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涩伯爵 黑涩灬伯爵
关注数: 10 粉丝数: 345 发帖数: 31,378 关注贴吧数: 36
【孙良爷人参文化】世界上存放最久的人参——鉴真大和尚。 鉴真(688年—763年6月25日),唐朝僧人,俗姓淳于,广陵江阳(今江苏扬州)人,律宗南山宗传人,也是日本佛教南山律宗的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曾担任扬州大明寺主持,应日本留学僧请求先后六次东渡,弘传佛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763年(广德元年)6月25日,鉴真在唐招提寺圆寂,终年76岁。日本人民称鉴真为“天平之甍”,意为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时代文化的屋脊(比喻高峰、最高成就)。东渡日本前,鉴真和尚一直驻锡于扬州大明寺,他在寺院内开辟了一个药草园,栽植草药以治病救人。今天,大明寺内建有“鉴真药草园”,用于寄托对一代大师的追思和缅怀。大运河畔的这处古渡口,当年是鉴真和尚多次东渡日本的出发地,他第六次东渡日本,同样从这里起航进入长江,这次远航获得了成功,他终于得偿夙愿抵达日本。远赴日本的鉴真和尚,不仅带去了佛法,还带去了中国在医药、建筑、文学、书法等方面的成果和知识。精通医学的鉴真,为日本民众留有《鉴上人秘方》一卷。并带来36种中草药,推动了中医学在日本的流传与发展。据说:鉴真曾将一棵人参带到日本,这棵人参至今仍保存在奈良正仓院中 日本学者认定:“正仓院北编号122号”的中药,为产于中国唐朝的人参,这很可能是目前世界上现存年代最为久远的人参。人参百草之王,千年传承! 点击展开,查看完整图片 鉴真大师的禅悟公案:泥泞路上的脚印 鉴真大师刚刚遁入空门时,寺里的住持让他做个谁都不愿做的行脚僧。 每天他都很勤奋地做着住持交给他的工作,已经两年,他每天如此,从来没有一次让住持对他的工作觉得不满。可是他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别人都在做着很轻松的活,而我却一直做寺里最苦最累的工作,而且一做就是两年的时间。 一直以来,他都不能接受,他认为自己很委屈,觉得住持分配得一点都不公平。 有一天,已经日上三竿了,鉴真和尚仍未起床,住持觉得纳闷,便到鉴真和尚的寝室里巡视。 当住持推开房门,只见床边堆了一堆破破烂烂的草鞋,住持叫醒鉴真:“今天你不出外化缘吗?床边堆的这些破草鞋是用来做什么的?” 鉴真打了个哈欠说:“这些是别人一年都穿不破的草鞋,如今我剃度一年多,却穿破了这么多鞋,今天我想为庙里节省一些鞋。” 住持听了之后,笑了笑对鉴真说:“昨夜外头下了一场雨,你起来陪我到寺前走走吧!” 昨夜的一场雨,使寺前的黄土坡变得泥泞不堪。 忽然,住持拍了拍鉴真的肩膀说:“你是要当个只会撞钟的和尚,还是想成为能发扬佛法普度众生的名僧?” 鉴真说:“当然是发扬佛法的名僧啊!” 住持捻须一笑,接着说:“你昨天有没有走过这条路?” 鉴真说:“当然有!” 住持又问:“那么你现在找得到自己的脚印吗?” 鉴真不解地说:“昨天这里原本是平坦、坚硬的道路,今天变得如此泥泞,小僧如何能找到自己的脚印?” 住持接着又笑了笑,说道:“那我们今天在这条路上走一回,你能找到你的脚印吗?” 鉴真自信地说:“当然能了!” 住持笑着没有再说话,只是看着鉴真。鉴真愣了一下,然后马上明白了住持的教诲,开悟了。 是的,只有泥泞路才能留下足印啊!只要经过艰苦的跋涉,终有一天会留下痕迹的,一如此刻,我们行走在这片泥地上,不管走得多远,足印都会深深地留在泥地里,印证我们的存在。
孙良爷关于农产品上行的委员之声 全国政协委员、团广西壮族自治区委书记——白松涛   目前青年电商创业存在四个问题:   一、是对电商创业认识不足。不少创业者缺乏配套技术支撑、精准市场定位、风险防范意识。   二、是对电商经营监管不到位。特别是在跨境电商领域,由于制度缺失和监管不力造成商家诚信不足、产品假冒伪劣等现象十分突出。   三、是扶持政策需要精准优化。电商创业者面临难以获得贷款贴息、担保等金融服务,场地租金成本和高技能人力成本过高等难题。   四、是对农产品上行支持不够。   农产品上行就此提出五点建议:   一、是加强电商创业扶持政策有效落地。明确各级党政部门的责任,形成部门协商联动机制。   二、是推动电商企业管理制度创新。完善电子商务立法,探索适合电商企业小微规模、线上交易等特征的各项管理制度。   三、是完善电商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建立政府专项扶持基金,探索建立青年信用建档和互联网金融相结合的无抵押信用担保贷款模式。   四、是加强农产品上行保障体系建设。加强县乡村冷链物流和通信设施建设,搭建商贸、供销、邮政、电商互联互通网络。   五、是发挥共青团等群团组织作用。当好青年电商与党政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联系纽带,促进资本、技术、信息、平台等要素向青年电商聚集。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航大学副校长——吴仁彪   促进农村青年电商创业首先要定好位,农村的电商创业项目主要是集中在农业方面,以农村地域性特色产品为主要经营业务,通过电商平台传递产品信息,服务于消费者,主要解决农产品上行销售问题,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经济效益。同时政府要协助农村电商企业建立农村物流配送体系。   其次要精准服务,把促进农村青年电商创业工作与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相结合,建议团中央联合京东、阿里巴巴等大型电商平台开辟扶贫线上专区,推荐优秀产品,帮助贫困县推广农产品。   最后呼吁推动各大电商平台为农村电商企业和产品进行免费宣传,扶贫不仅是给钱给项目,宣传推广品牌和旅游资源也是精准扶贫的方式之一。
孙良爷之《古书里的人参记载》 《神农本草经》列人参为上品,曰:“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 张仲景《伤寒论》:收方113个,其中配伍有人参者占21方,并论述人参具有“温补、滋润、强壮、强精、保温、增强视力,安定精神”等作用。 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人参能治男女一切虚症,自汗眩晕、头痛反胃,阂症、滑泻久痢、小便频数、淋沥劳倦、内伤中风、中暑痹瘘、吐血、嗽血、下血、血淋、血崩、胎前产后诸病。 《药性本草》载:“人参主五劳七伤,虚损痰多,止呕,补五脏六腑,保中守神,消胸中痰。治肺痰及痛疾。冷气逆上,伤寒不下食,凡虚而多梦纷纭者加之”。 《寿世保元》载:“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渴生津,调荣养卫”。 《药性论》:“主五脏气不足,五劳七伤,虚损痿弱,吐逆不下食,止霍乱烦闷呕哕,补五脏六腑,保中守神”“消胸中痰,主肺痿吐脓及痫疾,冷气逆上,伤寒不下食,患人虚而多梦纷纭,加而用之。” 《日华子》:“杀金石药毒,调中治气,消食开胃,食之无忌。” 《月池人参传》:“人参,生用气凉,熟用气温,味甘补阳,微苦补阴。” 《珍珠囊》:“养血,补胃气,泻心火。” 《医学启源》:“治脾肺阳气不足,及肺气喘促,短气少气,补中缓中,泄肺脾胃中火。” 《主治秘要》:“补元气,止渴,生津液。” 《本草蒙筌》:“定喘嗽,泻阴火,滋补元阳。” 《本草备要》:“补剂用熟,泄火用生。” 《眼科全书》:“润心肺,泄虚热。治气虚内障,陷翳不起,或服破血过多,两目愈昏,宜多服久服则复明。” 《本草发挥》:“人参甘温,能补肺中之气,肺气旺则四脏之气皆旺,……仲景以人参为补血者,盖血不自生,须得生阳气之药乃生,阳生则阴长,血乃旺矣。” 《汤液本草》:“人参,味既甘温,调中益气,即补肺之阳,泄肺之阴也。” 《本草会编》:“丹溪言,虚火可补,须用参芪。” 《薛氏医案》:“人参,但入肺经,助肺气而通经活血,乃气中之血药也。” 《本草汇言》:“人参补气生血,助精养神之药也。” 《本草经疏》:“人参能回阳气于垂绝,却虚邪于俄顷。” 《本草通玄》:“人参,职专补气,而肺为主气之脏,故独入肺经也。” 《本草正》:“人参,味甘、微苦、微温。气味颇厚,阳中微阴。气虚血虚俱能补,阳气虚竭者,此能回之于无何有之乡;阴血崩溃者,此能障之于已决裂之后。” 《药品化义》:“人参性大温,色淡黄,脾性最喜,脾生金,兼能益肺。味甘而纯,甘则补阳,用补阳气,以固真气,为温脾之圣药也。” 《本草新编》:“人参能入五脏六腑,无经不到……肝中之血,得人参则易生,世人以人参气分之药,绝不用之疗肝肾,此医道之所以不明也。” 《本经逢源》:“虚弱之人,必用人参入表药中,”
《野山参鉴定及分等质量GB/T 18765-2015》 根据《野山参鉴定及分等质量GB/T 18765-2015》国家标准,播种后,自然生长于深山密林15年以上的人参可称之为野山参。该标准将鲜野山参和生晒野山参均定为8个级别,基本要求为:鲜野山参、生晒野山参,任何部位不得粘接,体内无异物,体不得做纹。 经历几千年文化发展,中国形成了系统、独特的养生文化,《老子》《庄子》《黄帝内经》等经典著作都蕴含了丰富的养生内涵。传统养生中,人参是必不可少的中草药材,中医药典籍《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人参,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人参营养成分与生存环境和生长年限有关,越是在严酷的环境下,生长的年份越长,营养成分含量越高。 按照人参的生长环境,可以分为自然或模拟自然生长在森林里的野生人参、野山参、移山参和人工栽培的园参。 野生人参 定 义:自然传播、生长于深山密林的原生态人参 生长方式:由种子自然落地或被鸟兽吞食后排出体外,在山林中自然发芽生长 人为干预:没有人为因素,既不移动,又不经任何管理,长期自然生长而成 生长年限:几十年、上百年不等 分布区域:原在长白山原始森林和大小兴安岭森林中 营养价值:参中之最,人参皂苷含量最高 存 活 率:濒临灭绝,无法统计 野山参 定 义:播种后,自然生长于深山密林15 年以上的人参 生长方式:人工将野山参种子播种于林下 人为干预:人工播种后没有人为因素,既不移动, 又不经任何管理,长期自然生长而成 生长年限:15 年以上 分布区域:长白山原始森林和大小兴安岭森林中 营养价值:最接近野生人参,人参皂苷 是栽培人参的 4 ~ 5 倍 存 活 率:5% 移山参 定 义:移栽在山林中具有野山参部分特征的人参 生长方式:从池床种植环境移栽到林下野生环境 人为干预:人工种植移栽到山林中 生长年限:10 年以上 分布区域:野外山林 营养价值:移栽生长速度快,营养价值远不及野山参 存 活 率:较高 园参 定 义:人工栽植培育而长成的人参 生长方式:将种子播种于人工制成的参床上 人为干预:全人工管理下生长发育 生长年限:5—6 年 分布区域:山林坡地,人工制成的参床上 营养价值:较低 存 活 率:较高
康熙御封孙良爷 过去把放山人搜寻人参叫压山。压山又称开山、巡山、压趟子、撒目草。压山前,由把头"观山景"选定去哪片山林。压山时,帮伙人员要分工,叫"排棍儿"。把头为头棍儿,中间的人称腰棍儿,排在最外边的称边棍儿。压山时头棍儿和边棍儿边走边"打拐子"。休息抽烟时索宝棍要搂在怀里立着,不能放下。绝对不准坐树墩,树墩是老把头的座位。遇到"钱串子"(蛇)是好事,预示着即将挖到大人参。 传说山东莱阳有一户姓孙的人家,老两口就一个儿子,取名叫孙良。这一年,莱阳一带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人们把野外的草根和树皮都吃光了,村庄里饿死、病死了好多人。孙良的母亲也患上了痨病。乡亲们流离失所投奔他乡。孙良听说关东长白山出人参,就和家人商量要去闯关东。爹娘和媳妇听说关东山高林密、滴水成冰、虎豹成群,死活也不答应。可是孙良是个有志气的人,说干啥就一定要办成。家人没有办法,给孙良凑了几个盘缠钱,便送他上路了。 他吃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长白山。深山老林里数不尽的獐狍野鹿,奇花异草,把个孙良乐得找根棍子一拄就放起山来。他一个人"放山",这叫"单搓",一连找了几天也没"开眼"。这天他正在林子里走,突然看见前边也有个放山的。深山里人烟稀少,人见了人格外亲。一打听,这人也是山东莱阳人,叫张禄。 经过交谈两人还挺投缘,于是就搂土为炉、插草为香,结拜为生死弟兄。孙良比张禄大两岁,孙良为兄张禄为弟。别看张禄年龄没孙良大,可他放山的年头多,很有经验。他就教孙良认识什么是几品叶,什么是"刺官棒"(一种假人参),还给孙良讲人参精变大姑娘的故事,还有许许多多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传说,在孙良的心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长白山孙良爷人参品牌之山神节 昔日山乡里的村头的山神庙,供奉着老把头的牌位,每当三月十六这一天,由百家长收钱买一口猪,一户出一人,一起到庙上杀了它,让山神爷、老把头"领牲"。而后一户一人都到百家长家吃席。过去三月十六是过了年以后的头一个大节,比过年看的还要重要,也是过三天,杀猪宰牛羊,净吃好的。这三天是十四杀猪、修庙,十五成席,十六这天拿猪头给老把头上供,还给老把头立旗杆、挂旗。棒槌营(参园子)更注重。东家还给长工放三天假,请老把头回家过生日。 放山人进山要选黄道吉日,一般选在每月的初三、初六、初九、较为吉利。进山里第一件要做的事,也是一件最重要的事,是祭拜山神爷老把头。在老把头府前上香许愿祈求山神爷,保佑放山期间平安,能挖到大山参。 一般都念叨一段俗嗑: 山神爷爷不要怒,把你子孙来保护;拜祭山神爷爷开开眼,叫俺能够拴大钱; 山神爷爷指指路,叫俺能够砍砍树; 山神爷爷乐呵呵,回去给您弄头猪。 进山后,选择背风向阳的山坡搭地戗子(窝棚),用木杆支架作墙,枯树皮代瓦防雨,里面铺上草和狍子皮,作为放山人临时的家。在地戗子东侧用三块大石头搭作"老爷府",不放排位。但心目中要有山神、土地、五道、老把头四位神。给神上香一并上十柱香。 晚间要在窝棚前点火堆,火堆能够驱赶蚊虫,防止野兽,去潮气暖身,还为迷路的人指引方向。烧的柴禾要顺着摆放,取顺利之意。由把头点火以示尊重。放山人每天从这里出发,去不同的山林。
人参之乡求助莱阳寻"鼻祖" 记者揭开"老把头"身世 在我国东北地区,凡是靠山吃饭的人,都将“老把头”看作开山挖参、伐木的鼻祖。近日,“人参之乡”吉林省抚松县的“老把头”学会,专门通过山东省委宣传部与莱阳宣传部门取得联系,希望能够对传说中的“老把头”第一人孙良的身世及相关情况进行考证,记者全程参与了此次调查活动。   相传明末清初,山东莱阳人孙良与同村兄弟前往长白山挖参,为家中老母治病,两人相约同来同回。不料兄弟失散,信守诺言的孙良坚持要找到兄弟一起回家,未果,孙良也饿死在喇咕河畔。后来,“老把头”第一人孙良便被视为长白山开山挖参、伐木之先祖,迄今在通化、集安、白山等地,都有许多老把头庙、老把头坟,供后人拜祭。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十几年前,吉林大学几位民俗学教授曾先后向莱阳寄过书信,求证孙良的身世,最终止步于“山东莱阳人”,没有实质进展。然而,对方提供的一首绝命诗资料却透露了孙良身世的具体细节:“家住莱阳本姓孙,漂洋过海来挖参。路上丢了张禄弟,找不到兄弟不甘心。三天吃了个喇喇咕(麻雀),你说伤心不伤心。家中有人来找我,顺着五龙河向南寻。再有入山迷路者,我甘愿作引路神。”沿五龙河向南,便是莱阳的穴坊镇。记者对几个孙姓居多的村落一一进行探访,最终在河西岸的西富山村找到了孙良家族的谱书。谱书记载,孙良系西富山西五甲12世人,如今后人已延续至21世。而记述孙良不幸遭遇的那首绝命诗,在该村可谓妇孺皆知,不论老人孩子都能说出孙良进长白山挖参不归的故事。   消息很快反馈至抚松县,“老把头”学会秘书长阚世钧得知后十分激动,他表示,孙良作为“老把头”第一人,体现出一种吃苦耐劳、诚信守诺并舍己为人的精神。如果通过孙良的渊源,莱阳与抚松能够建立友好市县关系,共谋发展,这将是一件幸事。   据了解,抚松县将在9月份第21届中国人参节暨世界人参博览会期间,隆重举行祭拜“老把头”与放山挖参活动;当地派出的“老把头”专题摄制组,也即将前往莱阳寻根拍摄。
追溯采参第一人孙良爷“人参路”传奇 在吉林省通化市通化县境内,有一条吸引了日本、韩国、英国、阿尔及利亚、港、台等18个国家和地区游客到此探寻的“人参之路”。而这条路之所以让海内外游客如此痴迷,全因它有一个采参人的感人故事。   不畏艰难险阻、第一个进山挖参的人,被人们称为“老把头”。通化县快大茂镇湾湾川村的一座老把头坟是“人参之路”的起点,这座坟就是采参祖先孙良的墓。   在吉林省通化市通化县境内,有一条吸引了日本、韩国、英国、阿尔及利亚、港、台等18个国家和地区游客到此探寻的“人参之路”。而这条路之所以让海内外游客如此痴迷,全因它有一个采参人的感人故事。   不畏艰难险阻、第一个进山挖参的人,被人们称为“老把头”。通化县快大茂镇湾湾川村的一座老把头坟是“人参之路”的起点,这座坟就是采参祖先孙良的墓。   由花岗岩砌成的孙良墓坐落于绿树翠草之中,后依青山,前望浑江蝲蛄河。墓旁一块巨大的卧牛石上,刻着一首流传于长白山区的孙良绝命诗。   吉林省人参商会秘书长 丁立起(早在明朝末年,山东连续三年大旱,当时为了寻求生路,大量的山东难民流窜到东北长白山地区,当时到东北来的求生的出路只有两条,一条是垦荒种地,养家糊口;一条是采参,采参是发财之路,当时据记载每年进入山地采参的人就有几十万人。)   当时因为家乡山东莱阳遭受灾荒的孙良为求生路,无奈挥泪告别妻儿老小,决定独闯长白山偷采人参贩卖糊口。他也因此成为进长白山挖参的第一人。   据志书记载,清朝政府一直将长白山一带视为祖先发祥地予以封禁,并派重兵把守。而凭着自己的胆量,历尽艰险,闯过道道关卡终到长白山的孙良也在此期间与自己的兄弟走散。   吉林省人参商会秘书长 丁立起(孙良当时是在清兵的追剿下,他把放山(采参)的弟兄们丢失了,他寻找了三天没有找到,最后他粮尽,饿的趴在蝲蛄河上喝水,抓了一个蝲蛄,由于他体力消耗尽了,蝲蛄挣脱之后他仅攥住了一个蝲蛄颊,所以三天吃了一个蝲蝲蛄。)   实在走不动也爬不动的孙良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在卧牛石下用咬破的手指血书写下一首寻兄的绝命诗,最终死在那里。   吉林省人参商会秘书长 丁立起(“三天吃了个蝲蝲蛄,找不到兄弟不甘心。”孙良的绝命诗诉说了当时放山(采参)的习俗,放山(采参)的习俗流传至今,他是一个团结、合作、共荣、共赢的一个道德风尚。)
山神孙良爷的传说故事 孙良爷,是最近数百年来我国东北人一直很敬重的人物。人们对他顶礼膜拜,非常虔诚,把他视为长白山地区放山人的先祖,普遍尊称他为山神爷,据说由他所做的流传于民间的一首诗更是非常有名:   家住莱阳本姓孙,翻山过海来挖参。   路上丢了好兄弟,不见兄弟不甘心。   三天吃个蝲蝲蛄,你说伤心不伤心。   家中有人来找我,顺着古河往上寻。   再有入山迷路者,我当做为引路神。   传说,明末清初,国家动乱,民不聊生。许多山东人为了生计冒险闯关东。家住山东莱阳富山村的孙良,因母亲不幸得了重病,一位老中医说这种病只有关外的辽东人参能医治。孙良听说关东长白山出人参,就和家人商量要去闯关东。爹娘和媳妇听说关东山高林密、滴水成冰、虎豹成群,死活也不答应。可是孙良是个孝子,又是个有志气的人,说干啥就一定要办成。家人没有办法,给孙良凑了几个盘缠钱,便送他上路了。 孙良告别父母和妻子王氏,只身翻山过海,吃尽千辛万苦,来到了长白山。看到深山老林里数不尽的獐狍野鹿,奇花异草,把个孙良乐得找根棍子一拄就放起山来。他一个人“放山”,这叫“单搓”,一连找了几天也没“开眼”。这天他正在林子里走,突然看见前边也有个放山的。深山里人烟稀少,人见了人格外亲。一打听,这人也是山东莱阳人,叫张禄。经过交谈两人还挺投缘,于是就搂土为炉插草为香,结拜为生死弟兄。孙良比张禄大两岁,孙良为兄张禄为弟。别看张禄年龄没孙良大,可他放山的年头多,很有经验。他就教孙良认识什么是几品叶,什么是“刺官棒”(一种假人参),还给孙良讲人参精变大姑娘的故事,还有许许多多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传说,在孙良的心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这一天,孙良和张禄分头出去遛趟子,约好三天后回来见。孙良出了戗子走了一头晌儿,在一个向阳坡上发现了一大片人参。他乐坏了,一口气儿挖了好几棵,又在那儿的树上刻了“兆头”(记号),就捧着人参回到窝棚里去等兄弟张禄。可是一连等了三天张禄也没回来,孙良担心兄弟出意外,就出了戗子去找人。 茫茫林海,孙良走啊走,找遍了大山各处;他找啊找,找遍了河沟坡岔;可是到处也不见兄弟的踪影。就这样,孙良一直找了三天,连饿带累,昏倒在一块大卧牛石头旁。一阵微风吹来,孙良苏醒了过来,看见河边有只蝲蝲蛄在爬,遂伸手捉住,放在嘴里“咔哧、咔哧”地生吃了。他意识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于是咬破手指,站起身来,在河边这块大石头上,写下了“家住莱阳本姓孙”这首绝命诗,之后便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可是,孙良人虽死了,但尸首却直挺挺地靠着石头不倒。为啥?他惦记着他的兄弟,死不瞑目啊! 进山放山的人走到这儿,看见石头上的字儿,很敬佩孙良的为人,就一一传颂他的故事,很快传到了康熙皇帝的耳朵里。 康熙问手下人:“真有此事?”手下人说:“真有”。康熙爷说:“快领我进关东山看看去!”手下人不敢怠慢,就带领康熙皇帝进了长白山。来到那块大石头前,果然看见孙良的尸身立在那里。康熙点点头,自言自语地说:“此人勇敢忠义,朕封他为山神爷,老把头。”康熙皇帝话音刚落,就见孙良的尸体摇了三摇要倒下去。康熙爷觉得有点奇怪,便命令手下臣民:“快!放倒一棵树,朕赐树墩子给他做板凳。”不一会儿,树墩弄好了,孙良的尸骨果然稳稳当当地坐在上面了。康熙皇帝深受感动,为孙良披了黄马褂,给予厚葬,同时命人用錾子将绝命诗刻在大石头上。从此,孙良就成了受皇封入册的山神爷、老把头了。放山人敬重他的人格,还把他尊称为祖师爷。 据民间流传,孙良成神后,依旧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常常化为一个白发银须、面容慈祥的老头,手持“索拔棍”在山林中引导放山人挖掘“棒槌”(人参),保护山民安全,把迷路者带出森林。即使现代,还有许多放山人讲,如果在深山老林迷了路,只要呼喊“山神爷孙把头,请您救救我,给我指指出山的路吧”,便会听到有声响由近至远,再顺着声响便会走出山林。 农历三月十六是老把头的生日。数百年来,挖参人、采山的、猎人、木帮(林业工人)在这天都要放假,自发地杀猪宰羊祭祀山神爷。山里的人也不坐树墩子的,因为那是山神爷的板凳,只有老把头可以坐。 孙良的坟墓,现在吉林通化市西湾湾川可以看到,石碑上刻着“采参祖师孙良之墓”。
2017孙良爷化身人参开山老把头(人参故事新编) 几百年前,山东省莱阳县穴坊镇西富山村有一个孙良,对母甚孝。这一年夏初大旱,地里的庄稼点火就着。刚刚四十几岁的孙良面对灾荒,满身的力气没有地方使。眼看又要绝收了,母亲却患了重病。医生说:“除非能找到长白山的老人参才能救命。” 孙良只好告别老婆和母亲,独身一人闯长白山挖人参。孙良乘船在海上漂泊了几十天,好不容易在营口靠岸。他一下船,就连宿搭夜地往长白山奔。趟过一河又一河,翻过一山又一山,走了七七四十九天,终于进了长白山的老林子。 那时候,长白山没人烟,山高林密,草深没腰,豺狼虎豹经常出没。孙良仗着身强力壮、壮着胆子往山林里闯。刚刚进山,碰到一位同样从山东来长白山的采参人张禄。两人一唠咯,都是莱阳人。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俩兄弟便携手进山采参。孙良和张禄每人手里拎着一根棍子,拨拉着周围的草棵,看有没有人参。还不时地敲敲大树干,用震声把野兽吓跑。 两个山东大汉白天漫山遍岭找人参,晚上找个避风地方割几把草铺在地上睡觉。长白山里蚊虫多,两人只能拾柴生火驱赶蚊虫。时间一天天过去了,两人的粮食吃光了。两人没有挖到人参,但谁也不灰心,饿着肚子也要找到人参。苍天不负苦心人,这一天,两人在一条河边转麻达山了(迷路)。两个人在几棵大树之间转了好多圈,也没有走出被困的地方。突然,孙良看到一个长得胖胖的小男孩突然在眼前一晃跑了过去。孙良急忙喊叫了一声:“这是谁家的孩子?怎么跑到这深山老林子里了。” 说着话,孙良追了过去,孩子却不见了。孙良发现在一棵大树下面长着几株人参,其中一棵人参的中间长着一枝长茎,茎上挺着一簇红红的、亮晶晶人参籽。 孙良急忙从口袋里扯出临出门时妻子给他的一根红线,轻轻地拴在人参的茎上,大声喊道“棒槌!” 张禄闻声过来一看,这是一棵大山货。两个人掏出竹签和小镐头、小扫帚,趴在地上,轻轻地挖掘。经过了半天的努力,哥俩挖了一棵五匹叶和两棵灯台子。挖到了人参,哥俩高兴极了。两人商量了一下,把人参藏在地戗(半地下的窝棚)子里,约定第二天再挖一天,不管能不能再找到人参,两人都下山回家。 第二天晚上,月亮升起来了,张禄却不见了踪影。孙良决定,不把丢失的兄弟找回来绝不回家。孙良饿着肚子一连找了三天,也没有找到张禄。饿得实在走不动了,孙良拄着棍子来到河边喝水,他刚趴到河边,一个大蝲蛄从石缝里窜了出来,孙良急忙伸手抓住蝲蛄放到嘴里嚼起来。吃了这个蝲蛄之后,孙良再想抓几个吃,谁知,他身上没有力气,一只也没有抓到。孙良饿得站不起来了,眼冒金花,他只好沿着河边爬,爬到一块大卧牛石旁。孙良挺起身子,咬破右手食指,在石上写了几句话:“家住莱阳本姓孙,漂洋过海来挖参。路上丢了好兄弟,找不到他不甘心。三天吃个喇喇蛄,你说寒心不寒心。家若有人来寻我,喇蛄河沿往上寻。”写完后,孙良爬到卧牛石旁一棵大柳树下,慢慢地瞌上了眼睛。 突然,林子里刮起了一股旋风,风越吹越大,天也渐渐黑了下来。夜风中,似乎有人呜呜哭泣。第二天早晨,大柳树下隆起了一个坟包,孙良的尸首被旋风给土葬了。 不久,又有人采参来到这里,看到了卧牛石上那首用血写的诗竟然渗进了石头里,人们才知道巨石旁边那棵大柳树下埋葬的是孙良。后人便请石匠把那首诗刻在石头上,这条河流也被人们称作“喇蛄河”。 从这一天起,凡到长白山采参的人走到这里,都会跪到孙良坟前,向孙良叩头祷告,求他保佑进山能挖到大山货。因为孙良是为挖参而第一个献身的,以后的采参人都称他“老把头”,每逢孙良的生日农历三月十六日,人们都拜山,祭奠“老把头”。这个风俗一直到现在仍然被长白山区域的人们保持着,“老把头”的坟墓就在通化县的湾湾川,那卧牛石也在旁边,叙说着这个古老而感人的故事。
孙良爷讲人参泡水喝的禁忌有哪些 人参泡水喝的禁忌   对于人参,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很多的电视中都是人参描写成为生死人肉白骨的神丹妙药,虽然事实上的功效并没有如此巨大,但是对于身体的保养作用却是真真实实存在的。中国中医名著之中有记载,人参具有很好的滋补五脏六腑、凝神静气以及去除邪气还有益智的作用,长期坚持服用还具有延年益寿以及美容养颜的作用。   在春天这个春回大地的季节,服用人参是一个非常好的养生选择。除了直接将人参切片泡水服用之外,也可以和其他的中药材一起煎煮,或者是直接将人参进行烹煮,这些对于身体的滋养效果都非常的不错。中医方面认为,人参性平,能够很好的滋补身体所需要的元气,具有健脾补肺等等作用,如果身体出现了虚亏、食欲下降还有神情倦怠、咳嗽气喘、健忘、头晕目眩、拉肚子、反胃想吐、阳痿还有大病初愈等等这些气血不足的情况,服用人参都能够很好的调养身体。   人参中虽然含有非常丰富的营养物质,但是盲目进补对于身体是有害无益的。专家告诉我们,过量的服用人参会导致身体出现人参滥用综合症,主要的症状就是高血压、神经过敏、失眠多梦、腹泻以及皮疹,甚至还有可能出现精神过于兴奋的情况。另外,如果身体本身对于人参就是比较的敏感,这个时候大量的服用,甚至还有可能出现身体急性中毒的情况,主要的症状就是鼻子出血、脑出血以及胃肠道等等出血。   另外,并不是所有的体质患者都是适合服用人参的,如果是不适合服用人参的人服用了容易对身体造成损害。具体不适合服用人参的人群如下:   1、大腹便便的人,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大腹便便的人是越来越多,专家告诉我们这类型的患者并不适合将人参泡水喝,这是因为这类型的人群服用人参之后会导致食欲增强,这样体重就会越来越重,反应也就越来越迟钝了,不利于身体健康。   2、避免虚不受补,人参的主要作用就是滋补身体,如果是身体健康的人群,大量服用人参对于身体并没有好处,反而会导致身体患有疾病。特别是婴幼儿、青少年,这些人群最好不要盲目的使用人参来保健身体。   3、舌头颜色紫暗的人群不适合服用人参,老中医告诉我们,如果舌质出现了紫暗的情况,那就说明身体具有气血瘀滞的情况,这类型的人群服用人参不仅没有保健身体、活血的作用,反而会导致气血凝滞的作用加强,出现手脚心发热还有精神焦躁不安的情况。   4、舌苔颜色发黄的人群也是不适合将人参泡水喝的,因为如果舌苔发黄,那就说明身体中具有炎症或者是肠胃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这个时候服用人参会导致食欲不振还有便秘的问题,更加不利于身体恢复健康。
孙良爷讲人参泡水喝的功效及适宜人群 对于人参,相信在中国老幼妇孺都是知道的,因为他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由于人参非常像人的四肢以及头部,所以才叫做这个名字的。人参被称之为百草之王,对于身体具有很好的滋养作用,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一起说说人参泡水喝的功效,一起来认识下吧!   人参泡水喝的功效   人参对于身体具有很好的滋养以及保健作用,老中医告诉我们身体在服用人参之后能够很好的抵抗衰老、降低血压,同时对于心脏还有智力、抵抗力都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另外,如果身体出现了血压过高或者是过低、糖尿病以及肿瘤以及血糖高的情况,服用人参也能够很好的令身体恢复健康。对于很多女性来说,人参美容养颜的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经常服用人参能够令女性显得更加的年轻。现代医学还发现,人参中所含有的硒元素大大超过了很多的蔬菜以及水果,能够很好的维持身体肌肤的弹性以及水润。具体的人参泡水喝的功效如下:   中医方面认为,人参味甘,服用之后能够感觉到一点点的苦涩味道,性温,服用之后对于肾脏、心脏、脾肺等等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并且起到补气、健脾、养胃、益肺以及益智、宁心还有养血等作用。   一般情况下,我们更多的将人参用于治疗大病初愈或者是久病不愈的人群,还有大失血之后的人也是非常的适合,能够很好的补足身体所亏损的元气以及精神。另外,如果是一些脾气不足所引起的适量减少、精神倦怠、呕吐、拉肚子;肺气亏损所引起的气喘吁吁、咳嗽无力;心气虚损所引起的失眠多梦、健忘以及心神不行、体虚多汗;血虚所引起的肌肤发黄、晕眩;肾气亏损所引起的尿频、阳痿等等问题,服用人参都能够很好的保养、调节身体,促进身体恢复健康。
孙良爷讲解人参的功效与作用 别名:山参、园参、人街、鬼盖、黄参、玉精、血参 禁忌人群:实证、热证而正气不虚者忌服。反藜芦、畏五灵脂、恶皂荚,应忌同用。 适宜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尤适宜身体虚弱者、气血不足者、气短者、贫血者、神经衰弱者。 人参的功效与作用 性平、味甘、微苦,微温。归脾、肺经。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主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证。 人参的营养价值 人参自古以来拥有“百草之王”的美誉,更被东方医学界誉为“滋阴补生,扶正固本”之极品。 人参含多种皂甙和多糖类成分,人参的浸出液可被皮肤缓慢吸收、对皮肤没有任何的不良刺激,能扩张皮肤毛细血管,促进皮肤血液循环,增加皮肤营养,调节皮肤的水油平衡,防止皮肤脱水、硬化、起皱,长期坚持使用含人参的产品,能增强皮肤弹性,使细胞获得新生。同时人参活性物质还具有抑制黑色素的还原性能,使皮肤洁白光滑。它的美容效用数不胜数,是护肤美容的极品。 人参加在洗发剂中能使头部的毛细血管扩张,可增加头发的营养,提高头发的韧性,减少脱发、断发、对损伤的头发具有保护作用。 人参内服不仅强身也会起到抗老及护肤美容作用。将人参直接浸入50%甘油,10日用甘油搓脸,或将人参煎成浓汁,每日往洗脸水倒一点,用含人参的甘油搓脸或人参水洗脸,能让皮肤相当滋润。 人参的选购 在购买时一定要选择参根较大、参形完整、有光泽的产品。勿选抽沟严重、坚而不实人参产品。 人参的存储 人参因含有较多的糖类、黏液质和挥发油等,所以容易出现受潮、泛油、发霉、变色、虫蛀等变质现象。人参的贮藏方法有几种: 1.常规保存法:对确已干透的参,可用塑料袋密封以隔绝空气,置阴凉处保存即可。 2.吸湿剂干燥法:在可密闭的缸、筒、盒的底部放适量的干燥剂,如生石灰、木炭等,再将人参用纸包好放入,加盖密闭。 3.低温保存法:这是较理想的方法。人参在收藏前要晒干,最佳的暴晒时间以上午9时到下午4时间,但人参不宜长时间暴晒,同时供药用的人参已达到一定的干燥程度。一般只需将人参在午后翻晒1~2小时即可。待其冷却后,用塑料袋包好扎紧袋口,置于电冰箱冷冻室里,就能保存较长时间。
孙良爷之人参怎么吃效果最好呢 6大食用方法发挥人参最大功效 人参素有“东北三宝,人参为首”的美誉,是中内外的名贵中药材和保健品。在清朝,人参被列为贡品。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人参皂甙丰富,含有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药用…… 人参素有“东北三宝,人参为首”的美誉,是中内外的名贵中药材和保健品。在清朝,人参被列为贡品。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人参皂甙丰富,含有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药用、食用价值极高,具有美容、抗衰老、抗癌、健身、益智、安神、延寿的显著功效。 一、炖服 将生晒参切片,每天用2~5克,将参片放入瓷碗内,加适量水,密封碗口,放置锅内蒸架上,隔水蒸,水开后再用小火煮沸20~30分钟。先服参汁,然后将参片吞服,早饭前半小时服用,连服一个冬季效果甚佳。取食量可根据个人体质及受纳程度而略为增减,遵医嘱服用最好。对于虚脱之症,可用大剂量15~30克,用武火急煎,煮取浓汁,分数次灌服。 二、蒸服 蒸服方法:人参6~9克、适量水、冰糖放于瓷碗或参罐内,加盖,隔水以文火炖透。先饮汁,后食渣。 三、煮服 将一支白参掰碎置于沙锅当中,加水煮至白参变红、水含苦味时,再加一匙蜂蜜加以搅拌,使二者的有效成分合而为一。此汤称为人参蜜汤,毎天早晨饮一大盅,既壮阳又治病。 四、含服 把人参切成薄片,若服用红参,可先将红参放在锅内蒸软后切成片,每次取2~3片,放入口中噙化,细嚼可生津提神,亦有良好的祛病延年作用,为最简单的服用方法。 将人参片直接含在嘴里,缓慢咀嚼,将参片含化,上海人称为生含。含化少量白参片可强壮滋补、防御疾病,对于口腔咽喉病变犹有良效。 六、人参制品的服用 1.人参丸 将人参干燥后粉碎,用蜂蜜搅拌,制成人参丸,早晚用温开水送服,每次2克。 2.人参蜜饯 用蜂蜜和人参制成。先把人参放在瓷锅或沙锅内煮软,然后用蜜溃透,呈深红色,其味甘美,每日服用2~3片。 3.人参糖 把人参和白糖放在一起装入沙锅内,加适量清水,煮开后用文火煮至糖块状,服用后滋补效果很好。 人参是人们进补的首选,但是,参不同,性相异。因此,服用人参要辨体质。 体质虚弱者,高血压、糖尿病、癌症、肝炎、肾炎等慢性疾病患者,宜选用生晒参。生晒参性微凉,味甘,有补气养阴、生津之功效。 虚寒症、阳气不足、冬季畏寒、四肢寒冷、老人早衰、妇女内分泌紊乱者宜选用红参。红参性温,味甘,香味较浓。 严重心血管疾病、术后极度虚弱、垂危病人宜选用野山参。野山参产量稀少,价格昂贵,但功效特别强,具有强心、安神等作用。 肺虚咳嗽、内火虚升、肺结核初愈病人宜选西洋参。西洋参性凉,味微甘,有养阴清火、生津液、滋肺肾等功效。五、泡服 1.人参泡水 将人参片放入碗内或杯中,用开水冲后,闷盖约5分钟即可饮用,用同样的方法重复冲服,直至没有参味时连参片一同吃掉。 2.人参泡酒 自制人参酒多用于强壮、大补元气,延年益寿。一种制作方法是:用鲜人参200克,加酒1千克,浸泡三周后即可取酒饮服。 每天饮酒10-20克即可,第一次酒用完之后还可在原瓶内续加,直到人参表皮成雪白色为止。 另一种制作方法是:一棵10~15克人参切片浸在500克白酒内,密封,每日摇荡一次,两周后即可饮服:每日服用30毫升。
敦化市进入省、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简介 (一)传统民俗: 敦化市传统民俗“开山习俗、放山习俗”(敦化市文体局申报)。 2007年首批载入省级名录 ,2007年首批载入州级名录。由开山伐木产生的古老民间歌谣“喊山号子”收集到500多首。“劳动号子”收集到600多首。由放山采山参产生的古老民间故事“人参的传说”收集到300多个。 “人参歌谣”收集到300多首。解放后出版开山、放山方面主要代表作品有:《大得敦化》、《长白山山林文化》、《长白山风物传说》、《敦化民俗》、《东北民俗研究》、《老把头孙良爷》、《人参仙子》、《红孩儿》、《老把头的故事》、《人参梦》、《人参娃娃》、《棒槌鸟与赶山王》、《人参姑娘》、《童子参》、《刺官参》。电视专题片《敦化林业丰采》。 1、开山习俗(敦化市文体局申报) 2007年7月已被列入市、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根据历史资料记载,早在清代中期,在长白山腹地敦化地区已经有人开始伐木,并逐渐演变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开山习俗。开山习俗是长白山区劳动人民在几千年采伐过程中,形成的一整套由采伐专用语言、行为规矩、作业技巧、喊山号子、山规禁忌、野外生存技能、道德规范、专用工具器物等构成独特的风俗习惯,不间断地在长白山地区伐木人中口传身授,世代相传至今。开山步骤:(1)开山。(2)压棚。(3)开道。(4)伐木。(5)造材。(6)打枝。(7)集材。(8)归楞。 2、放山习俗(敦化市文体局申报) 2007年7月已被列入市、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放山习俗源于中国古代,随着朝代的更替专家学者认为,放山习俗萌发于千百年以前,形成于唐代,鼎盛于清代,主要指清代以后(1862年),关内的流民进入长白山林区从事放山、采集等活动所形成的习俗。元、明以后敦化的人参质量一跃而居参类首位,也称中国古代最具神奇色彩的神草,有关野生人参类的故事、传说在现今仍然流传着,放山习俗传承到现在。放山步骤:(1)拉帮结伙、选把头。(2)放山人进山要选择黄道吉日。(3)进山、选树、砍庙(山神庙)。(4)摆贡品、祭祀祷告。(5)观山景放山。(6)起火堆。(7)砍兆头、打参包。(8)有讲究。 分布地区:吉林省敦化市及东三省林区。传承人:第一代:高志堂。第二代:高殿敖、李守财。第三代:高永亮、李金银。第四代:戴忠和、高启才。第五代:高连云、陈守德。第六代:高德铭、宫保安。第七代:王 靖、高景森、吕 靖、景占龙。濒危情况:1、随着时间的流逝,老一代人才老年化、锐减,开山、放山老把头已所剩无几、断档,传承人后继乏人,处于失传边缘。2、缺少资金和经费,原生形态的文化内涵没有深入挖掘、整理和研究。3、传统民间民俗文化受到现代文化冲击,专业人才越来越少,森林面积逐渐减少,林业发展举步维艰,改变濒危的现实问题非常难。
讲述孙良爷自己的故事之《绝命诗》 孙良爷在绝命诗中写道:“再有入山迷路者,我当作为引路神。”高尚的情操,博大的胸怀,具备了做神的起码条件。又经过张禄(一个千年人参精)的引渡,孙良终受皇封,成为老把头神——山神,护佑到山里放山的人,因此山里人把孙良奉为放山人的鼻祖。 孙良爷作为山神可谓尽职尽责,在人们心目中他对放山人爱护有加;他指点迷津,救人危难,仗义疏财,匡扶正义,其所作所为深入民心。在放山习俗中建构成一种崇拜和信仰。他不单单是一尊泥朔的神,享受人间烟火。他代表了正义,代表了力量,代表了神的意志,在长白大山里具有强大的威力和气场。 他是放山人的精神支柱,是放山人的依靠,他用高大的身躯罩着那些可怜的穷苦人,因此,五百年来,人们高喊着老把头(孙良爷)的名字,前仆后继开进长白大山,克服千难万险,把无数稀世珍宝请下山来,有一部分人藉此发了大财,这些人的实际效应和现身说法,使得老把头的形象更加高大辉煌,声望更加如雷贯耳。影响更加振聋发聩。 信仰老把头(孙良爷),大而化之,如同信仰妈祖,信仰菩萨,信仰佛祖,信仰上帝是一个道理,只是老把头的势力范围在长白山,在东北三省的原始森林,在一切产棒槌的地方。因此信仰孙良爷也只是放山人的专利。
农历三月十六是山神“孙良爷”的生日 每年的农历三月十六,长白山下的抚松县城都要举办一场有参乡特色的活动,十里八乡的百姓都会聚集在这里,为他们心中敬仰的 “老把头”庆祝生日。自2006年开始,这种习俗已经延续了近十个年头。 对于吃森林饭的当地百姓来说,山神老把头无疑是他们从事山林经营的主宰,冥冥之中,佑护着他们与森林打交道,所以祭拜老把头也就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最要紧的事情。   从抚松县人参博物馆大楼门前徒步走过北江桥,行至抚松北山生态公园脚下,这里早已布置好一块场地。“当年放山的老把头,如今你在哪儿……”老远就能听到这首抚松人耳熟能详的歌曲。此吋欢快的秧歌已经扭起来,锣鼓阵阵,人们渐渐从四周聚拢过来,一台有参乡特色的群众文艺演出即将开始:   虽然还没到长内山区最好的季节,但春天的脚步已在路上,山脚下的柳枝已经泅上一层朦胧的绿烟,杏花含苞欲放,城边的小河早被一群性急的鸭子唤醒。   桃花水暖的时节,万物萌动,只待几场贵如油的春雨,也许就在一夜之间,长白山伸个懒腰就醒了过来。   每年这个时候,自然少不了本省一些人参文化研究名人,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学者和各界艺术名流,他们的到来使这座小城的分量一下子增加了许多。   活动虽不是什么大场面,表演者也大都是当地百姓,原汁原味,地地道道,但足够让这个不大的小镇沸腾起来。   北岗是全国有名的人参产地,那里文化大院的参户组成表演队,打扮得花红柳绿,正抬着红枣馒头与根雕大山参绕过街心。山里红剧团精心排练的采挖野山参情景剧已经上场,随着剧情的徐徐展开,人们再次被那个熟悉而久远的故事感动着。   老把头府里还有一些必不可少的环节,比如宣读祭词,由长内山采参习俗传承人敬献“索宝棍”(放山时拨开草丛的一种特定意义的木棍)等采参工具,展示去年出土的野山参等,再依据事先设定的程序,依次进行敬奉与祈愿仪式。
首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