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米粒
数米粒
关注数: 1
粉丝数: 4
发帖数: 1,117
关注贴吧数: 13
小语那里也是吗? 抱歉,发贴框加载失败,建议您刷新页面重试。
无法跟帖,只能发帖~~ 百度这毛病怪~~~
口水中……
雨…… 阴暗的天空 习习的风 冷冰冰的雨丝 你那里也是吗 ……
【张爱玲】—*—《爱》 爱 这是真的。 有个村庄的小康之家的女孩子,生得美,有许多人来做媒,但都没有说成。那年她不过十五六岁吧,是春天的晚上,她立在后门口,手扶着桃树。她记得她穿的是一件月白的衫子。对门住的年轻人同她见过面,可是从来没有打过招呼的,他走了过来。离得不远,站定了,轻轻的说了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她没有说什么,他也没有再说什么,站了一会,各自走开了。 就这样就完了。 后来这女人被亲眷拐子卖到他乡外县去作妻,又几次三番地被转卖,经过无数的惊险的风波,老了的时候她还记得从前那一回事,常常说起,在那春天的晚上,在后门口的桃树下,那年轻人。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原刊1944年4月《杂志》月刊第13卷第1期)
【张爱玲】——《爱》 爱 这是真的。 有个村庄的小康之家的女孩子,生得美,有许多人来做媒,但都没有说成。那年她不过十五六岁吧,是春天的晚上,她立在后门口,手扶着桃树。她记得她穿的是一件月白的衫子。对门住的年轻人同她见过面,可是从来没有打过招呼的,他走了过来。离得不远,站定了,轻轻的说了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她没有说什么,他也没有再说什么,站了一会,各自走开了。 就这样就完了。 后来这女人被亲眷拐子卖到他乡外县去作妻,又几次三番地被转卖,经过无数的惊险的风波,老了的时候她还记得从前那一回事,常常说起,在那春天的晚上,在后门口的桃树下,那年轻人。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原刊1944年4月《杂志》月刊第13卷第1期)
【张爱玲】—《爱》 爱 这是真的。 有个村庄的小康之家的女孩子,生得美,有许多人来做媒,但都没有说成。那年她不过十五六岁吧,是春天的晚上,她立在后门口,手扶着桃树。她记得她穿的是一件月白的衫子。对门住的年轻人同她见过面,可是从来没有打过招呼的,他走了过来。离得不远,站定了,轻轻的说了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她没有说什么,他也没有再说什么,站了一会,各自走开了。 就这样就完了。 后来这女人被亲眷拐子卖到他乡外县去作妻,又几次三番地被转卖,经过无数的惊险的风波,老了的时候她还记得从前那一回事,常常说起,在那春天的晚上,在后门口的桃树下,那年轻人。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原刊1944年4月《杂志》月刊第13卷第1期)
帮助我分析一下,这是什么心理?怎样做思想工作? 班长惊慌失措地闯进办公室说:“咱班李林(化名)写了一封遗书,他说……他去自杀……这是在他寝室的床铺上发现的……” “遗书”有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写了李林的母亲对他的管教严格,非打即骂,使他感觉压抑和不堪重负,于是他决定自杀。第二部分表达了李林对班级的留恋和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因为这封“遗书”,他的母亲成了“众矢之的”,成了“虐待狂”,几乎所有人,甚至包括李林的父亲都在诉说他母亲过错。然而,通过与他的母亲交流,我发现,事情并非如此,他的母亲是一个淳朴的乡村教师,她的确对李林的学业要求严格,但很少打骂过他,只是对他说教频繁些。而且,李林离开父母出来读书已经有近一个月的时间,没有机会接触母亲,在这时出现这样的举动,使我感觉很疑惑。 我开始在学生间调查,了解到李林是因为与同寝同学产生矛盾冲突,一气之下才写了“遗书”出走的……可是,为什么在“遗书”中他只字未提此事,而只说自己的母亲的众多不是呢?
【转帖】努力让自己足够好 乔叶 常常碰到一些愤世嫉俗的文学青年,骂那些编辑有眼无珠,都是势利眼,只会用那些名家的狗屁稿子,说自己的作品无论多么才华横溢都会被他们轻看。 “你怎么知道自己才华横溢?”我好奇。“比如某菜、某某、某某某,写得都不如我,却还名声那么大。徒有虚名!”“他们的哪篇哪段哪句你和他们比过?你是从什么立场来比的?除了你自己,还有谁认为你比他们强?”他们沉默。——毫无疑问,这些牢骚满腹的有才者,在我眼里,也很值得怀疑。而读过他们的作品之后,就让这些怀疑变成了确认:如果我是编辑,我也会对他们有眼无珠。当然,我相信他们中有的人确实有才。因为有才,所以他们自信。问题是:所谓才华,尤其是横溢的才华,不是你自己来认定的,也不是一两个亲信来认定的,而是要那些有才华的大部分人来公认的。如果不是才高八斗,那我不认。芸芸众生,如果才华不出众,那为什么要人家费心费力扒来扒去地找? “可是,你看看那些名家的稿子,实在是烂!” 是,这个我也承认。可名家为什么成为名家?让他成名的那个因素,肯定横溢了他的才华。那是他的巅峰。他才华的巅峰让他成为那时那刻那行那业的珠穆朗玛峰。或许他从此只能走下坡路,但是,他有过绝顶。这就是他的资历,他的老本。以后即使他再低谷,他也有了傲人的历史。如果你一定要让名家的才华在以后的岁月中,由一个珠穆朗玛峰的尖峰铺展成广袤的青藏高原,那你不是太天真,就是太苛责了。等你成为名家之后,你更会明白这一点。 “我就是没有话语权。我要是有了话语权,放个屁都是香的!” 是的,你没有话语权。可你为何没有话语权?没有人会平白无故地给你话语权,话语权是靠自己来争取的。靠什么争取话语权?才华,还是才华。横溢的才华,真正横溢的才华。一个朋友参加一个奖项的评比,奖项只取前三,他第四。都说第三不如他,把他挤掉了,他笑道:“第一第二还是好的,是不是?因此还是我不够好。如果我够好的话,就不会被挤掉了。”社会永远没有绝对的公正。可以说,不公正就是它的常态。但是,还是有公正的。只要你足够好。 “可在这个功利的时代,伯乐们都没有兴趣去寻找新马,他们还是喜欢名家啊!”伯乐们没有兴趣是他们的事,你的事就是让自己达到足够好。而且,我确信,对新马没有兴趣的伯乐是很少的,伯乐的本质意义就在于发现新马。正因为这是个功利时代,新的比老的成本低、利润大,也更让伯乐们有成就感,因此他们整天想的就是削尖脑袋找新的,再新的,更新的,最新的。如果你既新且又足够好,怎么会没有机会? 一定会有。 再功利的时代,都不会埋没好东西。甚至可以说,越是功利的时代,越不会埋没好东西。因为好东西总是出类拔萃的,总是少之又少的。而它之所以少之又少,是因为它不功利。功利时代,最可贵的东西就是不功利,最值钱的东西就是不功利,奇怪吗?没有比这个逻辑更理所当然的了。 因此,不要为自己才华的前途忧虑太多,只要你有足够的才华。 我也曾经以为自己才华横溢,也曾喋喋不休地抱怨,后来才明白,自己仅仅是有些才华。即使是常常被人家视为名家的现在,也仅仅是有些才华,如此而已。人对自己的高估是多么可怕:既耽误自己的上进,也妨碍了自己的明智。 不要担心,只要你足够好。如果你没有足够好,那你就努力让自己足够好,这就行了。——如果,如果你是真正的怀才不遇呢? 不会的。如果你一直不遇,那只有两种可能:一是你怀的才还不够多,二是你怀的,根本就不是才。
缩小毛孔方法 (转) 你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进行祛除, 缩小毛孔方法: 1、冰敷--把冰过的化妆水用化妆棉沾湿,敷在脸上或毛孔粗大的地方,可以起到不错的收敛效果。 2、毛巾冷敷--把干净的专用小毛巾放在冰箱里,洗完脸后,把冰毛巾轻敷在脸上几秒钟。 3、用水果敷脸--西瓜皮、柠檬皮等都可以用来敷脸,它们有很好的收敛柔软毛细孔、抑制油脂分泌及美白等多重功效。找对原因 粗大毛孔易收紧.
缩小毛孔方法 “转” 缩小毛孔方法 你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进行祛除, 缩小毛孔方法: 1、冰敷--把冰过的化妆水用化妆棉沾湿,敷在脸上或毛孔粗大的地方,可以起到不错的收敛效果。 2、毛巾冷敷--把干净的专用小毛巾放在冰箱里,洗完脸后,把冰毛巾轻敷在脸上几秒钟。 3、用水果敷脸--西瓜皮、柠檬皮等都可以用来敷脸,它们有很好的收敛柔软毛细孔、抑制油脂分泌及美白等多重功效。找对原因 粗大毛孔易收紧.
缩小毛孔方法 你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进行祛除, 缩小毛孔方法: 1、冰敷--把冰过的化妆水用化妆棉沾湿,敷在脸上或毛孔粗大的地方,可以起到不错的收敛效果。 2、毛巾冷敷--把干净的专用小毛巾放在冰箱里,洗完脸后,把冰毛巾轻敷在脸上几秒钟。 3、用水果敷脸--西瓜皮、柠檬皮等都可以用来敷脸,它们有很好的收敛柔软毛细孔、抑制油脂分泌及美白等多重功效。找对原因 粗大毛孔易收紧.
日记 ——海子的诗 日记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笼罩 姐姐,今夜我只有戈壁 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 悲痛时握不住一滴眼泪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 除了那些路过的和居住的 德令哈...今夜 这是唯一的,最后的,抒情。 这是唯一的,最后的,草原。 我把石头还给石头 让胜利的胜利 今夜青稞只属于自己 一切都在生长 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 空空 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请教:此蛇的相关知识…… 请教:此蛇的相关知识……
请教:此蛇的相关知识…… 如图:
【百度空间知识】如何删除百度空间~ 如何暂时删除我的百度空间,就是一点击就出那个“本空间已限制访问或删除的那个”,有人能给解答下…… 请点进: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hi.baidu.com%2Fsys%2Fshare%2Fsearch%3Ftype%3D4%26word%3D%25C9%25BE%25B3%25FD%25BF%25D5%25BC%25E4%26sort%3D1%26tag%3D%26color%3D0%26layout%3D-1&urlrefer=4a10a050000d7eb8e9f4a9acb9304e92 作者:220.164.156.* 2009-3-15 14:48 回复此发言
【祝福】梦幻草原吧祝贺贴吧5周岁生日 -O- 祝贺贴吧5周岁生日 -O- 祝福!
孤独自己找上门来咋办? 孤独自己找上门来咋办? 作者: But_zz 2008-9-7 18:08 回复此发言 境由心造,境由心生,境随心转——|| 作者: 宇宙意识 2008-9-7 18:13 回复此发言
【2008百度贴吧奥运火炬传递】请吧主接火炬 心理咨询吧吧主你们好: 【2008百度贴吧奥运火炬传递】活动传递到你手中了,你是第七站,特别通知。 梦幻草原吧http://tieba.baidu.com/f?kz=428589929 敬请继续传递,让奥运火炬在百度贴吧熊熊燃烧。 为中国加油,为奥运加油。 顺便问好吧主及吧中朋友们好!
善良是一种高度----陈世旭 善良是一种高度 偶尔看到一则挺别致的短文,摘录如下: 看见劫匪,如果不能挺身而出,悄悄打个11O也是一种善良。 作为老板,如果不能提高员工待遇,按时发放工资也是一种善良。 作为员工,如果不能成为劳模,付出的劳动对得起工资也是一种善良。 看见人家墙要倒,如果不能扶,不推也是一种善良。 看见别人喝粥,你在吃肉,如果不想让,不吧嗒嘴也是一种善良。 看见人家伤心落泪,如果不想安慰,不幸灾乐祸也是一种善良。 商人如果不能足斤足两,不掺杂使假也是一种善良。 富翁如果不能仗义疏财,不仗势欺人也是一种善良。 官员如果业绩平庸,不贪赃枉法也是一种善良。 上述九条,我唯一能够同意的只有第—条。第二至第四条,我以为是做人做事的起码准则,非如此则是很糟糕的。第五条以下,诸如炫富笑贫、幸灾乐祸、短斤少两、掺杂使假、仗势欺人都是极恶劣的行为,而贪赃枉法更是犯罪。 善良多少应该是一种高度。 如果某种消极社会现象,我们一时无力改变,那么加以公然指出,并表明我们的期望,以利于社会的文明,也是一种善良。
交流的方式zt 今天看了戴尔。卡耐基的《美好的人生》很受启发:如果率直地指出某一个人不对,不但得不到好的效果,而且还会造成很大的损害。你指责别人只是剥夺了别人的自尊,并且使自己成为不受欢迎的人。我就是一个率直的人,以后注意和人交流的方式。 作者:十三划
一人一句自我夸奖自我肯定的话~你敢说吗? 我先说:相信美好,有意为善!
世界之所以是这个样子----霍金 世界之所以是这个样子的只是因为如果不是这个样子 我们就不会在这儿观察.
大自然----柏拉图 我们的大自然比起鲜明的理型世界来说,是黑暗而单调的!
为什么穷人活的不如富人? zt 不知足的人是穷人,知足的人是富人, 知足的人快乐、幸福,不知足的人愁苦、痛苦。 我曾经家里只有一部半导体收音机,我却是我们全村最富有的人, 我曾经家里拥有五部汽车,我却是社区最贫穷的人, 为什么?有人明白吗?
为什么穷人活的不如富人? ---- 高一点点化 不知足的人是穷人,知足的人是富人, 知足的人快乐、幸福,不知足的人愁苦、痛苦。 我曾经家里只有一部半导体收音机,我却是我们全村最富有的人, 我曾经家里拥有五部汽车,我却是社区最贫穷的人, 为什么?有人明白吗? 作者: 高一点点化 2005-12-30 14:02 回复此发言
有人骂你,你该怎么办?---- 高一点点化 如果他不是神经病,那么我要问问我自己,我怎么把他气得要张口骂人. 作者: 高一点点化 2006-2-5 17:52 回复此发言
不必忧虑 ZT 不必忧虑 20世纪60年代,意大利一个康复旅行团在医生的带领下去奥地利旅行。在参观当地一位名人的私人城堡时,那位名人亲自出来接待。他虽已80高龄,但依旧精神焕发、风趣幽默。他说,各位客人来这里打算向我学习,真是大错特错,应该向我的伙伴们学习:我的狗巴迪不管遭受如何惨痛的欺凌和虐待,都会很快地把痛苦抛到脑后,热情地享受每一根骨头;我的猫赖斯从不为任何事发愁,它如果感到焦虑不安,即使是最轻微的情绪紧张,也会美美地睡一觉。让焦虑消失;我的鸟莫利最懂得忙里偷闲、享受生活,即使树丛里吃的东西很多,它也会吃一会儿就停下来唱唱歌。相比之下,人却总是自寻烦恼,人不是最笨的动物吗? 有科学家对人的忧虑进行了科学的量化、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几乎百分之百的忧虑是毫无必要的。统计发现,40%的忧虑是关于未来的事情,30%的忧虑是关于过去的事情,22%的忧虑来自微不足道的小事,4%的忧虑来自我们改变不了的事实,剩下4%的忧虑来自那些我们正在做着的事情。 快乐是自找的,烦恼也是自找的。如果你不给自己寻烦恼,别人永远也不可能给你烦恼。所以,每当你忧心忡忡的时候,每当你唉声叹气的时候,不妨把你的烦恼写下来,然后在科学家们的分析中为自己的烦恼归个类:它是属于40%的未来,30%的过去,22%的小事情,4%的无法改变的事实,还是剩下的那一个4%? 聪明的犹太人说,这世界上卖豆子的人应该是最快乐的,因为他们永远不担心豆子卖不出去,假如他们的豆子卖不完,可以拿回家去磨成豆浆,再拿出来卖;如果豆浆卖不成,可以制成豆腐;豆腐卖不成,变硬了,就当豆腐干来卖;豆腐干再卖不出去的话,就腌起来,变成腐乳。还有一种选择:卖豆人把卖不出去的豆子拿回家,加上水让豆子发芽,几天后就可改卖豆芽;豆芽如卖不动,就让它长大些,变成豆苗;如豆苗还是卖不动,再让它长大些,移植到花盆里,当做盆景来卖;如果盆景卖不出去,再把它移植到泥土中去,让它生长,几个月后,它结出了许多新豆子,一颗豆子现在变成了很多豆子,想想那是多划算的事! 一颗豆子在遭受冷落的时候,都有无数种精彩选择,何况一个人呢?人至少应该比一颗豆子坚强些吧?那么,你还有什么好忧虑的呢? 人活一世,看似长久,实则只有三天——昨天、今天、明天。昨天,过去了,不再烦;今天,正在过,不用烦;明天,还没到,烦不着。如此看来,没有什么是值得你忧虑的。
为什么? 为什么我会觉得轻心已上万层天说的很有道理?我很想知道别人是怎样看待这些问题的... http://tieba.baidu.com/f?kz=336167613
为什么? 为什么我会觉得轻心已上万层天说的很有道理?我很想知道别人是怎样看待这些问题的...
重感情,又喜欢思考,怎么办?(zt) 因为重感情,所以喜欢思考,因为感情让自己明白自己在思考什么、应该以什么为目标去思考, 因为喜欢思考,所以更重感情,因为思考清楚了,才知道自己该对什么投入全部感情 如果担心思考与感情相互影响而不快, 那等于只看到了二者的对立,而没有看到二者的统一, 如何让感情与思考相促进,这本身就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如果喜欢思考,这个问题就该首先思考 人很多时候很悲哀,因为既不知道什么叫感情,也不知道如何去思考 人的注意力着眼于感情二字时,感情已与心有隔膜了 注意力着眼于思考二字时,人就已经没在思考了, 如何让感情与思考相促进? 感性认识到了一定程度才能进入理性认识, 没有淤泥的营养,也就没有莲花的高洁, 想要控制感情,有时反而要欲擒故纵 想要思考问题,有时又要把问题放到一边, 只是人很容易因为感情或者思考带给自己的快感而让自己执迷,问题在这里而已 发自内心的感情都是理性的, 那种让自己冲动的,不是感情,而是感情带来的执迷, 这需要人的一定修为与历练才能控制, 当人因为年轻而无法控制的冲动时,不能控制也不要怪自己, 错误要敢于承担, 同时要注意转移自己注意力,这样避免心受到更深的伤害, 人都是一边受伤一边学会坚强, 时间长了,想不理性也难,历练不够,想不感性更难
【专贴】逆水之船 重感情,又喜欢思考,怎么办? 因为重感情,所以喜欢思考,因为感情让自己明白自己在思考什么、应该以什么为目标去思考, 因为喜欢思考,所以更重感情,因为思考清楚了,才知道自己该对什么投入全部感情 如果担心思考与感情相互影响而不快, 那等于只看到了二者的对立,而没有看到二者的统一, 如何让感情与思考相促进,这本身就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如果喜欢思考,这个问题就该首先思考 人很多时候很悲哀,因为既不知道什么叫感情,也不知道如何去思考 人的注意力着眼于感情二字时,感情已与心有隔膜了 注意力着眼于思考二字时,人就已经没在思考了, 如何让感情与思考相促进? 感性认识到了一定程度才能进入理性认识, 没有淤泥的营养,也就没有莲花的高洁, 想要控制感情,有时反而要欲擒故纵 想要思考问题,有时又要把问题放到一边, 只是人很容易因为感情或者思考带给自己的快感而让自己执迷,问题在这里而已 发自内心的感情都是理性的, 那种让自己冲动的,不是感情,而是感情带来的执迷, 这需要人的一定修为与历练才能控制, 当人因为年轻而无法控制的冲动时,不能控制也不要怪自己, 错误要敢于承担, 同时要注意转移自己注意力,这样避免心受到更深的伤害, 人都是一边受伤一边学会坚强, 时间长了,想不理性也难,历练不够,想不感性更难 作者: 逆水之船 2007-2-18 02:52 回复此发言
【专贴】轻心已上万层天 超脱,是心的超脱,并不是什么事都不做。你该做什么还做什么,只是心不被任何事所累。 作者: 轻心已上万层天 2005-6-28 12:46 好的,从中吸取养分,您能进步、提升。 坏的,视而不见,说明您功夫深。 作者: 轻心已上万层天 2005-6-28 12:31 因果关系不成立。 由于工作关系,使人修行的更扎实;由于修行,工作干的更出色。 在是非、矛盾的中央,还能保持一颗宁静的心。 莲花出污泥而不染。 作者: 轻心已上万层天 2005-6-29 17:59 回复此发 是的,我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见人说鬼话,他不爱听,见鬼说人话,它听不懂。 作者: 轻心已上万层天 2005-6-29 13:09 回复此发言 越修越来越明白,越修心越净,越修身体越好,越修周围环境越好,越修是非越少,越修越简单,如果不是这样,一定是自已名为修佛,事实并不真修。 亲朋好友,他们又不修佛,他们那样认为,并不错,不要将自己的错赖在他们身上。 作者: 轻心已上万层天 2005-7-1 19:32 回复:佛,谁能告诉我怎麽打坐,该想什麽 双盘,什么都不想,头脑清醒。 开绐做不到,一天一天坚持修下去,就做到了。 作者: 轻心已上万层天 2005-7-1 13:58 回复此发 心向内收,思绪渐灭,一颗本心,如蓝天中的红日,生机勃勃,活灵活现,大自在、大快乐。 作者: 轻心已上万层天 2005-6-30 22:36 回复此发 正确的思想,过一段时限,发现又变成了不正确的思想。 作者: 轻心已上万层天 2005-7-1 20:17 回复此发言 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世界上的事,本来都是非常简单.容易的,如:上北大,做生意,与人相处,艺术,科学研究等等. 然而,人的心不净,心不静,注意力不能集中到自己要做的事上,杂念丛丛,心力心能被白白浪费,牵挂这个,挂碍那个,担心,害怕,猜疑,后悔,狂想,把心弄得没有了力量,把事弄得复杂难办.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 所以,我认为,修行修的好的人,要么是非常轻松自在悠闲的人,要么是非常成功的人. 作者: 轻心已上万层天 2005-8-16 14:23
“私”的范围 每个生命都是自私的,但自私的范围却不一样 范围是个人、家、亲朋、团队、民族、国家、人类、一切众生 他的自私范围内的其它生命,会觉得他大公无私和强烈的责任心,然而他的自私范围以外的其它生命,却会感受到他的极端的自私和泠漠的心 当佛说,弑生便是弑死我身上的肉,几乎人们都不知他在说什么 但,当一个母亲说,打我的儿子,胜过用针扎我的心,我们都会理解,也都会有这样的感受 为什么?因为我们的心胸和境界(自私的范围)和这个母亲差不多,却与佛相差太远 作者: 天真的童心 2007-10-19 09:03 回复此发言 -------------------------------------------------------------------------------- 2 回复:“私”的范围 呵呵,好啊 离觉悟不远了 作者: 争鸣时代 2007-10-19 09:11 回复此发言 -------------------------------------------------------------------------------- 3 回复:“私”的范围 是否可以这样理解:自私的范围越小,面对的敌人越多,所以应该扩大我们自私的范围 但反过来,自私的范围越大,就越容易受到伤害,所以应该缩小我们自私的范围 总结来说就是 自私范围小,敌人就越多,但他们很难伤得到你 自私范围大,敌人就越少,但他们很容易伤得到你 总受伤量=敌人数量*受伤难易度 那么我们每个人是应该扩大还是缩小自私的范围?这个总账怎么算下去呢? 作者: 争鸣时代 2007-10-19 11:05 回复此发言 -------------------------------------------------------------------------------- 4 回复:“私”的范围 算出来了 既然 总受伤量=敌人数量*受伤难易度 那么 敌人数量 和 受伤难易度 只要其中一个为零,总受伤量就是零 也就是说,做 绝对自私 和 做绝对无私 是最划算的 作者: 争鸣时代 2007-10-19 11:09 回复此发言 -------------------------------------------------------------------------------- 5 回复:“私”的范围 执着便是私,放下即为爱. 作者: 快乐的小偷 2007-10-19 11:14 回复此发言 -------------------------------------------------------------------------------- 6 回复:“私”的范围 古文里,"私"便是"爱" 作者: 乱刀捅死李寻欢 2007-10-19 11:17 回复此发言 -------------------------------------------------------------------------------- 7 回复:“私”的范围 呵呵 经验世界,人思考的时候已经将很多字词赋予了新的含义! 作者: 快乐的小偷 2007-10-19 11:18 回复此发言 -------------------------------------------------------------------------------- 8 回复:“私”的范围 我觉得可能从"私"考虑才可以达到"爱",反者道之动. 作者: 乱刀捅死李寻欢 2007-10-19 11:28 回复此发言 -------------------------------------------------------------------------------- 9 回复:“私”的范围 “私”的范围 ----------------- "爱"是逐渐扩展的"私" 作者: 乱刀捅死李寻欢 2007-10-19 11:32 回复此发言 -------------------------------------------------------------------------------- 10 回复:“私”的范围 似乎基督说过:爱人如爱己 ——那个对己之爱已经扩展开了。 作者: 乱刀捅死李寻欢 2007-10-19 11:36 回复此发言 -------------------------------------------------------------------------------- 11 回复:“私”的范围 私范围之内,是伤不到自己的: 自己花自己的钱,怎么能吃亏? 母亲能用自己的命换儿子的命,恐怕求之不得 白求恩用自己的命去换中国人的命,死得其所, 佛把自己的身体填入虎口,去救一只又病又饿的老虎,是他的成就 作者: 天真的童心 2007-10-19 12:17 回复此发言 -------------------------------------------------------------------------------- 12 回复:“私”的范围 与2楼同感 作者: 自己心 2007-10-19 12:21 回复此发言 -------------------------------------------------------------------------------- 13 回复:“私”的范围 楼主已然觉悟了,只是思考及话语为之一变。通常,自私的对象是自己,包括自己的两个以上是公。公的范围有大小之别,也有过程的持续性。经楼主这样新的话语方式说出,就容易让人接受了。 公,有私的成分,视己之外生灵为己,是为大私,大私即大公。 作者: 南京风物 2007-10-19 12:39 回复此发言 -------------------------------------------------------------------------------- 14 回复:“私”的范围 一个生命私的范围扩大的过程,是一个生命从狭义的爱到博爱的过程,也就是一个生命升华的过程 一个人不爱自己,就不可能期望他爱自己的老錃孩子 一个人不爱自己的家,就不可能期望他爱自己的民族和国家 一个人不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就不可能期望他爱整个人类 一个人如果不爱整个人类,就妄谈什么修佛成道,只不过欺人欺已而已 如果一个人,不爱自己的亲朋好友,而又表现出非常爱自己的民族和国家的言行,可以断定他爱的不是自己的民族和国家,而是自己的利益、权力、虚荣心、事业……,他的私心范围是非常狭小的。 作者: 天真的童心 2007-10-19 12:48 回复此发言 -------------------------------------------------------------------------------- 15 回复:“私”的范围 私世界而不私自己,同样大逆不道.大私不是大公. 我更主张爱! 作者: 快乐的小偷 2007-10-19 12:55 回复此发言
人无法解释人自身 人无法解释人自己,自身...我试过,却越思考,越解释越迷,是一个泥潭,是无法进行下去的恐怖之境...也可以不去解释,不去思考,就这样难得"糊涂"下去.
呵呵~``图图 1
叔本华、尼采与悉达多 叔本华的理想是达到绝对的虚无,而佛陀教化的目的是亲证根本的空性。在虚无中,一切存在都消失了;而在空性之中,一切存在之物才能够存在。恰如《中论》所揭示:“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正因为万物是诸多因缘的聚合,所以它们是虚幻的,你无法占有一丝一毫;但同时因为它们是诸多条件的聚合,所以才最真实,可以因此完成所有的梦想。其实世界本身无所谓真假,关键在于怎样看待。如果站在叔本华那样的立场,从“我”的角度来看,那么世界未尝不是虚幻;而如果以世界本来的面目来看,那么它可以说是无比的真实。记得一位著名禅者曾说:老僧三十年前,见山是山、水是水;后来略有领悟,见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及至大彻大悟,见山仍是山、水仍是水。第一重境界所描述的无疑是常人状态,认为一切都是实实在在、天经地义;后来对万物的实在性发生怀疑,这是哲人境界;最终悟到虚妄的不是外物而是自己的偏执,去掉无明,见到世界依旧是它的本来面目。这可谓是圣人境界。苏轼的一首诗中也流露出同样的意味,好之者不妨一参: 庐山烟雨浙江潮, 未到千般恨未消。 及至到来无一事, 庐山烟雨浙江潮。 在佛教诞生时代,婆罗门教是印度占统治地位的宗教,它坚持三大纲领: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婆罗门至上。当时婆罗门教已陷入了腐败和矛盾,在急剧的社会变动中,产生了反对婆罗门教的异端,主要有六家。这些思想上大多趋于极端,或者纵欲放任,或者禁欲苦行,或者消极地怀疑一切。此时,旧的人生之路已是不通,而新的人生之路还没找到,人与社会处于混乱之中。大家可以想一想,印度在公元前六世纪左右发生的这种人生和社会危机,和十九世纪以来发生在西方的人与社会的危机,不是存在着某些相似之处吗? 佛教力图结束当时的混乱。首先,佛陀否定了婆罗门教的神明的权威。婆罗门教所崇拜的太阳、天、雨、空气、火等诸神,甚至梵天,都被佛陀看成仍没有摆脱生死轮回的众生,失去了作为神的神秘和神圣。尼采最重要的主张之一,不就是否定神,宣称上帝已死吗? 佛陀进而否定对知性分别之执著。当时,婆罗门教和其他派别的很多论师,耽著辩论,用种种虚构的繁琐概念相互攻击。佛陀却不执著于辩论,他针对此提出“十四无记”,即对十四个问题,如宇宙是常还是无常,宇宙是有边还是无边,生命与身是一还是异等问题,都不作分别。因为他认为,这些争论没有结果,并且无益于人生。他说,这正如一人中了箭,此时要紧的是把箭拔出来,医好伤。不去急救,却去研究箭的材料,研究箭来自何方,就是不明智。佛教也并不否定所有的思考和理论,但反对违背中道,把说理变成对真理的隐蔽,把理论变成一种戏论。 后来部派佛教产生繁琐哲学倾向,如一切有部甚至主张佛所说的一切概念都是实在的,都有自性(有点接近欧洲中世纪的实在论思想)。他们把佛教教义当成了一种知识体系。公元一世纪左右,龙树对这种倾向作了最深刻的批评。他在他的许多重要著作(如《中论》)中指出,佛所讲法的概念没有绝对自性。他对佛教中涉及的各种名言:关于世界的名言,如宇宙之一因多因或无因,宇宙之生或灭,宇宙之一或异,宇宙之来或去等;关于自我的名言,如五蕴、六处等;关于解脱的名言,如涅盘、四谛、十二因缘等等,都分别作了归谬式的分析,论证所有这些概念都不能作决定解,不能理解为有自性,因此就不能是一种知识。他提出世界实相是“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佛所说的法,及世界存在之种种现象,都是“因缘所生法”,他提出“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这也就是说,一切存在(无论是名言存在还是物象存在)是空,即没有一种异在的脱离我们的决定性质、决定的实在,佛为了教化众生所采用的名言都只不过是方便设教,借船渡河,应病与药,因此这些名言也是不实在的,是假名。明了空性,又能慈悲设假名以化众生,这就是符合中道。
一些思维方式 愚蠢的人、聪明的人、智慧的人,其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甚至是相反的。 作者: 天真的童心 2008-2-24 09:28 回复此发言 例如: 在团队中,有一个人被另一个人当众指责 愚蠢的人,心里是这样想的:他又要找我的麻烦了,这都是因为我平时太懦弱,好欺负,我一定要坚强起来,并立即采取强大的力量来反击,使他以后再也不敢欺负我. 聪明的人,心里是这样想的:他为什么找我麻烦呢?我一定要找到这其中的原因,不管什么原因,既然他要和我为敌,让我当众丢脸,我也不会轻挠了他,今天,他占着理,我先忍一忍,等到我占住理时,一定要他加倍偿还. 智慧的人,心里是这样想的:我哪里错了?既是我错了,他也不应当众指责我啊,可能我的什么所做所为伤害了他,他产生了心结,我要找到这个原因,来化解他对我的心结. 作者: 天真的童心 2008-2-24 09:56 回复此发言 这两天闲,马上又要忙了,不可能象你们一样有时间在网上提高学习消遣了,不过,我想抽时间,把人的各种思维方式写在这儿,以供大家认识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挑选智慧的思维方式. 作者: 天真的童心 2008-2-24 11:58 回复此发言 一个人,总是被老板打骂,有一天,终于她也成了老板 她心里想:我受的苦受的罪,终于可以偿还出去了,于是,她也经常打骂自己的工人 另一个人,心里是这样想:被人打骂是很痛苦的,我不能让我的工人再受我当工人时的苦和罪. 作者: 天真的童心 2008-2-24 18:26 回复此发言 团队中,有个同事得了奖 一个队员心里是这样想:这个奖对我来说,是一种污辱,无论如何不能让他下一次再得奖了 另一个队员心里是这样想:看看,我们团队中就是有人才,能在这个团队中,感到自豪. 作者: 天真的童心 2008-2-24 18:50 回复此发言 有人,把香蕉皮弄了一地, 一个人因此而心情很不好,他想:这些人真没有修养,心情都被他们弄坏了 另一个人因此也心情不好,但他是这样想:我最近情绪不好,满地的香蕉皮都会弄坏我的心情 作者: 天真的童心 2008-2-24 18:58 回复此发言 有一个人借了朋友的钱,到期后朋友来找他归还 他是这样想:这也算朋友,刚刚到期限,就来要了,就象生人一样,什么狗屁朋友 另一个人是这样想:自己应上门去还钱,让朋友费神费心费时又跑一趟,自己真不够意思 作者: 天真的童心 2008-2-24 19:09 回复此发言
关于朋友... 朋友是拿来卖的! 朋友是自己有困难时,拿来用的! 朋友是延伸自己力量的! 如果这样认为,那么,朋友一定会让自己失望. 作者: 天真的童心 2006-12-2 23:27 回复此发言
大家还记得“我是什么”吗? 不知道是男是女,不知道多大多小,不知道现在如何,忽然想起来,只记得其人的思想。。。
欢迎地狱来客A光临故事中国吧 欢迎
数米粒的感觉 终于知道,为什么喜欢数米粒的感觉了,也许因为很象数念珠的感觉吧。是的,幽幽地数,那种静静感觉。。。。一粒。。。一粒。。。一粒。。。一粒。。。一粒。。。一粒。。。一粒。。。一粒。。。一粒。。。一粒。。。一粒。。。一粒。。。一粒。。。一粒。。。一粒。。。一粒。。。一粒。。。一粒。。。一粒。。。一粒。。。一粒。。。一粒。。。
智慧与聪明的关系 智慧包括聪明,聪明有时却背离了智慧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