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世家驹 再世家驹
关注数: 0 粉丝数: 17 发帖数: 3,253 关注贴吧数: 5
【保养】知识大全 1.保养内容周期   1.1. 每天的保养内容   外观检查 在出车前,环视汽车,看看灯光装置有没有损坏,车身有没有倾斜,有没有漏油、漏水等泄漏情况;检查轮胎的外表情况;检查车门、发动机仓盖、行理仓盖和玻璃的状况。   信号装置检查 打开点火开关钥匙(不起动发动机),检查各报警灯和指示灯的点亮情况,起动发动机查看各报警灯是否正常熄灭,指示灯是否还在点亮。   燃油检查 查看油量表的指示,补充燃油。   1.2. 每周的保养内容   轮胎气压 检查调整轮胎气压、清理轮胎上的杂物。不要忘记对备胎的检查。   发动机及各种油液 检查发动机各部件的固定情况,查看发动机各结合面有没有漏油、漏水的情况;检查调整皮带紧度;查看各部位的管路和导线固定情况;检查补充机油;检查补充冷却液;检查补充电解液;检查补充动力转向机油;清洁散热器外表;补充风挡玻璃清洗液等。   清洁 清洁汽车内部,清洗汽车外表。   1.3. 每月的保养内容   外部检查 巡视汽车,检查灯泡及灯罩的损坏情况;检查车体饰物的固定情况;检查倒车镜的情况。   轮胎 检查轮胎的磨损情况,清理行李厢;接近轮胎的磨耗记号时应更换轮胎,检查轮胎有没有鼓包、异常主要磨损、老化裂纹和硬伤等情况。   清洁打蜡 彻底清扫汽车内部;清洁水箱外表、机油散热器外表和空调散热器外表上的杂物。   底盘 检查底盘有没有漏油的现象,发现有漏油痕迹,应检查各总成的齿轮油量并进行适当的补充,对底盘所有的油嘴进行充分的补脂作业。   其他 细致重复每周的保养内容。   1.4. 每半年的保养内容   发动机外部 清洗发动机外表,清洗时注意对电气部分的防水处理。如果电气部分对防水要求较高的话,应避免用高压、高温的水枪来冲洗发动机,可以用毛刷沾清洗剂清洗发动机外表。   分电器 用干净的抹布擦净分电器盖内的污物,清除分电器触点处的污物,消除触点烧蚀的斑痕,检查高速触点间隙或电子点火系统的磁极间隙,润滑分电器各润滑点。   三滤机油 用压缩空气吹去空气滤清器的灰尘;适时更换燃油滤清器并清洗管路接头的滤网;更换机油及机油滤清器。 对于国产车还应清洗机油粗滤器、燃油预滤器和离心式细滤清器。   电瓶 检查蓄电池接线柱部分有没有腐蚀的现象,用热水冲洗蓄电池外表,清除蓄电池接线柱上腐蚀物。测量调整蓄电池的电解液比重。   冷却液 检查补充冷却液、清洁水箱外表。   轮胎轮毂 检查轮胎的磨损情况,对轮胎实施换位。检查轮   毂、轴承预紧情况,如有间隙应调整预紧度。   制动系统 检查调整手制动拉杆工作行程;检查调整鼓式手制动器的蹄片间隙;检查调整脚制动踏板的自由行程;检查车轮制动器蹄片磨损情况,如果达到磨耗记号应更换制动蹄片;检查调整车轮制动器蹄片间隙;检查补充制动液等。   紧固 检查底盘重要螺栓或螺线的紧定情况,特别是转向系统的重要螺栓和螺线,发现有松动或缺损情况,应补齐拧紧。   底盘 检查底盘各部分管路情况,查看有没有泄漏,检查紧固所有金属连接杆件,并检查橡胶轴套有没有损坏的情况,对底盘所有润滑点进行补脂润滑。   灯光 检查修理汽车灯光,检查维护制冷、取暖装置,清洁音响系统等。   1.5. 每年的保养内容   点火正时 检查调整汽车发动机的点火正时情况,对柴油机的供油正时的检查与调整最好到修理厂进行。   气门间隙 对装有普通气门发动机,应检查高速气门间隙。   清洁润滑 清洁发动机仓盖,车门和行李仓的铰接机构的油污,重新调整并润滑上述机构。   1.6. 每两年的保养内容   防冻液 防冻液一般的使用年限为两年,届时应在年度保养中更换防冻液,并对冷却系进行彻底的清洗。   制动系统 由于制动系统的吸湿性,制动液每两年更换一次。
AMANI~~~~6.1~~让我们来为全世界的儿童说声节日快乐~~~~让世界和平~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举国的少年儿童在鲜花和歌声的环绕下欢度自己的节日;今年又是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当年的抗战少年儿童,如今的古稀老人们也在追忆着他们水深火热的童年。  两种童年的对比,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崛起与复兴;两种童年的对比,让我们感受到了和平的珍贵与来之不易。正如当年的抗日小情报员,现在的著名作家海笑所说:我(们)有责任把真实的历史告诉孩子们,让他们了解我们民族遭受的不幸和抗争。  60年前的那场战火吞噬了孩子们应有的童年,整整一代人在烽火中成长。  凄风苦雨  铁蹄下的童年  展示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中的一张照片,旁边有这样一段文字:1937年8月28日正午,日军轰炸上海南站,炸死候车妇孺200余名,一个满身是血的幼儿在剧痛和惶恐中号啕大哭。当时正值“八·一三”抗战半月之后,疯狂的日军对中国平民实施“无差别”轰炸。摄影记者王小亭拍摄的这张照片,成了侵略者对幼小生灵戕害的无声证言。  两个星期后,题为《中国娃娃》的这张照片,出现在美国的报纸上,并迅速传遍世界。  这,仅仅是那场罪恶战争的缩影。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这场持续了14年的侵略战争,让千千万万的孩子成了孤儿。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卞修跃博士说,中国在抗战中的人口损失可以用“极其惨烈”来形容。他的研究表明:抗战中,中国人口伤亡总数在5000万人以上,仅在中国大陆,战时儿童伤亡数字就接近220万。  “日军官兵残害中国妇女儿童的手段极其残忍,简直可以称之为虐杀!”卞修跃说,“根据记载,侵华日军的杀人手段多达250多种,仅残害儿童的就有刀挑、火烧、煮童、分尸、摔婴、撕婴、凌空劈婴等10种以上。”   从当年的小八路成长为共和国将军的徐春阳就是当年悲惨一幕的见证人。  1938年4月9日,日军制造了“峪南”惨案。清清的溪水都被鲜血染红。当时只有13岁的徐春阳幸免于难。  “在坑里,我身上压着小伙伴王小望的尸体。我满脸、满手都是血,在死人堆里一动不动躺了六七个小时。我咬牙发誓:‘只要不死,一定要参加八路军!为死去的乡亲们报仇!’”67年后,徐春阳回忆这段往事,仍双目喷火。  野蛮的侵略总是伴随着掠夺和奴役。侵略者不仅掳掠、诱骗青壮年劳工,那些未成年的孩子也被迫下矿劳动,受尽折磨。  76岁的郭金秀老人,9岁时全家从山东被日本人骗到本溪煤矿,12岁时父亲积劳致死,13岁就被迫下井挖煤。72岁的李文生老人则有着更为惨痛的记忆。在他刚刚记事时,日本兵就包围了他的位于河北青龙县的家乡。“鬼子进村后,到处杀人放火,我眼睁睁看着4个弟妹被冲天大火活活烧死。” 李文生未满12岁被迫下铜矿劳动,备尝辛酸。  为永久性征服这块土地,日本侵略者不遗余力地在占领区推行奴化教育。  1938年,在日本人占领了南通金沙镇之后,在镇上读高小的11岁的海笑跟着家人逃到了农村老家。这位78岁的著名作家回忆说:“主要是因为鬼子强迫我们学日文。怎么能做顺民呢?哪怕读不上书也坚决不上日本人办的学校!”  同仇敌忾  早熟中的觉醒  这是一幅抗战时期流传甚广的宣传画。质朴的中国士兵抱着一个幼儿的尸体发出怒吼:“是谁杀害了我们的孩子?!”这幅作者署名为李可染的战时宣传画,简明有力,震撼人心。  “保卫我们的孩子”,对于那个时代的每—个成年人来说,也许是投入抗战的最简单、也最义不容辞的理由。  1938年3月10日,当前方将士正在台儿庄为赢得渴望已久的胜利而殊死激战时,在后方汉口,中国妇女界正在为救济教养战时难童而辛苦奔波。  这一天,“中国战时儿童保育全会”宣告成立。“这是战时中国各党派、各阶层人士戮力同心关爱儿童的一个生动实例。”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资料》主编李学通说,“那是抗战最为艰难的时刻,物资极为匮乏,但他们还是以极大的耐心和决心抢救战火中的难童。”
AMANI~~~~6.1~~让我们来为全世界的儿童说声节日快乐~~~~让世界和平~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举国的少年儿童在鲜花和歌声的环绕下欢度自己的节日;今年又是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当年的抗战少年儿童,如今的古稀老人们也在追忆着他们水深火热的童年。  两种童年的对比,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崛起与复兴;两种童年的对比,让我们感受到了和平的珍贵与来之不易。正如当年的抗日小情报员,现在的著名作家海笑所说:我(们)有责任把真实的历史告诉孩子们,让他们了解我们民族遭受的不幸和抗争。  60年前的那场战火吞噬了孩子们应有的童年,整整一代人在烽火中成长。  凄风苦雨  铁蹄下的童年  展示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中的一张照片,旁边有这样一段文字:1937年8月28日正午,日军轰炸上海南站,炸死候车妇孺200余名,一个满身是血的幼儿在剧痛和惶恐中号啕大哭。当时正值“八·一三”抗战半月之后,疯狂的日军对中国平民实施“无差别”轰炸。摄影记者王小亭拍摄的这张照片,成了侵略者对幼小生灵戕害的无声证言。  两个星期后,题为《中国娃娃》的这张照片,出现在美国的报纸上,并迅速传遍世界。  这,仅仅是那场罪恶战争的缩影。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这场持续了14年的侵略战争,让千千万万的孩子成了孤儿。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卞修跃博士说,中国在抗战中的人口损失可以用“极其惨烈”来形容。他的研究表明:抗战中,中国人口伤亡总数在5000万人以上,仅在中国大陆,战时儿童伤亡数字就接近220万。  “日军官兵残害中国妇女儿童的手段极其残忍,简直可以称之为虐杀!”卞修跃说,“根据记载,侵华日军的杀人手段多达250多种,仅残害儿童的就有刀挑、火烧、煮童、分尸、摔婴、撕婴、凌空劈婴等10种以上。”   从当年的小八路成长为共和国将军的徐春阳就是当年悲惨一幕的见证人。  1938年4月9日,日军制造了“峪南”惨案。清清的溪水都被鲜血染红。当时只有13岁的徐春阳幸免于难。  “在坑里,我身上压着小伙伴王小望的尸体。我满脸、满手都是血,在死人堆里一动不动躺了六七个小时。我咬牙发誓:‘只要不死,一定要参加八路军!为死去的乡亲们报仇!’”67年后,徐春阳回忆这段往事,仍双目喷火。  野蛮的侵略总是伴随着掠夺和奴役。侵略者不仅掳掠、诱骗青壮年劳工,那些未成年的孩子也被迫下矿劳动,受尽折磨。  76岁的郭金秀老人,9岁时全家从山东被日本人骗到本溪煤矿,12岁时父亲积劳致死,13岁就被迫下井挖煤。72岁的李文生老人则有着更为惨痛的记忆。在他刚刚记事时,日本兵就包围了他的位于河北青龙县的家乡。“鬼子进村后,到处杀人放火,我眼睁睁看着4个弟妹被冲天大火活活烧死。” 李文生未满12岁被迫下铜矿劳动,备尝辛酸。  为永久性征服这块土地,日本侵略者不遗余力地在占领区推行奴化教育。  1938年,在日本人占领了南通金沙镇之后,在镇上读高小的11岁的海笑跟着家人逃到了农村老家。这位78岁的著名作家回忆说:“主要是因为鬼子强迫我们学日文。怎么能做顺民呢?哪怕读不上书也坚决不上日本人办的学校!”  同仇敌忾  早熟中的觉醒  这是一幅抗战时期流传甚广的宣传画。质朴的中国士兵抱着一个幼儿的尸体发出怒吼:“是谁杀害了我们的孩子?!”这幅作者署名为李可染的战时宣传画,简明有力,震撼人心。  “保卫我们的孩子”,对于那个时代的每—个成年人来说,也许是投入抗战的最简单、也最义不容辞的理由。  1938年3月10日,当前方将士正在台儿庄为赢得渴望已久的胜利而殊死激战时,在后方汉口,中国妇女界正在为救济教养战时难童而辛苦奔波。  这一天,“中国战时儿童保育全会”宣告成立。“这是战时中国各党派、各阶层人士戮力同心关爱儿童的一个生动实例。”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资料》主编李学通说,“那是抗战最为艰难的时刻,物资极为匮乏,但他们还是以极大的耐心和决心抢救战火中的难童。”
桑兰讲故事 母亲:  让我说声——真的爱你  曾经看过一个故事,上帝告诉将要下凡为婴儿的安吉儿说,虽然人世险恶,但从她诞生起,就会有一个天使守护着她,给她衣食,教她说话走路乃至为人处事,这个天使就是母亲。的确,母亲就像天使一样,无论我们长得多大、走到哪里,她的爱一直在我们周围,就如BEYOND的《真的爱你》所唱“无法可修饰的一对手,带出温暖永远在背后”。我的母亲也如此。  第一次为妈妈流的眼泪,不是在初次离家,而是在习惯远离父母以后。  5岁就进少年体校的我,多少显得比同龄的小朋友坚强。当8岁刚离开父母去杭州的省队训练时,我并没有像教练所担心的那样又哭又闹,一点都没哭。当然,这也许是因为虽然在杭州训练,但妈妈隔三岔五就会来看我。妈妈每次来的日子,是我最期待的一天。这一天,宿舍里会出现整齐的被子、洗好的衣服、干净的桌子,还有满抽屉的零食——就好像妈妈会变魔术一样,而我大口地嚼着糖果、喝着酸奶,好像又回到了家里。  然而,妈妈的到来也不是每次都是欢笑,有一次,我哭了。我还很清楚地记得那天是周二,下午上文化课。妈妈就在那天下午坐火车回家。刚过午睡时间,做着美梦的我,硬被叫起来去上课,揉着眼睛,我满心不舒服。按照惯例,妈妈是不跟我特地告别的,我去上课或者训练,她也就自己去火车站了。然而这天,妈妈却一反往常,来到我上课的教室门口轻轻唤我出去。我惊讶地看着妈妈,她很瘦小却提着两只巨大的行李包。那两个袋子原是装了零食给我带来的,现在差不多空了,但可以想象如果装满会有多么沉。我以前只看到了一抽屉的零食,竟然没注意妈妈是提着那么重的包来看我的,她只比我高半个头!而现在,妈妈又要走了!  妈妈仿佛看出我有些心神不宁,温柔地摸摸我的头,柔声说:“桑兰,自己要乖哦,妈妈走了。”刚刚被震撼的心情,加上妈妈温柔的举动,我忽然感到喉咙有点堵,说不出话来,只是一个劲地点头。妈妈似乎也感觉到了我的难受,眼眶也有些红了,“妈妈走了哦,你回去上课吧,要听话,要乖哦!”她拍了两下我的头,转身走了。  我呆呆地站着,使劲忍住眼泪,看着妈妈的背影渐渐远去——她是那么瘦小,拎着那么沉重的行李包,坐火车在宁波与杭州之间来来回回,一到杭州就帮我收拾宿舍,一回宁波就赶去上班。终于,在眼眶里打转的眼泪还是流了下来。第一次离开家的时候未曾流过的眼泪,训练再苦也没流过的眼泪,这时候却怎么也忍不住。生性好强的我从不愿让别人看到我流泪,马上用手擦掉,转身慢慢地走回教室去了。但我红彤彤的眼睛早就泄漏了我的心思。  1997年八运会我拿了跳马冠军,教练特许我回家休息一个月。自从进国家队,我已经4年没有回家了。所以我回家爸妈特别高兴。他们把电视机搬到了我的房间,天天给我做好吃的。妈妈更是恨不得把4年不在身边的爱统统给我补上。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