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九猎人 城市九猎人
关注数: 24 粉丝数: 228 发帖数: 1,870 关注贴吧数: 21
怀念昨日的武林风 我是一位武林风的忠实观众,从2004年河南卫视推出武林风栏目以来,始终关注这个搏击赛事。应该说,早期的武林风,选手的水平根本无法和现在的相比,选手之间的对抗远没有现在的激烈,比赛规则也不固定。比赛的竞技性不是特别强,反而是娱乐性更多一些。有武林宝贝选拔赛,相当于选美大赛,还有一些让普通观众走向擂台的表演节目,具体叫啥我忘记了。武林风栏目组甚至还有一批专门培训的,用于参与表演的武术运动员。总之,武林风不像一台搏击赛事,更像一台娱乐节目。武林风最火的,最吸引人的节目,应该是百姓擂台,百姓擂台有群众海选,海选最大程度的激发了群众的参与性,让更多的民间高手走上了擂台,海选对于国术的推动作用是无法估量的,他超越了任何武术赛事,甚至超越了国家武术协会这么多年对于武术的推动作用(估计很多人表示异议)。百姓擂台的选手,来自各个行业,个性鲜明,各自打法千奇百怪,他们的水平参差不齐,实力绝对无法和现在的专业选手相比,但是现在的选手水平高了,选手的特点却没有了(遗憾)。百姓擂台打到最后,终于打出一个英雄,王洪祥,王洪祥擂台上创造了29场连胜的记录,最后武林风居然给他冠名中华英雄(这可不是一般的名号)。后来的武林风逐渐走向了国际化道路,开展了中美、中欧、中泰、中日、中伊等对抗赛,发展成为国际性的武术赛事,现在的著名选手,死神方便也已经创造了34场连胜的记录,早已超越了王洪祥,但是我觉得,方便是专业运动员出身,而王洪祥是真正的民间选出的高手,他经历的是一个传奇故事,这就是从一个普通人蜕变为神的过程,因此,方便无论创造多少场连胜,都无法和王洪祥相比。而这种传奇故事,我感觉不会再有了,因为今天的武林风,选手水平都太高了,很多有希望的苗子,在没有走向擂台前,就已经被打回家了。而武林风编导只有一个,主持人只有一个,他们也没有那么多经历去挖掘民间高手,扶持希望之星。他们守着几个招牌运动员,保证栏目的收视率,保证有赞助商、有钱赚就行了。然而我永远怀念昨日的武林风,怀念那些个性鲜明的百姓选手!
如何让比赛充满特色与个性 无论是拳击,还是自由搏击,还是散打,也无论日本的K1,还是美国的UFC,最开始的时候选手总是个性鲜明,风格独特。比如UFC大赛,开始总是让观众一眼就能看出这个选手是练拳击的、练泰拳的、练柔道的、练柔术的、练摔跤的,但是随着比赛的深入,选手逐渐失去个人的特色,变得越来越趋同,慢慢的我们再也看不到那种鲜明的个性了,我们看到的是,赛场上选手之间,用着基本相同的进攻和防守手段,打法及其类似,看着看着感觉没意思极了。当然,选手为了能够取胜,有时候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特色,变得越来越功利,这可以理解。有什么好办法,让这些选手依然能够保持个人的特色,保持本门的技法呢?就拿武林大会来说吧,规则是一样的,那怎么样才能保持各个门派拳法的特色呢?让观众一眼能看出,这个是练太极拳的,这个是练螳螂拳的,这个是练咏春拳的,这个是练八卦掌的!我抛砖引玉,提出两个办法,一个是让套路表演成为对抗的一部分,也就是说比赛的双方都要打打套路,这个分数还要计入最后的对抗得分,当然这个分数占总分数的比例,需要认真推敲,这样可以避免一些根本没练过本门技法的选手走上擂台。第二个是让各个门派内部多进行对抗,让门派之间尽量减少对抗,比如太极拳对抗八卦掌,一年(甚至两年)只有到最后阶段,由本门派选出的代表选手进行对抗,决出不同拳种的胜负,这样一来,各个门派技法特色一定非常鲜明。
中国真功夫确实很精彩 本人是功夫迷,国际国内各种功夫赛事都非常喜欢看,日本的K1,美国的UFC,职业拳击等。中国国内的功夫赛事很多,武林风搞了很多年了,在国内国际上的影响越来越大,武林风不断修改着规则,与国际接轨,现在的武林风规则,与日本K1的自由搏击非常接近了。而央视的武林大会,走的是传统武术的道路,挖掘传统武术,弘扬功夫精髓,但是搞了几年,观众有些不太买账,感觉比赛精彩程度不高,对抗性不强,不让击打头部,有些像推人比赛,摔跤比赛等等,他们以后的发展还是未知数。而昆仑决是青海电视台推出的节目,他们走的是高端的道路,直接聘请国际高手平运动员参赛,另外增加MMA综合格斗赛事,应该说昆仑决定位很高,比赛确实精彩,但能否持续发展还要时间来验证。而中国真功夫是国家体育总局主办,陕西电视台协助承办的大型赛事,来参赛的基本都是国家注册的专业散打运动员,比赛场地是圆形没有围绳,这个场地非常棒(我认为),比赛规则基本上是散打规则,踢、打、摔等技法必须全面,同时还有一种技法非常特别,就是推法,可以推下擂台,实践证明,推法在街头实战中是非常有用的,真功夫的擂台恰恰可以使这种技法得以体现。从已经进行的比赛来看,真功夫确实是非常精彩的,因为选手表现了更多的技法,除了MMA的技法超过了真功夫(MMA可以使用地面技法),其他赛事的技法都不如真功夫全面,因此我认为真功夫是非常棒的,很有前途的,希望组办方能够集思广益,把赛事越办越好。
【千古之谜】太子丹与秦始皇有什么深仇大恨 太子丹为什么要派遣荆轲刺杀秦始皇,两人之间到底有什么深仇大恨。根据史书记载,太子丹派人刺杀秦王,主要是想造成秦国大乱,进而阻止秦国统一六国,二来是因为太子丹在秦国受到了不礼貌的待遇,但是具体是什么待遇,史书没有记载。我认为第一条理由不够充分,秦国强大不是一天两天了,秦国与燕国隔着赵国,两国之间并没有什么世仇,燕国地处北方,秦国统一六国定会最后考虑燕国,另外太子丹就算刺杀了秦始皇也未必能阻止秦国统一六国,这个太子丹应该很清楚。我比较赞同第二条理由,就是太子丹在秦国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究竟是什么待遇,电视剧上杜撰的是因为女人,因为韩弥两个人成为了情敌,这个观点太戏剧化了,不足信,以太子丹的人质身份和当时秦国与燕国的低位,太子丹怎么会傻到和秦王争夺女人呢?一个人质本来就是寄人篱下,低人一等的,别说是争夺女人,就是秦王喜欢太子丹的妻子,我认为太子丹也会拱手把女人送给秦王的。具体是什么原因,听我慢慢道来:太子丹曾经两次入秦为人质,第一次是秦王3年,前245年,秦王15岁那年,这个时候的太子丹应该是二十出头,比秦王大5到7岁,而秦王还是小孩,不可能和太子丹争夺女人。秦燕第一次结盟,目的是共同伐赵,没想到赵国非常聪明,马上割去了河间五个城市,拱手送给了秦国,这样秦燕两国的结盟就被瓦解了,太子丹前243年被遣送回国,赵国大将李牧伐燕,大胜,夺取了多个城市,秦国不但坐视不管,反而从赵国的战利品中,又得到一些城市,等于把燕国戏耍了一番。此后长达七年的时间,进入了停战期,主要原因是秦国闹家窝子,嫪毐乱宫,于前238年被杀,前237年吕不韦自尽,这些都和秦始皇的母亲有关,这让秦王非常恼火。直到236年,秦王长大成人,确立了自己的权威,趁着赵国伐燕的时候,夺取了赵国的邺城,235年再次攻赵得胜,但是在234年伐赵的时候,遭到赵国大将李牧的顽强抵抗,233年又被李牧打回来了。这个时候,秦国燕国,由于共同的利益,再次走到一起而结盟,太子丹应该是于234年或者233年入质于秦的,232年太子丹就回去了,在秦国待了最多不到两年,太子丹是燕王喜的儿子,燕王最最器重的人,这从太子丹回国以后就开始亲理朝政就能感知。太子丹第二次来到秦国,已经是三十多的人了,说是人质,其实是充当使者的身份,目的是非常明确,与强大的秦国结盟,共同讨伐赵国,并和秦国签订合约,想从共同伐赵的战争中分得好处,并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但是此时的秦王胃口越来越大,根本不把弱小的燕国看在眼里,太子丹一定是一再提出与秦王签订条约,而秦王不允,秦王年轻气盛,说话也不好听,再加上上一次燕国被戏耍过一次,逐渐的太子丹恼羞成怒,愤而离开秦国,于232年回国。他知道以燕国的实力,根本不可能打败强大的秦国,只有采取极端的手段,派杀手刺杀秦王,以解心头之恨,长达5年的准备,于227年荆轲刺秦,失败而引火烧身,秦灭燕。
太子丹与秦始皇有什么深仇大恨 太子丹为什么要派遣荆轲刺杀秦始皇,两人之间到底有什么深仇大恨。根据史书记载,太子丹派人刺杀秦王,主要是想造成秦国大乱,进而阻止秦国统一六国,二来是因为太子丹在秦国受到了不礼貌的待遇,但是具体是什么待遇,史书没有记载。我认为第一条理由不够充分,秦国强大不是一天两天了,秦国与燕国隔着赵国,两国之间并没有什么世仇,燕国地处北方,秦国统一六国定会最后考虑燕国,另外太子丹就算刺杀了秦始皇也未必能阻止秦国统一六国,这个太子丹应该很清楚。我比较赞同第二条理由,就是太子丹在秦国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究竟是什么待遇,电视剧上杜撰的是因为女人,因为韩弥两个人成为了情敌,这个观点太戏剧化了,不足信,以太子丹的人质身份和当时秦国与燕国的低位,太子丹怎么会傻到和秦王争夺女人呢?一个人质本来就是寄人篱下,低人一等的,别说是争夺女人,就是秦王喜欢太子丹的妻子,我认为太子丹也会拱手把女人送给秦王的。具体是什么原因,听我慢慢道来:太子丹曾经两次入秦为人质,第一次是秦王3年,前245年,秦王15岁那年,这个时候的太子丹应该是二十出头,比秦王大5到7岁,而秦王还是小孩,不可能和太子丹争夺女人。秦赵第一次结盟,目的是共同伐赵,没想到赵国非常聪明,马上割去了河间五个城市,拱手送给了秦国,这样秦燕两国的结盟就被瓦解了,太子丹前243年被遣送回国,赵国大将李牧伐燕,大胜,夺取了多个城市,秦国不但坐视不管,反而从赵国的战利品中,又得到一些城市,等于把燕国戏耍了一番。此后长达七年的时间,进入了停战期,主要原因是秦国闹家窝子,嫪毐乱宫,于前238年被杀,前237年吕不韦自尽,这些都和秦始皇的母亲有关,这让秦王非常恼火。直到236年,秦王长大成人,确立了自己的权威,趁着赵国伐燕的时候,夺取了赵国的邺城,235年再次攻赵得胜,但是在234年伐赵的时候,遭到赵国大将李牧的顽强抵抗,233年又被李牧打回来了。这个时候,秦国燕国,由于共同的利益,再次走到一起而结盟,太子丹应该是于234年或者233年入质于秦的,232年太子丹就回去了,在秦国待了最多不到两年,太子丹是燕王喜的儿子,燕王最最器重的人,这从太子丹回国以后就开始亲理朝政就能感知。太子丹第二次来到秦国,已经是三十多的人了,说是人质,其实是充当使者的身份,目的是非常明确,与强大的秦国结盟,共同讨伐赵国,并和秦国签订合约,想从共同伐赵的战争中分得好处,并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但是此时的秦王胃口越来越大,根本不把弱小的燕国看在眼里,太子丹一定是一再提出与秦王签订条约,而秦王不允,秦王年轻气盛,说话也不好听,再加上上一次燕国被戏耍过一次,逐渐的太子丹恼羞成怒,愤而离开秦国,于232年回国。他知道以燕国的实力,根本不可能打败强大的秦国,只有采取极端的手段,派杀手刺杀秦王,以解心头之恨,长达5年的准备,于227年荆轲刺秦,失败而引火烧身,秦灭燕。
长平之战功过是非 第一、长平之战赵败秦胜是必然,国家打仗是综合实力的对抗,秦国当时综合实力超过赵国。 第二、赵孝成王临战换帅是迫不得已,廉颇要打消耗战,从战术上是正确的,打不过就防守,这没错,但是从战略上是错误的,这个赵孝成王心里最有数,赵国是坚持不下去了,因为已经没有军粮了,几十万军队已经集结好了,不能就地解散,也不能长期守下去,因为养不起这么多军人,所以临时换上赵括,全面出击,誓死一拼是正确的。 第三、军事上是有差距的,从开始廉颇对阵秦国也没有淘到什么好处,就可以看出,赵国对秦国正面冲突是打不过的,赵军勇猛没有什么问题,单兵作战不促秦兵,但是机械化程度就差很远了,秦兵有装甲马车,四个马拉的车,都配着铁甲,这战车不是拉普通士兵的,而是拉大型设备的,什么设备?撞击城门的撞城车,爬城用的云梯车,大型弩车,这可不是一般的弓弩,需要两个人使出全身的力气拉起的强弩,能射穿一般的铠甲,射程可以达到几百米,还有连弩车,就是可以同时发射很多箭头的弩,好比现在的机关枪,还有投石车,这石头从天而降,盾牌也挡不住,这些武器在战国后期已经有了,当时的战车好比现代的坦克一样厉害。 第三、赵括是有责任的,尽管赵败秦胜是必然,但是赵国败的这么惨,主帅被杀,主力被包围全歼,这个赵括难逃其责,秦国再强大,兵力也不必赵国多多少,还不足以包围赵兵,按照比例赵国45万大军,秦国至少要四倍的兵力才能包围全歼,但是秦兵却以相当的兵力全歼了赵军,除了有秦兵武器装备厉害,主帅指挥得当,巧妙利用地形优势,赵括难逃其责,输是可以的,但是输的这么惨就不对了,不应该。
长平之战的功过是非 第一、长平之战赵败秦胜是必然,国家打仗是综合实力的对抗,秦国当时综合实力超过赵国。 第二、赵孝成王临战换帅是迫不得已,廉颇要打消耗战,从战术上是正确的,打不过就防守,这没错,但是从战略上是错误的,这个赵孝成王心里最有数,赵国是坚持不下去了,因为已经没有军粮了,几十万军队已经集结好了,不能就地解散,也不能长期守下去,因为养不起这么多军人,所以临时换上赵括,全面出击,誓死一拼是正确的。 第三、军事上是有差距的,从开始廉颇对阵秦国也没有淘到什么好处,就可以看出,赵国对秦国正面冲突是打不过的,赵军勇猛没有什么问题,单兵作战不促秦兵,但是机械化程度就差很远了,秦兵有装甲马车,四个马拉的车,都配着铁甲,这战车不是拉普通士兵的,而是拉大型设备的,什么设备?撞击城门的撞城车,爬城用的云梯车,大型弩车,这可不是一般的弓弩,需要两个人使出全身的力气拉起的强弩,能射穿一般的铠甲,射程可以达到几百米,还有连弩车,就是可以同时发射很多箭头的弩,好比现在的机关枪,还有投石车,这石头从天而降,盾牌也挡不住,这些武器在战国后期已经有了,当时的战车好比现代的坦克一样厉害。 第三、赵括是有责任的,尽管赵败秦胜是必然,但是赵国败的这么惨,主帅被杀,主力被包围全歼,这个赵括难逃其责,秦国再强大,兵力也不必赵国多多少,还不足以包围赵兵,按照比例赵国45万大军,秦国至少要四倍的兵力才能包围全歼,但是秦兵却以相当的兵力全歼了赵军,除了有秦兵武器装备厉害,主帅指挥得当,巧妙利用地形优势,赵括难逃其责,输是可以的,但是输的这么惨就不对了,不应该。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