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c235a fc235a
关注数: 37 粉丝数: 178 发帖数: 7,408 关注贴吧数: 10
天不太冷了,鱼又好钓了 今天钓了上午钓了3斤4两。还在那条破船上钓的,水深30至50公分,别人都嫌水浅,到深水钓的2个人只钓了几条,也不知怎么回事?所钓的地方站船上正前方稍深,但基本无鱼,偶尔上个一二条。右前方打了个窝子,基本上也没用,也只钓了几条鱼。左前方水较浅,漂尾已打坠子还露4,5目仍然很好钓,这次绝大部分都在左前方钓的。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打窝子也不行,难道窝料不好吗?普通酒米加一把神战鲫,都是剩的瓶底子,就掺一起了。另外,自己钓龄较短,去年春天跟人学的。从未钓多过,去春最好钓时只钓了一次最多的6斤多点,均在村后的大河里野钓。去年春天有一外村骑摩托车来的,头一天我们钓位相隔几十米。第二天在河对岸又见他了,因为他先去昨天的钓位不行就到这边来了,试了一会又转移了。我问了他咋天钓多少,他说钓了13斤,而我昨天只钓了3斤。跟人说起此事,人都说他吹牛B,也不知真假。至于调漂,原来都是在渔具店让老板娘给调个空钩平水,这样钓了一年。后来自己用色拉油桶加502做了个调漂桶自己调,改成单钩双坠(小坠在子线上),这下感觉挂鱼上唇的几率达到十有八九,且基本都是标准的顶漂中鱼,而用原来空双钩调平水,用红虫钓,中鱼上唇的几率并不高,且那时漂和钩坠乱用,也不分轻重。现在把每个漂都调好相应的线组,并在缠线板上写上名称和钓目,用时用相应的就行了。双钩调平水,感觉只针对较大的拉饵来的,用红虫根本就跟未挂饵的一样。钓时是大坠着地,且子线较长,感觉很顿。单钩双坠只小钩轻触底,钩卧底,小坠至钩3至5公分,鱼咬钩很容易拉动较轻的小坠。另想调成小坠也悬浮钩轻触底,应是最灵敏的,但调不成,因钩挂红虫或空钩都太轻了,也或许是自己用的几块线一支的漂太垃圾了?现在河里所见的全是双钩单坠在钓,人家也照样钓的不少。也许不是灵顿的问题。不过去年每次钓,基本上都是在一起的自己钓的最少,今年发现,虽然钓的鱼不多,但自己绝不是最少的。我觉得就是灵敏度高了,且无谓的漂相也少了。拉了就跑,猛顶猛沉的多是小鱼,标准的顶
说一个以前采过的一种未明是否有毒菇的事 . 看到一些吧友发些采野生菇的事,自己也想起多年前一次采野菇做种的事。那时自己种菇,特别对做种可以说痴迷。且自己学的是万物皆可做原料的民间旁门左道小技术,学院派的琼脂冻粉接种箱的技术完全是看书学的(那时只要见到书中有不同的略新颖的内容便买)。听说野生大菇做种很好(且有的菌种直接可以用野菇做种,尤其是平菇类 ),就经常利用外出时注意路边朽木烂桩上有否野生菇。那时交通工具基本是自行车,往往回来会采到半囗袋的野菇。没事时也有时骑车专门去可能有野生菇的地方去找。麦收前以鸡腿菇为多,春秋冬以平菇金针菇多,不认识的不采。 有次去和县城菌场的人聊天,去时在路边看到一离路几十米的麦田中.坟上好像有菇。虽然远,但那坟上草已枯败,菇片白白的支着很显眼。到地方一看,果然一大丛菇长的村桩上。因为是去时,就未采,回来时采的。当时有六七片菇,三四片大的,几片小的。称重有5,6斤,也是大菇了,欣喜若狂。赶紧煮麦粒,玉米渣子做种子料,又做了些琼脂试管。第二天把这丛大菇片及采的其它菇进行组织分离。弄好以后把制种后的菇片食用。本来当平菇采的,就是比平菇稍硬,且虽硬其菌柄炒后也烂,不似平菇菌柄很轫。闻上去有些药腥味,吃时好像有些辣囗。后来制作的此菇种子一个未成功,其它平菇类的都成功了。这时分析这丛菇可能不是平菇,需要像木耳,双孢菇等得恒温适温培养,因为那时无恒温箱,自然培养只能成功平菇,金针菇,鸡腿菇。 后来又后悔干吗不去时采了让菌场的人培养,他那设备齐全,且也爱好这个。于是就期望第二年再去采摘,或去劈几块木片进行基质分离。等再去看时,木桩已被人挖走当灶柴了。 现在说起这事,主要是想说那丛菇不是平菇,可能有毒吧。首先菇味特浓,且带点药味,再则吃时有些辣囗,并且有人反应吃了有不舒服的感觉。最终也未弄明白到底是什么菇,老根也被人掘了,只能永远存疑了吧。
说一个以前采食过未明毒否的菇的事 看到一些吧友发些采野生菇的事,自己也想起多年前一次采野菇做种的事。那时自己种菇,特别对做种可以说痴迷。且自己学的是万物皆可做原料的民间旁门左道小技术,学院派的琼脂冻粉接种箱的技术完全是看书学的(那时只要见到书中有不同的略新颖的内容便买)。听说野生大菇做种很好(且有的菌种直接可以用野菇做种,尤其是平菇类 ),就经常利用外出时注意路边朽木烂桩上有否野生菇。那时交通工具基本是自行车,往往回来会采到半囗袋的野菇。没事时也有时骑车专门去可能有野生菇的地方去找。麦收前以鸡腿菇为多,春秋冬以平菇金针菇多,不认识的不采。 有次去和县城菌场的人聊天,去时在路边看到一离路几十米的麦田中.坟上好像有菇。虽然远,但那坟上草已枯败,菇片白白的支着很显眼。到地方一看,果然一大丛菇长的村桩上。因为是去时,就未采,回来时采的。当时有六七片菇,三四片大的,几片小的。称重有5,6斤,也是大菇了,欣喜若狂。赶紧煮麦粒,玉米渣子做种子料,又做了些琼脂试管。第二天把这丛大菇片及采的其它菇进行组织分离。弄好以后把制种后的菇片食用。本来当平菇采的,就是比平菇稍硬,且虽硬其菌柄炒后也烂,不似平菇菌柄很轫。闻上去有些药腥味,吃时好像有些辣囗。后来制作的此菇种子一个未成功,其它平菇类的都成功了。这时分析这丛菇可能不是平菇,需要像木耳,双孢菇等得恒温适温培养,因为那时无恒温箱,自然培养只能成功平菇,金针菇,鸡腿菇。 后来又后悔干吗不去时采了让菌场的人培养,他那设备齐全,且也爱好这个。于是就期望第二年再去采摘,或去劈几块木片进行基质分离。等再去看时,木桩已被人挖走当灶柴了。 现在说起这事,主要是想说那丛菇不是平菇,可能有毒吧。首先菇味特浓,且带点药味,再则吃时有些辣囗,并且有人反应吃了有不舒服的感觉。最终也未弄明白到底是什么菇,老根也被人掘了,只能永远存疑了吧。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