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之子救世2012 神之子救世2012
2012我们再见!
关注数: 37 粉丝数: 316 发帖数: 30,468 关注贴吧数: 24
韩拒绝成为美国"反导防波堤"—————————————————  【环球军事报道】为应对所谓“朝鲜导弹威胁”,美国力图在日韩建立“反导防波堤”,拦截从亚洲大陆发射的远程和洲际导弹。然而这个企图却屡次受到韩国的拒绝。韩国国防部26日公开表示,韩国暂不考虑引进“标准-3”拦截导弹,事实上明确拒绝了美国的建议。   韩联社称,美国众议院军事委员会22日通过的国防授权法案附加报告中提出明确要求,韩国建设“韩国型导弹防御系统”时要采用美国技术,其含义是美国希望韩国具备拦截上升段导弹的能力,以应对朝鲜发射的远程导弹。韩国国防部发言人金珉奭26日表示:“无论是朝鲜还是其他国家,向美国发射的弹道导弹飞行方向都不会经过韩国,而是朝着俄罗斯萨哈林群岛和阿拉斯加方向。”。他强调,“标准-3”导弹主要装备美国宙斯盾战舰,是美国反导系统的核心武器之一,用于弹道导弹上升段和中段拦截。而韩国需要引进的是用于末段拦截的低空拦截导弹,因此“完全不考虑引进‘标准-3’反导系统”。   韩国《朝鲜日报》26日称,美国持续发出要将“韩国型导弹防御系统”纳入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意愿,但很明显美国大力推动导弹防御系统,很大程度上是针对中国,如果韩国加入该系统必然会刺激中国。   韩国《国民日报》也认为,韩国正在建设的“韩国型导弹防御系统”与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性质不同。前者主要对付朝鲜“飞毛腿”、“劳动”等中短程导弹,拦截高度在100公里以下,属于低空导弹拦截系统。而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具备对5500公里以上远程弹道导弹,从上升阶段、中间飞行阶段、进入大气层阶段和最终阶段进行全程拦截的能力。对于韩国而言,加入该系统不仅会刺激中国,而且必须要投入天文数字的预算,显然并不划算。
日方:中国苏27带导弹恐吓日军机令人十分不安————————— ———————— 【环球军事报道】“中国战机超常规接近日本军机,最近距离只有30米,这是一种带有恐吓意味的不正常行为”,日本的“恶人先告状”25日再次在世界媒体上传开,并让人联想到2001年中美撞机事件。日方由防卫相小野寺五典担任主唱,强调中国战机携带着导弹,让日本飞行员“感觉十分不安”。   早些时候,日本媒体把“中日军机非同寻常地接近”当成一件令人震惊的大事件来报道。《环球时报》记者通过朝日电视台看到,防卫相小野寺25日上午紧急在防卫省回答记者提问,电视画面中的他表情严峻,语气沉重。他说,“像这次这样在公海飞行的情况下,是不能如此接近的,这完全是超越常识和常规的接近行动”。小野寺透露,他于24日夜间向首相安倍晋三作了汇报,安倍作出指示要求“继续采取切实(应对)姿态”。   小野寺指责说,中国战机“超出常规的接近,是可能造成偶发事故的危险行为。”小野寺还说,异常接近的中国战斗机苏-27载有导弹,让日本飞行员“感觉十分不安”,声称“带有恐吓对方意味的接近不是常规行为”。   另据共同社报道,日本防卫省24日晚发布消息称,24日上午11时左右,中国军队的2架苏-27战斗机从后方靠近海上自卫队的一架OP-3C,12时左右则从后方靠近航空自卫队的一架YS-11EB。其中一架苏-27与日方飞机发生了“异常接近”。该机最近时距离OP-3C仅50米左右,距离YS-11EB仅30米左右。据悉,两次异常接近时间均为几秒。   日本《每日新闻》援引防卫省官员的话称,中国战机接近自卫队军机只有30多米的事情“在记忆中没有过。”
美媒:美军优势正面临中国挑战—————————————————   美国《国家利益》杂志网站5月19日文章,原题:我们低估中国军力了吗? 今年3月,前美国空军分析家布赖恩·威登发布一份报告,称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拥有能摧毁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武器的国家。   1月,有消息披露称,中国测试了WU-14高超音速滑翔载具。这是一款能规避导弹防御的实验性武器。美国陆军于2011年11月试验了高超音速武器,许多观察家认为这是一个美国技术大幅领先的尖端领域。而中国1月的试验粉碎了这种想当然的看法,表明中国人至多只落后几年。   国防部负责采购、技术和后勤的副部长弗兰克·肯德尔不久前在国会作证时表示,“美军的技术优势正受到‘我几十年未曾见过(来自中国)的挑战,特别是在亚太地区’”。中国军力发展之快超过媒体和学界的想象,如今我们终于日益认识到,中国军力在数个领域正快速接近、甚至超过美国。   分析人士面对中国军事现代化,必须避免重蹈过去10年来观察家评估亚太军事平衡所犯的一些错误。   第一个错误是计算美国或美国及盟友的军队总数与中国军队的总数并进行对比,认为如果美国有更多兵力,就能维持优势。不幸的是,美国不是在棋盘上打仗。真正重要的是局部实力对比,这对地区威慑可能是一个更重要的因素。   第二个错误与中国的作战理论和技术创新有关。比如从美国的力量投射来看,中国弹道导弹创新往往显得很不一样。但仅仅因为他们的导弹不像航母,并不等于它就比不上或超不过美国的武器系统,或他们不能实现理想的战力投射效果。   第三,美国有很强的盟友,他们在很多方面有相同的价值观和利益,但他们举足轻重的前提是,他们同意配合美国,同意作战。这些都不是美国能想当然的条件。   第四,美国应评估被错误用于分析解放军的冷战偏见和扭曲看法。上世纪90年代,情报界发现对苏联的能力和体量的预测时常被夸大,之后钟摆摆向另一边,即中国分析家总是低估中国的实力。90年代时,观察家们嘲笑中国军队,认为他们实际上比表面看更差劲。一些观察家到了21世纪初还在谈论“百万人游泳”,从未预料到中国人已建成一支强大的海军。现在,中国的硬件改进了,批评转到训练和联合行动上。比如,关于中国航空母舰的探讨总被“解放军将花很长时间掌握功能”的观点占据,很少有人预测解放军会以比美国快的速度熟练起来。   为避免低估中国军事实力,分析家可以从承认上述错误开始,不能确定中国军队是否改进或达成某个目标的时候,就不要急于下定论。▲(作者蒂莫西·A·沃尔顿,乔恒译)
中国科学家提出变体空天飞艇概念 大胆开辟蹊径  在诸多发达国家纷纷开展临近空间可操纵浮空器的同时,一些中国的科学家们并非只在观望或者跟风,而是不墨守成规,寻找他国项目停滞不前甚至以失败告终的深层原因,从探索和建立与众不同的基础科学理论入手,大胆创新另辟蹊径。   过往各类平流层飞艇方案难以化解或绕开的结构矛盾,大多是因为需要对抗但又无法对抗大气压力而引发。2000年,珠海新概念航空航天器有限公司[New Concept Aircraft (Zhuhai) Co., Ltd. 以下简称“珠海NCA”]的李晓阳博士,在多年研究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变体空天飞艇的创新科学理论及其实现技术,并于2005年先后获得中国和美国授予的变体空天飞艇(Transformable Airship)发明专利权。李晓阳发现,在人类现阶段科技能力条件下,巧妙利用而不是对抗大气压力,才是能否真正实现临近空间可操纵浮空器的关键所在,与众不同的变体飞艇正是沿着这个思路而创造的。   与历史上通过改变重量来调节净静升力的各类硬式、软式和半硬式飞艇基本原理不同,李晓阳的变体飞艇是通过自适或可控改变其容积来调节净静升力,这个基本原理上的全新创造,能够化解种种相互制约、阻碍临近空间可操纵浮空器进程的技术难点。简单来说,变体飞艇是通过现有科技条件下可行的技术方法,借助大气压力使飞艇能够实现自适或可控的数十倍容积变化,利用而不是对抗大气压力,改变其净静升力和垂直向的运动,变体过程中能保持可操纵性和动升力,从而实现从地面到临近空间的三维全向可控飞行或定点悬浮。   变体飞艇突破了临近空间可操纵浮空器必须面对的多项技术瓶颈,例如:变体飞艇利用了大气压强这个取之不尽的能源,巧妙的变体结构能够根据各个高度的大气压力,利用微压差致动来自动增大或缩小艇体体积而浮力相对不变,其变容积艇壳和轻质气体仓都无需承受压力,因此其合成艇体的总面密度极低。业内人士知道,对于作业环境周边空气密度极低的临近空间可操纵浮空器来说,艇体总面密度的大小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技术指标之一。基于“改变重量来调节净静升力”飞艇原理的各类临近空间可操纵浮空器,因其艇体需要保形和承受各高度的大气压力而必须采用高密度的嚢体材料,加大嚢体材料密度又因自重增大而必须加大容积,如此恶性循环……这种状况,正是导致上述各国临近空间可操纵浮空器项目中途而废的关键原因之一。   针对不同的应用目的和范围,变体式空天飞艇分为径向变体和纵向变体两大类型。可以说,变体式空天飞艇从根本上改变了飞艇的基本原理、构造和技术方法,开辟了人类征服临近空间的一条全新道路。   变体式空天飞艇的具体研制过程是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没有先前的技术可以借鉴,因此每一个细节都需要创造和反复研究试验,直到得出最佳方案。巨大的工作量难不倒珠海NCA的科技人员,但这项很“烧钱”的工作却经常令大家发愁。   与美、日平流层飞艇单个项目有数亿甚至数十亿美元的国家经费支持不同,李晓阳研制变体飞艇经费的主要来源是自筹,通过办企业,创造和制造各种航空航天科普科教器材销往世界各地来筹集科研经费。李晓阳经常不得不放下手头的科研,转战生产制造和国际商务,足迹遍布世界。这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机设计与应用力学专业94届工学博士告诉记者:“我和我的团队用这8年,这种模式的唯一遗憾是会拖延科研进程。”“我们并非要争什么‘世界第一’,既然我们选择了以科技工作为毕生事业,应当做一些有所创造和有利于人类科技进步的事,在平凡的劳动中找到快乐,才是支持我们不断进取的动力源泉。”李晓阳说。   2012年,一个无法绕开的技术难题又摆到了李晓阳的面前。正是这个难题,使得本文题述的“临近空间拓荒者”近太空微型实验室得以应运而生。种模式来支撑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技创新,已经整整1
中国渔民拒菲方调查 菲媒:必招致中国再次咆哮   【环球军事报道】“尽管中国警告,菲律宾仍起诉‘非法捕捞者’。”法新社12日评论说,菲方此举将使南海争端火上浇油。《菲律宾每日问询者报》网站报道说,菲司法部在巴拉望省普林塞萨港市法院正式起诉9名中国渔民违反菲律宾1998年的渔业标准,中国渔民面临违反第87条(在菲律宾海域非法捕捞)和第97条(捕捞或收集珍稀、遭威胁或濒危物种)。   菲司法部建议对违反第87条者每人处以3万比索保释金,对违反第97条的每人处以4万比索保释金。该网站当天晚间报道称,11名中国船员明显听从了来自中国大使馆的命令,拒绝参与当天菲地方当局针对他们的初步调查。   《环球时报》记者昨天下午从中国驻菲律宾使馆方面了解到,有两名使馆领事官员去巴拉望向渔民提供领事保护,具体协助处理一些具体事务。菲律宾媒体称,中国官员拒绝菲方给中国渔民指派辩护律师,因“事件发生在中国海域”。   巴拉望省普林塞萨港市检察官罗德里格斯12日对法新社说,将以环境罪起诉中国渔民,他拒绝了当天上午中国两名外交官为这一案件与他会面时提出的要求。报道称,如被证明收集珍稀、遭威胁的濒危物种,最严厉的判罚可能是20年的牢狱之灾以及大笔罚金。   罗德里格斯对美国《华尔街日报》说,他将要求法官将中国渔民押往省监狱。报道说,面对中国压力,不清楚中国渔民会被关押多久。菲总统府12日声称,不会介入对中国渔民的审讯。菲律宾媒体昨天报道称,中国被抓渔船上发现的海龟的性别也将影响判决结果,如果海龟是母的,罪行将更重。   昨晚截至本报付印时,菲方未传出判决消息。一名菲律宾华人对《环球时报》说,菲律宾司法程序很慢,“按以往做法,判决起码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   菲律宾interaksyon网站12日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记者会上说,菲律宾拘押中国渔民是“非法的、无效的”。华春莹重申中国要求菲律宾政府“无条件”释放中国渔民。   “必将招致中国再一次咆哮。”菲律宾rappler新闻网12日如此预测审讯中国渔民的结果,因为逮捕中国渔民已被视为“有预谋的挑衅行为”、故意制造南海紧张。同一天的《菲律宾论坛报》写道,引人瞩目的是,逮捕中国渔民总是发生在这样的关键节点之后:美国主要官员访菲或美菲官员会谈之后,比如最近美国总统就访问了菲律宾,而黄岩岛对峙就是由菲律宾在争议海域动用从美国新引入的军舰逮捕中国渔民引发的。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