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怒放的青春 GDP怒放的青春
关注数: 3 粉丝数: 60 发帖数: 1,150 关注贴吧数: 4
虎扑看来的 ESPN TrueHoop 作者 Kevin Arnovitz 详解马刺战术 当马刺队的比赛被冠以乏味的标签时,我却不以为然。(ESPN TrueHoop 作者 Kevin Arnovitz 详解马刺战术) 没错,马刺曾经是菲尼克斯太阳队的对立面,后者打起小球来犹如春季狂欢节般绚丽,每每有七秒钟结束一波进攻的场面。对于那些喜欢看到球星表演的人们来说,邓肯朴实且略显呆板的球风就着实不受待见了。马刺队历史上一直是一支以防守为本的球队,不似太阳这般以小球跑死对手,而是通过坚决的防守使对手缴械。球队观赏性的不足以及球星个人表演的欠缺,往往也使得一部分看马刺队比赛的球迷昏昏欲睡。 不过乏味这个词究其本意来说,可以定义为缺乏选择。好比一个节目,每次都是按着固定的程序走,结局也是千篇一律的话,难免使人生厌;比方说你每天午餐吃得是同一种食物,久而久之也会生厌;又比方说你每次和同样的人出游,谈论同样的话题----也和上述的情况一样:生硬、刻板。 当固有的期望被转变后,乏味自然会散退,而行之有效的一个最有意思的方法就是引入不同的选择。“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指的是可能性的范围是无穷尽的。 马刺队将球运过后场后,上述的不同选择便体现出来了。本赛季常规赛,马刺队在场上只有7.1%的时间是靠拉开单打完成进攻的(全联盟只有魔术队在这方面占得比重更少),而首轮横扫爵士的四场比赛中,马刺全队总共只出现过24次单打(反观纽约尼克斯,首轮五场季后赛共有124次单打)。球队更多地是依靠球员移动、时间点的掌握、球的转移以及多样的进攻选择打出他们惯有的半场进攻。 进攻的多样性是打出有效进攻最重要的法宝。落入半场阵地进攻后,第一套战术用过几次,马刺就会舒服地转到第二套战术上去,同时第三套战术也在酝酿之中随时上阵,以此类推。 马刺主帅波波维奇深知NBA级别的防守强度能快速将一种单一的进攻限制住,因此当你手握进攻权时,必须同时具备多种进攻选择,否则赢球的可能性会变得渺茫。很多球迷喜欢研究体育比赛中赢球的那些因素,或许这也是马刺队比赛被冠以乏味的原因之一吧。 但是马刺队特有的“弱侧移动”战术,却一点也不乏味。这套战术可谓是篮球比赛中有魔力的“旋转木马”,能够出来很多种结果的大招。一旦这套战术开始执行,马刺球员自己也不知道球最终会落在谁的手里,但他们心里清楚,如果对方的防守被识破,同时自己跑动到准确的位置,那么他们总是可以在一个舒服的位置上接球投篮。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一战术的执行: 战术的启动其实很简单:帕克将球传给右边的侧翼球员,这名球员可能是格林、吉诺比利、伦纳德、杰克船长或者尼尔。一旦将球传出,帕克便切入篮下。此时如果对方防守出现松懈,抑或邓肯在右侧低位要到了一个不错的位置,那么侧翼球员会快速将球传至切入篮下的帕克(看起来就是一次简单的传切上篮),或者交给低位的邓肯去完成一记快速的投篮。一月份面对对手松弛的防守之时,马刺的这一战术屡试不爽,但随着季后赛的深入,球队需要在此基础上再花一些功夫。 瞧一瞧看一看啦,这下子这战术可有花头了。的确是如此?下面就让我们来分析一下战术板上的这些棋子分别是怎么做的。 · Tony Parker: 这时候就不是上图中简单的传切配合了。帕克将球给到右方侧翼球员后,仍然切入篮下,但最终则是在篮下跑一圈后落到左翼的弱侧。 · Tim Duncan: 如果邓肯在右侧地位没有要到位置,他就会利用另一位侧翼球员(2/3)的横向掩护跑到左侧的低位要位。. · 4/5 (迪奥, 斯普里特, 邦纳, 布莱尔): 邓肯之外的另一名大个子站在三分线的圈顶,接到侧翼的传球后继续将球转移给跑到左翼的帕克,然后提到下线帮2/3做挡,同时2/3在帮邓肯做完横向掩护后绕过4/5的挡拆,4/5 则径直移动至先前邓肯篮下右侧的位置。少数情况下,邦纳会担任4/5的角色,因为当他在三分线圈顶且防守者在注意另一名马刺球员时,邦纳便可以直接出手。不过通常情况下,4/5 只是相当于一个便于球在强侧和弱侧之间转移的中转站。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