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FlyJ32
McFlyJ32
pop
关注数: 1
粉丝数: 217
发帖数: 5,900
关注贴吧数: 1
因为家庭原因,告别了思域si,换成了7座SUV。一路走来思域见证了我从单身到小孩出生,会怀念7000转红线换挡的兴奋和限滑差速器带来的过弯体验。不过最后还是要向家庭妥协,再见了👋
再见了 思域si。再见了,7200转红线,再见了,手动挡。最终还是换成了SUV,开始了奶爸的新身份。
思域后备箱空间真的不适合家用啊,一台儿童推车就占满了整个后备箱,后座又有安全座椅,已经没地方放其他行李了。打算换一台7座SUV。
安全座椅安装完成。从此就是开思域si的奶爸了。
日常晒油耗。9代2.4L的思域si的市区油耗
又到了每日挖车的季节了
我就想问一下那些开车担心油耗的,不累么? 车子买来不就是拿来开的。太过关注油耗反而限制了车子的性能。比如需要超车的时候或者从匝道进高速的时候直接油门踩到底,这样可以最快跟上车流速度,反而更加安全。为了油耗低有些人特意改变开车方式,反而开的过于温柔,畏首畏尾的,这样也体会不到开车的乐趣。
对付double parking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开不了车门。自己还能停在线里
昨晚在大雪中开车遇到了很多情况,也发现很多纸上谈兵的东西都可以用上了。比如轮胎失去抓地力的时候不要踩刹车,只要稳住油门即可。起步的时候轮胎打滑,需要挂二档起步而不是一档。
年底的第一场雪 挖车愉快
用自己的思域si当了回外卖小哥。理解拓海送豆腐的艰难
2000年至今思域si 6代思域si (1996-2000) 1.6L B16A2 VTEC. 160hp @ 8000rpm7代思域si(2001-2005) 2.0L K20A3 i-Vtec 160hp @ 6500rpm8代思域si(2006-2011) 2.0L K20Z3 i-Vtec 197hp @ 8000rpm 8代双门版8.5代四门版HFP9代思域si (2012-2015) 2.4L K24Z7 i-Vtec 201hp @ 7200rpm (9.5代马力为205hp) 9代四门版9代双门版9.5代四门版9.5代双门版10代思域si (2016-今) 1.5L Turbo L15B7 205hp @ 5700rpm 四门版双门版
有换挡提示灯就是好。5000转开始亮起黄灯,直到7000转红线5个灯全部亮起。而且可以用余光看到,不需要担心错过换挡时机。
过气9代思域si自己换engine air filter。因为si的2.4发动机比较大,空滤的位置在雨刷下面,需要拆掉连接发动机的管子才能打开。不过即使这样也只用了不到一分钟。可想而知普通的思域要换的话有多简单
过气9代思域si,完成了为期一周的自驾游,一共1900公里。接近200刀的油钱,对于一台2.4L的车来说还算省油。
发现开mx-5的大部分都是中年妇女。而且经常龟速行驶。
平时只是装饰,只有下雨需要开窗的时候才体现出雨眉的真正用处
我不知道带金属的挡头是谁想出来的主意。暴晒了一天后换挡手掌都会烫掉一层皮
我不知道带金属的挡头是谁想出来的主意。暴晒了一天后换挡手掌都会烫掉一层皮
想要开车稳车上装条狗一旦开太快马上吐一地 想要开车稳 车上装条狗 一旦开太快 马上吐一地
旁边停了一台8.5代的思域si,确实比自己的9代好看
被别人车上的拖车钩划了前保险杠,当事人跑了,只好自己买支补漆笔涂了涂,几块钱的效果也不求太好,离远了看不出来就行了
3月底的雪
直接砸进路上的坑里了,希望悬挂没事。
今天出门沿路拍到的周五暴风雪过后的景象
暴风雪天里开车 还要小心落下的树枝
又遇上了暴风雪。开回家的路上轮胎打滑了两次,好几次刹车时abs都介入了。这一路开的刺激!
9代思域si用车感想 12款9代思域si,目前已经开了16万公里(10万英里)了。除了常规保养,已经换过火花塞,变速箱油,冷却液,电池和胎压检测传感器。也用这台车搬过家运过圣诞树。借这个节点说说自己的一点心得吧,以后想到什么再补充: 优点: 1. 7000转的红线。vtec介入的转速在5000转。所以只要舍得踩油门,5000转的时候跟换了一辆车似的。 2. 这个价位唯一有机械限滑差速器的车子。这对于前驱性能车来说非常重要,可以减少推头。在过弯的时候需要踩油门限滑差速器才会介入。 3. 当年si属于美国能买到的最贵的思域,而且只提供手动档,打破了只有低配车才有手动档的误解。作为入门级性能车,si的变速箱换挡行程短,挡位也清晰,日常可以享受到手动档的乐趣。 4. 双层仪表盘等于有抬头显示,而且因为上层有vtec介入和换挡提示灯,激烈驾驶的时候不需要低头看下层的转速。 5. 12年的思域si算是限量款。因为13年本田意识到了9代si的不足,马上对思域进行了改款,所以这个外观的思域si只存在了一年,算是对买了12款si的我的自我安慰。 缺点: 1. 因为是高转自吸引擎的关系,4000转以下根本没有动力可言。想要超车或者快速起步的话必须踩到4000转以上。 2. 同样因为是高转自吸的关系,6挡120km/h时转速在3500转左右。后果就是高速上非常吵。 3. 前防倾杆只有18mm,后防倾杆15mm。后果就是拐弯的时候侧倾非常大(本田在13年的思域si上做了前21mm后20mm的改进) 4. 原厂的鸭尾太低调。13年的改款思域si有一个稍微高调点的尾翼。 5. 内饰塑料感太强。13年的改款思域si把硬塑料换成了仿碳纤维的钢琴黑和仿皮。 说实话因为当时对si了解不多,不知道12款的属于残次品,现在多多少少有点后悔(后悔没机会体验8代si的8000转红线或者13款之后的性能升级)。不过既然买了,也一起经历过很多,也对它有了感情。因为10代si换成了小排量涡轮发动机,没有i-vtec也没有机械手刹,所以9代成了最后的信仰充值。我希望能保养好这台车以后自己的儿子也可以有机会体验一下本田高转自吸的魅力。
12款9代思域si,目前已经开了16万公里(10万英里)了。除了常规保养,已经换过火花塞,变速箱油,冷却液,电池和胎压检测传感器。也用这台车搬过家运过圣诞树。借这个节点说说自己的一点心得吧,以后想到什么再补充: 优点: 1. 7000转的红线。vtec介入的转速在5000转。所以只要舍得踩油门,5000转的时候跟换了一辆车似的。 2. 这个价位唯一有机械限滑差速器的车子。这对于前驱性能车来说非常重要,可以减少推头。在过弯的时候需要踩油门限滑差速器才会介入。 3. 当年si属于美国能买到的最贵的思域,而且只提供手动档,打破了只有低配车才有手动档的误解。作为入门级性能车,si的变速箱换挡行程短,挡位也清晰,日常可以享受到手动档的乐趣。 4. 双层仪表盘等于有抬头显示,而且因为上层有vtec介入和换挡提示灯,激烈驾驶的时候不需要低头看下层的转速。 5. 12年的思域si算是限量款。因为13年本田意识到了9代si的不足,马上对思域进行了改款,所以这个外观的思域si只存在了一年,算是对买了12款si的我的自我安慰。 缺点: 1. 因为是高转自吸引擎的关系,4000转以下根本没有动力可言。想要超车或者快速起步的话必须踩到4000转以上。 2. 同样因为是高转自吸的关系,6挡120km/h时转速在3500转左右。后果就是高速上非常吵。 3. 前防倾杆只有18mm,后防倾杆15mm。后果就是拐弯的时候侧倾非常大(本田在13年的思域si上做了前21mm后20mm的改进) 4. 原厂的鸭尾太低调。13年的改款思域si有一个稍微高调点的尾翼。 5. 内饰塑料感太强,13年的改款思域si把硬塑料换成了仿碳纤维的钢琴黑和仿皮。 说实话因为当时对si了解不多,不知道12款的属于残次品,现在多多少少有点后悔(后悔没机会体验8代si的8000转红线或者13款之后的性能升级)。不过既然买了,也一起经历过很多,也对它有了感情。因为10代si换成了小排量涡轮发动机,没有i-vtec也没有机械手刹,所以9代成了最后的信仰充值。我希望能保养好这台车以后自己的儿子也可以有机会体验一下本田高转自吸的魅力。
见证了自己的思域si从99999英里到10万英里(约16万公里)。我对自己的车的目标是跑20万英里(约33万公里)
见证了自己的思域si从99999英里到10万英里(约16万公里)。我对自己的车的目标是跑20万英里(约33万公里)
在车里等人的时候给方向盘铭牌和挡把拍了张特写
思域si和86(brz),老对手了
99888miles (约等于16万公里)!再来112就到10万英里了!
说国外路况好的进来 网上总说国内路烂,我想说在美国东部更糟糕。在美国开车经常要提放路上的坑,图里这种连环坑也经常会遇到。有一次不小心砸在了个大坑里把胎压监测给震坏了。从此以后,开车都是看前方有没有坑。开夜路更是心惊胆战,根本不敢开快车。
正式开始存钱了。目标5年后能开上type-R
最近吧里老说思域能否一战的到底是什么梗?和思域si有关系么
9点钟打的电话10点半等来了道路救援,好在是在自家的停车场,1个半小时也不算太久。jump start一下就发动了车子。说是在零下二十多度停太久了所以跑电了。要让车子运行30分钟来充电。
车钥匙掉后备箱里了然后被我顺手关上了。奇葩的9代思域后备箱没有开关。好在背包里有备用钥匙
南方人第一次体验到雪地开车的恐惧。两次在有小积雪的繁忙路口转弯上坡感觉到后轮有一瞬间失去了抓地力,然后车里的车身稳定警示灯会突然亮了一下。
今年的第一场雪。出门去了
开了三年手动档,今天下班红灯起步熄火了两次。给si丢脸了
9代思域的车载导航今天正式被取代了。买车真的不建议加导航,不仅更新要钱(所以还是用的2012年的地图),路况更新也不如手机导航及时。除了能在没信号的地方用用以外已经找不出优点了。
在美国看到一辆92年右舵的rx-7 type-R,卖两万刀,可惜自己没有钱拿下。
长途归来,又有很多生命成为了车下魂
今天是我买下这台二手si的两周年。这两年里搬过三次家,也运过圣诞树,运过气球。真正诠释了如何把性能车当货车来用
今天是我买下这台二手si的两周年。这两年里搬过三次家,也运过圣诞树,运过气球。真正诠释了如何把性能车当货车来用
试驾了十代si,非常失望 今天约了dealer去试驾十代思域si,和自己的9代si比,结果非常失望。首先是那个电子手刹,非常不习惯。而且手动档配电子手刹总是不放心停车之后手刹有没有拉。其次是驾驶感受,因为只是试驾了一会,没有激烈驾驶,所以只有一些表层的感受:首先优点是因为是涡轮的关系,在低扭的时候提速非常明显, 不像自己的9代si在4500转之后才有动力。但是问题是和自己的9代相比,太过安静了,没有性能车该有的声浪。最后也许是先入为主的缘故,没有了i-vtec,没有了高转自吸的十代si总感觉少了点什么。总体感觉十代si是台还可以的性能车,但和我的9代si相比没有足够的优势和说服力让我换车。还是继续开我的9代吧
【水】天气不错 既然吧里都是十代的图,我上自己的9代换换口味
穷学生换一条胎半个月饭钱没了 侧方停车时速度太快,听到轮毂和路肩摩擦的声音时为时已晚
偶遇老大哥type-R
洗车小哥不会开手动档 今天开去洗车,洗车小哥一看我的车是手动档就摆手跟我说你自己开到轨道里(通常是他们负责开进去),然后车子出来的时候另一个小哥把车子憋熄火了两次,最后看着他空档溜出来了。
请教手动档的老司机 自己开了4年手动档了。升档基本上做到没有顿挫,就是降档这块还是很粗糙。平时都是用半联动来匹配转速但感觉对离合不好,于是决定学一下降档补油。请教各位开手动档的老司机们,降档补油是退档前进行还是退档之后抬离合的时候才补油?
跑了7个小时高速,油耗终于下来了 7.7是最近3个月的新低
思域type-R北美上市 昨天美国本田官网还是写着future vehicle,今天正式上市了。价格是33900美元,比同级的sti,focus RS以及Golf R都要便宜。和思域si很多负面评测相比,美媒给type-R基本都是满分评价。2.0T加i-VTEC能输出306匹马力,比sti和高尔夫R都高,而且整车重量比那两台车要轻大概200磅,比focus RS轻大概300磅。虽然作为大马力前驱车,但起步基本上没有wheel hop现象,而且因为前轮有lsd,推头现象也并不明显。同时type-R标配20寸轮毂和Brembo刹车卡钳。美媒唯一诟病的是手动档配电子手刹。其余则基本是赞美。
10代思域其实都是美国车 日本早在2010年就停产了思域,直到现在日本本田官网都没有思域的车型。9代思域主要是在加拿大和英国生产的。而十代思域产地则是美国和英国。这样看来思域都是国外特供车
美国思域si价格公布 双门版和四门版价格相同,起步价都是23900美元。约等于16万人民币。
9代si胎压监测系统故障 自从换了个非原厂的胎压传感器之后就不断出现这个,谷歌了一下发现这个问题在本田车里很常见。打算不再花钱花精力去搞这个问题了,就让它亮着吧。还是怀念90年代什么电子设备都没有的车
思域胎压检测系统故障 自从换了个非原厂的胎压传感器之后就不断出现这个,谷歌了一下发现这个问题在本田车里很常见。打算不再花钱花精力去搞这个问题了,就让它亮着吧。唯一的问题就是再也关不了车身稳定系统了。还是怀念90年代什么电子设备都没有的车
思域type-R第一次在美国上市 对于在北美的本田粉来说是个好消息,基于10代思域的type-R下个月将会上市北美市场。这是type-R第一次登陆美帝,之前在美国想买最高性能的思域只能买si。 思域type-R会搭载2.0T i-Vtec直列四缸发动机,算是弥补了普通涡轮思域和si没有i-Vtec的遗憾。具体价格未定。就等下个月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