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宁夜光杯
京宁夜光杯
此号已不用,小号京宁夜光杯-副,头像畅观楼
关注数: 25
粉丝数: 38
发帖数: 1,777
关注贴吧数: 876
改的一首孙先生的歌词 最近看一部穿越战国的网络小说,改了几首歌词。小说版的不发了,这个是历史版的。孙膑的结局正史不详,不写太惨的,就当他功成身退隐居去了。原歌词是三国演义插曲卧龙吟。 束发读兵书,习武兼修文。仰观与俯察,韬略胸中存。山中从未忘忧国,谁知祸难在魏临。 凤兮凤兮思高举,世乱时危久沉吟。战胜强立天下服,令民素听需素信。 豪士多困厄,先生欲雪恨。世事在人为,沙场胜负分。明朝扶轮归齐去,一乘辎车赴征尘。 必攻不守兵之急,用兵之道自此新。安国广王全民唯知道,天地民敌与八阵。易车险骑厄多弩,料敌计险察远近。 一战惊天下,夙怨成旧痕。成败在人谋,死生道亡存。兵家岂顾路难行,青史之上军师孙。 仁义礼乐衣裳禁争夺,不可得故举兵绳。閒于天地之间人最贵,何用浮名绊此身。一朝功成挥手去,明月相照在深林。
改的一首商君的歌词 最近看一部穿越战国的网络小说,改了几首歌词,有一首跟商君有关的发这儿,原歌词是三国演义插曲卧龙吟。 束发读诗书,修法兼修兵。仰观与俯察,韬略胸中存。位卑从未忘忧国,谁知小吏千古名。 凤兮凤兮思高举,世乱时危久沉吟。凤兮凤兮思高举,世乱时危久沉吟。 秦公招贤令,五百年雄文。半生遇知己,蛰人感兴深。明朝携剑入秦去,百代秦政始商君。 青山松柏风云会,长啸一声舒怀襟。变法强国我夙愿,从此耕战塑秦民。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天道常变易,运数杳难寻。成败在人为,一诺竭忠悃。丈夫在世当有为,为民播下太平春。 秦终东出并天下,商君身死法犹存。秦终东出并天下,商君身死法犹存。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仿一首古人的诗 东海多英俊,阿鄄产异才。系从武子出,学自鬼谷来。毁折应有恨,厄困亦不回。功成身退日,掩卷空萦怀。 原诗是三国演义里写姜维的。说起来历史上山东这地方出了不少能打的人物,自太公营齐,管仲,司马穰苴,孙武,孙膑,匡章,诸葛亮,辛弃疾,戚继光。
旧剧评整理 多年前看到了李坤主的图文剧情帖,零散写了些剧评。原帖早被百度删了,备份帖吧里有一个,也被删了不少。许久不玩儿贴吧,物是人非,也发一帖纪念。
古蜀华章——四川古代文物菁华展 最近国博又借了四川的宝贝办展,真是借不是要,今天是最后一天了,赶在昨天去转了一圈儿。 话说贴吧之多,无奇不有。一时兴起随手搜古蜀,还真搜到这么一个吧,见人少冷清,把昨天看的发一下。
【Android反馈】建议增加查看点赞记录功能 百度贴吧客户端9.7.8.3, 7.1.1, MI MAX 2, WIFI: 手机端经常手滑,又没注意就过去了 需要查看点赞记录决定是否取消赞
原来还有一所中学以晏阳初老先生的名字命名 看到吧里好多都是学生的帖子,搜了一下晏阳初中学
有好多存的九十年代的老布料,能做什么 收拾柜子翻到好多存的九十年代的老布料,可能还有八十年代的,做衣服之外还有什么用
碎片阅读随记 小时候在课本上看过一个古人的故事,写一个人小时候读古文尚书,尚书难懂,没少挨打也学不成。但他喜欢左传,一听就会,每次听完就给诸兄讲解,其父很惊讶,就让他改学左传。 课本上的东西一般上课不讲的都没耐心看,能记得的就这些了。多年之后,偶然才知道故事里的古人是就刘知几,史通的作者。
有关孙膑的记载 查的主要是网上免费电子版,可能有错误,欢迎拍砖。
请问火星怎么找 听说火星肉眼可见,大约什么时候能看到,看哪个方向,越详细越好
有用过小米max2的吗,怎么样 如图,最近做活动,32g我差不多够用,小米max2怎么样? 目前用的小米note16g,升级MIUI9后有时慢有时卡,小米max2原装系统是几的?
最近做活动了,小米max2值得买吗? 如图,1099还行,32g我差不多够用,毕竟现在用的是16g的小米note,就是越来越慢了。 小米max2你们用过的觉得怎么样? 另外小米max2原装是哪版系统,不想用MIUI9,想用8以前的。
碎片阅读随记据说百度要实名制, 碎片阅读随记 据说百度要实名制,以后不一定玩贴吧,偶尔记了一些有意思的东西也发出来。 史不能只信儒 儒家的书一般都称赞禅让,看法家怎么说:“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而天下誉之。”后来竹书纪年出现,“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舜放尧于平阳。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可见韩非子可信度比较高啊。 真不是穿越的么 孟子荀卿列传,“驺衍......所谓中国者,於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为州数。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於是有裨海环之,人民***莫能相通者,如一区中者,乃为一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环其外,天地之际焉。”海外空闻更九州,真不是穿越的么? 说得很容易似的 吕氏春秋先识,“夏太史令终古出其图法,执而泣之。夏桀迷惑,暴乱愈甚。太史令终古乃出奔如商...殷内史向挚见纣之愈乱迷惑也,於是载其图法,出亡之周...晋太史屠黍见晋之乱也,见晋公之骄而无德义也,以其图法归周。”可行性不高啊,竹简写不了多少字,图法几十辆车够装的?带着大量重要资料,成功走了? 这人够长寿 货殖列传,“白圭,周人也,当魏文侯时”,“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彊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由此看来白圭至少活到商鞅变法有成效之后。 有关兵 桂陵之战时,“都大夫熟(孰)为不识事?曰:齐城、高唐。”高唐大夫不是田朌吗,换人了?“吾臣有盼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於河”,到马陵之战时,“田朌宿将也”,田忌奔楚后,“齐使眄子将,楚发四封之内,王自出将而忌从,相国上将军为左右司马,如是则王仅得存耳。”如果不是换人了,可以窥见一代名将的成长。 桂陵这个地方曾打过仗,清华简系年第23篇里:“声王即世,悼哲王即位。郑人侵榆关,阳城桓定君率榆关之师与上国之师以交(邀/徼)之,与之战于桂陵,楚师无功。”在桂陵之战前大约五十年。马陵也是,史记魏世家索隐:“纪年:二十八年,与齐田盼战于马陵。上二年,魏败韩马陵。十八年,赵又败魏桂陵。”史记索隐引用竹书纪年,魏败韩马陵,说明魏曾经在马陵打过胜仗(时间不详,有不同说法,马陵之战前几年或二十几年),马陵之战魏追齐时或许想故地再胜,过于轻敌没发现伏兵,结果不用说了。古史层垒,古战场难道也层垒? 不同的兵法有时也有相似之处 起对曰:令贱而勇者,将轻锐以尝之。务于北,无务于得。 孙子合(答)曰:以轻卒尝之,贱而勇者将之,期於北,毋期於得。 都是用少量士兵试探 起对曰:大哉问乎! 孙子再拜曰:明王之问。 都不容易啊 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战胜,则所以在亡国而继绝世也;战不胜,则所以削地而危社稷也。是故,兵者不可不察。 相似的不止兵法 凡兵,所以存亡继绝,救乱除害也。 汉书 刑法志 古之用兵者,非利土壤之广而贪金玉之略,将以存亡继绝,平天下之乱,而除万民之害也。 淮南子 兵略训 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论语 尧曰 有一次看电视剧兵圣里有军职乡良人和里有司,查了查还真不是编的。 国语 齐语 管子于是制国:“五家为轨,轨为之长;十轨为里,里有司;四里为连,连为之长;十连为乡,乡有良人焉。以为军令:五家为轨,故五人为伍,轨长帅之;十轨为里,故五十人为小戎,里有司帅之;四里为连,故二百人为卒,连长帅之;十连为乡,故二千人为旅,乡良人帅之;五乡一帅,故万人为一军,五乡之帅帅之。三军,故有中军之鼓,有国子之鼓,有高子之鼓。春以葎振旅,秋以狝治兵。是故卒伍整于里,军旅整于郊。内教既成,令勿使迁徙。伍之人祭祀同福,死丧同恤,祸灾共之。人与人相畴,家与家相畴,世同居,少同游。故夜战声相闻,足以不乖;昼战目相见,足以相识。其欢欣足以相死。居同乐,行同和,死同哀。是故守则同固,战则同强。君有此士也三万人,以方行于天下,以诛无道,以屏周室,天下大国之君莫之能御。” 二百人为卒,连长帅之,连长竟然有超过2700年的历史,不过现在连就一百人左右了。
古书里关孙膑的记载 最近看了有关电视剧《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的旧帖,然后发扬考据精神,查了一下有关孙膑的记载,顺手存个资料。想起曾在战吧潜水,也发一份过来。依稀记得当年战吧龙虎榜第一版刚开帖时还在签到,许久不见,战吧的各位粉和黑,你们好啊~ 史书里有关孙膑记载比较多的是史记,资治通鉴里也有。可直接看山西小刘的成果(原贴http://tieba.baidu.com/p/847531814?share=9105&fr=share&see_lz=0),放在前面,不照搬了。 lz查到的比较散乱,大多只是提到孙膑,或者提到相关的桂陵马陵之战等,有兴趣可以慢慢看。查的主要是网上免费电子版,可能有错误,欢迎拍砖。 话说,吧里有没有文史专业的,你们查古书应该有专业资料库吧?
碎片阅读便签 史德 按说读书笔记应该整本看完再写,所以随便看看只能按碎片算了,据说贴吧也要实名了,这个号说不定以后不能用了,先发出来吧。 记得以前在吧里看到一个科普帖,推荐的书里有刘知几的史通,说唐刘知几以史才史学史识为三长,清章学诚则认为少了史德。 看到介绍时第一反应是,德为基础,不必单说,然异族治下,风骨之人或死或徙,余者多觳觫,修史者未必有德,故需特意言之耳。(根据印象得出的结论,没什么切实依据,你要说偏见lz也没办法)[囧] 当然读书不能只看简介,史德,字面意思是修史者的品德,查了文史通义史德篇,没找到翻译版,“德者何?谓著书者之心术也。”心术比较深奥,又查到梁启超在《史家的四长》中解释,“简单说起来,实斋所谓史德,乃是对于过去毫不偏私,善恶褒贬,务求公正”。 史通正好在百度阅读里有免费版(虽然有广告),连蒙带猜跳着看,觉得其实刘知几并非不知德之重要:“彰善贬恶,不避强御,若晋之董狐,齐之南史,此其上也”,应该与善恶褒贬务求公正意思差不多。 既如此又为何不把德单列呢?“夫为于可为之时则从,为于不可为之时则凶。如董狐之书法不隐,赵盾之为法受屈,彼我无忤,行之不疑,然后能成其良直,擅名今古。至若齐史之书崔弑,马迁之述汉非,韦昭仗正于吴朝,崔浩犯讳于魏国,或身膏斧钺,取笑当时;或书填坑窖,无闻后代。夫世事如此,而责史臣不能申其强项之风,励其匪躬之节,盖亦难矣。是以张俨发愤,私存《嘿记》之文;孙盛不平,窃撰辽东之本。以兹避祸,幸而获全。足以验世途之多隘,知实录之难遇耳。” “古者诸侯并争,胜负无恒,而他善必称,己恶不讳。逮乎近古,无闻至公,国自称为我长,家相谓为彼短”,“但古来唯闻以直笔见诛,不闻以曲词获罪”,史官早已没有春秋以前的超然地位,世易事移,形格势禁,刘知几更务实:把历史尽可能真实地传下来,哪怕曲笔难懂,哪怕实录难遇,哪怕私存窃撰,后人读之,“而披沙拣金,有时获宝”,总好过书填坑窖,无闻后代。“此亦有国家者所宜惩革也”,他能看清,只是无力改变。 章学诚所处时代,清毁书无数,还有以修书为名而毁改(比较有名的是壮士饥餐胡虏肉都改了,据说后来有不少原版和失传的都是早期留日学生带回来的,没考证过,简直是寻找二百多年前的失落文明啊),所害者岂史而已?相比之下唐改起居注都是小意思,刘知几尚能知世事如此,章学诚应该不会天真地认为在当时的环境下秉笔直书能轻易留存后世吧?毕竟纸张在地下不易保存,难道效法古人埋竹简?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司马迁无钱赎死罪而以腐刑代,史记总算没有夭折,蔡邕欲以黥首刖足乞命继成汉史而王允不准。我们能看到的史书背后,不知有多少人的心血。就是现在记史也未必全信,而不顾实际空以史德责古人,差矣。
关于孙膑的记载 最近看了有关电视剧《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的旧帖(原贴推荐http://tieba.baidu.com/p/2266201173?share=9105&fr=share&see_lz=0,备份帖http://tieba.baidu.com/p/2334136254?share=9105&fr=share&see_lz=0),然后发扬考据精神,查了一下史书里有关孙膑的记载。之后看见吧里有个旧帖(关于孙膑的诗http://tieba.baidu.com/p/2112620505?share=9105&fr=share&see_lz=0 ),遂决定发个帖存考证成果。 比较散乱,慢慢更。
吧里有中学生没,孙子吴起列传课本里有吗? 曾看到网上有篇教案,应该是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里关于孙膑的片段,桂陵马陵两战都有。历史教材之外,语文教材不知有没有选编,查了下人教版官网高中语文目录里没有,可能是其它版本吧。 说起来史记里关于桂陵马陵两战的记载与战国策等书并不完全相同,与上世纪出土竹简的孙膑兵法相关内容也不同,不能说肯定真实。不过孙膑兵法失传很久后直到竹简出土前,一直有孙武孙膑是一个人的说法,认为史记所载有误,从这一点来看与战国相距不远的汉朝的书比千年后的猜测靠谱多了。所以今天的观点也许会被以后的考古或考证推翻,至于以后是何时天知道。想起那些断简残篇实在让人痛心,也不知我们有生之年会不会有完整的孙膑兵法出土,现在的技术已经能保护了吧,不行的话哪怕继续长埋地下,又希望奇书能现世又怕有闪失,真是矛盾啊。 扯远了,总之如果语文课本里真加了孙膑传,似乎不很合适,从内容和文言文教学角度感觉怪怪的。不过这样也好,免得年轻人把电影战国当真了。
打听一种毛笔及求科普老宣纸 有一次在北京美术馆门口地摊买了一支叫一品长峰的毛笔,出自紫云轩笔庄,笔头比普通毛笔长,很好用,并且当时只花了十元左右,据卖家说是天津来的货(?)后来就没见到过了,淘宝也没找到,有知道的哪儿卖的请告知。 另外还有点儿剩的九十年代或更早的宣纸,应该就是普通宣纸,比现在的宣纸略厚。求科普有关老宣纸的知识,多谢。
对联 小雪大雪 露月寒月
前几天刚把粉丝值赞到升级,就没 前几天刚把粉丝值赞到升级,就没关注。刚才去别的贴吧,看到有人纪念,才发现书评里一片哀悼。 算了算三痴几本书的粉丝值,加起来有12k多点,加上小号再订阅一下,大概2w起点币,作者得一半合一百元,算是对喜欢的小说的作者的支持。如此说来,写网文着实不易。 起点粉丝值第一道坎是500,所以我看过的书如果觉得还行就花5元订阅,以示不只看盗版,给作者付点辛苦费。遇到喜欢的就接着订,投一张赠送的评价票。粉丝值到2k又一次升级,分成应该比实体书高了吧,这个还真不懂,去书店买一本几十的书给作者的应该到不了十元的。粉丝值最高的几本书里有的是用赠送移动充值卡订阅的,算是没花钱,真正按喜好程度,我整本订阅的书不多,三痴大作,可排第一。 看众多凭吊之作,不乏珠玉,才尽无辞,唯有计较几句俗物拙言。手机乱写,已是凌晨。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三痴,你若穿入书中,祝有美好人生。
一笑心轻白虎堂 起点书评有些冷清,贴吧里也是连载居多,把书评发过来权作推荐贴,添些人气。
有今天去文化馆的么 今天文化馆演红鬃烈马,不要票。去看了不错,就是没拿着节目单,不知演员是谁。
昨天戏曲频道怎么好多小品? 昨天晚上看了几次戏曲频道,都是小品,还有最讨厌的赵本山的!昨天播的是戏曲晚会么,还是说戏曲晚会改天或者改别的频道了?如果改天是哪天?平时不怎么看电视,求解。
【电视剧】大秦2央视播的是不是剪了不少? 很久之前还没在内地播的时候找了半天找不到,只看过宣传片。有个镜头大概内容是张仪的母亲给他一包各国的钱币,说你带着它就是心怀天下了。现在看的是央视网络版的,十几级了还没这个镜头,是不是剪了?
【钱啊钱】我一共充过10q币,大家都多少? 好多年前中学的时候用固定电话充过5q币,好像买qq秀了。后来时间长了几个号都丢了,再没充过钱。 今年春天才开始玩农场的,纯手工无挂,小号就几个。上古神树活动最后一天时nc充了5q币,可惜中药系列还是没齐……这几天翻牌金币全用光了,收获的东西也只留下不值钱的,结果还差朱雀和麒麟。今天看见买金币居然差点要买,仔细一看1w根本不够什么,再说充多了也未必能翻到。 看见吧里有不少人没在农场花过钱我十分惭愧啊,决定以后再也不在游戏里花钱了,当然如果哪天运气好中个彩票什么的另说。
流量用超了,联通你敢再贵点么 一不小心用多了,四五月份加起来超了差不多30M,1M就10块钱啊,联通你买表啊,流量没了也不给提示,敢再贵点么吗,以后尽量只用电脑上网。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初中 好吧我承认题目是用来骗回复的 ———————————————————————————————— 我初中分院附的,北京教育学院西城分院附属中学。估计不是西城的都不一定知道。 毕业后多年不曾回去,今年初有天傍晚路过,看见操场上不少市民,有散步跳舞打太极的,就也去溜达了几圈。此后偶尔也会回去逛逛,还挺自豪,我们初中还不错,运动场能与周边居民共享。 今天又路过,门口保安拦下问有没有会员卡。原来初中跟什么什么地方合作,进场要会员卡,跟有卡的一打听,就是传达室办的,十二元一张用到年底,保安又说现在不办了。 且不说是不是保安有意刁难,操场是学校设施之一,应该是拨款建的。说起来拨款也是纳税人的钱,真为学生着想的话不对外开放也就算了,开放的话不应该有这收钱的权利。跑道不是游泳池,学校不是公园,进门要买票的。 对于没有关系的普通学生,高中大学都是自己考的。唯独上初中是电脑派位,多少有些听天由命的意味。我们小学那一届有分院附四十一新街口,能分到分院附在当时还算是运气好的。才过了十来年,初中已经到开操场收钱的地步,实在是,唉。 高中考的三中,当时是准重点,也没增加初中的重点升学率。说起来,我还真没给分院附做过什么足以为傲的贡献,实在是对不起啊。
【水添人气】你加了多少个吧? 快过年了,加点人气,缓慢更新我这个号加了600多个贴吧,另外小说专用小号有100多个。
今天才知道言必信行必果的下句是硜硜然小人哉 言必信,行必果。这句高中时学校出了个传统文化读本中曾提到,一直觉得不错。直到今天才知道全文后面那句抑亦可以为次矣的抑该怎么解呢
【水贴】潜水久了,来活跃下气氛~ 刚才被召唤了,才发现自己貌似没怎么来过这里。 有次点开00后贴吧,其友情贴吧为…………90后,70后,徐茜,95后,卡哇伊………… 瞧瞧90后…………00后,八卦,90后诗词,80后,福州90后………… 又点开了80后,…………90后,征婚,相亲,无聊,韩寒………… 再看70后…………00后,70后女人,家庭,中年人生,婆媳………… 于是特地搜了60后…………孔孟之道,做个好人,中年也疯狂,耀眼的石头吧…………(下跪)
今天发现头衔改了,仔细一看原来有吧主了 贺电
什么时候会员名改成战国谋士了? 刚发现,前几天好像还是孙剧迷呢?
【盘点】与《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相关的MV 找了一下与《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相关的MV,居然有好几个。现在列出来,有未提到的,欢迎补充~
1680的那个家庭套餐不过徒有虚名,而且上网还不如去年呢! 原来用的是1200上网包年的,今年3月我爸去续费时非说那个没有了(后来夏天时朋友家续费1200的还有,根本就是为了扩展业务),极力推荐1680的上网加每月300分钟通话的套餐,说1M的网速提成2M,会改成光纤。结果都9月了还没安,没安光纤也就算了,现在网速越来越慢,还不如去年的时候,而且经常莫名其妙的掉线!上网也越来越慢了,今天过了5分钟才连上网!什么玩意儿! 所谓的1680根本就是1200上网包年和固话每月40,还让你提前一年交!而且现在固话用的少,通常就只交20多的基本费,如今一下提到40了。最受不了的是网速慢!老掉线!联通真不行,明年到期后看看有没有别家吧!
从小学到大学,连枪都没打过,白军训那么多回! 也许是我运气比较差,每次军训都遇到加强武器管理提不出枪来,一次枪都没打过,偏本人对此充满期待。到大学军训快结束时,说男女生都有持枪方阵,选最好的连队上,大家于是努力练。正好我们教官比较变态,男生都没集合的,让我们风雨中集合4次,虽说台风没从南京过,第二天还是发现碗口粗的树都被吹倒了。后来当仁不让地选上了,结果没枪!而男生有枪!!
北京,我回来了! 把酒怀愿难入喉,中原望北话别愁。负笈南京凭栏叹,羁旅离人少年游。漂沦独在异乡客,千里之外家人忧。只恨生平多憾事,欲祝君安泪先流。看每句第四字这首诗能搜到很多相似的版本,中秋之夜我舍友的老乡发给她一份,除了第一句我都改了一个在南京上大学的北京女孩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