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杯酒🍺 sdbzbjm
关注数: 17 粉丝数: 52 发帖数: 3,273 关注贴吧数: 15
水果名字由来 1、西瓜 [图片]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瓜产地,但西瓜并非源于中国。西瓜的原生地在非洲,它原是葫芦科的野生植物,后经人工培植成为食用西瓜。早在四千年前,埃及人就种植西瓜,后来逐渐北移,最初由地中海沿岸传至北欧,而后南下进入中东、印度等地,四五世纪时,由西域传入我国,所以称之为“西瓜”。 据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农政全书》记载:“西瓜,种出西域,故之名。”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按胡娇于回纥得瓜种,名曰西瓜。则西瓜自五代时始入中国;今南北皆有。”这说明西瓜在我国的栽培已有悠久的历史。 2、黄瓜 [图片] 绿瓜为何叫黄瓜?黄瓜原产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印度热带雨林地区,西汉以后,分别从南北两路传入中国。李时珍考证,黄瓜是张骞从中亚地区沿着丝绸之路引进的,后人把黄瓜列入张骞植物的范畴。黄瓜具有诱人的清香气味,口感爽脆青嫩,食之令人神清气朗。又因为黄瓜,可生食,可烹炒,可腌制,深受人们的喜爱,故南北广为种植。 黄瓜,又名胡瓜。汉代以后,中国人把外国人泛称为“胡人”,因其产地,称其“胡瓜”。到了东晋、十六国时期,羯族的石勒在我国北方建立了后赵政权。北方少数民族听到“胡”字就不高兴(又不是打麻将),犯忌讳,于是,后赵管辖的地区就把“胡瓜”改为“黄瓜”。 为何叫“黄瓜”,还是有道理的,古人很重视名实,绝对不会胡起名的。我们现在吃的黄瓜,有青绿的长条,带白色小刺;有绿白或黄白的短棒,瘤稀,刺少。我们还没有等待黄瓜色变黄就采摘了,这样最鲜嫩爽口。古代人采摘的稍微晚一点,“收胡瓜,侯色黄则摘”,还提醒说:“若待色赤,则皮存而肉消。” 3、香蕉 [图片] 很久以前,外国有一个国王很爱吃香蕉,但是他又不懂香蕉叫什么名称,于是他就派一个大臣去香蕉的发源地--中国去调查。大臣去中国调查了很久都没有结果。有一天他无意间走到两个村庄的村口,看见两个村庄的村长带领著他们的村民和对方在吵架。原来他们的村口放着一块大石头,没有人承认是谁放的。 忽然这块大石头走了几步,原来此大石头是一个大乌龟,大乌龟笑着对两个村长说:“你们真的笨,连乌龟和石头都不会分,哈哈哈!”两个村长一听到乌龟这样笑他们就很生气,其中一个村长立刻双手捉住乌龟的龟头,另一个村长随手采下一束香蕉,就往龟头上拼命打,他一边打一边骂:“说我们笨,笨啊拿!笨啊拿!笨啊拿!”(广东话)大臣看到村长拿着一束香蕉拼命叫:笨啊拿!于是他就明白了--原来香蕉就叫banana。 4、荔枝 [图片]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荔枝的美名随唐代大诗人杜牧的这一名句而传遍古今。 荔枝因形色美艳、质娇味珍、超凡出众而被世人宠爱,称誉为人间仙果、佛果。据专家考证,我国是世界上栽培荔枝最早的国家。荔枝最先的名称叫“离支”,见于公元前2世纪汉代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l世纪后期成书的《异物志》和3世纪后期成书的《广志》中,开始有“荔枝”的叫法,当时也叫“支”或“枝”。 起名的根据是什么?据5世纪前后成书的《扶南记》解释说:“此木结实时,枝弱而蒂牢,不可摘取,必由刀斧劙取其枝,故以为名。劙与荔同。”后来,李时珍在其《本草纲目》中又引用了白居易的解释:“若离本枝,一日色变,三日味变,则离支之名,又或取此义也。”此外,荔枝果成熟时皮为红色,故还有“丹荔”等名称。 5、苹果 [图片] 苹果,属蔷薇科、李属的一种落叶果树。古称“柰”、“来禽”、“林檎”、“频婆”、“苹婆果”等。名“来禽”者,据说熟时就引得飞鸟来偷食,故名。“林檎”者,飞鸟来集之意。称“苹婆果”者,据说出自佛经《采兰杂志》云:“燕地有苹婆果,味极平淡,夜置枕边,极有香气,即佛书所谓苹婆,华言于思也。” 我们今天日常食用的水果,大多数在中国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其名称也很早就见于史载,苹果的情况则是一个例外。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有种属与其十分接近的水果,但苹果这一名称却到明朝才正式出现。究其渊源,苹果是“苹婆果”的简称,“苹婆”起初写作“频婆”,而“频婆”又有过“平波”、“平坡”等同音异写。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