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月非霜 陆月非霜
关注数: 9 粉丝数: 46 发帖数: 1,911 关注贴吧数: 35
模型素组制作经验分享交流 刚刚统计完自己上半年的模型消费,不统计不知道,一统计还是有点吓一跳的。 回归主题,今年已过半,偶尔见到有8U问一些基础制作方面的问题,我这里结合自己的经验分享一下,如有不同做法的欢迎交流。 ————————————————————————————— 一、取件及水口处理: 1、取件通常用二刀流或一刀流,我会视水口设计情况而选择不同做法,一般万代KPS零件的外露水口大部分都很小,我会选择用单刃钳一刀流; 2、而较粗的外露水口和隐藏水口我会用二刀流,外露水口第一刀离零件的距离其实并没有一个标准,只要那个距离不会导致剪钳减下去后挤压到水口发白就行,然后再进行薄剪,能降低发白的概率,至于隐藏水口因为设计问题一刀流不好下剪,所以我也是用二刀流。 3、水口处理方面,大多时候剪钳剪完水口位置并不完全平整,就要进一步修整,素组的话建议用笔刀修一下尽量刮平整就行,千万千万不要打磨,因为一旦打磨,白色零件打磨位置很快就会发黄,而深色零件打磨位置会产生明显色差,除非上漆。 ————————————————————————————— 二、加深刻线及渗线: 1、这两者是互相关联的,所以我放一起说,先说加深刻线,加深刻线的地方通常是零件上原有的刻线及落差位置,选择自己需要渗线的部位来进行加深,而刻线体现的主要是两块装甲间的拼接缝,例如类似汽车车门缝、机盖缝,因此可以根据模型比例及自己想展现的效果选择0.1-0.15的刻刀,而刻线方法已经有很多8U分享过了,拉线时一定要轻,两刀过后可以适当重一点点,但只是重一点点,总共三、四刀就差不多了; 2、然后是渗线,我有田宫浅灰、深灰、黑色三种渗线液,我一般是白色零件用浅灰,灰色零件用深灰,其它零件用黑色,我之所以要和加深刻线一起说,是因为我发现特别是浅灰,如果不加深刻线直接渗,颜色会特别浅,特别是落差位置,几乎没有颜色,但加深刻线之后,渗线液在刻线内残留得更多,所表现出来的颜色就很舒服了。 3、素组玩家建议在拼之前渗线,渗线后用火机油擦拭多余渗线液,因为田宫渗线液+X20会有较高的裂件风险,为什么会裂件我这里科普一下,首先X20的主要成分是正庚烷和乙苯,对塑料有一定的腐蚀性,当零件整版生产出来时,零件内部是有很多看不见且不影响强度的气孔的(这是物理特性),此时渗线,内部气孔很小,表面的张力足够阻止X20渗透进内部,所以零件不会有事,但零件组合后,由于组合时桩位与桩位、孔位与孔位间产生的应力,会极大可能的拉扯零件,导致气孔扩大甚至是轻微裂开,虽然塑料本身是有韧性的,且这点拉扯对强度毫无影响,但万一气孔扩大开裂的程度足以破坏表面张力,那么渗线液及X20就会通过气孔渗透到零件内部进行腐蚀,导致零件内部开裂,出现大家说的饼干化。 ————————————————————————————— 三、水贴: 1、渗线后就是组装了,组装时只要注意桩位都安装到位就OK了,组装好后就是水贴,水贴我自己比较喜欢用的牌子有:拾壹零、匠心社、炎水贴、EVO(不分先后),这几个牌子就不深入聊了,这里主要想说的是上水贴的方法。 2、我自己是用一个湿盘,把要贴的贴纸裁下来后放到湿盘内浸到贴纸能分离,然后使用郡士蓝盖点一点点软化剂到零件表面上,然后小块水贴我会直接用镊子从底纸上取出来放在零件上,调整好位置后用棉签吸走多余水分。 3、而大块水贴,我会连同底纸一起拿起来,把水贴一侧滑到底纸边上,然后把底纸一侧倾斜着抵到零件表面上,接着用镊子把水贴滑一丢丢到零件表面上,再用镊子压住零件表面上的那部分水贴,把底纸缓缓往外拉,拉的过程可以用镊子不断调整,知道整张水贴覆盖在零件表面上。 4、我自己所有的水贴都会上蓝盖,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是因为零件表面比较干,我这个使用湿盘的方法会导致水贴底部能吸取的水分有限,直接放零件上会由于太干而无法调整位置。 ————————————————————————————— 最后,如果还要消光甚至是上漆的,这里就不接着谈了,我自己也还在不断学习中。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