战役洗白。真是让人咋舌。
解放战争第二年,敌我实力分布,干货。 一九四七年七月十日) 林、罗、高: 战略方针: (一)第一年作战,除山东外,一切区域均已将敌战略进攻停止,并已转入我军之进攻。敌在陕北虽尚有进攻能力,由于地形等条件,已变为游击性的,我军已能主动作战;东北及太行早已采取攻势;五台自改善领导后亦能主动作战;山东敌集中攻我鲁中,估计亦难持久,我军将逐步转入攻势。 (二)第一年我军共歼敌正规军九十七个半旅,七十八万人,歼伪军、保安部队等杂部三十四万人,共歼敌一百一十二万人。 (三)敌军主力仍在南线,连被歼者(其中大半已补充,惟人数不足,战力弱,一部在准备补充中)计算在内,共有一百五十四个旅,其中,山东(包括苏北)八十八个旅,太行二十六个旅,西北(包括晋南、榆林、宁夏,不包括兰州以西)四十个旅。北线[4]敌力较弱,共有六十四个旅(被歼者在内),其中,东北(不包括冀东、察北)二十四个旅,五台及晋绥四十个旅(孙连仲十五个旅,傅作义十个旅,阎锡山十五个旅)。敌后方守备兵力三十个旅,其中,新疆及甘西八个旅,湘、鄂、川、滇、黔五省十六个旅,东南各省及台湾六个旅。全国敌正规军二百四十八个旅,去年七月共有兵员一百八十余万人,一年作战被我歼灭七十八万人,补充六十万,逃亡二十万,现有兵员一百五十万人,今后一年准备补充一百万人。此外尚有特种部队(炮、工、辎、海、空)、伪军、交警[9]及保安部队等一百万人(被歼者除外),后方军事机关一百八十万人。一年作战,敌军士气已衰,厌战情绪高涨,民心尤为厌战,蒋政权在人民中已陷孤立。 (四)我第二年作战应争取歼敌一百个正规旅及大量杂部,使敌由数量上的优势变为劣势,我则变为优势。 (五)我军山东有二十七个头等旅;太行(不包括陈赓)有十三个头等旅,十四个二等旅;西北有边区六个旅(其中四个是晋绥来的),陈赓四个旅,晋绥三个旅;五台有九个头等旅,四个二等旅;东北(包括察北、冀东)有头等二等三十二个旅。我全军共计一百一十二个旅(东北、山东两炮纵,东北、晋绥四个骑旅不在内),九十万人。此外,地方部队六十万人,军事机关四十万人。 (六)第二年我军任务:山东、太行两区力求占领长江以北,西北方面力求占领甘、宁大部,北线我军力求占领中长、北宁、平承、平石、平绥、同蒲各路之大部及路上除平、津、沈以外各城,孤立平、津、沈,如能占领沈阳则更好。其中极重要的是占领平绥路,打通东北与华北联系,使华北、西北我军获得军火接济。 (七)上述北线任务应以东北我军为主力,五台、晋绥为辅助完成之。 (八)东北我军目前休整一个月至两个月,约于八九月间发动新攻势,以四个月至六个月时间占领中长、北宁两路之大部,相机夺取长春、四平、辽阳、锦州等城。如能顺利达成上述任务,约在明春即须以东北有力兵团,配合五台、晋绥进攻平绥路。待战争发展平绥附近时,五台、晋绥我军统一归林罗指挥作战。 (九)在第二年计划顺利完成条件下,第三年,山东、太行两主力即可向长江以南发展;东北、五台我军,除留必要兵力攻击平、津、沈及其他第二年尚未占领之城市,并守备本地外,即可以相当数量之兵力加入西北及长江以南作战,而主要是加入西北,以期夺取西北各省及四川全省,巩固后方。 (十)东北军事工业应全力接济关内。目前开始的一年内,你们必须用大力建立大规模军事工业。 (十一)我军作战方针,仍如过去所确立者,先打分散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强大之敌;先取中等城市及广大乡村,后取大城市;以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及夺取地方为主要目标,夺取地方是歼敌有生力量的结果,往往须反复多次才能最后夺取地方;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以一部打正面,以主力打迂回;以俘获敌人的全部武器与大部兵员(十分之九的士兵及少数下级官佐)补充自己,配合土地改革与发展生产,支持长期战争;今后作战,运动战的可能已减少,主要是攻击敌军阵地,必须用大力加强炮兵与工兵。 (十二)以上是一年作战总结及今后计划。你们意见如何,盼告。
太平军反孔存疑 曾国藩在《讨粤匪檄》中,指责太平军毁学官,焚木主,荡尽儒家诗书经典,并形成一种普遍看法,就是太平天国自起义后一直在捣毁孔庙,批判儒学,烧 毁经典,反对孔子,但这并非事实。 从酝酿到发动起义,洪秀全虽然宣扬上帝,并没有彻底否定孔子或儒家思 想,相反还多次在重要文书(如《太平诏书》)中引用儒将典籍或有颂扬孔子的内   容 例如被视为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的思想基础的最著名的“原道三篇”, 《原道救世歌》:“周文孔丘身能正,蛇降灵魂在帝旁”“孔丘服教三千,   乃以正化不正》 《原道救世歌》:全文征引《礼运大同篇》阐述对理想社会的设想。 太平军在攻克武昌前,基本没有反孔行动,以对待孔庙的态度而言   1 在永安前,太平军根本无机会接近孔庙   2 在永安,的确有毁及文庙和关帝庙,但是,据钟文典先生的分析,这是出   于驻军的需要,而不是针对孔子,因为,第一,太平军在永安仍然允许百姓设立   私塾,教授四书五经。第二,太平军一向视封建衙叔监狱为“妖庙”,在宗教上   对其憎恶一向超过孔庙,但这些场所都没有被捣毁,也从侧面证明太平军在永安   损及孔庙见得是其出于宗教目的而反孔反儒。   3 此后进兵全州,兴安,均无毁孔庙的记录。   4 现在说到湖南,太平军在该省攻占城池较多,而且这是曾国藩老家所在。 唯一有记录文庙被毁的《嘉禾县志》,同书中明确记载了毁坏者是土   匪,而不是洪秀全等率领的太平军。 曾国藩在《讨粤匪檄》中振振有辞地说太平军入湘时焚烧彬州学宫,   毁坏孔子木主,借此证明太平军反孔反儒,号召天下读书人“卫道”,但是   (1)如上所数,太平军在湖南各地所毁神庙的对象中,都不包括文庙,这应   该可以显示出其对孔子和文庙的态度,何以独毁彬州之庙?   (2)《宾州直隶州乡土志》中队这段历史的记载是“适粤贼犯彬,毁于兵   ”,请注意,“毁于兵”,也可能是毁于兵勇,也可能是毁于战火,未必并不   代表是毁于太平军,更不代表是太平军故意毁坏的。何况在清人通常称太平军   为“贼”或“匪”的。(如“贼过犹可兵则殃”)地方志完成在《讨粤匪檄   》之后,却没有延用其说法直指学宫是毁于太平军的。   (3)事实上,战火中发生一些建筑毁坏是很常见的,如同样在湖南,太平军   攻打长沙时,长沙的学宫是被清军毁掉的,他们在那里屯兵,作灶,甚至放牛马   践踏(《重修长沙府学纪略》)
太平军是否反恐存疑 曾国藩在《讨粤匪檄》中,指责太平军毁学官,焚木主,荡尽儒家诗书经典,并形成一种普遍看法,就是太平天国自起义后一直在捣毁孔庙,批判儒学,烧 毁经典,反对孔子,但这并非事实。 从酝酿到发动起义,洪秀全虽然宣扬上帝,并没有彻底否定孔子或儒家思 想,相反还多次在重要文书(如《太平诏书》)中引用儒将典籍或有颂扬孔子的内   容 例如被视为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的思想基础的最著名的“原道三篇”, 《原道救世歌》:“周文孔丘身能正,蛇降灵魂在帝旁”“孔丘服教三千,   乃以正化不正》 《原道救世歌》:全文征引《礼运大同篇》阐述对理想社会的设想。 太平军在攻克武昌前,基本没有反孔行动,以对待孔庙的态度而言   1 在永安前,太平军根本无机会接近孔庙   2 在永安,的确有毁及文庙和关帝庙,但是,据钟文典先生的分析,这是出   于驻军的需要,而不是针对孔子,因为,第一,太平军在永安仍然允许百姓设立   私塾,教授四书五经。第二,太平军一向视封建衙叔监狱为“妖庙”,在宗教上   对其憎恶一向超过孔庙,但这些场所都没有被捣毁,也从侧面证明太平军在永安   损及孔庙见得是其出于宗教目的而反孔反儒。   3 此后进兵全州,兴安,均无毁孔庙的记录。   4 现在说到湖南,太平军在该省攻占城池较多,而且这是曾国藩老家所在。 唯一有记录文庙被毁的《嘉禾县志》,同书中明确记载了毁坏者是土   匪,而不是洪秀全等率领的太平军。 曾国藩在《讨粤匪檄》中振振有辞地说太平军入湘时焚烧彬州学宫,   毁坏孔子木主,借此证明太平军反孔反儒,号召天下读书人“卫道”,但是   (1)如上所数,太平军在湖南各地所毁神庙的对象中,都不包括文庙,这应   该可以显示出其对孔子和文庙的态度,何以独毁彬州之庙?   (2)《宾州直隶州乡土志》中队这段历史的记载是“适粤贼犯彬,毁于兵   ”,请注意,“毁于兵”,也可能是毁于兵勇,也可能是毁于战火,未必并不   代表是毁于太平军,更不代表是太平军故意毁坏的。何况在清人通常称太平军   为“贼”或“匪”的。(如“贼过犹可兵则殃”)地方志完成在《讨粤匪檄   》之后,却没有延用其说法直指学宫是毁于太平军的。   (3)事实上,战火中发生一些建筑毁坏是很常见的,如同样在湖南,太平军   攻打长沙时,长沙的学宫是被清军毁掉的,他们在那里屯兵,作灶,甚至放牛马   践踏(《重修长沙府学纪略》)
辽沈战役中的卫立煌   卫立煌到东北后,即集中兵力,固守要点。不管各地守军如何告急,不管蒋介石如何一再电令其派兵解围,他总是把主力集中于沈阳、锦州、长春附近,拒不出战。同时他加紧网罗旧属,收揽人心,开展部队的训练整顿,修筑工事。这些貌似积极的备战姿态,颇能掩人耳目。他常对周围的人说:“共军目前的战法是围城打援,我们绝不能轻举妄动,上其圈套,只有蓄聚力量,固守沈阳,以待时局的变化。”(彭杰如:《卫立煌到东北》,《辽沈战役亲历记》,第47-48页,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年版)与此同时,卫密电汪德昭回国担任他的秘书处长,以便和解放军取得直接联系。(严如平:《民国著名人物传》,第649页) 蒋介石见战事吃紧,卫立煌又按兵不动,就急令卫打通沈锦线,将主力撤至锦州,阻止解放军入关,必要时可放弃吉林、长春,甚至将东北全部兵力退守华北。但卫立煌以解放军已占领锦州沈阳间的要隘沟帮子、国民党驻沈部队须经相当时期的整补方能投入战斗为由,拒绝了蒋的命令。 1948年5月初,蒋介石再次电令卫立煌打通沈锦线。他决心将主力撤到锦州,成立机动兵团以随时准备行动。但卫根本不同意,阳奉阴违使事情不了了之。(杜聿明:《辽沈战役概况》,《辽沈战役亲历记》第12页,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年版) 
中华战神---霍去病 对于霍去病数度痛击匈奴的赫赫武功,因为历来评说此人时都由于其浓重的传奇色彩,显贵的身份而让我们忽略了其成功背后的客观规律。 霍去病的胜利就是摆在那里,六击匈奴、每战皆捷。你说他天幸也好,说他处处有优先权也好,但请不要忽视他每一次孤军挺进,每一次面对强敌,每一次以少战多时所承担的凶险、困难和艰苦卓绝。 他的母亲卫少儿是汉武帝姐姐平阳公主家里的奴婢,在与平阳县衙役霍仲孺私通后,生下了霍去病。 霍去病从小生活在奴婢群中,生活十分艰苦。但他勤奋好学,小小年纪就精通了骑马、射箭、击刺等各种武艺。【图片】他的舅舅,就是大名鼎鼎的卫青将军。 公元前 123年春,汉武帝再次组织对匈奴的反击战争。这年,霍去病刚刚18岁。他听说舅舅又要出征,便跃跃欲试急不可耐地向汉武帝请战。汉武帝见他少年英武,就答应了他的请求,由卫青挑选了800名骁勇矫捷的骑兵归他指挥。 霍去病率领800骁骑一往无前地向北奔去,他们不知不觉地走了好几百里。将近黄昏,忽然发现前方远处有一片黑点。霍去病判断应是匈奴的营帐,当即命部下衔枚而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了过去。霍去病身先士卒,首先闯入匈奴营帐, 800骁骑个个勇猛无比,把匈奴兵杀得四散逃窜。 功冠全军,一战封侯“冠军侯”。汉武帝为奖励他的功劳赐他府邸,他却壮气扬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19岁二次出征封骠骑将军,两次河西大战均获大捷,河西授降。作为统帅一人孤身闯入叛变的万人匈奴敌军中,硬是让所有匈奴人归顺大汉,收回了整个河西走廊,包括张掖、武威、酒泉等地。 21岁和大将军卫青共同率兵发动漠北大战,饮马瀚海(如今的贝加尔湖),封狼居胥(后世武将认为的最高军功象征之一),成了匈奴人闻风丧胆的不灭战神! 在这一战中,霍去病的战法名垂青史,长途奔袭利用骑兵机动性的闪电战(这一点后来被希特勒发挥到了极致),大迂回大穿插(这一点被东方的另一位伟人发挥到了极致),都对后世的战法起到了非常大的影响。从此以后,霍去病的战神地位就再也无法撼动。 经此一役,“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霍去病和他的“封狼居胥”,从此成为中国历代兵家人生的最高追求,终生奋斗的梦想。 现在仔细想想,那简直就是死亡行军。 在中原打仗再怎么折腾,至少偶尔会有个城市村落什么的提供点补给。但汉朝时中原到贝加尔湖全是荒原,以匈奴的残暴在他们逃亡途中遇到小的部落村庄也会抢夺一空,给追击的汉军屁都不会留下。有可能还会把井水投毒,树木烧光。 每人负重几十斤,不停赶路的汉军几万人一天吃喝要消耗多少啊?还有一匹马一天就十来斤的草料和水。 在茫茫草原或是大漠中,最要命的就是放眼望去哪儿哪儿都一样。大家可以去敦煌玩一圈,景区的沙漠都能让人生出绝望感,漫漫黄沙从脚下一直延伸到地平线,周遭景色一模一样,你会有种一辈子都爬不出去了的错觉。这种情况别说找敌人了,找路都费劲。 这让我们不得不赞叹霍去病的胆略!大战不怎么带粮草部队,跟战士们说我们要抢下敌军的粮草,做自己的后盾!敢深入不熟悉的匈奴腹地,还自带GPS,从来没有迷过路,这一点比同期所有将领都强,简直不要太厉害! 不过,遗憾的不止是他的早逝。他儿子霍嬗深受武帝喜欢,从小带在宫中抚养继承父亲侯位。武帝去泰山祭祀还独带霍嬗,可怜他却在十岁左右就夭折了。 从此,霍将军真的无直系后人了。
刘帅与部下将领轶事 吴忠少将,我军青年俊秀,13岁参加红军,军事生涯贯穿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国后入朝作战,58岁又参加对越作战。33岁即被授予少将军衔,迄今仍保持最年轻纪录(有一个新疆塔塔尔族的还要年青,但1962年yita事件,跑了)。 吴忠成名之役当属巨野战役中的章缝集战斗,180将士死扛数千敌军围攻,坚守十几个小时,挫败敌二十多次进攻,实在威武霸气。 吴忠与刘帅之师生之谊始于刘帅滞留红四期间,其时,刘帅出任红大校长,自然少不了对红四将领的谆谆教诲,红四很多将领都说这样的话:徐总教给了我们勇,刘帅教给了我们智,正由于这种首长兼老师的身份认知,在西路军失败之后,刘帅先后出任援西军及129师师长,过渡非常平顺,没有出现指挥不灵的情况。 令吴忠永志难忘的,是刘帅的师者之慈,1948年1月,吴忠指挥失当,在包信集损兵400余,通报批评自然少不了,但让吴忠意外的是,通信科长带回了刘帅的信件,除了《我军合击战法研究》和《匪军战法》之外,还有刘帅的手书,阐述“斗志与斗法是用兵的把柄”,向年青的爱将传授用兵窍要。这封信的抄本,吴忠视为珍藏,在1988年又抄录留赠老部队荣誉室。 1986年刘帅仙去,吴忠闻讯泪下:刘帅啊刘帅,你怎能先我而去……
谭振林给粟裕的信 粟裕同志:   经过了一年多的共同工作,我对你是比较熟悉了些。过去只是听说而矣,尤其是那时有人说你不太好说话,为了促成你多发表意见,发挥你应有的作用,因此我就很少讲话,也可以说是对你没有过什么帮助的地方。在一年多的自卫战争以来,使我觉得必须给你一些帮助才对,因此我还是大胆地说吧。   华东野战军是全国最大的一支主力,占整个野战军的百分之三十,对中国人民是负有如何重大的责任,过去一年是光荣的负担了这个责任,一年中歼敌一百十二万人中,华野即占四十余万,占总数占百分之四十,这是走到了全国任何一个解放军之先头,当然这里必须计算东北,陕北,晋冀察他们是今年才正式加入战斗的。   我党二十多年来,在不断的战争的锻炼中,真正培养出的天才指挥员是很有数的,八年的抗战中是分散的游击战和间断的扫荡与反扫荡战,尚难判别军事将领之才能,而今日之自卫战这是近代式的规模宏大的战斗特别显示指挥天才的重要性,从黄桥决战,天目山自卫战,苏中七战七捷,宿北鲁南鲁中战役中显示了你是具有天才的一个,党中央对你是寄托了重大的希望,过去的华中分局及今日的华东局是全力支持你,都希望你成为一个特出的新兴的军事将领,替人民作出杰出的事业来,在苏中七战七捷后,我曾亲笔写信给张、邓、曾的信上就提出了我们应以中央苏区时爱护一,三军团那样的精神来爱护一,六师。从那时起我们就已决定培养你成为一个特出的军事人材,当然你在某些时候的虚心,细心,周到,战役指挥的魄力决心之坚强等都是我所佩服,也是向着天才指挥员接近的重要条件。   到今天必须进一步的来提出问题了。这不仅是关系整个人民战争之胜败问题,而且是关系着你之继续猛进与继续上升的问题,你的进步不是你个人的问题,而是全党的利益问题,如果只是你个人的荣誉问题,那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必须把你的进步看成是党的事业,党的利益,党的光荣,这才是一件大事,我是站在这个立场上来提问题的。   本来你是很细心的,可是你在军事上常常粗心大意,缺乏远见。一个天才的军事指挥必须是一个出手能看到几十步,你常常只看到一、二步。数十万大军的指挥如果不能看远是很危险的。下面提意外变得太多就是这个原因,固然我们可以尽量解释,但决不能因此而不去深刻检讨的。   拿苏中七战七捷来说吧,分界战役是可以预先布置一个预期遭遇战的,但我们没有研究,因而时间较长,伤亡增大。如果这件事只批评六纵是不公平的。第二次涟水战役损失是可以避免的,事前已经估计到敌人要从两河之间前进,六纵又是一个不善于打防御战的,硬去试一下,这是一种缺乏远见的作法。   鲁南之战,应该把二、六纵队调到打冯治安。硬留在沭阳如果硬拼一下,只是增加伤亡是做不出什么的,那时二、六纵元气已伤,不应该叫他再去冒险的。临蒙路之战应该是以二、七、八、三个纵队去歼灭八十三师,硬去打七十四师结果两头空。   打七十四师时,四纵可以接替一纵的任务,八纵可以接替六纵的任务,那时敌人已被困于孟良崮狭小地区内,无论如何使用不了五个纵队。而以一、六纵队在十五号开始打二十五师,战果是可能扩张的。但你只批评下面太慢了而在指导上不检讨,这些事实都说明粗心大意的战役指挥。本来很虚心的你今却犯了不虚心检讨研究的毛病。当然这种提法似乎有些过高的要求,但在今天来说应该过高一点是有益处的。   打了一年我们是有很多的经验教训的。可是我们除了一般的总结之外,尚未深入的检讨指导上的问题。从战役指导上,战役进程中有些什么经验教训?   比如苏中的七战七捷,从对方来说开始是在重视我们。而后又上级谨慎下级害怕,宣太战役我们是出敌不意攻之不备,加上敌人已经离开原来防地或正准备出发,更促成了攻其不备的条件。如南战役敌上级仍然轻视我军,而王铁汉却在犹豫害怕中。李堡战役是敌人轻视我们和王铁汉损人利己之行为之结果,丁堰林梓战役是敌人处在忙乱的运动中和连续惨败的害怕情绪,分界、加力两战役又是李默庵过份小心和朱之席部的害怕之结果。   轻敌骄傲是指临朐战役。这是完全可以不打或只打一面。临朐城可以不让敌人占领的。把敌人放在河东边再在野外打,无论如何是好的多。打响了还不愿意报告中央及总部,要等到打胜了再报这是什么想法呢?滕县战役最后是不应该打的,叶陶应该向西北靠渠唐这是中央已有启示但未很好注意研究。   当然这些缺点是指你所有的,这里不是说我就可以不负责任,或者没有缺点的。我素来就是决心快,粗糙不细心不严肃,有些时候又好自吹,不过我是有过教训的,随时注意纠正,但至今尚未完全改过来。   乐观我以为不是坏事,今天应该乐观,对形势对战争应该一般说还是如此,蒋介石是支持不了很久了,当然我们在战役战略工作的指导上,工作布置上都应该作长期打算。当鲁南战役胜利后,我最担心的就怕这种乐观,敌人会打到临沂来的,那时我与刘先胜谈过,我到野司时想讲,后来又怕说成好管事,故又不说。如果拿五仗未打好的主要原因放在乐观这点上去检讨,是不能把问题彻底弄清的,也说服不了下面的同志。故然我们受到了这些挫折,这只能是给蒋介石有一点喘气的机会而矣,并不能挽救他的死亡,我们能很耐性(心)的休整一个月或两个月,把损失补齐,把战术提高一步,将来不仅是一只猛虎,而且是如虎添翼。蒋介石又有什么办法呢?所以我们不能因此得出个蒋介石了不起的结论。当然轻视他是不应该的,这就是我很简单的几句话。   谭震林8月4日(1947)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