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7835314 1727835314
关注数: 31 粉丝数: 352 发帖数: 5,757 关注贴吧数: 22
19世纪为何诞生如此多影响深远的物理学家? 科学史领域有一个名词叫“科学革命”(Scientific Revolution)就是专门描述这种现象的。这个名词刚出现时特指的是,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等人建立古典物理体系替代了陈旧体系。 后来有了所谓的“第二次科学革命”,这主要指的就是相对论、量子力学引出的现代物理体系。 在技术达到某个临界点时,基础科学才会迎来大爆发式的发展。 关键技术的出现是基础科学大爆发的前提。 现在历史上有两次影响深远的科学革命。两次都是基础科学的黄金盛世。 我在另一个答案里写过的: 先看第一次科学革命。 哥白尼提出日心说的时候还是肉眼观测的,积累了大量的观测数据。这里还和技术进步无关。 伽利略做出了人类第一台天文望远镜。这是人类第一次把镜头对准星空!科学史上伟大的技术进步!第一次获得远超肉眼极限的观测数据!伽利略为日心说找到666了最重要的观测数据,并继续推广了日心说。 然后第谷、哈雷等人继续用天文望远镜观测,第谷的学生开普勒根据老师的数据发现了开普勒三定律。 最终,牛顿凭借自己的卓越才智和综合前人所有的理论、数据发现了牛顿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 技术进步——天文望远镜;关键数据——行星轨道数据。【这是第一次科学革命的前提】 最初望远镜的发现没有任何理论基础,完全是碰巧发现的。但是伽利略制造出了放大倍数更高的天文望远镜,后来诸多科学家又研究了光学理论和望远镜的成像规律。几何光学渐渐形成。这是又是一例典型的技术推动理论。然后在几何光学的理论基础上,牛顿制造了人类第一台反射式望远镜,也是第一台无色差望远镜。这里,理论又推动了技术进一步发展。 (感叹一句,伽利略和牛顿都是理工双修的天才呐!) 再看第二次科学革命。 19世纪末物理学大厦已经建得富丽堂皇,仅有两朵“乌云”。 (第一朵乌云,主要是指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结果和以太漂移说相矛盾;第二朵乌云,主要是指热学中的能量均分定则在气体比热以及势辐射能谱的理论解释中得出与实验不等的结果,其中尤以黑体辐射理论出现的“紫外灾难”最为突出。) 第一个打碎19世纪终极物理之梦的人出现了。迈克尔逊-莫雷实验让爱因斯坦确认了“光速不变原理”。这就是相对论的第一公理,相对论成立的基础。后来爱因斯坦又先后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 普朗克也顺利用普朗克常数搞定了“紫外灾难”。这里,量子化常数第一次出现。 后来,原子光谱被发现是离散的,然后随着实验技术的逐步提高,光谱的精细结构、超精细结构被一一发现。 然后量子物理的研究越来越多。再然后,薛定谔和海森堡分别用表述出了波动力学和矩阵力学这两种量子力学的表述形式。至此,量子力学建立。 技术进步——精密实验工具;重要数据——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光谱结构。【这是第二次科学革命的前提】 迈克尔逊-莫雷实验除了设计巧妙外最大的难点就是仪器的精密度。所以这个实验只能出现在19世纪末,而不能出现在18世纪末。光谱结构测量技术也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的。而随着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光谱结构精细测量出现,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很快形成了,新的物理体系也很快建立起来。这里技术推动了理论。我一直认为,如果这个技术进步提前一百年的话,第二次科学革命也会提前一百年,那么被我们纪念的就是19世纪初的爱因斯坦们,而非现在的爱因斯坦们。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年代,搞理论的不做实验,做实验的不搞理论。理论家和实验家离得越来越远,所要求的才能也越来越不一样。) 现在第三次科学革命迟迟未到,这也并不意外。第一次到第二次之间隔了差不多三百年之久。经典物理理论的成果已经被使用到了极致。直到那时,人类的技术才进步到可以发现理论的缺陷,并支持新理论的出现。 古希腊也有人支持日心说。但在那个时代的技术日心说不可能取代地心说。原因很简单,没有数据就不能验证理论。 18世纪末,马克在其著作《力学的一般批判发展史》中指出了牛顿水桶实验的谬误,准确击中牛顿绝对时空观的软肋。这可是可以动摇整个经典物理的体系的发现!但是,结局和古希腊的日心说一样。 18世纪末的技术不足以支持马赫以及当时的任何人推翻根深蒂固的绝对时空观,就像古希腊的技术不足以支持推翻根深蒂固的地心说。 21世纪初的现在,我们还远远没有到达19世纪末种程度。比如说量子力学的重要应用,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的理论基础早已稳固,但是这两者到现在离商业化都非常遥远。人类第一颗量子通信卫星两年后才升天,最好的量子计算机还只能解最简单的线性方程组。我们现在还生活在第二次科学革命的光芒中。旧的黄昏尚且未到,更何况新的黎明乎?第三次科学革命还遥遥无期。 【记得在某次讲座上听一位理论物理牛教授曾说过,100年前是二流的物理学家做一流的工作,现在一流的物理学家只能做二流的工作。】 第一次是天文望远镜带来的观测数据;第二次是精密仪器制备达到了可以发现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和光速不变原理。第三次科学革命呢?我们甚至还不知道缺少的关键技术到底是什么。 似乎是对撞机里的粒子对,似乎是冷原子的量子效应,似乎是计算机科学带来的新的计算能力(这也让人工智能成为可能)... 科学的未来无人能预料。 第一代的英雄们都是理工双修的天才。 第二代是理论不碰实验,实验不做理论。 现在的情况更甚,做高能的不懂不凝聚态的,做原分的不懂做天文的。自然科学领域越分越细,人类的极限越来越明显,智能和寿命的极限越发明显。现在,高能理论物理专业基本上读完PhD才能把基础课学好,然后才能做最基础的研究。现在对科学家的知识储备要求越来越多,几乎再也没有那种全领域的天才了。 孕育第三次科学革命的条件越发苛刻... 【所以,其实最关键的技术进步是长寿技术也不一定?果然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么... ⊙﹏⊙b】
圣诞夜,楼主貌似被发好人卡了。 我大二,她大一。我是社团的一个部长,她是我部长的一个成员。我帮她刷了一次卡,后来她找我教她做计算机上机题。我说我也不太会,她说比她会就行了。然后去了。后来又找我一次,因为班级合唱,所以拒绝了。后来她找我帮她写实验报告册,对她也有点好感,所以帮写了。要写的真多,写了好几个小时。之后有天她说她一天都没吃饭,饿死了,叫我帮她打饭。我去食堂吃完饭然后给她带了。她当晚说"你真好,除了我哥你是对我最好的了。" 后来她平安夜送了我个蛇果。部门要发苹果,有两个成员有事来不了,我和她亲自送到她们寝室楼下发。路上看到有人放孔明灯,她说好漂亮,她也想放。圣诞节我买了三个孔明灯,约她出来放,她答应了。然后我们放起来两个,她看起来很开心。放完孔明灯我和她都有点不想散的意思,我就问她你饿不?去吃点东西吧,她说不饿,问我饿吗?我们就去吃东西了。路边摊,买完边走边吃。我送她回寝室。然后当晚她用悄悄话找我,说想问我问题。可惜我立马就猜出来是她。我让她继续问,她说都知道是谁怎么问。我说我猜到她要问什么。我就表白了,她拒绝了,说我在她心里的位置就是哥哥。有没有人给分析一下啊。朋友们。这是几个片段截图。
一个介于老球迷和伪球迷之间的球迷对球王的看法。 我是一名大一学生。08年接触足球快到09年正式看球。看球时间不长也不算伪球迷。这个年龄段的很多都是看着梅西C罗成长的,就像90年代末看大罗,齐达内一样。我没有生活在大罗那个年代,所以几乎没看过大罗的比赛。但我小学就在报纸上瞄到过罗纳尔多,小贝的新闻那时候只知道有很多罗,大罗、小罗、罗比尼奥、罗马里奥,C罗。还知道有个罗的外号叫外星人,有个罗有九块腹肌。那个时候不关注足球不过能在报纸上出现的应该都很厉害,心里也稍微有点印象。直到08年末一次无意中的换台,看到中央5台正好在播一场巴萨的足球比赛,对谁记不清楚。这么多年跟着爸爸看新闻,也知道一点足球常识,巴萨是支强队,梅西也很有点名气。我耐心下来看完整场,解说一直提到梅西,不知道是不是个子比较矮的缘故,看他带球觉得和别人不同,就是不知道不一样在哪里,那时知道10号是球队最厉害的角色(现在不是这样“知道”。)于是我开始慢慢关注起了巴萨,关注起了梅西。一路走来,见证了梅西的长发飘飘的年纪,见证了梅西从中场直接带球过完皇马4、5个人射门得分的壮举,见证了穆勒自然年进球纪录的打破,见证无数次神乎其技的过人,也见证了四届金球在世界足坛的统治地位。那时候梅西的最大竞争对手是C罗,当然目前应该也是。什么时代的球迷说什么时代的话,像大罗球迷永远把大罗奉为经典,而我们这个时代的球迷的经典就是梅西C罗。看完5年球,看过各类集锦,在我心中,世界足坛最具天赋,注意是天赋的人只有老马,贝利,大罗,梅西,排名不分先后。当然,天赋和成就不等同。老马贝利都在俱乐部和国家队证明了自己,成为了球王,大罗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在俱乐部中率领球队获得匹配球王的荣誉,所以与球王失之交臂。梅西目前在俱乐部表现堪称前无古人,在俱乐部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只需在世界杯这个至高荣誉的舞台上一座冠军奖杯就能封王。年轻时的梅西盘带当真无解,像小罗早年那样头脑里充满想象力,人缝里择出球突破,几人包夹挥洒自如,那时看梅西盘带真是享受,就像大罗球迷看大罗一样。在我看来盘带,直观点就是过人是真正的足球天赋,一个伟大球员能不能成为球王的基本。只有拥有这个你才能拥有成为球王的资格。其次,一个球员的球员生涯大部分在俱乐部,你必须在俱乐部有神级表现,在加上世界杯这个至高荣誉,才能成为球王。并不是因为今年阿根廷有机会夺冠,所以我这样说为梅西量身定做。球王的客观评选是以职业足球为基础,首先不是街头足球,街头足球都十分花哨。职业球员有过人天赋同时需要有足够的荣誉,俱乐部荣誉,个人荣誉,国家队荣誉,全球影响力,以及在球场上有优异的表现,当然,优异表现是获得以上的基础。盘带、突破、过人是最容易俘获球迷媒体甚至专业人员的心的一项技能,其次是得分能力。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媒体的作用是很大的,没有媒体提高知名度,偶尔吹一吹,影响力是不够的。当然,媒体也不会吹泛泛之辈。我不敢代表大家,可能有漏,但是这些作为球王评选的标准应该不会有问题。而有没有在多家俱乐部证明自己,仅仅是为了证明是不是仅靠队友,到底有什么意义,中立球迷应该都知道。球王,作为足坛至高封号,可以说作为不正式的荣誉(世界最权威的足球机构FIFA国际足联没有这个荣誉,最高是金球)形成了一种各界的共识,这是脱离于职业评选但又源自于职业生涯的一种荣誉,可以说只要足球存在,球王就会一直被记住,因为他代表一个巅峰,因为他在那个时代就是那个时代的代表。球王是苛刻的大众挑出来的,口碑是非常重要的。没有上述这些,你拿什么征服绝大部分媒体给你吹?你拿什么征服几千万上亿球迷为你力排众议?你拿什么征服球迷敢吹你是球王?在我看来,梅西距离球王一步之遥,即使没有拿到大力神杯,他也是近十年来足坛的唯一天才。现在的他,一切还有可能。 . ✎﹏₯㎕.....           .★★..     .*★ *. *..*'   ★    ★愿用属于你的画笔 ★    ★         ★    ★ 勾勒出最美的画卷★     ‘*.       '*'       ‘★.   ★’         ‘*..★'  ﹏✍.. --来自助手版贴吧客户端
恒大造就国脚,而不是国脚成就恒大。 很多人都说恒大把国内的国脚、好球员都买走了,导致其他球队买不到好球员,致使恒大一家独大。我想问问,在中超这种级别的联赛,国内球员有鹤立鸡群的?事实上是中超球员在中国国内第一集团的有很多,郜林,王永珀,于大宝,郑智等等有几十个球员实力是第一集团的,但实力超群的几乎没有一个。但他们之中去了恒大的很多被选为国脚,而去其他队的选为国脚的屈指可数。并不是恒大把好球员,把国脚买光,而是好球员在恒大能发挥甚至超水平发挥他的实力,而去其他队的大多只能泯然众人。恒大的中超第一集团球员能经历更多的洲际大赛,甚至还和世界顶级联赛球队过招,这就和参加了世界杯的球员实力要上升一个档次一样。这种参加高级别、顶级大赛的经历比打十场甚至百场低级比赛都来的有意义。是恒大造就国脚,而不是国脚造就恒大。你不信当他们不在恒大踢球的时候,国脚还是恒大的那些换的球员。如果哪天鲁能,国安能在国内国外都攻城拔寨,什么好球员都被恒大买走的说打肯定没有了。不可否认,中超第一集团任何一名球员在现在的恒大不久都能从不是国脚成为国脚。 . ✎﹏₯㎕.....           .★★..     .*★ *. *..*'   ★    ★愿用属于你的画笔 ★    ★         ★    ★ 勾勒出最美的画卷★     ‘*.       '*'       ‘★.   ★’         ‘*..★'  ﹏✍.. --来自助手版贴吧客户端
唱功排行榜 【0分】不会唱歌。 代表人物:杨幂、孟非。 【5分】尝试用气息唱歌,但不集中, 并且没音准。 代表人物:阿信、韩庚、黄晓明。 【10分】用气息唱歌,多数情况下能 集中,音准靠运气。 代表人物:许嵩。 能讨论唱功的分水 【15分】会唱歌、 只可惜本身音域像他们的身高/胸围一 代表人物:武艺、李字春。 【20分】差劲的唱功配以舞蹈,竟然 确立了天王天后的地位,穷了90000倍的穷 人版杰克逊与麦当娜。 城、蔡依林。 【25分】如果你的唱功并不那么出 色,小清新会掩盖这一切。 容为天籁之音。 代表人物:陈绮贞、 【30分】比小清新更能掩盖唱功瑕疵 的,是转音,需要一定乐理知识并把音阶 比如这位转的最土的。 胡彦斌。 【35分】转音、节奏都达到了国际 级,再加上音乐上的“好品味”,生生把自己 从20分水准拉了起来。 【40分】一般的天赋、 一张张专辑的磨练过程 在一首首好歌、 中,她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语感与特色。 代表人物:孙燕姿、梁静茹。 【45分】唱匠的分水岭。 洁的月光下、有猹的田地中、还是任何一 档选秀节目里,都是拔尖(叉)的存在。 代表人物:张杰。 【50分】与上面并无唱功上的直接差 距,但在音乐性上(至少是表象) 国际上靠。 代表人物:萧敬腾、 【55分】先进的唱法、讲究的细节处 理,他们能给翻唱的任何歌打上自己的烙 印,但却缺乏足够数量的的出色个人作 代表人物:杨宗纬、 【60分】先进的唱法、科学的持久训 练,配合符合大众需求的主打歌,再偷摸 用专辑B面去传达自己的音乐理念。 王力宏。 人物:林俊杰、 【65分】技巧逼近了国际级水准,但 先天的不足/后天的挥霍,让他们在到达一 定水准后难以寸进。 代表人物:林志炫、 沙宝亮。 【70分】技巧达到了国际级水准,但 在音乐上的“坏品味”挥之不去。 代表人物:孙楠、曹格。 【75分】歌神的分水岭。 并且没有了音乐上的“坏品味”。 代表人物:刘欢。 【80分】一步一坑的典范,他们呆在 录音棚和舞台上的时间,远超韩庚在学跳 舞和韩语上的时间。 代表人物:张学友、 林忆莲。 【85分】在落后的唱法体系中,悍然 摸索出了独有的风格。 代表人物:周华健、 【90分】在落后的唱法体系中,无体 系的向国际规格靠拢。 代表人物:庾澄庆、 【95分】在落后的唱法体系中,有体 系的向国际规格靠拢。 代表人物:陈奕迅。 【100分】她跟陈奕迅做的是一样的 事,并早了20年。 代表人物:邓丽君。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