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心雾雨
whb5257wang
关注数: 24
粉丝数: 39
发帖数: 891
关注贴吧数: 2
个人对高古玉的一点看法 平日很少评别人的东西,一个原因是自己水平有限,怕误导别人,另一个原因是有的玉友也可能是卖玉的你说他东西不对就骂人,影响心情。玩古玉几年了,玩了一堆拿不出手的普货,说一点自己的看法,希望对新入坑的新人提供点参考,高手们可以飘过,有点班门弄斧,见谅! 记着有个玉友说过,“美玉不入寻常百姓家”,有一定道理,神玉时代王玉时代更不用说,就是大量进入民间的明清时代,真正能买玉玩的非富即贵,现代的打工人你让他花三个月工资买个苹果手机很正常,很少有人花三个月的收入去买块石头把玩。在高古,玉器绝对是稀缺东西,看过一篇报道,作为商王的妻子妇好墓出土的玉器,五分之四的是地方玉,甚至拿文化期的古玉来再加工,纯正的和田占不到五分之一,并且多数都是小片片之类的,大的圆雕件少见。现在吧里到处都是商周圆雕件,到处都是精品高古玉,不敢恭维,白海波鉴定几天都见不着一件到代高古玉,假的国宝倒多的是。 喜欢高古玉不光现代人,宋元时期就已经流行玩高古玉了,由于乾隆酷爱高古玉,明清更甚。能出精品高古玉的坑基本就是侯王级别的大坑,这种大坑明清前多数就不知道被刨过多少遍了,现在土里有的你肯定不能去挖,挖了估计你也不敢去买。社会就是一个大筛子,社会上的某种稀缺资源会自然而然的筛选到某种圈子某种群体中去,两三千块钱的茅台打工人也能买得起,但他会买来喝吗?喝的多数不买,买的多数不喝。精品高古玉最终也会流通到博物馆以及大藏家手里,常人很难进入他们的圈子接触到这种东西,接触到了也很难买到,能收藏这种东西的往往也是不差钱的主儿,马未都手里的精品、国宝就算你能买得起估计 人家也不卖。 个人感觉玩古玉有三层境界,第一要识物,如果你有一双慧眼眼力超好,可以买买买,这是最好的,大部分人没这种能力,第二要识人,如果自己眼力不好又喜欢古玉,可以找个眼力好人品好的老师带着帮着买,有可能会吃药,肯定也能买到老的,第三要识事,如果自己眼力不好又没人带,地摊上遇到了拳头大的玉猪龙,盘子大的出廓璧这种国宝、精品,就不要去研究了,原因前面已经说了,如果既不识物又不识人也不识事,远离古玉,远离任何古玩。好在本人虽然水平差,但有个老师帮着买了点普货玩玩。 一棵树砍倒暴露在自然界中,新砍倒的跟放了一年的肯定有差别,放了一年的跟放了十年的也会有差别,在木头表面肯定能留下腐朽侵蚀痕迹,玉也是这样,几千年前的古人加工出一块玉来,暴露在自然界中几千年,表面必定会氧化受侵蚀,相应的工痕也必定受影响,只要在自然界中给予足够的时间,古玉最终也会像木头一样被侵蚀成成渣渣成泥土。个人认为仿器型仿工痕根本没问题,现代人几纳米芯片都能做还有什么古人的工不能仿?相反这种与自然界接触的玉质表面的老化痕迹是高古玉必有的,也是难仿的,人为通过极短的时间去仿自然通过几千年缓慢形成的老化痕迹往往存在漏洞。吧里有玉友收藏了一堆皮壳鲜嫩,通体布满清晰解玉砂痕迹没半点老化痕迹的国宝,实在是不敢恭维。 整理了 一下个人的文化期高古玉的皮壳图片,皮壳千变万化,但不变的是老化痕迹,可能也有药,随评不怪。叨叨了这么多,以上仅是个人看法,希望对新入坑的能有帮助、参考,高手们可以路过,乐呵乐呵,班门弄斧,献丑了。
玩不起高货国宝,发个琮的皮壳工痕
发个养眼的,明清玉玩得少,感觉还可以,白度差了一点。
微痕微痕微痕 假期无事可干,翻出来这个壁放大镜看了看微痕。
一个黑白染色的柄形器 玩不起国宝高货,只能玩点垃圾普货了,好长时间没碰它了,假期清闲,放大镜看了看微痕。
袖珍玉斧,感觉沁的挺漂亮,不多说了,上图。
喝喝茶盘盘玉 闲来无事,喝喝茶盘盘玉。
喝喝茶,盘盘玉,闲来无事,再发一下这件普货,曾经有个玉友说过,在这个吧里就没见过一件真正的高古玉,那掌掌眼看看这件是不是高古玉。
闲来无事,发一下这个琮的视频,不多说了,个见齐家,也有可能商周。
感觉玉质挺好,还算精致,不多说,上图,大佬们随评。
蒲格谷纹壁,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战国青吧,一条大裂,好在没裂透没碎,这也大大增加了它的开门点。
蒲格谷纹壁,一条大裂,应该是古人故意摔的,好在没有裂透,还没碎,这也增加了开门点。
还是那个大壁,手套盘了不到一天的变化,光器舒服多了,应该叫兽面纹玉壁。
一个双区蒲纹大玉壁,生坑状态,布满灰皮,玉质极度干燥,肥皂水毛刷刚刚清理,器型硕大,玉质里面布满大量大小不一结晶体,结晶体聚集成簇,在表面融合成片,受沁后大面积钙化,局部不透光,但钙化区光器仍在,局部有侵蚀孔洞,孔洞大小不一深浅不一,孔洞边缘侵蚀风化自然,蒲纹规矩,虽大面积受沁,但轮廓底子光器鲜明,有几条不明显的裂,矿物质充填,基本已完全融合,沁随裂过渡自然,外区工痕老化自然,未见机器工特征,本人对工痕不了解,个见应该是推磨刻划工,具体刻的啥也不清,两种图案交替,一种像是兽面。图片很多,慢慢品,正午阳光下拍摄,大佬们随评不怪,个见开门老,有认为一眼假的最好有理由。
一个双区蒲纹大玉壁,生坑状态,布满灰皮,玉质极度干燥,肥皂水毛刷刚刚清理,器型硕大,玉质里面布满大量大小不一结晶体,结晶体聚集成簇,在表面融合成片,受沁后大面积钙化,局部不透光,但钙化区光器仍在,局部有侵蚀孔洞,孔洞大小不一深浅不一,孔洞边缘侵蚀风化自然,蒲纹规矩,虽大面积受沁,但轮廓底子光器鲜明,有几条不明显的裂,矿物质充填,基本已完全融合,沁随裂过渡自然,外区工痕老化自然,未见机器工特征,本人对工痕不了解,个见应该是推磨刻划工,具体刻的啥也不清,两种图案交替,一种像是兽面。图片很多,正午阳光下拍摄,大佬们随评不怪,个见开门老,有认为一眼假的最好有理由。
一个玉壁,很薄
最少五个字,一个壁 一个壁,布满凸起表面的结晶体,工应该是凤鸟。
最少五个字:微痕 不算精品,但看着舒服,还是那句话,工痕想仿不是很难,器型要仿,更是简单,但真正几千年的老化痕迹并不好仿,不多说了,上图看看微痕。
最少五个字:孔道 一张图,不多说,细细品
最少五个字:皮壳 闲来无事,发几张图,看看这件东西的皮壳,看看不同的部位随沁得轻重不同皮壳的相应变化。一件古玉,接触土壤水分、被氧化几千年,不可避免表面会有氧化层,沁得越严重部位,表面的氧化痕迹越明显,因为沁是从玉质表面沁入的,受沁后表面玉质会相应变软变松,氧化痕迹自然会表现出来,随不同部位受沁程度不同这种痕迹也会相应不同,不会是弥漫性没层次感的。有些部位,肉眼看可能没有沁痕,但放大后微痕氧化皮壳依然会存在,只是相对弱一些轻一些,不可能跟新玉一样完全没有痕迹,光洁如初。这就像十七八的少女跟七八十的老女人一样,老女人不管你怎么美容化妆美白,皮肤的松弛感跟少女满满胶原蛋白的感觉一眼就能分辨出来,这个不好造假。个见,所谓的开门老应该是老化程度开门,而不是器型不是工痕,器型工痕不对,肯定不对,但器型工痕对也不见得就对,现代人精密的机械表都能给你一比一复刻,几纳米的芯片都能给你仿出来,有什么样的器型工痕做不出来?有些大佬说战汉的砣工不可仿,古人的解玉砂打磨痕迹不可仿,个人认为,精仿到极致这些足可以以假乱真,但经历过几千年缓慢老化的痕迹很难仿。以上仅个人拙见,不足之处望谅解。
一个玉斧,白玉红沁 通体老熟感,老化皮壳,包浆光器,随裂而生晕散的沁,饭糁样结晶体,老化工痕。个见商周,欢迎大佬们随评。
不多说了,一个蝉,有眼睛有嘴巴,上图
最少五个字:没事盘盘玉 没事盘一盘,一个壁,感觉越盘越油润
盘了几天变化很明显
一个老的玉壁 一个素壁,叫环更好些,个见齐家,布满黑沁跟结晶体,有几道裂,感觉裂已经愈合,不多说了,上图。
最少五个字:一个玉壁 一个玉壁,叫玉环更好些,应该是齐家开门老的,布满黑沁,不多说了上图。
真正的古玉会说话,感觉大开门的,大佬们没意见吧,虽然普货,但工感觉太漂亮了,上图,大佬们随评。
一个剑饰的微痕 现代人仿解玉砂打磨痕迹并不难,感觉新仿出来的解玉砂打磨痕迹跟风化侵蚀千年的解玉砂痕迹应该有区别。
搞了个放大镜,看看微痕,不多说,上图
不多说,上图,有点色差,照片颜色稍深点,大佬们随评吧。
大佬们随评,看看年份,个人感觉商周,又有齐家感觉
150长,内径宽55的缸,养一红龙可不可以。一直养金龙的缸,养红龙有点纠结,换缸条件不允许。
帮忙看看这条鱼 才玩红龙,玩家们帮忙看看这条鱼
个人认为,古玉工痕是最不靠谱的,一眼机器工、电脑工肯定不对,工看不出问题来也不见得一定对,现代人连几纳米的芯片都能做出来,还有什么样的工做不出来的,钱出到位防到极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真真假假就分不出真假来了。感觉自然的老化痕迹,皮壳,沁,玉里面的结晶体最不好防,几千年前的古人加工出一块玉来,暴露在自然界中,接触空气,土壤,水分几千年,不可避免的在表面形成一层氧化层,古人佩戴后形成的磨损痕迹也会相应老化,跟玉质表面融合,形成一层老化皮壳,跟新做出来的玉还是有差别的。看一看这个环的放大后的皮壳,因为下面垫着蓝色桌布,图片有点蓝。
小巧,精致,熟透,沁已入骨,层次感明显,感觉上不到文化期,晚不到春秋。
一块石头,素壁 很喜欢的一个素壁,很有味道,不多说了,上图。
一块石头琮 感觉商的,油润熟透
一块古玉,青玉壁 一个青玉壁,应该是祭坑的,沁看着自然,工看着舒服。
一个大青玉壁,有几道裂,沁随裂而生,已沁入肌理
一个龙纹带板 正面龙,料有点青,但工也算精美
素剑饰一个,器型硕大,沁得漂亮
高古环一个,厚薄不均,宽窄不一
一片古玉—含蝉 含蝉,满红沁,佩戴了一个月的变化,油润了很多,感觉工还算精美。图一二是回到家毛刷肥皂水刚清理后的状态。
红肋,越来越稳当了
红肋托笼叫
一个小素环
螭龙壁,看着很舒服
一块石头,小玉环 不多说,上图
请大神给科普下,这是个啥,感觉像鱼
一片石头,蒲纹壁 沁得有点厉害,感觉古玉还是带沁的有味道。
一片石头,蒲纹壁 沁得厉害,古玉还是喜欢带沁的。
玦,不是很养眼,但很有味道
重沁,重结晶体
一块石头,齐家玦 不多说,上图。
一块石头,齐家玦 不多说,上图
一块石头,柄形器 黑沁里面布满大量深浅不一的冰晶样的结晶体,结晶体聚集成簇过度到玉体表面,在表面形成不光滑的皮壳,粗看像黑白染色一样。
老玉一块,玉琮 皮壳,包浆光器,随裂而生的黑沁,返糁,玉质表面的微小空洞土咬痕,边缘的自然老化磨损,冰裂纹。虽然是普货,但可以当标本了,老玉玩的就是老。
凸唇环,烂石头一块,有没有大神给科普下凸唇有啥用处
凸唇环,一块石头 有没有大神给科普下,这凸唇干啥用,总感觉很怪
放大后的剑饰 过渡自然,沁入机理,高古玉的沁,玉质自然塌缩,可以做标本件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