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f_boy sf_boy
0.0
关注数: 1 粉丝数: 138 发帖数: 2,597 关注贴吧数: 146
关于童云等37位同志具备党校系统教师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 关于童云等37位同志具备党校系统教师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通知发布时间:2019-03-19作者:来源: 分享到: 各市人社局: 受你们委托,根据《关于做好2018年度全省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皖人社秘〔2018〕233号)文件精神,经安徽省党校系统教师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2018年12月22日评审,现经省人社厅《关于同意童云等39位同志具备党校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函》(皖人社函〔2019〕69号)文件函复,同意童云等3位同志取得教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祝中原等22位同志取得副教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赵吉文等13位同志取得高级讲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以上38位同志取得任职资格的时间自2018年12月22日高评会评审通过之日算起。 经查,固镇县委党校蒋小兵同志提交的职称评审材料弄虚作假,取消该同志取得的高级讲师资格。 附件:取得2018年度党校系统教师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名单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2019年3月18日 附件: 取得2018年度党校系统教师系列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名单 序号 姓 名 性别 单位 专 业 专业技术资格 1 童 云 男 阜阳市委党校 经济管理 教授 2 凌德政 女 合肥市委党校 思政 教授 3 汪 洋 男 铜陵市委党校 党建 教授 4 祝中原 男 宿州市委党校 经济学 副教授 5 姚传娟 女 淮北市委党校 经济管理 副教授 6 唐 飞 男 阜阳市委党校 经济管理 副教授 7 伏 森 男 滁州市委党校 经济管理 副教授 8 钟 艳 女 省社会主义学院 管理学 副教授 9 李 楠 女 省社会主义学院 管理学 副教授 10 尹 洁 女 合肥市委党校 政治学 副教授 11 李志强 男 铜陵市委党校 政治学 副教授 12 高传晋 男 亳州市委党校 科社 副教授 13 匡 宁 女 宣城市委党校 思政 副教授 14 王 海 男 亳州市委党校 中共党史 副教授 15 刘艳艳 女 亳州市委党校 法学 副教授 16 濮 艳 女 芜湖市委党校 法学 副教授 17 张 刚 男 蚌埠市委党校 法学 副教授 18 陆 丹 女 淮南市委党校 法学 副教授 19 刘华景 男 亳州市委党校 哲学 副教授 20 刘 艳 男 宣城市委党校 哲学 副教授 21 张晓洁 女 阜阳市委党校 哲学 副教授 22 郭晓敏 女 合肥市委党校 社会学 副教授 23 赵 芳 女 马鞍山市委党校 教育学 副教授 24 韩婷婷 女 安庆市委党校 中文 副教授 25 汪昭坤 女 马鞍山市委党校 中文 副教授 26 赵吉文 男 宿州埇桥区委党校 经济学 高级讲师 27 彭建涛 男 临泉县委党校 经济管理 高级讲师 28 汪宏伟 男 黟县县委党校 经济管理 高级讲师 29 陆 瑾 女 宁国市委党校 管理学 高级讲师 30 张敬兰 女 肥东县委党校 公共管理 高级讲师 31 王 超 男 临泉县委党校 计算机管理 高级讲师 32 彭卫军 男 岳西县委党校 政治学 高级讲师 33 孔 磊 男 太和县委党校 科社 高级讲师 34 蒋新宽 男 太和县委党校 思政 高级讲师 35 汪全红 女 潜山县委党校 思政 高级讲师 36 何剑筠 女 宿松县委党校 党建 高级讲师 37 武 云 女 涡阳县委党校 历史学 高级讲师
天水师范学院副校长汪咏国赴秦州区蔬果基地调研蔬果产销对接工作 天水师范学院副校长汪咏国赴秦州区蔬果基地调研蔬果产销对接工作 发布:新闻中心 来源:膳食处 发布时间: 2019-08-02 8月1日,党委常委、副校长汪咏国带领膳食处有关人员赴秦州区农发公司所属的蔬果基地调研蔬果产销对接工作。秦州区农村农业局、秦州区农发公司、蔬果基地负责人陪同调研。 调研组一行先后深入娘娘坝、大门、天水镇、杨家寺、秦岭、牡丹等乡镇蔬果产业基地,实地听取和查看绿色蔬菜种植、原产地认证、质量检验、产品追踪及供销等情况,积极寻求建立学生食堂蔬果直供合作销售的新模式,就下一步的蔬果等农产品产销合作事宜进行了洽谈对接。 汪咏国说,天水师范学院立地秦州区办学,在加强农校对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精准扶贫方面大有可为。学校将充分发挥优势,认真落实好中央消费扶贫精神和学校党委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思路,积极探索“农校对接”合作机制,积极创建农校对接扶贫产业链。以订单的方式,把农户生产的蔬果等农产品从田间地头直通学生的餐桌,实现产销对接,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助力精准脱贫,而且能使学校师生吃上新鲜、放心的安全饭菜。同时,农发公司农产品可追溯源头的食品安全保障机制,每个直供菜品均具有蔬果检测部门出具的蔬果检测合格单,从源头确保了食堂蔬果农产品的安全,让学校师生吃得放心,真正做到“学生得实惠、农民得实利、企业得市场”。 汪咏国希望以此次调研对接活动为契机,通过“农校结合”等方式,双方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围绕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加强校地合作,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并尽快与秦州区农发公司签订“蔬果直供协议”,确保把新鲜、安全、绿色、无公害的蔬果送到食堂,同时依托学校庞大的消费市场,带动农产品销售,达到互利互惠、共赢发展。 撰稿:康素花 审核:谢 克 编辑:黄亚珠 责编:罗文研 编审:安建平
天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学生在“第七届全国高校历史学专业本科生教学技能比赛”中获奖信息来源: 阅读量:31发表时间:2019年07月25日 11:182019年7月21日至7月24日,“第七届全国高校历史学专业本科生教学技能比赛”在江苏师范大学隆重举行。来自国内102所高校的304名选手分别参加了讲课、说课两个组别的比赛。我院三名学生在贾迎亮、王睿颖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参加了此次比赛。经过激烈紧张的角逐,赵欢欢和周婷婷同学分别获得说课组二等奖和讲课组三等奖,贾迎亮和王睿颖老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截至目前,我院历史学专业本科生已连续三届获得此项大奖,在省内参赛高校中名列前茅。成绩的取得是学校、教务处和学院领导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安排,贾迎亮、王睿颖、王宏谋等老师的热心指导,以及同学们积极参与、辛苦奋斗的成果。这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我院历史学专业的学生培养质量、教育教学水平,反映了历史文化学院教学管理团队在日常教学管理和组织工作上的付出与成效。 删除(选填) 图片描述 删除(选填) 图片描述 删除(选填) 图片描述 删除(选填) 图片描述 获奖现场合影留念获奖证书获奖证书获奖证书但和一些兄弟院校的差距在此次比赛中也暴露了出来。通过本次比赛,我院将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一方面争取在下次比赛中获得更好的成绩;另一方面努力将师范生的教学比赛活动制度化、常态化,通过以赛促教的方式加大师范生的教育实践力度,改善师范生的培养模式,提高师范生的培养质量,推动我院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贾迎亮供稿】
美国纽约开设哈萨克语培训班 美国纽约开设哈萨克语培训班 2018 年 4月 13 日 星期五 11:02 哈通社/阿斯塔纳/月13日-据24.kz消息,美国纽约日前开设哈萨克语培训班。 据了解,该培训班由"博拉沙克"奖学金项目的学生们组织开设。 "在美国,有很多来自‘博拉沙克'奖学金项目的留学生,其中包括很多哈萨克语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和学者。因此,我们一同决定开设培训班,旨在教授有意在纽约学习哈萨克语的人。第一堂课就有大约15个孩子和10几个成年人前来听课。"组织者之一娆珊•奈扎巴耶娃介绍说。 据她介绍,她来纽约学习已有两年。两年间,她经常组织哈萨克斯坦学生和当地哈萨克侨民举办各种活动。然而她发现她的两个孩子正在渐渐忘记母语。后来她发现,有很多哈萨克家长都有此担忧。因此,她毅然决定开设哈萨克语培训班。 她还表示,此培训班还将向学生介绍哈萨克伟大思想家作品,并讲解哈萨克文化历史遗产、传统习俗等。 目前,已有40多名学生开始参加该培训班。培训时间通常为2个小时。老师们会用游戏的形式给孩子们教授哈萨克语,之后会组织孩子们同家长们一起以口语的形式讨论哈萨克传统习俗等话题。 组织者表示,在不久的将来,哈萨克文拉丁字母的教材出版后,将会用拉丁字母的形式教授学生。此外,组织者还表示有意扩大该培训班,之后还将加入哈萨克民族舞蹈和冬不拉等艺术班级,使之成为美国的哈萨克文化中心。 【编译:达娜】
哈通社社长在"主权学院"授课 哈通社社长在"主权学院"授课 2018 年 4月 6 日 星期五 11:53 哈通社/阿斯塔纳/4月6日 - 哈萨克国际通讯社社长阿斯哈尔•奥玛若夫6日在"主权学院"为欧亚大学新闻与政治学系40多名大学生讲授了主题为《社交网络的发展趋势》的公开课。网络用户亦可通过社交媒体收看这一公开课的视频直播。 公开课上,阿斯哈尔•奥玛若夫就目前传媒领域正在经历的变革,以及新闻信息传播所面临的新特点等进行了介绍,并强调了纯粹的新闻对社会的重要性。 此外,奥玛若夫还谈及新闻趋势、高新技术的应用以及信息化时代传统媒体与社交媒体的竞争等,并针对社会对可信任的媒体信息的需求、保障信息来源的充足性等发表了观点。 有关新闻伦理的内容也是此次公开课的一个重要话题。 "在理性的新闻传播过程中必须始终铭记‘不造成危害!'的原则。也就是说,无论何时,传媒人必须坚守的一条底线,就是不对社会造成危害。这一点必须牢牢记在心中。"阿斯哈尔•奥玛若夫说。 公开课以问答形式举行,参与课程的学生向奥玛若夫提出了许多问题并得到了解答。 值得一提的是,"主权学院"是旨在培养媒体从业人员和大学生专业技能及知识,了解最新技术发展趋势而设立的公共交流平台。 【编译:木合塔尔·木拉提】
前苏联的遗产:哈萨克斯坦的粮食和能源产业 作者:李宁 前苏联的遗产:哈萨克斯坦的粮食和能源产业 作者:李宁 出版社:白山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4 CIP:2016067507 ISBN:9787552916218 作者简介:李宁,男,汉族,1985年生,山西长治人,2011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新疆师范大学世界历史专业中亚近现代史方向毕业,研究生学历,历史学硕士学位,兰哈哈萨克斯坦学术研究中心网站(非盈利)创始人,现为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民族学跨国民族史方向在读博士生,师从著名中亚研究专家李琪研究员。 内容概述:本文依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原理分析了前苏联解体之后的哈萨克斯坦粮食和能源这两大产业。哈萨克斯坦地处欧亚大陆的核心区,是连接欧洲与亚洲的大陆桥。因其自然资源丰富尤其表现在土地资源和石油天然气资源两方面。历史上哈萨克斯坦就是前苏联地区的粮食产地和能源产地,自独立以来哈萨克斯坦积极发展本国资源产业,虽历经前苏联解体带来的经济危机,但是因国际资源价格上涨和国际资金支持,哈萨克斯坦粮食和能源产业发展成就显著。但是同时面临资源利用率不高,自主性不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困扰。 目 录 第一章 哈萨克斯坦的独立和国家建设1 第一节 哈萨克斯坦的国家独立1 第二节 哈萨克斯坦政治体制建设5 第三节 哈萨克斯坦经济建设10 第四节 哈萨克斯坦多民族国家建设13 第五节 哈萨克斯坦的国际地位建设16 第六节 哈萨克斯坦政治体制面临的问题22 第二章 哈萨克斯坦的粮食产业25 第一节 哈萨克斯坦粮食产业概况31 第二节 哈萨克斯坦小麦产业的发展与问题34 第三节 哈萨克斯坦粮食增产的潜在因素41 第四节 制约哈萨克斯坦粮食产业发展因素49 第五节 哈萨克斯坦粮食生产发展的趋势62 第六节 世界粮食危机中的哈萨克斯坦73 第七节 哈萨克斯坦与中国粮食产业合作的现状77 第八节 当前哈萨克斯坦粮食价格机制研究83 第三章 哈萨克斯坦能源产业研究93 第一节 哈萨克斯坦化学工业的现状与存在问题93 第二节 哈萨克斯坦的能源多元外交102 第三节 哈萨克斯坦核能的多元国际合作110 第四章 哈萨克斯坦的产业特点及工业化措施121 第一节 全球经济危机对哈萨克斯坦经济的影响121 第二节 哈萨克斯坦经济发展的新趋势129 第三节 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市2017年世博会137 第四节 哈萨克斯坦与中国巴克图口岸经济144 第五节 哈萨克斯坦部分非能源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156 第六节 “光明大道”——哈萨克斯坦新经济政策研究174 第七节 中国对哈萨克斯坦经贸风险研究181 第八节 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哈萨克斯坦优势与劣势189 参考文献199 后 记209
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 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成立于2005年,其前身为俄罗斯东欧研究中心。中心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俄罗斯和欧亚国家的政治、外交、经济、安全、社会,中国与俄罗斯及欧亚国家关系,上海合作组织的安全、经济和人文合作,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能源安全与外交等。 中心现有专职研究人员四名(其中教授两名、副教授和讲师各一名)、专职翻译一名。中心与本校经济学院、外语学院等兄弟单位紧密合作,多名本校兼职研究人员经常性参与中心活动。 2017年,中心被教育部确定为“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和教育部国别区域研究基地。中心积极开展决策咨询,与国家相关决策部门建立了密切联系,中心研究人员经常性承担政府部门研究课题、应邀参加相关决策咨询会议。 成员用中文、俄文和英文在国内、俄罗斯、欧亚国家、美国、日本等发表大量专业领域学术成果,经常性参与“瓦尔代论坛”、“阿斯塔纳论坛”、“东亚斯拉夫研究共同体”等国际知名欧亚问题交流平台的活动。中心自2015年与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共同发起“中俄对话”联合研究项目并出版年度研究报告,在两国学术界和决策层反响良好。中心每年还出版《学术简报》(内部刊物)。 中心以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为平台,开展日常工作,组织举办国内国际学术会议,与国内外研究机构、专家、学者开展学术交流。除国内知名研究机构外,中心还与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俄罗斯战略研究所、莫斯科卡内基中心、哈萨克斯坦总统战略研究所、哈萨克斯坦首任总统基金会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哈萨克斯坦法拉比国立大学、乌兹别克斯坦世界经济和外交学院、乌兹别克斯坦战略和地区研究所、吉尔吉斯斯坦战略研究中心、塔吉克斯坦战略研究所、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布鲁金斯学会、哥伦比亚大学、乔治城大学、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日本北海道大学斯拉夫—欧亚研究中心、波兰东方研究中心、印度尼赫鲁大学等有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 中心成员开设俄罗斯政治与外交等本科与研究生课程,并招收国际关系、国际政治等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俄罗斯—欧亚研究的专门人才。招收的硕士研究生中除了中国学生,还有来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美国、乌克兰的学生。中心也为国外访问学者和实习生的访学提供条件,已接收过来自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土耳其和美国的访问学者和实习生。
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国际政治系列讲座(十一) 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国际政治系列讲座(十一) 日期: 2017-09-18 来源: 互联网 点击: 应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的邀请,日本国立新潟大学国际关系学副教授,北京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张云来所访问交流,并为各位师生带来一场学术讲座。 讲座题目:知识共同体,认知重建与中日美关系 主讲人: 张云 副教授 讲座时间:9月20日,下午3:00-5:30 讲座地点:盘旋路校区齐云楼1805(中亚所会议室) 【个人简介】 张云,先后获得北京大学法学(国际政治)博士学位,早稻田大学国际关系学博士学位,现任日本国立新潟大学国际关系学副教授,北京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曾任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enter for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CSIS)访问学者,麻省理工学院(MIT)国际问题研究中心访问学者(2010-2011),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经济广报中心客员研究员,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S. Rajaratnam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Non-resident senior fellow(客座资深研究员),新加坡国立大学访问学者。北京外国语大学客座教授,中国海洋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主要研究领域:中美日三边关系,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外交,亚太地区国际关系。出版有五部学术专著,最新专著Sino-JapaneseRelations in a Trilateral Context: Originsof Misperception(New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17),《可控的紧张,中美日之间的认知与误认知》(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在 ThePacific Review, Harvard Asia Quarterly,『国際政治』等中英日文的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同时担任多本国际性学术杂志Peer Review。新加坡《联合早报》专栏作家,开设有个人专栏《天下纵横》,就中美日关系,国际关系等定期发表文章百余篇。凤凰卫视《凤凰全球连线》特约嘉宾评论员。
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王欣教授 王欣,男,汉族,1966年9月出生于新疆。1983年9月考入新疆大学历史系学习;1987年7月毕业,获得史学学士学位。1987年9月,考入西北大学西北历史研究室中国民族史专业攻读硕士学位;1990年7月毕业,获得史学硕士学位。1990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被分配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任馆员,从事文物管理和以吐鲁番出土文书为中心的丝绸之路古代民族历史与文化的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和译文10余篇。1994年9月考入兰州大学民族学专业攻读博士研究生;1997年6月毕业,获得法学博士学位。1997年7月进入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并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完成了题为“早期印欧文明的东向发展及其与中国文明的关系”的研究报告。 1999年博士后出站,进入西北大学西北历史研究室工作,任副教授,从事中国民族史和中外关系史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其间主持完成了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一项,参与省“九五规划重大项目”一项,完成专著和译著各一部,发表研究论文10余篇;其中有一项研究成果获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2001年7月调入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民族研究中心工作,从事民族学、民族史和中外关系史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任中心副主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在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史和少数民族艺术等专业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并为本科生讲授“敦煌西域学”和“丝绸之路文化艺术”等课程。主持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子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各一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重大项目子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各一项,出版专著两部,译著一部,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有一项研究成果获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项成果获得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7年8月至2008年8月,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前往美国康奈尔大学人类学系和东亚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 学术兼职主要包括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理事、副秘书长,中国民族史学会理事、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理事、陕西省历史学会理事等。 曾经主持完成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西部大开发与西北民族问题”(项目编号00JK082),主持的科研项目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条件下新疆牧区经济转型与文化变迁”(项目编号04CMZ00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新疆地区历史时期各民族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变迁相互作用关系研究”(项目编号2002ZDX770015)、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项目“《新疆通史》魏晋南北朝卷”(项目编号XJTS-A003)。
第七届中国与东南亚民族论坛在广西民大举行 第七届中国与东南亚民族论坛在广西民大举行 10月29日,第七届中国与东南亚民族论坛在我校举办,校长谢尚果出席开幕式并致辞。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等国家与地区49名专家学者相聚我校,交流东南亚地区华人华侨研究成果,探讨中国与东南亚各国民族文化和历史问题。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周建新教授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现场 学者认真听讲 华人华侨研究讨论 学术交流研讨 谢尚果校长致辞 周建新教授主持开幕式 张继焦教授讲话 校领导与学者合影留念 谢尚果校长向出席论坛的国内外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中国与东南亚民族论坛自2003年开展以来,我校依托民族研究中心和中国南方与东南亚民族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平台,承担众多招标课题。其中《同根生的民族——壮泰各族渊源与文化》《壮泰传统文化比较研究》课题引起国内外学术界广泛关注,产生积极影响。中国与东南亚民族论坛不断鼓舞学者研究中国与东南亚民族文化和历史,推进中国与东南亚各民族的和平与发展,为构建和谐亚洲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谢校长表示,此次论坛在我校举行,有利于提高我校对外学术交流水平,壮大我校学术队伍,为我校民族学学科发展积累学术成果。他希望我校学者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学者的学术交流,汲取学术营养。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社会研究室主任张继焦表示,各国民族文化在互信与交流间共同成长,彼此繁荣。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学者需营造具有共享性的学术共同体,建立中国与东南亚互联、互通、互信机制,提高亚洲学者学术水平。他希望专家学者在研究本国历史文化和中国与东南亚民族文化的同时,积极研究其他各国历史文化,看到各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性,关注中国与东南亚民族文化互动关系的现实与未来。 学术交流研讨会上,马来西亚大学中文系高级讲师周芳萍、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硕士黄曼凌分别对《马来西亚小学华裔学生学习马来语的困境》《粤语语码混用现象初探》进行论述,分析语言文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江苏理工学院商务英语研究所所长周子伦,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成汉平,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祁美琴等各国专家学者分组汇报东南亚各国华人华侨教育、语言文化研究成果,交流探讨骆越族群及其在东南亚地区的后裔、中国与东南亚瑶学研究等学术问题,对比解析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和民族关系。 闭幕式上,马来西亚大学中文系高级讲师祝家丰,玉溪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赵永胜教授和广西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赵明龙分别就分组研讨情况进行汇报,并建议研究者从华人的多样性、马来西亚的族群关系、跨国民族和东南亚民族历史的发展规律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王柏中教授总结,第七届中国与东南亚民族论坛的举办有利于促进我国与东南亚各国学者的学术交流,增进我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友谊。 本次论坛由我校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主办,东盟学院协办。此前,论坛已在马来西亚、越南、老挝等地成功举办,并取得良好反响。(编辑:罗芳桃 校对:刘敏娜)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