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nbaicuan qinbaicuan
太原车贷,广汽三菱,东南汽车。pos机办理
关注数: 206 粉丝数: 106 发帖数: 2,464 关注贴吧数: 103
西溪的晴雨 西北风未起,蟹也不曾肥,我原晓得芦花总还没有白,前两星期,源宁来看了西湖,说他倒觉得有点失望,因为湖光山色,太整齐,太小巧,不够味儿,他开来的一张节目上,原有西溪的一项;恰巧第二天又下了微雨,秋原和我就主张微雨里下西溪,好教源宁去尝一尝这西湖近帝的野趣。 天色是阴阴漠漠的一层,湿风吹来,有点儿冷,也有点儿香,香的野草花的气息。车过方井旁边,自然又下车来,去看了一下那座天主圣教修士们的古墓。从墓门望进去,只是黑沉沉,冷冰冰的一个大洞,什么也看不见,鼻子里却闻吸到了一种霉灰的阴气。 把鼻子掀了两掀,耸了一耸肩膀,大家都说,可惜忘记带了电筒,但在下意识里,自然也有一种恐怖,不安,和畏缩的心意,在那里作恶,直到了花坞的溪旁,走窗明几净的静莲庵(?)堂去坐下,喝了两碗清茶,这一些鬼胎, 方才洗涤了个空空脱脱。 游西溪,本来是以松木场下船,带了酒盒行厨,慢慢儿地向西摇去为正宗。像我们那么高坐了汽车,飞鸣而过古荡,东岳,一个钟头要走百来里中的旅客,终于是难度的俗物,但是俗物也有俗益,你若坐在汽车座里,引颈而向西向北一望,直到湖州,只见一派空明,遥盖在淡绿成阴的斜平海上;这中间不见水,不见山,当然也不见人,只是渺渺茫茫,青青绿绿,远无岸,近亦无田园村落的一个大斜坡,过泰亭山后,一直到留下为止的那一条沿山大道上的景色,好处就在这里,尤其是当微雨朦胧,江南草长的春或秋的半中间。 从留下下船,回环曲折,一路向西向北,只在芦花浅水里打圈圈;圆桥茅舍,桑树蓼花,是本地的风光,还不足道;最古怪的,是剩在背后的一带湖上的青山,不知不觉,忽而又会得移上你的面前来,和你点一点头,又匆匆的别了。 摇船的少女,也总好算是西溪的一景;一个站在船尾把摇橹,一个坐在船头上使桨,身体一伸一俯,一往一来,和橹声的咿呀,水波的起落,凑合成一大又圆又曲的进行软调:游人到此,自然会想起瘦西湖边,竹西歌吹的闲情,西源宁昨天在漪园月下老人祠里求得的那枝灵签,仿佛是完全的应了,签诗的语文,是《庸风桑中》章末后的三句,叫作“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此后便到了交芦庵,上了弹指楼,因为是在雨里,带水拖泥,终于也感不到什么的大趣,但这一天向晚回来,在湖滨酒楼上放谈之下,源宁却一本正经地说:“今天的西溪,却比昨日的西湖,要好三倍。” 前天星期假日,日暖风和,并且在报上也曾看到了芦花怒放的消息;午后日斜,老龙夫好,又来约去西溪,去的时候,太晚了一点,所以只在秋雪庵的弹指楼上,消磨了半日之半。一片斜阳,反照在芦花浅渚的高头,花也并未怒放,树叶也不曾凋落,原不见秋,更不见雪,只是一味的晴明浩荡,飘飘然,浑浑然,洞贯了我们的肠腑,老僧无相,烧了面,泡了茶,更送来了酒,末后还拿出了纸和墨,我们看看日影下的北高峰,看看庵旁边的芦花荡,就问无相,花要几时才能全白?老僧操着缓慢的楚国口音,微笑着说:“总要到阴历十月的中间; 若有月亮,更为出色。”说后,还提出了一个交换的条件,要我们到那时候,再去一玩,他当预备些精馔相待,聊当作润笔,可是今天的字,却非写不可,老龙写了“一剑横飞破六合,万家憔悴哭三吴”的十四个字,我也附和着抄了一副不知在那里见过的联语:“春梦有时来枕畔,夕阳依旧上帘钩。” 喝得酒醉醺醺,走下楼来,小河里起了晚烟,船中间满载了黑暗,龙妇又逸兴遄飞,不知上那里去摸出了一枝洞箫来吹着。“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倒真有点像是七月既望,和东坡在赤壁的夜游。
雨 我生长江南,按理是应该是不喜欢雨的,但春日冥蒙,花枝枯竭的时候,得几点微雨,又是一件多么可爱的事情!“小楼一夜听春雨”,“杏花春雨江南”,“天街细雨润如酥”,从前的诗人,早就先我说过了。夏天的雨,可以杀暑,可以润禾,它的价值的大,更可以不必再说。而秋雨的霏微凄冷,又是别一种境地,昔人所谓“雨到深秋易做霖,萧萧难会此时心”的诗句,就在说秋雨的耐人寻味。至于秋女士的“秋雨秋风愁煞人”的一声长叹,乃别有怀抱者的托词,人自愁而,何关雨事。三冬的寒雨,爱的人恐怕不多。但“江关雁声来渺渺,灯昏宫漏听沈沈”的妙处,若非身历其境者决领悟不到。记得曾宾谷曾以《诗品》中语句时,叫做《赏雨茅屋斋诗集》。他的诗境如何,我不晓得,但“赏雨茅屋”这四个字,真是多么的有趣!尤其到了冬初秋晚,正当“苍山寒气深,高林霜叶稀”的时节。 此句“春日冥蒙,花枝枯竭”很不恰当!!!春日冥蒙,花枝发芽,这才对。这是基本自然常识,不知他怎么想的。 此句“秋女士的“秋雨秋风愁煞人”的一声长叹,乃别有怀抱者的托词,人自愁而,何关雨事”,把鉴湖女侠的千古名句一语抹杀。‘雨到深秋易做霖,萧萧难会此时心“,引用这一句又是什么意思呢???!!!人自萧萧,何关雨事~~~~~~~~~~~
不要只是相信 不要只是相信《增支部第四集第一九三经》   有一次,一位名叫跋提的离车族人,到毗舍离城的重阁讲堂拜访佛陀。   离车族人跋提对佛陀说:   “大德!我听到这样的传言:   ‘沙门瞿昙会迷惑人的幻术,又通晓拐引术,会诱拐其他教派的门徒。’   大德!这是真的吗?还是有人故意诽谤世尊的呢?我们不愿意诽谤世尊,特地来向世尊求证。”   “跋提!    不要只因为那是多数人的主流观点,就信以为真;    不要只因为那是来自古老口传的吠陀,就信以为真;    不要只因为那是来自有完整传承者的教说,就信以为真;    不要只因为那是来自经典,就信以为真;    不要只基于合乎逻辑,就信以为真;    不要只基于合乎推理,就信以为真;    不要只基于合乎理性思惟,就信以为真;    不要只基于合乎深思所成的观点,就信以为真;    不要只凭着教说者的权威与好口碑,就对他所说的信以为真;    不要只因为这位出家沙门是我的老师,就对他所说的信以为真。    跋提!一件事只要做了以后,会有不善的、有罪过的、智慧者所谴责的结果,或者会有所执着,因而引发出无益之苦的,跋提!那就是应当舍离断除的。”   接着,佛陀举了些明确的实例来说明:   “跋提!人的心中如果起了贪,起了瞋,你们认为是有益呢?还是无益呢?”   “大德!是无益的。”   “跋提!因为心中起了贪念、愤怒的人,会被贪、怒所蒙蔽而起执着,这样,杀人、抢夺、**、欺诳等恶行,就都做得出来。不但自己做了,还会教唆别人一起做。这样的人,是不是像陷于漫漫黑夜,一直受着无益之苦呢?”   “大德!确实是这样的。”   “跋提!这样,你们认为贪与瞋,是善还是不善呢?是有罪过还是无罪过呢?有智慧的人都会谴责还是称赞呢?”   “大德!那是不善的;是罪过的;有智慧的人都会谴责的。”跋提答。   “跋提!心中不起贪、不起瞋的人,就不会被贪、怒所蒙蔽,不起执着,而能远离杀人、盗夺、邪淫、欺诳等恶行。不但自己远离,也会劝别人远离,这样的人,是不是常在安乐中受益呢?”   “大德!确实是这样的。”   “跋提!这样,你们认为无贪、无瞋,是善还是不善呢?是有罪过还是无罪过呢?有智慧的人都会谴责还是称赞呢?”   “大德!那是善的;是无罪过的;有智慧的人都会称赞的。”   “跋提!世界上的寂静善士,都是这样教导弟子的:应当调伏贪、瞋、痴、激愤而安住,贪、瞋、痴、激愤调伏了,身、语、意就不会因贪、瞋、痴、激愤而造业。”   跋提听了佛陀这一番教导,大为折伏,因而对佛陀说,即日起愿意终生归依佛陀,为在家佛弟子。此时,佛陀再回到最初的话题,反问跋提说:   “跋提!我可曾对你说:‘来!跋提!来当我的弟子吧,我是你的老师。’”   “大德!不曾。”   “跋提!所以,那些说‘沙门瞿昙会迷惑人的幻术,又通晓拐引术,以诱拐其他教派门徒’的,只是一些不动脑筋深思的沙门、婆罗门,对我不实诽谤的话罢了。”   “啊!大德!这真是善巧的引诱,美妙的幻术啊。我殷切地期盼您也能以这样善巧的引诱,诱导我亲爱的族人,让我的族人,都能获得长远的利益与安乐。大德!如果所有的刹帝利、婆罗门、吠舍、首陀罗都能听到这样善巧诱导,那么,所有的刹帝利、婆罗门、吠舍、首陀罗也都能获得长远的利益与安乐。”   “跋提!的确是这样的。跋提!不仅如此,所有的天、魔、梵、沙门、婆罗门、天神、民众也一样。即使是讲堂外的那些大树,如果能有思惟,也能经由这样的诱导而断除不善法,具足善法,获得长远利益与安乐的,更何况是人呢!”
小故事 有一日,耆那教的聪慧弟子刀师氏村长来到那烂陀拜访佛陀。刀师氏恭敬问讯佛陀后,问说:「大德!西部地方的婆罗门拿着水瓶,佩带着百合花环,以水净身,以火祭祀,他们宣称做这样的宗教祭拜仪式,能使亡者迅速离苦得乐,超生到天界。大德!你是世尊、阿罗汉、正等觉者,你能否把全世界的亡者超渡到天界?」 佛陀回答说:「村长!我要问你,你若有适当的想法,你就回答。假如有人一直杀生、偷窃、邪淫、说谎、两舌、恶口、绮语、坏心眼、邪恶见,在他死后,一群人聚集在一起为他祭杞、析祷、礼赞、合掌绕行,口中念诵:『愿此人死后生到天界!』你认为怎样?这个人能生到天界吗?」 「大德!不能。」 「譬如有人把大石头投进很深的水中,然后,有一群人聚集在一起为它祭祀、祈梼、礼赞、合掌绕行,口中念诵:『大石头啊!浮上来!浮上来!浮到岸上来!』你认为怎样?大石头能浮上来吗?」 「大德!不能。」 「村长!同样的,造杀业乃至怀邪恶见的死者,虽有人为他祈愿,但他仍然生在恶趣中。村长!假如有人一直禁止杀生、偷窃、邪淫、说谎、两舌、恶口、绮语,没有坏心眼,具有正见,在他死后,若有一群人聚集在一起为他祭祀、祈祷、礼赞、合掌绕行,口中念诵:『愿此人死后生到恶趣!』你认为怎样?这个人能生到恶趣吗?」 「大德!不能。」 「譬如有人将油瓶沈入深水中而打破之,瓶子的碎片将沈入水底,而油将浮于水上。而若有一群人聚集在一起,祭祀、祈梼、礼赞、合掌绕行,口中念诵:『油啊!沈下去!沈下去!』你认为怎样?油能沈下去吗?」 「大德!不能。」 「村长!同样的,有禁止杀生乃至具有正见的死者,虽对他做恶意的祈愿,他仍然生在善趣、天界。」 刀师氏村长听闻佛陀所说的法之后,解除心中的疑惑,欢喜信受。
我应敬谁为师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新近自证觉醒,住于优楼毗罗村尼连禅河边羊倌的榕树脚下。在他独自隐居时,觉知中升起此念: ‘人若无所崇敬、依止,则会有苦。那么有哪位僧侣、沙门,我可以依止、崇敬、尊敬他?’ 接着,他想道: ‘我若依止另一位僧侣、沙门,崇敬、尊敬他,将是为着完善一个尚未完善的戒德蕴。然而,在这个有天神、摩罗、梵天、有世代的沙门、婆罗门、王族、平民的世间,我见不到另一位僧侣、沙门,比我更有具足的戒德,使我得以依止、崇敬、尊敬他。 ‘我若依止另一位僧侣、沙门,崇敬、尊敬他,将是为着完善一个尚未完善的定力蕴…… ‘我若依止另一位僧侣、沙门,崇敬、尊敬他,将是为着完善一个尚未完善的明辨蕴…… ‘我若依止另一位僧侣、沙门,崇敬、尊敬他,将是为着完善一个尚未完善的解脱蕴…… ‘我若依止另一位僧侣、沙门,崇敬、尊敬他,将是为着完善一个尚未完善的解脱知见蕴。然而,在这个有天神、摩罗、梵天、有世代的沙门、婆罗门、王族、平民的世间,我见不到另一位僧侣、沙门,比我更有具足的解脱知见,使我得以依止、崇敬、尊敬他。 ‘我何不依止我完全觉悟的此法,崇敬、尊敬它?’ 此时,梵天沙巷婆提[娑婆世界主梵天]以自己的觉知,识得薄伽梵觉知中的此念--如壮汉伸臂、曲臂一般--消失于梵天界,出现在薄伽梵面前。他整理上衣袒露一肩、合掌于心前向薄伽梵施礼,对他说:‘正是如此,薄伽梵! 正是如此,善逝者! 过去那些阿罗汉、正自觉醒者--他们也正是依止此法本身,崇敬、尊敬它。未来那些阿罗汉、正自觉醒者--他们也将依止此法本身,崇敬、尊敬它。请薄伽梵,当世的阿罗汉、正自觉醒者,依止此法本身,崇敬、尊敬它吧。’
论性情 夫贵贱观乎八字,性情应乎五行。善、恶、仁、义、礼、 智、信,心之所主;喜、怒、哀、乐、爱、恶、欲,性之所生。 东方震位木,号青龙,名曰曲直,五常主仁。其色青,其味酸, 其性直,其情和。旺相主有博爱恻隐之心,慈祥恺悌之意;济 物利人,恤孤念寡,直朴清高,行藏慷慨;丰姿秀丽,骨格修 长,手足纤腻,口尖发美,面色青白,语句轩昂,此则木盛多 仁之义。休囚主瘦长发少,拗性偏心,嫉妒不仁,此则木衰情 寡之义也。死绝则眉眼不正,悭吝鄙啬,肌肉干燥,项长喉结, 行坐不稳,身多欹侧。遇火色带赤,见土则色带黄,逢金则色 带白,见水则色带黑。其余四行例见。 火属南方,名曰炎上,五常主礼。其色赤,其味苦,其性 急,其性恭。旺相主有辞让端谨之风,恭敬谦和之义;威仪凛 烈,淳朴尊崇;面貌上尖下阔,形体头小脚长,印堂窄而眉浓, 鼻准露而耳小;精神闪烁,语言急速,性燥无毒,聪明有为。 太过则声焦面赤,摇膝好动。不及则黄瘦尖楞,诡诈妒毒,言 语妄诞,有始无终。 土属中央,名曰稼穑,五常主信,其色黄,其味甘,其性 重,其情厚。旺相主言行相顾,忠孝至诚,好敬神佛,不爽欺 信;背圆腰阔,鼻大口方,眉清目秀,面肥色黄;度量宽厚, 处事有方。太过则执一古朴,愚拙不明。不及则颜色忧滞,面 偏鼻低,声音重浊,事理不通,狠毒乖戾,不得众情,颠倒失 信,悭啬妄为。 金属西方,名曰从革,五常主义。其色白,其味辛,其性 刚,其情烈。旺相则英勇豪杰,仗义疏财,知廉耻,识羞恶; 骨肉相应,体健神清,面方白净,眉高眼深,鼻直耳红,声音 清亮,刚毅果决。太过则好勇无谋,贪欲不仁。不及则悭吝贪 酷,事多挫忘。有三思、少决断,克薄内毒,喜淫好杀,身材 瘦小。 水属北方,名曰润下,五常主智,其色黑,其味咸,其性 聪明,其情良善。旺相则机关深远,足智多谋,学识过人, 诡诈无极;面黑光彩,语言清和。太过则是非好动,飘荡贪淫。 不及则人物矮小,行事反复,情性不常,胆小无略。此虽五行 之喻,实与人事相干。以上五行、情性参以命中所遇吉凶神煞 断之,大抵生旺者主长大,死绝者主矮小。若有煞临,不在此 限,又从煞上断。若有克,则从所克之五行断,又概取日时, 上纳音,看有克无克,并神煞所临有气无气,断其形状、性情, 无有不验。 又曰:推人性行,只在日时上,看本五行,不论纳音。命 若入格而逢生旺,主天性明白,遇物不逆,动必应机,言语声 高,突破口大度,临事能断,公平不疑,犯难不畏,平生不以 财物为吝,好施与不私己,奢泰欢乐,多情尚义,防有不善终 之患。若命入贵格而逢死绝者,主为性寡合,机深意密,多疑 多忌,动拘礼节,谨顾行止,修饰仪貌,常自检约,不妄设施, 防有阴谋之患。若小人之命已入贱局而逢生旺者,主性无常, 不自检束,为事不顾危亡,好斗争,恃强压弱,亲近恶党,不 事家业,必竟不得善终;死绝则为性淫邪,动必巧伪,畜缩执 拗,举动修饰,专美言词,好自矜炫,临事无断,少是多非, 一身无立。 《宰公要诀》云: 志高量远,盖因水处深源; 笃信守仁,只为土成山岳; 仁慈敏厚,木成甲乙之方; 性速辨明,火应丙丁之位; 誉高义重,因金归合庚辛处。 于中者,正性不移,或盛或衰,性情变易。 水乘衰败,性昏无赖; 土力太微,蔽执寡用; 木归蹇地,太柔而治事无规; 火数未兴,小辨而太伤无决; 金当浅薄,虽义而有始无终。 是五行得地失地,太过不及,皆能为凶也。 《壶中子》云:言词狡猾,诞时合值六虚,六虚住处谩语神, 凡人得之,心好撰饰,虚词并重;遇者必狡猾,平生妨克尊亲, 漂流他国,作事多虚声。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