茕野晨梦- 贴吧用户GGA97G
关注数: 55 粉丝数: 216 发帖数: 8,557 关注贴吧数: 52
大同高等教育建设对于宝鸡的经验 大同作为山西原副中心城市和宝鸡一样面临经济停滞、省内地位下滑、人口流出的类似困境。2024年大同市gdp1802.5亿元,在省内11个城市中位列第八;常住人口305.1万人,较去年减少2.8万人。 大同城区常住人口超过180万人,位居省内第二且远超省内第三长治城区的人口规模(100万出头)属于市区强而县域弱的典型代表,和宝鸡拥有共通之处。大同靠同煤集团起家,作为老工业城市曾长期居于省内第二的地位。不过如今,大同不仅面临支柱产业转型的严峻困境,还受到了新兴能源城市吕梁市(2024年gdp省内第二)、因太榆一体化而迅速发展的晋中市(2024年gdp省内第四)的严重冲击,经济地位一再削弱,人口流失率在省内处于严重水平。 2018年前的大同是一座高等教育资源极其薄弱的城市,仅拥有1所本科大同大学和1所专科大同煤炭职业技术学院,高校资源远弱于省内兄弟城市运城、长治(均为2本科4专科),高校规模与其城市规模不相匹配。 2018年,历经近10年的筹建,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独立成为大同市第三所大学。其前身为中专学校大同师专,并在2003-2018年挂靠大同大学作为其下属的二级学院大同师范分校办学。2020年,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大同市人民政府举办并管理的公办全日制高职院校山西通用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成立。这所院校借低空经济契机设立,校址毗邻大同南六庄通用机场(大同通航产业园),自2018年底筹建至2020年招收首届全日制新生仅用了短短不到两年。 大同的高等教育建设并没有停留在重量而不重质的专科层次上,2024年2月2日,大同市与山西头部高等院校山西大学签署《山西大学大同市人民政府战略合作协议》。6月28日,山西大学和大同市人民政府共建山西大学大同校区协议正式签约,标志着山西大学大同校区的正式落地。这一异地校区包含了位于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原址的平城校区和以恒安新区大同八中为原址的云冈校区,充分照顾到了大同城区主体的两个市辖区。两个分校区中,平城校区以本科教育为主,涵盖了山西大学工科的几个学院,云冈校区则建设以研究生教育和研究院为主的山西大学云冈石窟研究院。 此外,民办教育方面,经教育部备案、由A股上市公司传智教育出资设立的民办高职院校大同数据科技职业学院于2021年8月申报成功,并将于2025年9月迎来首批新生。至此,短短7年时间,大同市高等院校数量已经由2所扩充到6所,不仅数量上翻了三倍,质量也大幅提升,跻身为数不多拥有“双一流”院校的中西部非省会城市之列。 回望宝鸡高等教育发展历程,且不论1963年宝鸡大学停办的遗憾与2000年左右“世纪大合并”浪潮中宝鸡市两所大学、六所中专合并的得与失,进入新世纪以后宝鸡市高等院校的发展可谓“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国内第一所“文理学院”宝文理至今未能更名成功,新校区建设进度停滞不前;合并了百年名校凤翔师范学院、西京助产学校的省级示范性高职宝鸡职业技术学院也在升格“职业大学”的赛道中被杨凌职院捷足先登……近十年唯一可称道的竟是陕机电的设立和两所民办专修学院的转设;1所本科学院、2所公办高职的格局仍然难以匹配100余万城区人口规模的关中平原副中心城市。 类似的外界环境下,大同“教育强市”工程为宝鸡下一步的高校建设提供了诸多颇具可行性的借鉴思路。仿效“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方式,将长期挂靠六校的凤翔师院、宝职医学院分设凤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宝鸡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丰富城区和凤翔区教育医疗资源的同时为进一步升格本科做出准备(注:专科层次的“职业技术学院”仅能升格为职业本科“xx职业大学”,非职业教育体系的“高等专科学校”才能升格成为普通本科);仿效“山西通用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方式,抢抓“低空经济”“碳中和”等风口,由市政府主导新举办设立公办高职院校;或是仿照“山西大学大同校区”的方式,与西北大学、西安工业大学等省属大学展开更密切的校地合作…… 长安大学兴华学院转设落空、疫情影响下的文理学院“升大”被迫终止固然可惜,但高等教育建设绝非“短平快”之功,一朝一夕的投入未必及时能够见到效果:毕竟曾与宝文理位列同一申报批次的蚌埠医学院已于2023年再次冲击大学成功;大同高等教育的大爆发前也曾面临2008-2018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筹建”长达十年、高等院校未增加一所的长期困境。相信只要坚定教育强市方针,持续投入、勇于碰壁与尝试,宝鸡市高等教育能够开创新的蓝图。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