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海泛舟 帖海泛舟
关注数: 0 粉丝数: 8 发帖数: 1,765 关注贴吧数: 5
应如何看待看帖回帖是一种美德,是对发帖者的尊重的说法? 常常听到朋友们谈论看帖回帖的问题,一种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是,看帖回帖是一种美德,是对发帖者的尊重。依据这种说法,人们还制作了大量的回帖图,对看帖不回者给予善意的嘲讽和羞臊。本人以为,此种说法实际上是基于发帖者立场的一种带倾向性的说法。作为发帖者,当然都希望自己发的主题帖能有较高的回复率,能较长时间地浮在帖海表面。当看到自己发的主题帖较少有人回复,发出不久就石沉大海时,发帖者心里一般都是不大舒服的。但作为看帖者,他们也有他们的考虑角度。看帖者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个性、动机,以及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加之时间所限,所以他们对回什么帖,不回什么帖,总是有自己的考虑和选择的。相对于他们看过的帖子数,其回复的帖子数总是只占少数,我们恐怕找不到一个看一份帖就回一份帖的看帖者。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通常情况下,一份主题帖的回复数总要远低于它的点击数。所以对看帖回帖是一种美德,是对发帖者的尊重的说法,我们应作具体分析,而不应作绝对化的、非此即彼的理解。不能由看帖回帖是一种美德,是对发帖者的尊重,简单地推出看帖不回是一种缺德,是对发帖者的不尊重。事情远不象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我们对上述说法作绝对化的理解,要求看帖者看帖必回,那会造成什么局面呢?不难想象,其结果必然是形式主义的回帖成风,从这些回帖中我们难以看到回帖者的真情实感,真知灼见,以及发自内心的对发帖者的尊重,而更可能看到的则是跟风、敷衍、讨好,以及对上述“美德论”的机械遵从。这样的看帖回帖难道是应该提倡的吗?当然不是。所以关键问题不在于看帖是否回帖,而在于回什么帖,怎么回帖。而这主要并不取决于发帖者,而是取决于看帖者,也就是说,回什么帖,怎么回帖,说到底是由看帖者说了算。发帖者只能以自己帖子本身的吸引力来寻求更高的回复率,而不应用“美德论”之类的说法来给看帖者造成额外的心理压力。发帖者应尊重看帖者选择的权利,体谅他们时间的宝贵。当自己发的主题帖较少回复的时候,应更多地从自身找原因,而不要苛责于看帖不回者。另外,发帖者对回复率的高低也不必看得过重,自己尽到了努力,也就可以坦然面对了。当然,看帖者也应体谅发帖者的不易,理解他们希望得到更多回复的心情,尽可能地看帖回帖。只有发帖者和看帖者之间相互理解、体谅、尊重,在发帖和回帖之间才能形成良性互动,贴吧的主题数和回帖数才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应如何看待看帖回帖是一种美德,是对发帖者的尊重的说法? 常常听到朋友们谈论看帖回帖的问题,一种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是,看帖回帖是一种美德,是对发帖者的尊重。依据这种说法,人们还制作了大量的回帖图,对看帖不回者给予善意的嘲讽和羞臊。本人以为,此种说法实际上是基于发帖者立场的一种带倾向性的说法。作为发帖者,当然都希望自己发的主题帖能有较高的回复率,能较长时间地浮在帖海表面。当看到自己发的主题帖较少有人回复,发出不久就石沉大海时,发帖者心里一般都是不大舒服的。但作为看帖者,他们也有他们的考虑角度。看帖者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个性、动机,以及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加之时间所限,所以他们对回什么帖,不回什么帖,总是有自己的考虑和选择的。相对于他们看过的帖子数,其回复的帖子数总是只占少数,我们恐怕找不到一个看一份帖就回一份帖的看帖者。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通常情况下,一份主题帖的回复数总要远低于它的点击数。所以对看帖回帖是一种美德,是对发帖者的尊重的说法,我们应作具体分析,而不应作绝对化的、非此即彼的理解。不能由看帖回帖是一种美德,是对发帖者的尊重,简单地推出看帖不回是一种缺德,是对发帖者的不尊重。事情远不象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我们对上述说法作绝对化的理解,要求看帖者看帖必回,那会造成什么局面呢?不难想象,其结果必然是形式主义的回帖成风,从这些回帖中我们难以看到回帖者的真情实感,真知灼见,以及发自内心的对发帖者的尊重,而更可能看到的则是跟风、敷衍、讨好,以及对上述“美德论”的机械遵从。这样的看帖回帖难道是应该提倡的吗?当然不是。所以关键问题不在于看帖是否回帖,而在于回什么帖,怎么回帖。而这主要并不取决于发帖者,而是取决于看帖者,也就是说,回什么帖,怎么回帖,说到底是由看帖者说了算。发帖者只能以自己帖子本身的吸引力来寻求更高的回复率,而不应用“美德论”之类的说法来给看帖者造成额外的心理压力。发帖者应尊重看帖者选择的权利,体谅他们时间的宝贵。当自己发的主题帖较少回复的时候,应更多地从自身找原因,而不要苛责于看帖不回者。另外,发帖者对回复率的高低也不必看得过重,自己尽到了努力,也就可以坦然面对了。当然,看帖者也应体谅发帖者的不易,理解他们希望得到更多回复的心情,尽可能地看帖回帖。只有发帖者和看帖者之间相互理解、体谅、尊重,在发帖和回帖之间才能形成良性互动,贴吧的主题数和回帖数才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谈谈刀郎音乐的创新性 在讨论刀郎音乐的时候,常常听到这样一种说法,即刀郎的音乐不新潮,不前卫,陈旧老套,让人听了有恍如隔世之感云云。这种说法,实际上涉及到一个音乐的创新性问题。显然,持这种说法的人对刀郎音乐的创新性是作了否定的评价的。而在我看来,这种否定的评价是非常错误的。陷入错误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对刀郎音乐的了解过于片面,且不懂得新与旧,创新与继承,现代与传统的辨证关系。诚然,刀郎音乐中有大量传统的东西,但它绝不是传统简单的照抄照搬,而是既立足于传统,又超越传统,无论是在音乐的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在传统的基础上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听刀郎的音乐,我们既能感受到它那源于传统的深厚文化底蕴,又能感受到它贴近时代的清新与时尚。刀郎的许多歌曲,如《2002年的第一场雪》、《艾里甫与赛乃姆》、《新阿瓦尔古丽》等,都是刀郎在长期深入民间采风,充分吸收传统音乐养分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和对音乐的理解,融入现代的音乐元素创作而成的。没有刀郎这种特殊经历的人,是很难创作出如此打动人的音乐的。对传统音乐的钟爱和继承,使刀郎音乐的创新具有了厚重而坚实的基础,获得了取之不竭的动力。正是由于始终植根于传统音乐的沃土,刀郎音乐才能从一棵幼苗长成如今的参天大树,赢得社会大众的广泛认同和喜爱,并呈现出长盛不衰的发展势头。而刀郎音乐的创新,反过来又为传统音乐的发扬光大作出了贡献,使之成为活的传统,与时俱进的传统,而不至于因凝固僵化而最终为时代所抛弃。所以,在刀郎音乐中,新与旧,创新与继承,现代与传统可以说达到了相当完美的统一。比较而言,时下的一些所谓新潮、前卫的音乐人,恰恰忽视和割断了新与旧,创新与继承,现代与传统的内在联系,他们不懂得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在新与旧,创新与继承,现代与传统的互动和循环中实现的,是一个温故知新,推陈出新的过程,他们瞧不起本民族的传统音乐,认为它太土太旧,因而无心于对传统音乐尤其是其深层文化底蕴的继承与创新,只是一味盲目地追赶欧美、港台的这个风,那个潮,醉心于音乐形式上的标新立异和音乐手法上的离奇古怪,写出来的东西自然是唧唧歪歪,无病呻吟,如同无根的浮萍,只能图个一时的热闹,而缺乏长久的生命力,对于传统音乐的发扬光大更是毫无助义。所以我认为,否认刀郎音乐创新性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是荒唐可笑的。刀郎音乐不仅具有很强的创新性,而且这种创新是更具实质意义的。中华文明要复兴,要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种创新的确是太需要太需要了!
刀郎歌曲为什么能引起现代都市人的强烈共鸣? 刀郎歌曲为什么能引起现代都市人的强烈共鸣?我以为原因主要有二: 1.现代都市人渴望返朴归真,追寻真实的自我,刀郎歌曲迎合了这一需求. 现代都市文明犹如一支双刃剑,一方面给人带来优越的物质生活,丰富的感官享受,另一方面又使人的内心世界变得日益空虚,贫乏,人们越来越丢失真实的自我,人的灵魂被包裹在钢筋水泥的桎梏中,在物欲横流的都市浮华中随波逐流.人们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人们惧怕人情冷漠,虚伪盛行;人们呼唤真诚,渴望理解.刀郎歌曲仿佛天籁,祛除了尘世的浮华,是发自内心的真情流淌,是人性真实的表露.它的沧桑,它的热烈,她的无拘无束,无不表达了对真实自我的回归和人性的自由.如同久旱逢甘霖,现代都市人在刀郎歌曲中找到了精神的慰藉,找回了真实的自我,这怎能不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共鸣,感到发自内心深处的震撼? 2.浓烈的异域风情加清新的现代音乐形式,是刀郎歌曲征服现代都市人的又一法宝. 对异域文化的好奇和向往是人的一种本能的冲动,现在出国风盛行,这或许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吧.西域文化尤其是西域音乐对于内地都市人来说,历来都象一个迷,人们渴望认识它,了解它.敦煌壁画,新疆民歌,都是内地都市人耳熟能详的西域文化的典型.刀郎歌曲洋溢着的浓烈的异域风情,恰好迎合了人们探寻未知的冲动.但异域文化要真正与内地都市人一拍即合,还应对它作符合内地都市人欣赏口味,审美习惯的转换,否则就会给人格格不入的感觉.原生态的刀郎音乐,包括艾尔肯的音乐之所以没有在内地都市人中引起较大反响,或许没有成功地进行这样一种转换就是一个重要原因吧.而刀郎在这方面做得非常成功,他将现代摇滚音乐元素引入传统的新疆音乐,并实现了两方面的完美融合,给人一种浑然天成的感觉,这才引起了内地都市人的强烈共鸣.因此,毋庸置疑,浓烈的异域风情加清新的现代音乐形式,是刀郎歌曲征服现代都市人的又一法宝. 欢迎朋友们就此话题各抒己见.
钻石平方级回帖(原创) 好好帖上好帖极品好帖创记录好帖空前绝后好帖叹为观止的好帖不得不狂顶的好帖令偶自愧不如的好帖啃着面包也要看的好帖睡着了做梦也想看的好帖上着班也要偷偷浏览的好帖为了欣赏和家人抢电脑的好帖上厕所顾不得冲水急着看的好帖开着车也想看以至于闯红灯的好帖旅行途中也要用笔记本电脑看的好帖购物中急着看以至于顾不上找钱的好帖谈恋爱时急着看以至于冷落心上人的好帖带孩子时急着看以至于让孩子摔跟头的好帖下厨时急着看以至于饭被烧糊菜忘加盐的好帖数学老师急着看上课把一加一说成等于三的好帖物理老师急着看上课把爱迪生说成爱因斯坦的好帖化学老师急着看上课把水分子说成碳氢化合物的好帖语文老师急着看上课把大诗人苏东坡说成苏东皮的好帖英语老师急着看上课把begin说成是class is over的好帖政治老师急着看上课把形势一片大好说成什么世道啊的好帖历史老师急着看上课把火烧圆明园说成不是我有意烧的的好帖地理老师急着看上课把意大利首都说成是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好帖生物老师急着看上课把蛋白质说成氨基酸西红柿说成马铃薯的好帖小学生急着看以至于上课抓耳挠腮左顾右盼回家书包一丢就看的好帖中学生急着看以至于理化生丢一边语数外抛脑后中考高考榜无名的好帖大学生急着看以至于逃课成风学业荒废好多门功课不及格也无所谓的好帖从十岁顽童到八十岁老翁从达官贵人到平民布衣都津津乐道乐此不疲的好帖能让人由愚变智由丑变美弃恶从善转老还童吉星高照鸿运当头死而复生的好帖让吾辈皓首穷经殚精竭虑也难企及万一除了顶到所有人都看见再无事可做的好帖
向只听刀歌的朋友进一言 从刀郎吧的帖子中我了解到,有的刀迷朋友痴迷到几个月里只听刀歌的程度,我在为刀歌的神奇魔力而赞叹,为这些朋友的痴情而感动的同时,也忍不住要向这些朋友进一言:刀歌固然是流行歌曲中的上品,珍品,但它毕竟只是流行歌曲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而非全部.除了刀歌之外,还有很多好歌值得我们去倾听,去鉴赏.人吃五谷杂粮,方能身强体健.再美味的佳肴,如果天天吃,餐餐吃,且没有别的菜搭配着吃,你也迟早会感到腻味的.同样道理,欣赏歌曲也应不同风格,不同口味的歌曲合理搭配,适当调节.不同歌手的不同歌曲都可以听一听.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它可以使我们的胸襟更加开阔,更能包容,使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多采,更加健康充实.刀郎已经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在大陆流行歌坛盲目跟风欧美,港台,歌曲风格渐趋单一的情况下,刀郎毅然树起民族音乐的大旗,将民族音乐的血液注入流行歌曲的躯体,使之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这难道不是一种追求流行音乐多元化和百花齐放的积极努力吗?作为刀郎的歌迷,我们为什么不能学一学他开阔的胸襟和海纳百川的包容心态呢?另外,从年龄层次上说,我想绝大多数刀迷都是成年人了,在欣赏歌曲方面理应更成熟理性一些,我们可以听刀歌,迷刀歌,但却不必只听刀歌,我们可不能像十几岁的追星族那样,患上歌曲欣赏方面的"偏食症"啊!这些道理可能只听刀歌的朋友并非不懂,只是一时痴迷而不能自拔,但我还是想给他们提个醒,因为过分痴迷极易陷入偏执,甚至产生过激行为,这既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也不利于刀迷的整体形象,所以即使是老生常谈,我也要说一说,谈一谈.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