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令狐大哥 千山万孤独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关注数: 447 粉丝数: 693 发帖数: 33,488 关注贴吧数: 180
在中非共 和国时,我遇到一位浙江大学毕业嫁到中非的中国女人小 在中非共 和国时,我遇到一位浙江大学毕业嫁到中非的中国女人小敏,她跟我讲了她的遭遇,在大学学习期间,她遇到一位中非留学生约瑟夫的热烈追求,很快就怀孕了,不得己退学了。随后,她和小约回到中非,一下飞机,见到机场就象农村的场院,她惊呼:完啦。她明白被中非小伙忽悠了。没两月生下一男孩,没地方住,为了生存,她在首都班吉开了中餐馆,吃住凑合解决了。凭着她热情好客,善于经营,效益还不错。而那男人好吃懒作,没有工作,靠她养着。她将男孩送回河北老家,交给了母亲帮助带养。男人吃软饭,心安理得不说,还经常对她拳脚相加,她向当地法院提起了离婚诉讼,法院多次开庭,都因为男方不同意而不判离。打女人在非洲是很普遍的现象,家暴不能作为离婚理由。雨季里的一天下着暴雨,地上泥泞不堪,男人又来打她,将她打倒在泥水里,用脚踩住她的头打,她带着浑身泥水,没洗脸,直接去法院找法官,指着头上的泥脚印和混身的污泥向法官诉说着不幸的遭遇,这次,终于打动了法官,判离婚了。男人照样不要孩子,她回到河北,讲着一口中国话,黑人面庞的儿子己经18岁了,继承了黑人的基因,生性懒惰,不愿上学,不想工作,他姥姥教育不了他。她把儿子带回中非交给他爸爸,没几天,她儿子说过不了中非的日子,又回他姥姥家啃姥去了。小敏的儿子跟他姥姥在中国生活了18年,看来一个人本性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基因的遗传,中国社会对他的影响,丝毫没有改变他的本性,也应了中国的那句老话: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啃完姥,啃妈啃媳妇,这样的人带来的不仅是家庭问题,更是社会问题。传统的非洲国家,主要是女人干活,种地,带孩子,做饭。黑人的男人是不带孩子,不做饭的。女人在黑人和阿拉伯男人眼里,就是泄欲和生儿育女的工具,别说平等,根本就没有地位。
关于信仰晚上打电话回去,跟父母 关于信仰 晚上打电话回去,跟父母问安,没聊几句,说到进来的一些麻烦事情,母亲又第N次以那恳切近乎哀求的语气向我引导她的基督教思想。每当听到这些,我就十分的反感,所以就急急忙忙的道别挂掉了电话,顿时觉得整个人都不好了,慢慢的自己又走入迷罔中,一种烦躁和哀戚之情笼罩在心头,回想起往事,真是五味杂陈,我不知道该感激过往,还是应该憎恨,把它永远埋藏心底,不去翻弄逝去的年月。 作为一个在基督教氛围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我的童年时有些奇怪抑或是荒诞的。在我还没出生的时候,我母亲就受到热心人士的感化,加入了基督教,随后父亲和奶奶也就在母亲的感召相继加入,后来就有了我,从记事起,我在这种浓厚的宗教思想熏陶之中,坚信上帝的存在。那时候,家境赤贫,父亲得病身体又不好,行动不便,奶奶年事已高,母亲本就柔弱,身体又不十分强壮,各种生存的压力和困境可想而知。农村人种地,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也是需要条件的,首先是要有一个人以上强壮的劳动力,再者需要一台农用拖拉机,我们一贫如洗,什么都没有,每到农忙季节就很头痛,总是要求爷爷告奶奶一般苦苦央求别人,母亲只好先去人家帮佣,别人家农活快忙清了,才轮到我们,就这样我们也总是心满意足,感激涕零的。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只有尽量减少一些土地份额,这样才能勉勉强强的糊口,那是天杀的政府又像普通百姓无常征收粮食,每次看到辛辛苦苦收获的粮食,就这样白白的送出去,心里真不是滋味,那时候年少,不懂得那些情感,只是无助罢了。每次交完粮食,所剩无几,那些艰难的岁月都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我想那只有父母和奶奶的信仰吧,他们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那位全能的上帝身上,正是这种坚定的信念让他们有精神支柱,才得以人生那段最黑暗的岁月,那是一段闻到肉香就能很高兴的时光。全家人都坚信仁慈的上帝会保佑我们,只要对他有信心像他求取,他则无所不应。然而我,在这种环境下长大,我并没有因此而变的好学,从未想过要努力改变自己的困境,更无人像我灌输这种思想,年少无知到自己,遇到事情只会寻求上帝的帮助,甚至上学的时候,不仅没有认真读书,反而每到考试的时候,就只知道祷告,全家人都祷告,求神赐给灵感,母亲甚至有时候请求先知帮我祷告。不知道是因为自己天赋好些还是神真的显灵了,小学每次考试成绩也都不错,一些别人都不会的数学题,我可以解出来,我越发的相信神的存在。我每天心里都要默默的歌颂和赞美他。我频繁的出入教会,不顾任何同学的的耻笑。农村的教会都是一些民宅,他们每周都有好几场的聚会,一般周三晚上,周五晚上,周日下午。每次聚会两个多小时。教友们就学唱基督教歌,然后先知布道,最后做见证,也就是某某人最近又遇到什么困难,在神的帮助下,顺利渡过难关,然后要怎样怎样感谢神,以后要更加相信啥的。慢慢的,随着年龄的增加,在十一岁左右的时候,识字越来越多,母亲就开始强迫我读圣经,上面乱七八糟的外国名字和地理名词,很是无趣,有时候不知所云,说的一些有的没的荒诞的事情,一点读下去的勇气都没有,可是鉴于母亲的威严,还是不敢反抗,只能硬着头皮读,从那时起,自己对于上学学习也有些厌倦了,读书的乐趣消失殆尽,变成了恐惧。天性的贪玩让自己在信仰方面变得软弱起来,总想和别的玩伴一起出去捉鱼摸虾,逮鸟捕蛇啥的,每当母亲让我一起去聚会的时候,我就有些不耐烦了,很不情愿去,特别是想到在狭小的三间房里聚会的几个布道的人抽着烟喷云吐雾的,心里就发怵。有时候甚至躲在草垛里,任凭母亲在外大声呼喊,也不出来,然后母亲无奈只能自己赶紧急急忙忙往教会去了。十二岁上五年级的时候,那时还是对上帝比较相信的,直到有一次,自己产生了困惑,那时候一个同学,他母亲也是教友来着,同学只是偶尔上一下教会,他平时学习不好,经常被老师批评,甚至惩罚。有一次数学老师又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让他起来回答问题,所有人都帮他捏一把汗,于是我就在一旁开始祷告,让神瞬间赐给他智慧,让他开窍,免于羞辱。结果神并没有倾听我的诉求,同学意料之中陂惩罚和羞辱。自那之后,一种对宗教的怀疑开始萌生了。
小学升初中,由于自己不勤奋,毫 小学升初中,由于自己不勤奋,毫不意外,考的很一般,那时候也没想过要认真读书,一天天浑浑噩噩的过着,初一上学期后期,得了腮腺炎,也就是俗称的赖猴鼓,休假了差不多半个月,从小奶奶就十分溺爱,虽然贫穷也是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的,自理能力极差,得病之后,产生了厌学心理,后来甚至不想上学了,可是不能读书也是很丢脸的事情,不敢提出来。之后就找各种理由请假,编造借口,老师也都很反感。但是我从来没有像一个贫困生该有的那样去想象父母为了给自己上学所经历的艰辛和羞辱,为了学费减免,不得不低三下四去哀求。从不考虑老师对于不爱学习的贫困生是反感的甚至鄙视的。那时候的自己活得像一根木头,冷酷无情,麻木不仁。彻底的迷茫,每天都想通过神投机取巧,最后一次次的大失所望,初三时,开始厌恶神的存在了,开始诅咒神,埋怨他从来不开眼,从来不帮助我。初三下学期,由于成绩一般般,老师把我调到后面差生座位,后来由于学费的事情,他在全班人面前当众羞辱我,那时自己受到刺激了,决定一定要让他刮目相看,结果努力后的自己成绩突飞猛进,每次考试名次都前进好多,直到最后排到全年级三十名左右,那时候考上高中是毫无悬念了,结果自己也不负众望,在很多同学的惊叹中上了高中。所有的同村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他们说我从来都是吊儿郎当的,怎么偏偏是我考上高中,我只是一笑置之。 上了高中以后,生活也是平平淡淡,一个没有梦想的人,始终难以有大的改变,精神面貌并没有焕然一新,当时考高中只不过是争一口气而已,现在目标实现了,自己基础又不是很扎实,只是考试逞能一次而已,高中成绩也平平淡淡,甚至高一之后不进反退,比入学时成绩差了好多,高中时仍有一个毛病,总是想请假,心情不好或是睡不着,总要请假回家几天,同学都觉得我很潇洒,自己给自己放假。高二的时候自己多用了点心,成绩稳步上升,高三时由于身边的人都在学习,自己不学习又做什么呢,又转学到城里小姨妈在班级当老师的学校念书,更有压力感,所以丝毫不敢懈怠,成绩一直在班级前六七名吧,甚至有时候排到前三,而且那是学校的重点班级。考上大学是有希望的,高三下学期,失眠越来越严重,经常凌晨两三点才睡着,这时候又开始求助神了,人在无助的时候总希望超自然的力量能帮自己一把,这一方法有时失灵,有时奏效,但是也没太影响学习。高考之前,听说别人都在买提神醒脑的口服液啥的,小姨由于对我的疼爱也给自己买了一盒,结果信心满满的喝了,高考时,每个人上交几十元,学校食堂统一做菜,非常丰盛,可把没有经常吃美味佳肴的自己高兴坏了,胡吃海喝,再加上和那个口服液,结果吃得太饱,加上药物刺激,整夜整夜的睡不着觉,那时候也不明白是什么原因导致失眠,只想是压力大紧张了吧,结果高考三天,基本上没睡着过,第一天基本上一秒钟也没睡着,第二天夜里勉强睡一个小时,第三天也就顶多两小时,结果真个人都昏掉了,只能不停的祷告本来从小基础知识就不牢固,再加上这么些事情,发挥严重失常了。不出所料,高考分数只超过了二本线八九分,可以上的学校也可想而知了。无奈的成为高考大军中失败的一员,我没有钱复读,更没有时间浪费在学校里,本身自己也不是刻苦勤奋的人。后来填志愿的时候,老师问怎么没考好,自己只是微微一笑,不做任何辩解。失败了就是失败了,不要给自己找冠冕堂皇的借口,没人会在意你如何失败,只会关心你是否成功了。高考那件事情之后,我再也不相信上帝的存在了,我觉定要割舍掉这份信仰,他给我没有带来任何的帮助,确是好逸恶劳,懒散愚蠢。 上大学迷茫了一年之后,由于对本专业毫无兴趣开始发奋学英语,我发现了自己对语言比较感兴趣,所以就推掉所有专业课,一心泡在图书馆,必要的时候,去上课应付一下,风雨无阻,黄天不负有心人,顺利的毕业,毕业之后英语水平要比英语专业的人要扎实一些。后来毕业之后去义乌,有接触到西班牙语,看到他的市场前景,利用本身英语基础优势,自学西班牙语,和其他小语种结果三四个月之后顺利做了西语翻译。第一次拿到一天四百元的时候,欣喜若狂就这样,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其中的辛苦和屈辱是有自己知道,我从来不喜欢向别人提起,没什么好说的,又有谁真正的关心和在意你啊。从19岁找到人生的目标,第一次有了理想,至今已是九年了,当然也找到了别的真正属于自己的信仰。人真正该有的信仰是,唯有努力奋发向上,勤奋耕耘,各个古圣先贤都可以学而至也。别人通过努力做到的,自己也一定可以。学海无涯,学无止境,虽然自己经常也会懈怠,特别岁数大了,容易受到世俗干扰,但是每当荒废时日之后,还是能回到正轨上。这也许就是理想的伟大之处吧。一定要坚定的信仰,通过自身努力一定可以改变困境。更多的知识只会让人走得越来越轻松。
忆双抢 题记:这是一 忆双抢 题记:这是一段难忘的记忆,现在的孩子无法想象 和理解那时我辈经历的双抢岁月,特作此篇,略表情怀 在我的家乡湖北英山,过去水稻一般种两季,七月早稻成熟收割后,得立即插上二季稻,还务必在立秋前将秧苗插下。如果晚了,收成将减少,甚至绝收。才二十天左右工夫,抢收抢种,所以叫双抢。 记忆里,它却是维系所有我们农家生活命脉的一种繁重劳动的代名词。双抢时,要举家上阵,从7、8岁开始,家乡那片贫瘠的土地上也就留下了我辈儿时那瘦小的身影。 天还朦朦亮,在大人由轻到重的呼唤声醒来,揉着睡眼惺忪的眼睛,很不情愿的从蚊帐中钻出来,慢吞吞的走向屋后的茅房,解决掉一夜的憋尿,接着听着大人的唠叨声,喝下几碗粥,赤着脚跟在大人背后,双抢期间的某一天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早上清凉,是拔秧的好时机。清新的空气里夹杂着泥土的芬芳,田埂上的小草伸了伸懒腰,身上的露珠晶莹剔透,像一颗颗珍珠在初升的太阳下闪耀着,不时滴落在奔走田埂上人们的脚背之上,透着一股沁心的凉意。一大把整齐的扎秧草放在密匝匝的秧苗上,人们弯着腰把秧苗一小把一小把的从秧田里拔起来,凑成一束,放在水田里“哐当哐当”的把秧苗根部的泥巴洗去,再从前面抽出几根扎秧草,简单绕拧成细绳,熟练地打了个活结,随手就把一束秧苗扎起来了,丢在身后。不一会儿,后面翠绿的秧把越来越多,一个个士兵一样,雄赳赳气昂昂地站在秧田里,在晨风中瑟瑟飘摇。 秧田必须要水源充足,农田水利不发达的年代,一般都依池塘而做田,背阴潮湿恰恰也是蚂蟥的天堂。 日上三竿时,我们腰酸背疼,饥肠辘辘的从秧田里走上来,吸附在腿肚上的几条蚂蟥,已滚圆滚圆了,一头粘连在腿肉里,还没有吸饱血,饱了就会自己滚落。 这时我们一边骂着,一边习以为常地从腿上将它们拽下来,找根细树枝,插进蚂蟥体内,随着滴落的鲜血,蚂蟥皮被整个穿肠翻了过来,丢在火辣的太阳下,终究化成一滩水,再也不能复活。 蚂蟥,这个东西很讨厌,好像即使碎尸几段都没用,翻皮才是绝杀。 小时候家里有四、五亩田,父亲总是胸有成竹的根据每块田里稻子的成熟度,来决定先收割哪块田。 割稻时,手持一把铮亮的镰刀顺着水稻倒伏的方向将其一一割断,然后再一把把理好,铺设成一排排。起先整片金黄的稻穗不见了,一块块稻田在镰刀嚓嚓声中露出了一截截整齐的稻桩。有力气,手快,这是割稻好手。也常见到在田野里捂着手急匆匆、满脸痛苦的小伙伴,手快比不过刀快,你割稻时若有分神,锋利的镰刀就有可能亲吻你的手。如今自己手上的刀疤亦依旧如新,只是不知道那把镰刀烂在哪里……从最初的斛桶到脚踩的打稻机,好长时间我都是专职抱稻铺,裸着身子,只穿个短裤衩,弯着腰把一把把稻谷从泥田里抱起来,深一脚浅一脚踩在泥田里,来来回回,将稻铺递给大人。你家田里,他家田里,争先恐后,汗水和着辛勤的面孔如豆地落下,知了也在声嘶力竭地嘶鸣着,好像在倾诉着夏日的炎热。这种场景在田野的上空交织,奏出了农人的艰辛,农人的心酸…… 太热了,歇伙是一件幸福的事。留守家里做饭的母亲用大水壶送来了茶水或早晨吃剩的稀饭,算是“打中尖"。这时满身泥巴犹如泥猴的我们顾不上喝水,噗通一下就跳进了池塘。池塘表层的水也是热的,必须下潜到水底,才能感受到一丝清凉,那是一种沁脾的凉爽,却需要不停的潜上来换气再下潜。片刻的清凉,温热的茶水,换来一丝暂时的惬意;继而发现胳膊上、胸脯上已然留下了一条条被稻铺划扫的红痕,汗水流过,感到一阵一阵刺啦啦的…。 双抢中午的伙食,母亲宰了隔家养的老母鸡,知道消耗的体力太大,有意让我们补补身子。饭桌旁边,家里唯一一台宏运电风扇在呼着热风,我们狼吞虎咽的吃着鸡块,喝着丝瓜蛋汤……觉得幸福满满,苦楚与疲惫早就抛之脑后了。 突然,天空中传来咔啦一声巨响,让所有的人都无奈地扔下了饭碗,离开饭桌,奔了出去。六月天娃儿脸,说变就变;暴雨可能即将伴着刚才的雷声呼啸而至。我们得快速把上午收割在稻田上的稻谷收起来,否则雨把稻子淋湿后会发芽、发霉,那上半年就白白忙活了。此时,屋前的大稻场上熙熙攘攘起来,村里男女老少全部出动,即便你家没有晒稻也会赶过来帮忙。各种工具将稻谷团成一堆,用大塑料薄膜盖上,压上石头稻草防止被风吹开进雨。整个过程火急火燎,容不得半点松懈,自家稻子盖好后还要帮助其他家盖,总之,必须要保证所有稻子不能淋雨。也有来不及收,稻谷被淋雨的时候,如果碰上持续阴雨天,那就得翻铺晒铺,这就麻烦了,淋雨的稻子也交不了公粮,粮站收稻员拿根空心的铁钎子插进麻袋,又抽出来,在主人可怜巴巴地眼神中,捏起几粒稻谷丢进嘴里,一咬,白眼一翻,拉回去,拒收!碰上这样的事,伴随着翻稻铺声的是女主人的眼泪和男主人的叹息。 夏天的暴雨,来的突然迅猛,走的也快,很快天又放晴了。这时总觉得这雨是来捣乱的,大人们又骂起了天。 冰棒冰棒,绿豆冰棒,冰棒冰棒⋯,一声声吆喝伴着自行车铃铛声,将我们吵醒,卖冰棒的来了。大人为了鼓励我们继续好好干活,也扣点零钱出来给我们解馋。五分钱一根的冰棒太令人回味无穷了,小心翼翼地剥开冰棒纸,不忘将粘在纸上的碎冰舔到口里,冰棒表面留有一层薄薄的白霜,一股甜丝丝的雾气夹杂着丝丝凉意一下子钻入鼻孔中,迫不及待狠狠咬上一大口,含在嘴里让它缓缓化掉,再一点一点咽下肚去,只半支冰棒下肚顿觉通体舒畅极了。那时觉得更觉神奇的是,冰棒放在铁搪瓷缸里,过一会儿瓷缸外面怎么也会变潮变湿呢? 终于雨后的凉爽经不住太阳公公的霸道,半下午左右,息风了,整个原野又像大蒸笼一样闷热不堪起来。插秧的人们已经个个汗流浃背,草帽下的汗水顺着额头流到眼里,一阵刺辣……却也无法分出手来擦一把。大人们将手里的秧苗掐分成一撮撮,快速地按进滚烫的泥巴里,弓腰有序的往后到退着,一棵棵秧苗也就慢慢将水汪汪、白茫茫一片的水田装扮得郁郁葱葱起来。插秧是个技术活,插的不好不能成活,回头还要补棵,所以大人一般都不让我们插,我们娃儿们只能抬抬秧苗,把秧苗往大人身后传递。 火红的太阳渐渐落下去,好像整天锋芒四射让他自己也不好意思了,在这黄昏时分透出了些许温柔。 双抢的早上、傍晚都是干活最佳的时间段,火烧云的映射下,人们经历一天的劳作,体力消耗的所剩无几,可深知明天农活任务更加艰巨,不得不在蚊子牛虻的叮咬下,继续奋力抢收抢种着。 阵阵犁田人呵斥牛儿的声音,为田间放水而吵架的声音,跟四起的炊烟一同飘忽在田野上空。 天色渐黛,池塘边上挤满了人,洗脚的,洗农具的,牵牛喝水的,挑水的,洗菜的……我们赤身裸体地在池塘中翻滚,肆意嬉笑打闹;在相互表演仰浮,肚皮朝上,不会担心溺水的,直到今天我的水性一直很好。 现如今,农业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这渐已消失的双抢,伴随着我从7岁一直持续到20岁离开老家,已化成一种融入血液与骨头里的记忆,镌刻盘踞在我的心灵深处,其滋味刻骨铭心、五味杂陈,让人想笑,想哭…… 双抢,让我心悸、惧怕与敬畏……但它的艰辛苦涩,让我在茫茫人生路途中学会了隐忍、无畏、坚强! 时光如梭,这种特殊的经历,此生不会再有,回不去的岁月,忘不了的双抢! 终于写完了,大伙儿不要觉得我傻着没事干。想想现如今的孩子,手里几乎整天拿着手机,上着wifi,吹着空调,玩着游戏,还有谁念着想着为父母分担点家务活?还有谁记得我辈曾经历的酸辛?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稍有不顺,耍起小性子,顶撞父母……"这些是现在许多孩子的共性,我们做长辈的不应该反思一下原因出在哪儿?
原帖子以我“荆楚网”之名,愚弄 原帖子以我“荆楚网”之名,愚弄民众,造谣生事,挑拨是非,行为及其下流卑鄙。 原帖内容如下: 洪湖市八千民众拒绝交电费 07-24 09:19 何以心动 荆楚网 湖北省洪湖市八千民众大部分拒绝交电费!关于电业局更换新电表后用户的电费几乎翻一翻的问题己得到100%的用户证实。一位朋友上个月不到40元的电费,坐等这个月的价钱,听说有人本来一个月30~80多元,今天交电费200多,还是那些电器,还是那样使用,差距恁大是个什么情况,理论上讲如果新电表功率低,直接导致电表转速加快,真心想知道这到底为嘛!谁能给民众一个解释,难道独门生意就得“压榨”工薪阶层吗?已经阶梯电价了,还不够吗?怪不得每月电费那么高,猫腻在这里: 1、有电工在家做了一个测试,把功率2P的空调开了3.5小时,加上日光灯、冰箱和笔记本电脑,耗 电量应该在14度左右,但他家电表 显示用了28度电。原来他家用的电 表限量是5A,而不是大容量的40A。 2、一个1200W的电热水壶,其电流就 是1200W/220V=5.4A,光用一个电 热水壶的电流就超过电表的正常工作电流,加上其它电器,很多家庭一半 以上时间的电流量都超过电表正常工作的5A或10A限量,一旦超出这个限 量时,电表读数就是以正常值几倍的 速度飞快旋转,最后每月交电费时就不得不多交钱了。 3、为什么电力部门不提供正常工作 电流为15、20、30、40A的大电表,而只提供5A或10A限量的电表 呢?猫腻正是出在这里,就是为了多 收电费。 4、智能电表本身具有一定耗电量,转嫁给了消费者用户。智能电能表不是节能而是高耗能源,它 不仅有机械电表的物理性耗电,而且 该表内有块电池,长期处于充电状态(充的是用户电),且有脉冲、跳 闸、红外、报警四个功能不用电也耗 电,还不含机械性电损,这些耗费都 由用户承担。 5、近日,中国官方媒体《人民网》转 载了一篇报道,文章指出,中国75% 电表都被蓄意加 速。该报道写到,对 家庭正在使用的电表检测的结果更令人感到吃惊:偏差最大的要快58%,大多数快30.5%左右,也就是说居民要 无端地多掏40%-58%的电费。 6、转发吧!把电老虎和电老鼠抓出来! 你的转发只需要几秒,但很可能就救了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几百万家庭! 所以现在你有 两个选择: 1. 如果你是土豪可以无视 ,2. 让更多人看到!引起重视!谢谢 …………………………………………………………………………………………………………………………………………………………………………………… 驳文 …………………………………………… 【①】家庭智能电表基础常识 …………………………………………… 现用家庭智能电表规格2.5(10)A 5(20)A 5(60)A 10(40)A 20(80)A 30(120)A 功耗<1.0W 按编者所说,取5(20)A电表 5为额定电流,即设计理想工作状态下电流;20为正常工作最大电流。 比如 一只功率为50W的日光灯,其电流为50W/220V=0.23A, 再比如,一台功率为220W的电视机,其电流为220W/220V=1A; 再比如,一台功率为2200W的空调机,当室外机运转时,其电流为2200W/220V=10A,室外机不运转时,电流大概为0.2A左右。 假设: 张家同时开启:电磁炉1500W,电饭煲900W,空调1000W,其它500W ,共计3900W,电流I=3900W/220V=17.7A,按20A计。 …………………………………………… 事实是现用家用电表用5(60)A规格,绝对满足于家庭用电需求,而不会产生所谓的“超量”“不准”现象。 …………………………………………… 取电表功率为1W. 365×24×1=8.760度 8.76×0.5=4.38元 一年所谓的电表耗能不超过4.38元。 【②】 家里用的一般都是单相表,国家电网公司和南网电网公司的要求一般都是2级单相表,2级的意思是误差不超过2%,也就是说你走100度电,只要我电表计量在98-102之间都是没什么问题的。当然这两度电的差异你肉眼或者从电费上是看不出来的。而且现在工厂生产的单相电表误差都在0.3%以内,0.5×2%=0.01元,即使“跑电”100度,也就是0.01元。从电费上根本无法观察出差异。 此外,供电局安装前还会再测精度和功能。 【③】 2P标准空调,也就是所谓的50机,参照对应的制冷功率为5Kw,制热功率为5.8kw。 3.5小时能耗分别为 17.5度 20.3度 …………………………………………… 仅仅空调耗能就高于所谓“电工”引述的14度 …………………………………………… 倘若算上其他的 以常见的惠普OMEN 15-AX200笔记本为例,其功率为45W。 冰箱以280的海信智能冰箱为例,日常能耗为45.42w. 取日光灯100W,5盏。 总功率为 100w×5+45.42w+45w+5.8kw=6390.42w 3.5小时能耗 3.5h×6.390.42kw=24.3度 数据十分接近所谓的“28度” 问题关键在于原文编者只是用了十分模糊的概念,而没能引述具体数值,不足以说明任何问题。 ………………………………………………………………………………………… 更为重要的: 原标题“洪湖市八千民众拒交电费”帖子内容最早出现在2016年1月。最近又被诸多人蓄意篡改发到各个贴吧论坛,“洪湖市”被改成“河南新郑市”、“湖北监利”、“江西九江”、“尹川县” 而“八千”被多次改为“八万”、“八千万”、“八百万” 此类所谓“老电工”所吐露的“秘密”都是最先出现在某度贴吧里 ……………………………………………………………………………………………………………………………………… 关于电表快了正常吗? …………………………………………… 正常!因为它更准了!有什么不好!? ……………………………………………………………………………………………………………………………………… 当然了,如果换了智能电表你感觉电费比较多的话,排除自己的原因,我认为原因可能是下面几点: …………………………………………… 1.2级单相表的起动电流是0.004Ib。比如你家安的是5(20)A的单相表——这里的5是指参比电流。起动电流是5A*0.004=20mA,已经很小了,所以基本上有点用电就会计量。 打个比方“咱们自己家用的插排上的发光二极管每个电流都有几个mA(交流),家里插排多的,或者电视不拔电源的等等,超过起动电流就会走电” 原来的机械表你就是插个充电器都不一定始计量。 2.现在智能电表都有多种费率,简单的说就是在用电高峰期(比如18点到20点,每个地方不一样),电价高。原来的机械表根本不支持。 3.现在的用电器确实比原来多了不少,一个充电宝就几千个mAh,充电电流都是1A以上(直流)。 4.家里漏电,但是电流不大,原来的机械表不计,现在的智能表计量。 总结:如果你安装了智能电表后在基本用电相同的情况下,一个整月的电费比原来多了很多的话,你可以去电网公司反映,他们会给你重新检测你这块表,会有检测报告。 …………………………………………………………………………………………………………………………………………………………………………………… 希望广大吧友保持理智,不妄信,不盲从,不转载。 理越辩越明 当然更欢迎大家来纠正贴中错误【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