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老泉 吴老泉
关注数: 17 粉丝数: 34 发帖数: 1,983 关注贴吧数: 3
万全老儿歌 万全老儿歌 看看有多少是你小时候说过的?现在的孩子不说这个了,但这是我们的乡土文化,整理下来留存,记得用万全话念,你一定会感到亲切! 离 别 头一杯酒献给天,小人走后保平安。第二杯酒献给地,小人出门脚步利。第三杯酒献给爹,孩儿今日又别离。第四杯酒献给娘,孩儿走后你当家。(注1)第五杯酒献给哥,兄弟走后你经由。(注2)第六杯酒献给嫂,兄弟走后和她好。第七杯酒献给妹,哥哥走后陪嫂睡,下班回家给你买支红油黑漆柏木柜。第八杯酒献给妻,丈夫出门哭啼啼,别擦粉,别戴花,防备人家笑话咱。别站街,别看灯,来回挤擦没好人。早些睡,早些起,免得丈夫想念你。(妻叮咛)走路别走古墙根,古墙塌了轧了你的身。住店别住头波店,头波店里没好饭,吃饭别别吃头碗饭,头碗饭内有蒙汗,天冷千万别出门,出的门来冻难堪。诸事总要自保重,免得为妻心不安。事情完毕早些回,免得为妻泪不干。 注1 当家:为一家之主。 注2 经由:经理家政。 不愿离家 半截瓮,栽蒜苔,栗子花儿长上来,儿出门,娘安咐,(注1)接窗看看我媳妇,白白脸,黑头发,梳的油头戴的花,看的看的舍不下,不如在家做庄稼。 注1安咐:临行前嘱咐. 丑大奶奶 拨灯棒儿打灯台,大爷娶了个大奶奶,脚又大,嘴又歪!气的大爷不起来。大奶奶大奶奶你快走!大爷好了(注一)你再来。 注1好了:由恼恢复喜欢之意。 迎财神 正月里,正月正,正月十五挂红灯。红灯挂在大门外,但不知财神来不来。 小喜鹊 小喜鹊,尾巴长;娶上老婆忘了娘!把娘放在山顶上,把媳妇背在坑头上;肥猪肉,稻米饭,不吃不吃又铲上。 新嫂嫂 新嫂嫂,脚儿小,才来三天就上灶;弄的东西味不好,惹得公婆都恼了;公一棒,婆一鞭,打得媳妇泪涟涟。 光棍难 天上星,一对对,我做光棍真不对,自做饭,自熬汤,眼泪滴在锅盖上;自铺床,自叠被,夜间一个孤独睡。 注 光棍:没有媳妇的人也。 家雀儿 家雀儿家雀儿,就地滚,打得丈夫去买粉。买上粉来他不搽,打得丈夫去买麻。买上麻来不拧绳,打得丈夫去买锅。买上锅来他嫌小,打得丈夫去买枣。买上枣来他嫌红,打得丈夫去买绳。买上绳来他上吊,急得丈夫瞎独跳(注2)。 题注 家雀儿:指麻雀。 (注2)瞎独跳:顿足跳跃。 一棵白菜 一棵白菜就地黄,三岁小孩没了娘。跟着爹爹还好过,但怕爹爹娶后娘。后娘娶了三年整,生个儿子叫孟良。母亲做的龙须面,孟良吃稠我喝汤,端起碗,泪汪汪,搁下碗,想亲娘。后娘问我“哭甚啦”?“碗底烧的手心惶”。 马莲开花 马莲开花一片蓝,如今姑娘会装扮:穿红鞋著蓝衫,擦胭抹粉门前站,她娘骂她不要脸,她说:“嫁到婆家,永也不受你的管。” 小老鼠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不下来,猫来了,看你下来不下来。 豆皮皮 豆皮皮,上房瞭姨姨,姨姨坐着花花轿,舅舅骑着癣毛驴。姨姨没耳环,带的一对大酒坛;舅舅没帽子,戴的一个沙吊子。 注:沙吊子:沙锅也。 拉锯,扯锯 拉锯,扯锯,姥姥家门口唱大戏;搬闺女,待女媚,外甥小子也要去,一个比兜打回去。(注) 注:比兜:比读平声,比兜,打耳光。 豆芽菜 豆芽菜,水晶晶;媳妇吃上打公公,打的公公没注意,庙儿后头告土地,土地土地点头头,该不(注)你个老猴猴。 该不:可怜、惋惜的意思。 大豆花 大豆花儿本本开,大姊请了二姊来,二姊抱的包袱哭了来;姊姊!姊姊!哭甚哩:“公公打,婆婆骂,那个东西不说话,(注)唉唉!我真命苦呵!” 那个东西:指自己丈夫。 喜雀雀 喜雀雀,咂咂叫,客人快来到。三匹马,五顶轿,轿内坐的一个混沌炮(注)。鞭儿挂在门头上,鞋儿脱在炕沿下,八仙桌儿,乌木筷儿,四个菜碟炒鸡子儿;喝口酒儿,就口菜儿,ㄍㄚㄅㄥ(旧注音符号,相当于现代的汉语拼音。音“咯叭”)咬块盐蒜瓣儿。 混沌炮:也说混沌球,指人脑袋不大灵光。 豆芽菜 豆芽菜,根里粗,婆婆打我为小姑。谁家没有儿和女,为甚亲你小闺女。 其二 豆芽菜盆盆里生,姥姥抱的亲外甥,老爷见了哈哈笑,舅舅见了买饼饼,舅母见了把嘴抿。“不用你抿,不用你扭,当日来了当日走”。 破骡车 破骡车儿大马拉,忽隆忽隆到娘家。娘娘出来抱娃娃,爹爹出来抱包袱,哥哥出来瞅一眼,嫂嫂出来扭一眼,“不用你瞅,不用你扭,当日来了当日走,不吃你的饭,不喝你的酒”。 亲外甥 花红轮儿车就道滚,我是舅舅的亲外甥,舅舅叫我家里坐,舅母见我恼恨恨。不吃你的茶,不喝你的酒,拿起鞭子就是走。走在小路上,碰见小姊姊,小姊姊切豆腐,切破手。告舅舅,舅舅不是好舅舅,鼻连洼里炒豆豆。 碰见:遇见。 针札花 针札札花,抱娃娃,娃娃呢?猫儿吃啦;猫儿呢?上了山啦;山呢?雪埋啦;雪呢?消了水啦;水呢?和了泥啦;泥呢:抹了墙啦;墙呢?猪儿窘塌啦;猪儿呢?一棍打死啦;猪肉呢?我吃啦;猪皮呢?蒙了鼓啦;鼓呢?打破啦;鼓圈呢?汇了粪啦;粪呢?种了瓜啦;瓜呢?我吃啦;瓜子呢?我嗑啦;瓜子皮呢?烧了坑啦;瓜瓜!打你两个馋嘴吧! 其二 针札札花,倍子儿开;大娘喝酒二娘ㄕㄞ,三娘端着菜碟儿来,四娘喝的纷纷醉,五娘抱来黄绫被,黄绫被上好花儿,咱娘骂我小家儿,我不是随来的,也不是带来的,花花轿儿娶来的。打开箱,撬开柜,红缎子鞋十八对,你一对,我一对,留下一对赔闺女。“娘!娘!赔甚呀”?“金银耳环赔你呀”;“爹!爹!赔甚呀”?“皮箱立柜赔你呀”;“哥!哥!赔甚呀”?“典了房,卖了地,送的小妹妹嫁女婿”;“嫂!嫂!赔甚呀”?“破盆子,烂罐子,打发小姑儿嫁汉子”!关大门,锁二门,一下子来了你的脚后跟,永辈子不叫你上我的门。 老丫头 滴哩哩盘,盖三间,老丫头耍来吧!不耍云,做甚哩?做鞋哩,做上鞋做甚呀?嫁呀,嫁给谁家?嫁给马家,马家不是好人家,好赖各待(注)嫁了吧。 好赖各待:不论好坏。 谁要你呀 哒崩哒,(注)里哒崩,猫儿上了碗架头,吃了奶奶的肥羊肉,奶奶下来骂丫头;丫头呀!好鬼呀,谁家要你呀! 哒崩哒,里哒崩:旧时洗衣服用棒捶捶打衣服的声音。 马莲草 圪都都(注)开花,马莲儿上架。夜里梦见姊姊哭家来,姊姊姊姊你别哭,明日后日搬你去。什么车?红缨缘儿绿油车。什么鞭,金鞭,银鞭,赶到姊姊南山。南山下来流水水,姊姊下来洗手手;洗的手儿白白的,捏的饺儿湾湾的,公一碗,婆一碗,不给小姑儿留一碗,小姑儿过来湾一眼。 圪都都:指花蕾。 狗咬啦 狗咬啦,截壁子偷草啦;聋子听见啦;瞎子看见啦;瘤子拉去啦;拐子赶去啦;一赶赶到稀泥胡同里,摸着是个秃子,捉住辫子好打,打了一个雾气尘冈。 月亮白光光 月亮白光光,贼来偷酱缸。聋子听见忙起床,哑子高声喊出房,跛子追上去,瞎子也来帮,一把抓着贼辫子,原来是个秃和尚。 秃子秃 秃子秃,秃子头上种的二亩谷,人家打了三石五,秃子打了一帽壳;人家看的谷子笑,秃子抱着帽壳哭。 疤子疤 疤子疤,疤子疤,疤子吵嘴疤子劝,疤子打架疤子拉,疤子拾个大铜元,疤子买的吃,疤子买的喝。疤子上树捉蛤蟆,蛤蟆放了个出流儿屁,臭的疤子不出气。 燕儿 燕儿燕儿罢(音,分开的意思)叉叉,你娘嫁给小侉侉;小侉侉历害,一脚踢出你娘屁来。小侉侉不要,急得你娘独跳;小侉侉要啦,乐的你娘笑啦。
万全区旧志整理成果丰硕万全区档案史志局秉承保存珍稀文献、传承历史文化、服务社会的宗旨,在区政府的支持下,从2013年下半年着手万全区历史旧志的收集整理工作,先后派出吴万春、吕鸿年等赴保定河北大学图书馆、天津图书馆、河北省档案局、北京国家图书馆等单位、部门寻找相关资料,历时三年多的艰苦努力,将(清)康熙《宣镇西路志》、乾隆七年《万全县志》、道光十四年《万全县志》、民国二十二年《万全县志》收集齐全,采取整理影印的方式于2017年1月出版了《万全旧志集成》,共计4函、23册,185余万字。注明版本来源,保持版本原貌,同时简单点教。为文史研究者和爱好者提供了真实可靠的历史文献资料,同时也使这些珍贵的典籍文献得以保存。[康熙]《宣镇西路志》(清)刘先衡、钱永祺纂修。康熙十二年(1673)曾奉旨创修宣镇西路志,后原创稿所存无几。康熙三十二年(1693)宣镇西路改置万全县。是志是康熙十九年(1680)从散佚创修稿中续修成的。分四卷二十门六十二目,约四万字。是志对明清时各城堡兵制数额、军备情况记叙较详,并记载了金大安三年(1211)金将定薛及元主战于野狐岭及以后十八次征战。艺文门有明总督方逢时《训练疏》等军事论议,对研究军事有一定参考价值。有康熙十九年抄本。[乾隆]《万全县志》(清)左承业纂修。是志竟稿于乾隆六年(1741),十年付梓。全书十卷(首一卷),卷首有《万全舆地全图》,正文分十门五十七目,约十一万字。沿革目上溯三代,下迄明清,记该县行政区划及地名变迁,考订精确,颇有史料价值。事纪目记有魏泰常八年(423)筑长城以御柔然,辽太祖三年(909)筑羊城于炭山以通市易,成吉思汗败金兵、明将李文忠败元兵于野狐岭(在县西北)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及战役,是研究北魏、辽、金、元各代历史的有用资料。军制、军储、马政、军器、学校、义学、书院诸目,对明清两代边防军的编制、粮饷、鞍马管理、武器装备,地方各类学校的设置、学生守则、工作条例,记录系统详尽,可供研明清两代军事教育参考。有乾隆十年(1745)刻本。[道光]《万全县志》(清)左承业原本,施彦士绩纂。是志共十卷(首一卷),卷首有图经、凡例。正文分十门三十二目,子目若干,记事止于道光十四年(1834),约十八万字。是志御就清乾隆七年(1742)左承业所修原本,施彦士于道光十四年续纂。[民国]《万全县志》路联逵修,任守恭纂。是志自民国二十年(1931)开修,二十三年告竣付梓,记事止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全书共十二卷(首一卷),正文分十三门八十四目,约六十五万字。分地理、古迹、物产、生计、选举、人物、职官、治绩、政治(上中下)、礼俗、文艺(上下)、大事记、志余16个专志。张家口时属万全县,另设一册。是志所载事迹,一般自道光十五年起接叙,已视前志存不予复述。生计志从人口问题入手,研究地方经济发展,颇具特色。有民国二十三年(1934)铅印本。
无商不尖与无商不奸 前些时间我在农村收到一把铜尺,据卖铜尺的老农讲他家的老祖是开布店的,这尺子就是当时布店用的。但这把尺子的长度让我很困扰:34.75厘米,比现行的市尺长了1.45厘米,比明清的31.1和宋元的31.68厘米都长。后来在看到一篇文章后才恍然大悟,原来这里还有一个商业道德的问题:“满尺让三”。就是说在你买一尺布的东西,商家会自动让你三分,这也让我想起小时候在布店看到营业员在量布的时候也不是在正好一尺的地方给你拉开,而是用尺子的侧面再向前量一点。想来那尺子不只是长度是定制,而且宽度也是有说法的。 我们常说“无商不奸”其实也是一个误用,“无商不奸”是后人杜撰的,原意为“无商不尖”。 “无商不尖”,出典为旧时买米以升斗作量器,故有“升斗小民”之说。卖家在量米时会以一把红木戒尺之类削平升斗内隆起的米,以保证分量准足。银货两讫成交之后,商家会另 外在米筐里氽点米加在米斗上,如是已抹平的米表面便会鼓成一撮“尖头”。量好米再加点添点,已成习俗,即但凡做生意,总给客人一点添头。这是老派生意人一种生意噱头,这一小撮“添头”,很让客人受用,故有“无商不尖”之说。 “无商不尖”还体现在去布庄扯布,“足尺放三”、“加三放尺” 。如果倒过来说“无尖不商”倒是更好说明问题,没有这样的“放三”“添尖”诚实与胸怀是作不成商人的。   客观的来讲,商业是一种交易行为,考查的是从事商业行为当事人的眼光、胆识、对市场需求的敏感和把握程度,是存在风险的,因此获利较大,商人的精明常常给使用者一种“奸诈”的印象,认为购买的商品并非物有所值,容易忽略了涵盖在其中的智力成果及其价值,因此无商不奸不排除略带情绪的一种说法;   此外,在市场经济发展初期,市场不规范制度不健全,尤其是从业者道德素质良莠不齐的状况下,存在很多扰乱市场的行为,因此更加印证了“无商不奸”的说法。 “奸”只能“自毁前程”,断了自己的财路,而一些老商号,老字号能长存至今,盛名不衰也是有其智慧与谋略在的。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