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蜡子 广州蜡子
不错!
关注数: 0 粉丝数: 21 发帖数: 2,016 关注贴吧数: 12
各位石友,了解一下黄蜡石历史,不吝赐顶!大家共分享! 如今黄蜡石日益活跃在人们生活中,在广东一带,居民都喜欢在厅堂摆上漂亮的黄蜡石,因黄蜡石色黄凝重,玉脂光润,细腻温润,浑然天成,等特点让人眼前一亮,现在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喜欢黄蜡石,特别是近几年,人们把目光从新疆和田玉转移到黄蜡石,从而黄蜡石从以前几元钱一的的籽料长值到几百,好的黄蜡石更是上万元。那么黄蜡石究竟有什么特质呢 黄蜡石居史书记载,距今有1200年的历史,之前只是文人雅士盆景中的点缀,后来人们发现通过观石,养石发现生活最为重要的精神需求:“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寿者乐石”。“境由心造,意到石生”。视石为师,呼石为兄,不过是陶冶情操,清心释累,萌发淡泊平和的良好心境,你看石头让人们找到着力点,享受到高雅的艺术,当时人们以黄蜡石皱、瘦、透以及“色重纯黄”为上品、后来清人梁九图一心舍弃当时追求飞黄腾达的时尚,自乐于石;54岁的画家居巢终于紧抱着这方腊石痛然长逝了。岭南以石殉葬的奇人,第一个是清代著名武将吴六奇,第二个便是居巢了,他们一生对石情有独钟,真不愧为性情中人!到了民国时期,姚梓芳的秋园,尤其是吴文献的榕园,特建有“拜石亭”,番禺人吴道镕还为之撰写过《榕石园记》,石刻于墙,让不少人拓而珍藏。以后由于社会环境和时尚风气的变迁而日渐式,1979年,广州有人到潮汕组织一批小品蜡石出口,消息一经传出,搜集、收藏和经营买卖的人日渐增多。1994年4月,岭南奇石收藏家协会在广州举办了“两广蜡石研讨会”,这是两广蜡石精品的首次盛会。自此,以“亲切自然、富贵样和”为特色的两广蜡石,又在广东各地“热”了起来。各地流光溢彩的蜡石,价格随之飘升,撼动石市。这时,四处可见蜡石的踪影。特别是台山黄蜡石因其色彩鲜艳,形态多样,质地坚韧等特点,成为人们收藏的首选。
学习蜡石-必读1(分享一下)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黄蜡石是稀有资源,而当中这么可人的胶蜡、冻蜡却是稀中之稀,难免就成了贵中之贵了。从中把玩,取其灵气,百看而不厌。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们对奇石的认识的提高,奇石的需求量一定会比较大,而这种资源却是有限的。   其次,黄蜡石的质地相当好,胶蜡、冻蜡都非常润泽,硬度、密度都较高,没有太大的火气,让人一见就生欢喜之心,令人爱惜,柔中有刚,很有亲和力。   黄蜡石可以说是一种玉,但却质优于玉,乃石品中的上乘之物。特别是冻蜡,透剔晶莹,无论是从视觉,手感都给人一种愉悦感。对于黄蜡石这类石品的手感是难以言语的。对于黄蜡石,收藏家与藏品之间的联系,有时可以达到人石合一的境界,其中美妙之处藏家自可领略。在这一点上,黄蜡石和中国“石中之帝”田黄石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收藏家眼里,黄蜡石有一种清雅之气,让人怜,让人惜。其天然成形的黄蜡石,乃大自然鬼斧神工之作,半点人工斧凿的痕迹难寻,可遇而不可求,堪称绝品,其价值自然高。   第三,黄蜡石之所以能成为名贵观赏石,除其具备有湿、润、密、透、凝、腻六德外,其主“色相”为黄也是其重要因素。其色泽黄,王者风范尽显。   中华民族对色的概念是:宇宙的黄、红、蓝三颜色“黄”为首,天玄地黄,黄乃土地之色,阴阳五行中“土居中”故黄为中央正色,黄为帝皇,黄河之象征。黄色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共同符号。黄色是佛教、道教、儒家思想中地位最高的颜色。黄蜡石的色彩丰富鲜艳,是亮丽的暖色调,也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富贵色,以前皇帝穿的龙袍是黄色的主色调,皇宫中雕刻的龙也是黄色的,这是权力的象征;大家都知道是黄色的,这又是富贵的象征。所以人们喜欢这黄蜡石是历史渊源的沉定。   黄蜡石之“黄”,非常难得,即使画家调都调不出来。色谱学证明,黄色与人最亲近,最具亲和力。在炎黄子孙的眼里,黄蜡石更易于被大众所接受。黄蜡石之黄色细分又有明黄、蜡黄、棕黄、嫩黄,其色泽稳定,经久不变,十分耐看。而当中的红色蜡石也让人感觉到热情奔放,白蜡冻则会给人一种冰清玉洁的感觉。   有另一种说法认为,人们如此钟爱黄蜡石是因为在粤语中,“黄”与“旺”同音,意头好,这也是让广东人对其爱不释手的原因。   黄蜡石收藏的四大要素   黄蜡石色彩高雅华丽,石质润泽细腻,蜡质感强,显示出油脂或树脂光泽,上品为玉脂光泽,既浮于表又敛于内,细腻温润而且坚韧。黄蜡石的最高品位是质冻色黄,黄中透红或多色相透加上大自然变化而形成的形态差异确定它千差万别的价值和品位差别。   黄蜡石一个不同于其他奇石的显著特点就是———黄蜡石是一种“玉”,对于收藏黄蜡石来说,当然石质玉化度越高的藏品越好。在黄蜡石众多品种中,要数冻蜡的玉化度最好。   第二,顾名思义,谈到黄蜡石,不得不提到它的色泽乃以“黄”为贵。正如梁久图《谈石》中所说,“蜡石最贵者色,色重纯黄,否则无当也”。   第三,黄蜡石的形状奇特多样,有的很像动物如:像鱼,像龟,像兔子,像松鼠;有的像网络;有的像花簇,鬼斧神工,惟妙惟肖,令人叹为观止。大自然的神奇之手把黄蜡石的色与形配合地天衣无缝,其精妙之处难以言语。如再配上合适的架座,乃天赐佳品也。   第四,据史料记载:黄蜡石出产真腊国(今柬埔寨)及广东潮汕、台山等地,属矽化安岩或砂岩,含铁石英。其油蜡之质感源于石英,而其颜色则来自氧化的铁质。   目前我国不少玩石家认为质最优的“黄蜡石”产于广东潮州饶平等地,最近发现广西桂林产的黄蜡石也不亚于潮汕蜡石而且色彩更加鲜艳、丰富;而先前被热炒的黄蜡石则是来自云南。在众多产地中,于军荣先生认为黄蜡石佳品并不是仅在一地出产,但他个人认为最好的黄蜡石还是产自潮州,台山和桂林。
给大伙打打气! 2012-5-11 11:38 上传下载附件 (36.7 KB) 2012-5-11 11:38 上传下载附件 (31.91 KB) 《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有记载: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有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人相之,有曰:“石也。”王有以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为,和乃抱其璞而哭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视之石也,忠贞之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果得宝焉,遂民曰“和氏璧”。 赵惠文王时得到世上稀有的宝玉——楚国和氏璧,秦国强以15座城换取“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带璧出使秦国,与秦王当庭力争,完璧归赵。公元前228年,秦灭赵,和氏璧最终还是落入秦国手中,不幸的是,和氏璧从此从历史记载中消失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和氏璧制成了“侧视色碧,正视色白”的“传国玉玺”。刻有李斯手书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鸟虫形篆字。 由这两段故事可知“传国玉玺”的玉料来缘于楚,而楚国曾辽阔无比,湖北南漳、阳新县、安徽芜湖、怀远县,河南南阳、淅江吴兴都说是卞和取玉之地,但两千多年来荆楚大地从未发现过与“玉璞”所记载相符的玉种。这种“玉璞”从外表看上去跟石头差不多,跟我国四大玉种有明显区别,小玉种跟它相似的也没有,只有全国各地都产的“黄蜡石”跟“玉璞”的描述却很像,我就在想了,莫非鼎鼎大名的“传国玉玺”就是我们现在玩的“黄蜡石”,看看论坛一些极品蜡石确有这种潜质,怪不得“黄蜡石“的人气那么高,我们国网的“蜡石”版块这么火了,原来我们玩的是“国玺”啊。 哈哈发表下个人的一些想法,博大家一笑,有兴趣的老师可以考证下,说不定“黄蜡石”才是我们真正的“国玉”。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