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0年2月27日起担任武林风吧吧主,以前的武林风吧主干过的任何糟事,破事,缺德事…与本人无关
关注数: 63 粉丝数: 149 发帖数: 4,791 关注贴吧数: 21
运动员复出战状态都不好的原因…关键是缺一个‘沤’字 ‘沤’的含义自己百度,原意是做菜浸泡在一起,引伸是要在一起。 自古文人为什么要沤在一起?因为互相交流水平能提高在前沿。在学术界领域相同。运动员领域更是这样。邱建良的巅峰状态是来自大东翔训练时期。很多高水平的签约选手本身就是队友,平时一起训练,相互取长补短,互相学习提高。更关键的是经常有以赛代练。做过运动员都会知道:一次比赛积累的经验比十次训练实战的收获都要多。可以说那时的大东翔模式,是运动员提高状态最理想的模式。对了还有顺远搏击,杨茁也是和一批高水平队友‘沤’在一起 但随着市场不好赛事减少。很多队友没有出场机会失去收入逐渐离开。再想提高已经失去了这个‘沤’的机会。 运动员要生存啊!除了开拳馆能选择的余地并不多。并非拳迷认为的开拳馆都是为了淘金。比赛在行不等于开拳馆再行。这些明星选手在开拳馆领域招生能力是有限。原因也很简单:搏击是小众项目,除了搏击圈内谁认识他们?一龙开馆都倒闭了! 所以说这些靠比赛收入的一线运动员,能靠比赛稳定收入不会选择自己开馆,自己开馆本是无奈之举,风险之举 邱建良也好,其他运动员也好。缺的是优质的陪练。虽然他们靠自律也在自己练,但是有压力下的训练和没压力下的训练状态是不一样的。关键点是要有高水平的队友陪着打反应实战,并不是每天有人引靶踢沙袋这么简单。 每天引靶踢沙袋,这也仅仅是保持状态,是吃老本。没有‘沤’的环境,实战技术上也没有再提高的突破口。更何况为了经营拳馆,还没法专心训练。越来越废了 开馆的运动员再复出状态为什么不好?原因这回清楚了吧?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