曳娘自大 曳娘自大
寻寻觅觅
关注数: 113 粉丝数: 73 发帖数: 9,946 关注贴吧数: 31
【资料】五代女性 文惠皇太后王氏,开平初追谥。太祖性孝愿,奉太后未尝小失色,朝夕视膳,为士君子之规范。帝严察用法,无纤毫假贷,太后言之,帝颇为省刑。《北梦琐言》云:梁祖父诚蚤卒,有三子俱幼。母王氏,携养寄于同县人刘崇家。昆弟之中,惟温狡猾无行,崇母抚养之,崇兄弟尝加谴杖。一日,偷崇家釜而窜,为崇追回,崇母遮护,以免扑责。善逐走鹿,往往及而获之。又,崇母常见其有龙蛇之异。他日与仲兄存入黄巢军作贼,伯兄昱与母王氏尚依刘家。温既辞去,不知存亡。及温领镇于汴,盛饰舆马,使人迎母于崇家。王氏惶恐,辞避深藏,不之信,谓人曰:「朱三落拓无行,何处作贼送死,焉能自致富贵?汴帅非吾子也。」使者具陈离乡去里之由,归国立功之事,王氏方泣而信。是日,与崇母并迎归汴。温盛礼郊迎,人士改观。崇以旧恩,位至列卿,为商州刺史。王氏以温贵,封晋国太夫人。仲兄存,于贼中为矢石所中而卒。温置酒于母,欢甚,语及家事,谓母曰:「朱五经辛苦业儒,不登一命,今有子为节度使,无忝前人矣!」母不怿,良久谓温曰:「汝致身及此,信为英特,然行谊未必如先人。朱二与汝同入贼军,身死蛮徼,孤男稚女,艰食无告。汝未有恤孤之心,英特即有,诸无取也。」温垂涕谢罪,即令召诸兄子皆至汴。友宁、友伦皆立军功,位至方镇。
【交流】关于平妻与继室 看到不少人对平妻的争议颇多,想起来以前看到的资料,稍微整理下思路来探讨。 古来律法对嫡妻的地位保护颇多,没有妾能超过妻,也没有再娶者能与妻等同。魏晋南北朝时候有过规定,嫡妻去世可把媵妾作为填房执妻职,但不称“夫人”,此乃“假妻”;若嫡妻没有留下儿子,填房有了儿子,待儿子有了功名后可以称“夫人”,这个就是继室了——当然,可以不用媵妾做填房而另娶,但另娶之人一定是地位不高者。 再说这媵妾,媵妾一般是同宗远房姐妹,陪嫁过来的,也算娶的,不是纳,不通买卖,此类人多数是为了嫡妻娘家利益而来的,算做后备,古来生产是难题,也算是妻族的万全之策。 古代称“夫人”的家庭都是高官达贵,所以平民百姓不必考虑以上的律法规定。 到了隋唐女权运动高涨,所以没有平妻之说,也没有贵妾之说,连外室都少之又少。 宋朝以后外室颇多,贵妾也多,很多外室被称为“小妻”。 到了明朝文化大融合,而且商业发达,多数商人家外室可作为平妻来看待,规定回到老家要做妾,但多数时候是不行妾礼的,两头大,而且要知道明朝商人地位不低,甚是有些地位是很高的。此时很多高管达贵也学着商人置外室,虽然“平妻”不敢光明正大地称呼,但“小妻”却是很明了的,甚至不少官员在小妻那里花费很多,回家对嫡妻殴打辱骂,那时候“平妻”就在百姓中间传开了。 清朝辫子们对妻妾一塌糊涂,不提也罢。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