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孖mirror 镜孖mirror
签名是一种态度,我想我可以更酷...
关注数: 34 粉丝数: 48 发帖数: 3,240 关注贴吧数: 50
从史记,看项羽成败之因 项羽乌江自刎前云:“此天亡我,非战之罪。”而司马迁项羽本纪最后评价道:“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寐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项羽失败原因究竟为何?他是亡于天命吗?关于这个问题,历代之人各有不同看法。结合司马迁的评注,我认为项羽之亡,其因主要有三: 其一嗜杀不仁 这一点显而易见,他坑襄城守军,杀二十万秦军降卒,屠咸阳烧秦宫室。以肉体消灭的手段对待一切敌人。当怀王欲遣项羽西进时,诸将却谏言道“项羽为人彊悍猾贼,项羽尝攻,襄城,襄城无遗类,皆阬之......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诚得长者往,毋侵暴,宜可下。今项羽彊悍,今不可遣。独沛公素宽大长者,可遣。”可见项羽嗜杀的结果必是激起更多反抗,不能安定天下。 其二有勇无谋 本纪中载“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说明此人几乎胸无点墨,缺乏智谋。巨鹿战前,他对宋义欲待秦、赵相争从中渔利的计策毫不感冒。而使他威震诸侯的巨鹿之战也是单凭其勇武取胜的。郭嘉评价他“昔项籍七十馀战,未尝败北,一朝失势而身死国亡者,恃勇无谋故也。”刘邦也说“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说明项羽解决问题时,过分依赖武力,缺乏智谋。 其三狭隘自负 不善用人 项羽年少起兵,自恃勇武,号曰霸王。认为天下无人能匹敌。这种自负使他轻视刘邦,在鸿门宴上,放虎归山留下后患。他放逐又杀害义帝,使天下离心。相比于刘邦的知人善任,项羽则为人刚愎,吝于赏赐。高祖本纪中载: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这样的缺点使项羽得不到贤才相助,怎能成功? 所谓天者,天时,天命也。 纵观项羽失败的三点原因。论其嗜杀,秦王之嗜杀,过于项羽,然其二人功业相反,究其原因。战国以来天下战乱频仍,秦更是实行严刑峻法,高压统治,此时天下呼唤的,不是自矜功伐嗜杀无度的“霸王”。而是像刘邦一般,懂得采取怀柔政策,安定民心,笼络诸侯的治世之君。 项羽出身于将门世家,史记载“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其出身高贵,贵族特质在他身上也展现无遗,深深影响了其性格,也构成他失败的原因。贵族身上的傲气,使他狭隘自负的根源之一。另外贵族看重信义的特点,使他天真的以为能与刘邦划鸿沟为界,从此休战。而他重用的多是项氏子弟,不能礼贤下士,恐怕也与家族门第思想有关。 而春秋战国以来,封建贵族日益呈现没落的态势,秦末汉兴正是平民崛起的时代。项羽所代表的传统贵族势力,是终将被历史所抛弃的。 所以综上所述,项羽之失败,主因固然是他个人因素及决策失误。然而,以我们后人的眼光观之,时代的潮流,历史的发展,并不指向项羽一方。总之,楚汉兴衰不仅是双方营垒中英雄的对决,也反映了历史发展的方向。天时不利于项羽。我想这也是项羽失败的根本原因啊。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