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拿好处 专拿好处
关注数: 18 粉丝数: 145 发帖数: 1,932 关注贴吧数: 20
【紧急求助】大家说我这个电话该不该打? 自己因为在机场工作,所以经常有机会接触到不同的人。 然后就在前几天,发生了这样一个故事: 那天本来没什么事的,但突然同事忙不过来了,于是叫我顶下去接个客人,然后就邂逅了一个girl,刚看到时就觉得这个女孩看上去很舒服,很不错哦,然后在航站楼等车时因为无聊,也就和她闲聊了几句,我先问她“你从San Francisco来的?”(因为我知道我要接的事旧金山过来的嘛),她说不是饿是从london过来的。(好吧,我承认我接错了,但当时因为各种原因没注意到,不过好在结果无大碍) 然后听她口音,我还以为是香港过来的。就问了句,结果她说道:“不是啦,我是台北的” 此时此刻,我心里有2种感觉: 1“我x,我个傻x,香港和台湾口音都分不清”---我是得有多激动啊。。。- - 2“天哪,我是不是在做梦额,这女孩简直就像是台湾偶像剧里的嘛,”----湾湾们可能没体会,从来就喜欢台湾女孩的我第一次看到一个说着纯正台式国语的女孩站在我眼前那是种什么感觉。 后来又和她聊了几句,最后车来了就把她送上车了,故事到此告一段落。 我知道她是我的菜,当时就想问她要联系方式了,但是潜意识里还是觉得有点冒失。但回来后发现心里久久不能平静,终究还是有点后悔。好在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我还知道她的电话(因为我的工作主要是负责后台的,接机是前台负责的)。但问题又来了,这电话我到底该不该打,要是不打,也许以后就真的再也见不到了,但如果打,又担心会不会太冒失(我也知道台湾对隐私的注重一定比大陆要强),所以我现在很纠结额,这电话我到底该不该打? 就算打,还不知道该怎么说,怎么解释~.
问下这里有没有同是漫迷的湾湾呢。。 先说下我哦,我接触过的动漫有: 《七龙珠》---作为男孩子,没有一个不喜欢的; 《柯南》---这万恶的动漫,从柯南比我大开始看,xx的看到现在哥都工作了他还在读小学; 《灌篮高手》---这绝对是经典中的经典,到现在我有时也会去看; 《机器猫》---貌似湾湾这里叫《小叮当》,后来统一叫《哆啦A梦》了,童年的回忆啊~ 《圣斗士星矢》---小时候比较有印象的一部史诗级作品; ---- 上面都是小学时候看的,基本都是TV播放的,然后进入初中后,开始自己网上找资源,感觉比较有代表性的有: 《棋魂》/小光的围棋---"这不是最好的一招棋,也不是最棒的一招棋..."第一部自己找的日本动画,深深地被吸引了; 《火影忍者》----火影相对于柯南来说,剧情还行,但是还是太拖沓,貌似这周要回归主线了? 《喧嚣学院》/SCHOOL RAMBLE---我最喜欢的一部校园题材动漫; 《龙珠Z》----七龙珠的续作,绝对是堪称巅峰之作! 《钢之炼金术师》、《钢之炼金术师F》----完美的剧情,生动的画风,不管是原创剧情的悲剧式结局还是原著的圆满结局都不错! ------还有就是些杂七杂八的东东了---- 然后现在么。。。 除了以前几部比较经典的会偶尔去看看,新番基本不追了(因为质量都不高额,感觉),也就前陈子《黑子的篮球》追了下。。。。 话说湾湾们知不知道大陆有很多视频网站可以看动画的?
【求助】感觉整个电影版x战警系列逻辑关系有点矛盾啊 现在有的所有和x战警有关的是 x战警1 2 3 三部,x战警前传, 金刚狼1&2.---一共6部。 都看过的人应该知道, x战警系列的三部曲在剧情上还是很连贯的。最后第3部是以金刚狼杀了成为lvl5 “凤凰”级的简而告终的, 读心老头也被分解了,万磁王也被无效化了。一般认为这第3部是x系列的终结。 然后是x战警前传“第一战”---讲的是年轻时的读心老头和万磁王的经历,2人曾经是朋友,中途2人在搜罗变种人时曾找到过金刚狼,当时没谈妥,最后是在对待人类的态度时产生了分歧,变身女和万磁王成为极端派而读心老头折瘫痪了继续着和人类和平共处的维和派的运动。 金刚狼1---最后以读心老头(这回是真老了)把所有解困的变种人待会到他的x战警学院为终结,而金刚狼则是因为失忆而独自流浪; 金刚狼2---则是以二战狼救了一个本应被美国扔在长崎的原子弹炸死的日本人而延伸出的一段剧情,居中充斥着被他杀死的简的影子,而结尾又破天荒的看到了坐在轮椅上的读心老头和能力依旧的万磁王; 好,现在我发现整个串起来逻辑上有点问题: 如果单独把前传和3部曲放一起是ok没问题的,但是再结合金刚狼1,----有个矛盾:年轻时已经瘫痪的读心者,为什么在金刚狼1结尾时是以站着的姿态去欢迎他人的?---我能给出的唯一合理解释是他当时也是用读心的镜像(实际上他没站着)? 然后这次看了金刚狼2的结尾,矛盾又来了---既然金刚狼2中已经暗示了这已经是3部曲之后的事了,为什么结尾给出的景象却是金刚狼刚刚被读心老头和万磁王找到的景象。(我无法找出合理的解释) 第3个矛盾---可能也是大家不太能注意的矛盾,金刚狼1中有提到一开始罗根有跟哥哥打过越南战役,注意越南战是发生在1959年—1975年,而2中却是日本原子弹的时候1945年的时候----难不成先是发生日本救人的故事,再是金刚狼1中的完整故事,再。。。。 额,介于狼1 和狼2的结局,我表示整个系列逻辑关系有点理不清了。。。。
【心得】今天打篮球,无意间对中国足球氛围有了些感悟 我今年23刚刚大学毕业,初中高中都是在本地读的,因为我这里地方小,所以经常能碰到学时的同学。 今天下午我去我的母校初中打篮球,途中遇到了自己初中的2个同学,都认识,只是一直没联系罢了。 后来3打3打3,我和他俩一起打,但是却始终没有默契,最糟糕的是我累了,我打不动了,吃不消了,回家了,途中我一直在想些事: 我那个学生年代,应该说篮球是最热门的一项运动,当时不论初中还是高中,我始终没有好好的加入同学的篮球圈去过,高中时候尤其明显。后来到大学我也就放弃这项 运动了,所以导致我现在打篮球很累。 当时究其原因,我发现有件事是让我很郁闷也很无奈的---那就是当时我满怀热血和别人打球,但总是有人嫌我笨拙,所以那么2次 3次后,也就把我排挤了。所以之后我就对篮球没有大爱了,总觉得很有压力。坦白说这种以结果论英雄的氛围让我很不爽! 突然联想到足球,发现有类似的事----我们中国的球迷,大部分都是赢了捧,输了贬,喜欢急功近利,不论平民还是高层都这样。结果大家也都看到了,中国足球起起伏伏n年愣是没有创出过名堂来。反观是日本,不论输赢,总是善于总结,不断改善,到现在世界杯里也是小有名气了。 今天说这事其实有点胸闷的,本来想借此机会都打一会儿和同学叙叙旧,但实在撑不下去了,所以就联想了这么多关于当时体育氛围的一些事。 我是希望呢,看到本帖的成年球迷能够对国足多一些辩证的批判性思维,少一些纯粹的喷;若是还处学生时代的球迷,不论什么运动,对那些笨拙的队员多一些鼓励,激励,少一些讽刺---要知道,往往就是你这么不经意的一个嘲讽,就扼杀了一个热爱运动的人的心。
【震慑所有喷子和愤青和汉奸】看足球有一个观念请你搞清楚 记得有一句话是这样讲的 “对我来说,重要的不是超越他人,而是超越自己。” 坦白说我自己是个伪球迷,如果不是之前日本主帅瞧不起中国我根本不会去看这球。但这次东亚杯3场下来中国队的表现确实令我刮目相看。 第一场对日本 打了个平手,而且不是0-0 日本诧异了,什么?你国足不应该都是软柿子吗?! 第2场对韩国,又是平手,韩国媒体也差异了,什么?我大韩名族竟然射不进你个yang wei的中国。 最后昨天这场对澳大利亚, 我还没看新闻,但我知道,澳大利亚提到后面那是真急了---什么?能被你中国提成1-4,大日本帝国都没这么羞辱过。、! ----如果是每场比赛赛后新闻都认真看的人 自然知道我是不是在意淫。 可观的,我们很容易到看,对日本,国足打出了士气,对韩国,在士气的基础上打出了防守,对澳大利亚,在兼顾防守的情况下,调整了进攻战术,打出了非常漂亮的西班牙式捣球战术(德国,荷兰呀,你就是被人家怎么无耻的打败了)--而且这种低消耗的战术很适合对付体力旺盛的高加索人。 所以不得不说,这次国足是赢了,而且是赢得很大,我百分百保证接下来的各国体育媒体会吃惊于中国的表现。而只要接下来国足能够自爱,我还是愿意去看看国足的比赛的,只要你气势没输,能至少赢得别人的尊重! 而我要警告那些喷子和愤青和汉奸的人---不管你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结果去喷国足,你这都是以结果论英雄,这样的你比伪球迷还伪球迷,根本没资格去谈国足---你要的不过是个结果,而且不论好坏都会去喷。什么2队 3队,国足以前连3队都提不动,到如今把袋鼠3队(我就暂且满足下某些只会崇洋媚外的人)踢到1-4这种耻辱性的局面,这就是进步!
【心得】再谈缠论作用和预测问题 首先我先摆正下姿态,我以下说的话我认为是对的,但不一定真对,望能共同讨论。 之前写了篇说缠论作用的心得,基本思想是缠论就是个分型理论,它可以严格地给予你当下操作的唯一性,但却不能保证未来走势的必然性。但有学者偏说缠论就是个可以将概率问题百分之百抛弃的绝对理论,具有绝对的必胜性。 那今天我想结合有些学者所提到的预测问题给出我的理解。 缠师一直强调不要去预测,但是论坛里有些学生在实时解盘时还是会说“明日可能。。。”,所以另一些学者就说了,你怎么可以预测呢?! 那这些说辞到底是不是预测呢? 我想通过一个例子来解释下这个问题。 假如你现在高中毕业,站在当下你面临2条路,1,直接出去打工,2继续深造学习。那这时可以这样说:“不用想,深造肯定会有好工作,现在就去深造(可是万一以后工作不景气怎么办呢?那我不就亏大了)” 还有另一种讲法:“ 根据惯例,继续深造一般会取得比较理想的工作,因此当下继续深造是明智的选择。为了避免到时工作不景气,我可以在校期间学习些专业技术,以避免日后毕业后市场对自己的冲击。” 我的解释是:第一种就是典型的预测,而第二种就是缠师所谓的不测而测。第一种情况你会因为未来的不确定性而不知所措,而第2种鉴于你已经对现在和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的严格分类,所以你会在当下选择最有可能成功的路,同时你也不会因为未来的不确定性而心慌,因为最坏的情况你已掌握,剩下的就是看运气了,根据不同的情况对应不同的操作而已。---从这例子可以看出,其实缠论的思想是有哲学意义的。 不知我这么讲是否能让大家豁然开朗一下。
【心得】自己对缠论作用的理解 这几天一直在本吧泡着,看了很多大师和菜鸟的帖子,也问了些问题,当然也要感谢某位仁兄私下的回信,确实受益匪浅。坦白说我还是没精通缠论,但是至少通过这几天的积累和思考,我想是已经了解了缠论的意义。 之前有说过,缠论从正式开始讲课开始就一直在讲分型和背驰两大块的内容。然后一直在强调当下的重要性。可是不管怎么操作,总还是会看到很多人抱怨在买点买没有中被套的情况。 然后我想说的是我们其实都知道走势是随机的。通过对已有的走势进行分型确实是百分之一百的可以做到,但是我们永远都不知道它接下来会怎么走,除非你知道下一刻每个在该股的人的分力和方向,但这显然不现实-----这句话每个股民必须得承认,即便你是庄家。所以讲白了炒股本质上还是赌博,只不过这个概率在不同的方法下有大有小。那照这么讲,缠论就没用了? 也不对。 心得:缠论其实真正想告诉我们的是通过一套严密的分型方法,能够严密得准确地告诉你当下应该干什么,而至于赚不赚钱,天知道。 说道这里又有人要砸鸡蛋了,这样岂不是没有学习缠论的意义了? ----其实这是没抓到重点的想法。 我们知道,这世界上伟大的成功的投资者(不管是技术派的还是价值派的)没有一个能保证在投资中每一笔都赚钱的。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有一套固定的方法,而且他们知道这一套方法是最适合他们的,并且他们会严格的执行它。 缠论中所谓的贪滇痴疑慢,与其说是人性的弱点,我倒更愿意把它理解成是没有原则的股民的特点。 如果你有自己的操作策略,你根本不会被贪滇痴疑慢所利用,更甚至,如果你能找到一个你很喜欢的操作策略并严格执行它,那么你反而会享受这个过程----用缠中说禅的话说,就是你已经把握了自己的节奏,自然也就不怕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了。所谓的涨和跌不过是一种结果,如果你有自己的策略,所要面对的不过是涨多少和跌多少后所要执行的操作罢了,只有那些没有原则的股民才会害怕跌害怕早抛。 最后来说点现实的,有了自己的方法的一个最现实的意义就是你会止损止盈了,就是讲白了你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这样进入股市你至少是不输的。 但是炒股终究还是为了赚钱,那怎么办,这只好不断的去优化自己的方法了额,讲白了还是个概率问题(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西蒙斯的故事)。而缠论中的这套技术方法的意义就在于1,解决了当下的操作问题 2,在一定程度上是能保证你赚钱的----至于这个概率有多大,没测试过,我也不知道,可能在当时很赚钱(符合当时的故事节奏),现在不赚钱,也可能对某些人来说很赚钱,对另些人就不赚钱,这个牵扯到的因素太多太多了。 但不管怎么说,缠论告诉你思路了,至于这具体的方法是怎样的,需要你自己去探索,也许你也可以根据缠论开发出一个属于你自己的模型。但至少你肯定的是需要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并且去“严格执行”它,那种追涨杀跌的乱撞思想只有可能被庄家利用(还不如抛硬币呢)
【求教】既然市场是有效的,那缠论的当下操作性又要怎么体现呢 所谓市场有效的实质是指股价永远是随机的,是不可测的。 而缠论最吸引我们的地方是它的完全分类,不测而测----只依据已经完成的图形进行相应的操作。然而这在理论上完美的战略方针在实战中又会碰到走势的延续性问题,比如1买,我们俗称抄底点,这个点在当下通过分型是不能准确判断的饿,好,我们可以在它稍微转折的地方买入,也算是类1买了,但是当你买入后可能后面还是会继续下跌----因为,通过纯粹的形态学没法解决买卖点的当下问题,所以禅师引入了动力学背驰的概念,这个概念在哲学层面是有意义的(就是运动中的物体都是有惯性的,当其从一种运动方向改变成另一种时,一定是先在加速度上逐渐下降,最后实在没有动力去维持惯性了所以改变的方向,就像高空抛物一样。)所以背驰的概念是可以应用在股市中的。 然而就是这样还是没有解决问题,很多朋友发现最后会有背了又背的情况。 好,有人说这本来就是个概率问题,至少这样做可以降低些被套的风险,关键还要看盘感。 那我又要问了,既然做了那么多也只是解决了一定的概率风险,那只要买下跌macd背驰的股票就好了(这里指粗略的看,不是严格按照缠论严格定义),何必做那么多分型和分析呢?别提盘感,说盘感等于你又是在预测了,又违背了缠论的基本思想了,那么缠论到底应该怎么去学,怎么去用呢? 我是否忽略什么了,是级别吗?可这不管是什么级别,站在当下还是具有可变性---未来的走势会改变我对现在走势的定义。。。。。。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