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乐至尊 菲乐至尊
关注数: 2 粉丝数: 414 发帖数: 16,025 关注贴吧数: 270
陈昌文: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陈昌文解读: 子贡问老师,假如我有一块美玉,是用柜子藏起来呢?还是找个好价钱卖了? 子贡是个高明的外交家,也是一个商人。高手问话都是旁敲侧击,看似轻描淡写,但都问的是实质。 当然,您不是高手,对方也不是高手,就不要这样问话,以免鸡对鸭讲。 子贡这个问题,哪里是问什么美玉,其实是问孔子的才华,德行。这个德行没人用,怎么办? 就这样一直藏下去吗?还是要求一个好商人给个好价钱卖掉? 这是子贡的疑惑,想看看老师到底怎么想的。 孔子当然明白子贡的问题,就说啊,卖了吧,卖了吧,但我不是主动卖啊,我是在等待懂我的商人买。 子贡的卖,是求, 孔子的卖是待,这个两个字,可谓微言大义,春秋笔法。 求是什么意思呢?是想尽办法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完成自己想要的东西,如此,未免有失身份,求,就要按买家的要求去做事,求别人,自己的一些正当的理念,就很难实现。 孔子的思维是待,我等着您,谁看懂了,就请我,按照我的想法,我的道德,我的看法去施展政治抱负。 如果您不按照我的想法,我的理念去施展政治抱负,您给我官,给我俸禄,我也不要。 孔子不仅仅是要个好价钱,还要您给了好价钱,要善待我的才华,我的理念。 子贡呢,只是一个商人,卖出去,变成钱,有盈利就行了。 人们的语言系统,就是人们的内心世界,从一个人的语言系统,就能看到一个人的境界。 我当然是欣赏孔子这种境界,也追求这种境界。 比如我们做生意,我讲好了我的理念,我的思想,您觉得可以,认可,正确,跟我合作就行了。 如果您要改变我的想法,这是不可能的,我不会为了盈利,非要做您这个生意。 为什么?因为真理只有一个。 孔子是一个懂得放弃的人,也是一个能守得住原则的人。孔子也是一个想要发挥自己才华服务社会去的人。但是没有这样合适的时机,也没什么遗憾,继续等待,等不到,自己著书立说,办私学,传播文化也行。 孔子这种价值观,就是站着挣钱的价值观,不会为了挣钱,就弯腰,就低劣自己的人格,出卖自己的尊严,自己的原则。 您不用我,就算了。我就等。等不来也无所谓。 为了功名利禄,出卖尊严,原则的人,当然不是孔子的学生,也不是儒生了。 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违背道义的事情,我们是不做的。
陈昌文:尊重规矩,不要弄虚作假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陈昌文解读: 孔子病重了,子路就让学生们假装成孔子的家臣,想要用大夫之礼来安葬孔子。孔子这个时候已经不是大夫了,原则上,没有理由,也没有资格用大夫之礼安葬,也就是没有资格拥有家臣。 病间,也就是病好了一点。 孔子就说,您这样干了很久了吧,子路啊,您这是欺诈啊,孔子非常生气,为什么生气? 因为孔子最重视规矩,重视礼制,而子路在孔子生了重病,就破坏这个规矩,直接扣了一个不讲规矩,不讲礼的帽子在孔子头上。 无臣而为有臣。本来没有资格拥有家臣,您却弄些家臣给我。这些家臣,都是子贡要求孔子的弟子假装的。 我要欺骗谁呢?难道欺天吗? 做人,是骗不了别人的,大家心里都清楚,自己心里也清楚,所以孔子就反问了,是想欺天吗? 也就是说,假的就是假的,真不了,谁也欺骗不了。 如果我死到您们这些假臣子身份的学生手里,我宁愿死到您们真正的学生名义的手里。因为师徒情谊是真,而家臣的身份是假的。 就算我死后不会风光大葬,难道我还死在道路上没人收尸体了吗? 这段话,就是子路在孔子病重的时候造假,不懂规矩,破坏礼制,孔子震怒发表的一段话。 孔子是一个实事求是,不搞欺诈的人,是什么,就是什么,为什么要故意造假呢?一切求真,造假谁也骗不了,骗不了自己,也骗不了别人,就算一时半会别人被蒙骗,迟早别人会明白您在骗他。 到时候,连本带利,都要还,甚至会出现还不起的状况。 一个人一辈子实事求是,就不会有什么灾难。有一些人一辈子很倒霉,就是因为喜欢造假,没有的说有,最后自己被反噬。 甚至一些本来有点本事,前途光明的人也是如此,本来好好的,有前途,结果他却一不小心,姑息养奸,弄虚作假,结果毁了一世英名。 子路跟孔子这么久,还是不懂孔子。 我们讲孝道,什么是孝道, 父亲死了,您还会明白父亲的心意,比如父亲不喜欢奢侈,他死了,您安葬他的时候,就不要奢侈,这就是孝敬。 孝敬,不仅仅是做面子活,是要理解对方的心意。 孔子不需要面子活,孔子需要的是学生们真正理解他的心意。
陈昌文:高明的老师能让学生欲罢不能,一日千里,进步神速。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陈昌文解读: 颜渊喟然叹曰,心悦诚服的感叹,孔子厉害,到底厉害到什么地方呢?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仰望我们的老师,是越看越高,没有尽头,进一级,就发现后面还有一级。专研我们老师的学问,以为有所获了,结果也是进一层,里面还有一层。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以为老师在前面,马上奋力追赶过去,赶到了前面,又忽然感觉老师在后面,又开始往后面追赶。 老师的境界已经让人不可描述了,高到无形。深不可测,高的不可穷尽。 孔子是圣人,是大师,当然不是一般人能看透,学透彻的。有时候,您以为您知道了,其实您只是知道了粗浅的皮毛,当您更进一步的时候,您以为您又知道了,其实您知道的还是皮毛。 孔子就是这样的大师,会不断的让您获得新知,让您不断的突破,这一段主要是颜渊描述自己跟着老师学习的感受。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夫子是有耐心的,是不断的引诱您去学习的智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夫子会根据您自己的特点,不断的去发问,不断的去引导您学习,这当然是最高明的老师的境界。 普通老师是填鸭式教育,非常无趣。夫子能把学习变得非常有趣。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让我博古通今,学习很多文化知识,把天下间所有的道理都学到了,都融会贯通了,一切都明白了。 用礼来约束我,让我讲规矩,尊重规律。不会因为学得多,恃才傲物,甚至做些坏事,一切都在礼仪之中,尊重规律。 欲罢不能,既竭吾才。 孔老师这种教学方法,让我学习上瘾了,想要停下来,都不能够停下来,把我的所有才能都激发出来,非常过瘾。这就是学习的乐趣。 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好像看到了老师的道,就卓然立在前方,赶快跑上去想要跟随,又找不到了。 老师就是这样循循然,善诱人也。 学生碰到这样的老师,不想进步都难,简直就是被老师引诱着飞速成长。 能碰到这样的老师,这样的圣人,真是三生有幸。您的境界一日千里,当然老师的境界就一日万里了。 这是颜渊跟孔子学习的感受,简直是美妙极了。 做老师的,不是怨恨学生笨,而是自己有一套非常专业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跟随,这大概就是最高明的老师吧。
陈昌文:为什么对任何人都要尊重?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陈昌文解读: 孔子见了穿丧服的人,穿着代表爵位礼服的人,与盲人,看到了,即便是对方是个少年,年纪小,孔子也会马上站起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礼仪。 如果从对方身边经过,也会快步走过,表达一定的敬意。 孔子是个非常懂礼仪,而且自己身体力行的执行礼仪的人,且要从行为上表现出来。 见到对应的人,要站起来,该小跑的要小跑。很多人会觉得这多此一举。当然,对于弱者,比如盲人,服丧的人,大家都觉得可以理解,人性都比较同情弱者。 对于有爵位的人,贵族,很多人的骨头硬,对这些人礼貌,有些人就会说您拍马屁,就会说您趋炎附势。这话从两个方面来讲。 1、人与人之间,是应该尊重的,而且您必须表现出具体的动作,对方才能看得懂,这就是礼仪的重要,您不能说您闷在心里,说其实您心里对别人尊重,这样,没有人知道,对方也感受不到,这样没意义,一定要仪式化。 2、对于强者尊重是有好处的,也是有利益的,不尊重强者的后果,可能会受到强者的攻击,这划不来。尊重强者,可能会得到一些自己想要的机会。 您自己正直就行了,别人说您拍马屁,趋炎附势,也没关系,人不是活在别人的口中的,而是尽可能活在真理中,去寻找真理。按照真理做,不要被一些愚蠢的大众舆论压弯了腰。 3、尊重人本来不分强者和弱者,而是您对任何人都应该尊重。而且要从礼仪,形式,仪式上表现出来。您如此做,大家都开心,舒心,您自己也会获得好处。
陈昌文:问对问题,答案自然显现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陈昌文解读: 孔子说,我有知识吗?我是什么都懂吗?我无知啊,我也不是什么都懂。 有人问我,我也不知道他要问什么,他也不知道他问的是什么。 我就根据他的问题,不断的从两端反问他,一直问下去,他的问题没有了,答案就显现出来了。 这就是圣人的智慧,问题的本身就是答案,问题的反面就是答案,问对问题非常难,只要问对了问题,答案就出来了。 孔子呢,主要是根据对方的问题,不断的反问对方,不断的引导对方,最后找到真正的问题,这样答案就出来了。 这教学,有两个要点,一是对方真正愿意学,您不断的问他,引导他,他愿意思考,愿意跟随,才能教会。 有些人非常懒惰,不愿意思考,您引导他,他不跟着来,这种人教不会。 还有一种人,他不是诚心请教的,他是故意来嘲讽您,来跟您捣乱的。这样的人,您也没有必要回答他的问题。 在我们讲课,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人。有些人就是天生的喜欢表现自己,其发言都具有攻击性,嘲讽性质,他的目的,是给您难堪,而不是学习,他是来踢场子的。 碰到这样的人,您不要跟他对着搞,您就夸他聪明,礼貌的对他,然后您就说,您要讲下一个问题了,不要跟他纠缠,浪费讲课时间,浪费教学其他同学的时间。 孔子的博学不是他记住的死知识多,而是他拥有一套方法,一套正确有效的逻辑。任何问题在这套逻辑之下,都会呈现答案,这就是圣人。这就是很多人觉得孔子博学的原因。
陈昌文:机会是什么?不过是把活干到极致 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 陈昌文解读: 牢是孔子的一个弟子。 牢说,孔子说过,我没有被国家使用,所以练就了很多技艺。 这是孔子对机会的态度,大多数人总是希望有机会,孔子当然也在求机会,但求不到,也没事,自己不断的锻炼自己的技艺,琴棋书画,还是军事,粗活,都干。而且都能干好。 高手能做到随遇而安,也能做到在生活的过程中,把小事做好。 普通人则不然,他们会不断的抱怨社会,渴求机会,但是他们好像一辈子也没什么机会,于是一辈子就碌碌无为。 孔子虽然也没什么机会,但孔子自己开了私学,著书立说,教出来很多得意弟子,还成了千古圣人。 其实很多大佬,当年都是没什么机会的,就就近取材,自己手里有什么工作,就把什么工作做好,做到极致,然后慢慢的,把这点工作普及到社会,传播的非常广阔,结果也成就了一番伟业。 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是一个分工极其细的社会。 有些人打游戏,打到极致,也成了某些平台的一哥,也致富了。 有些人跳舞,也跳成了一哥,一姐。 有些人坐在家里写小说,也火了。有些人当讲师,不断的讲课,也火了。 人生并不需要那么多机会,人也不是非要别人给机会,您自己能做好小事?能干好一件粗活? 能为社会贡献点什么?最重要。 就说讲师这个职业,其实人人都可以做,现在直播这么方便,视频传播这么方便,有人做到极致了,一天就可以获得某些人一年的收入。 您需要什么机会呢?机会都可以自己创造的。 如果您啥也不会,什么都做不好,即便是您有强大的背景,也不可能有什么成就的。 我想起杜月笙,此人当年是个送水果的,削梨子,能做到把梨子,水果刀背在身后,把一个梨子皮给削下来。然后再把梨子皮合起来,看起来,居然是一个完整的梨子。 杜月笙去重庆,别人都以为他就是个流氓头子,看不起他,他就漏了这一手,在座的达官贵人对他就肃然起敬了,此人绝非浪得虚名。 人生就是如此,您有什么绝活能拿出来吗?没有,就去练吧,别抱怨社会没机会。圣人不是不干粗活,而是能把很多粗活都干到极致的人。干到极致的粗活已经成为机会本身了。
陈昌文:自责,反思,能让人进步。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陈昌文解读:算了吧,完了吧,我没有见过谁能够知道自己的过错,然后内心自责自己。着我反省。 这是一个人性问题。 别说我们自己反思自己的过错了,一般人都是洋洋得意,觉得自己高明,聪明,有智慧。 很少有人觉得自己做了愚蠢的事情,有愚蠢的行为,即便是那些干了坏事,干了黄赌毒的人,依旧觉得自己是对的。 别人指出来他的错误,一般的人都是急着反驳,甚至暴跳如雷, 很难去反省自己是不是真的错了。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能够知道自己过错,还能够自责,自我反思的人。 一个人能够自我反思,自己责备自己,这人就会进步神速。今日而知昨日之非。 今天就能知道昨天自己哪里做错了。 比如我们昨天偷懒了,没完成功课,今天是不是知道错了?责备自己? 比如,我们昨天没有什么收入,我们几个月收入都很低,没有什么改变, 我们是不是对不起自己的时间,对不起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妻儿老小。我们有没有反思过,自责过? 还是依然无所谓,就这样过。 我们看到的大部分情况是,大家都无所谓,依然这么过。 每个人身上都有一大把的毛病,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过程。 如果真读懂了这句话,您一定会自责,自我反思。 我自己呢,是知道自己有很多毛病,很多功课没有完成的,心里也有些彷徨,有些难过。也在努力改正很多错误,但好像改正起来比较困难。 我希望大家经常读这句话,读懂这句话,真的能使人进步。
陈昌文:聚焦系统做营销。 1、想要迅速做起来社群营销。 必须是聚焦的。 也就是只锁定创业社群这个关键词,或者互联网营销这个关键词,或者自媒体创业这个关键词。 说着视频营销这个关键词。或者恋爱,情感,男性情感。 2、锁定创业社群,说着微博收徒。 或者面膜。 3、当我们锁定过后,我们的整个关键词体系,都是锁定这个词的长尾,我们将不再讲其他任何东西。 我们的整个语言系统,每句话,都是围绕着项目的。 我们的每篇文章,每个视频,音频,都只是围绕项目的。 4、我们的同行,我们天天找到的同行,在网络上,也是围绕着我们的项目的。 同行的视频,音频,文章,全部转化改编成我们自己的。 5、彻底的聚焦,只有一个环节,就是搞流量。 搞转化。 其他一切外包。可以选择跟老师合作售后服务。 事情必须少到极致, 放弃一部分利润。只放大流量利润与转化利润。 6、只锁定某个大的视频平台,或者音频平台,绝对不做多的事情。 少而精,所有精力,时间,都花在刀刃上。 7、愿意做讲师的,可以跟着我一辈子做讲师,我教您如何靠着我做讲师赚钱。 就是从早到晚都在讲课,讲儒家思想+陈昌文方法。 8、讲师系统的打造,是只正对高级群,以及升级到高级群的学员。 讲师系统,就是日日夜夜讲儒家思想+陈昌文方法的各个系统。 各个系统的文字,音频,文章,我早年的录音,文字,都可以讲,只要不违法 ,不反社会,日日夜夜输出即可。 9、全面霸占音频平台,全面霸占视频平台。 也就是喜欢讲音频的,我日日夜夜辅导您讲音频,喜欢讲视频的,我日日夜夜辅导您讲视频。 10、音频,视频的内容,都是我这里制造出去的。 然后,您留下您的名字,我会帮您做成交。 这个模式,会让您们赚到更多的钱。 11、想要做讲师的,我都会一对一辅导,您们直接来找我。 讲师是非常暴利的。要多暴利有多暴利。 只带新手,老手继续做以前的项目。 12、我的一切文案,录音,文章,书籍,都要从新翻新,讲一次。 这个每个月都能给您带来数万的收入。
陈昌文:远离昏君,亲近明君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陈昌文解读:宁武子这个人, 国家有明君,政治好,他就 智慧,出来做官发挥自己的才智。 国家无道,政治昏暗,没有明君,他就隐藏智慧,显得愚蠢,不出来做事。 他的智慧,我们可以学到,可以达到。 他的愚蠢,隐藏的功夫, 我们很难做到。 这什么意思呢? 犹如我讲课教学生一样,碰见聪明的,一听就懂的,我们就非常开心,发挥自己的才智。 但是,碰见蠢的,笨的,甚至辱骂老师的,我们就跟着对骂,我们就非常生气,受不了这个侮辱。 于是,自己的体面也不要了,下去撸起袖子就跟学生干。 这样的结果,是自己输的很惨,没了名声,没了钱赚,也没了面子。 相互攻击,肯定有输的风险。 碰见聪明的人,碰见好人,我们就可以帮助他变得更聪明,更好。我们就奉献自己的智慧。 碰见愚蠢的,恶毒的坏人,如果我们上前去纠正他,可能导致我们引火烧身。 所以,儒家思想,不是让您去牺牲,而是先做到保全自己,那些为了纠正一些错误,把自己牺牲了的人,一定不是学的儒家思想,就算他说他学的是儒家思想,也是伪儒家。 儒家思想是智慧的,是真正能让人长久幸福生存下去的一种经世致用的学问。 不是那种不拐弯的学说。有的人说儒家思想迂腐,只是在于他自己没学懂罢了。 跟好人,就待在一起,跟坏人,就要迅速远离,或者装着自己啥也不懂,不去教育他,隐藏自己的智慧。 天下间最愚蠢的人,就是跟坏人,愚蠢的人绞到一起,跟昏君,昏暗的人绞到一起,最后把自己害了。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陈昌文:30循环系统的运作模式 1、目前来看,最赚钱的,是短视频。 因为涨粉最快的是短视频。 最火的那个平台,一天就能搞几十万粉丝。 2、我们社群的操作模式是6个账号,每个账号每天5个视频。 您也可以12个账号,每个账号2到4个视频。 3、您先把10个最火的视频平台找出来, 通过搜索引擎,您就能找到这10个平台。 一个人的情况下,我建议玩3个平台。 多人,就建议10个平台,有一个人是无脑传播的。天天只是关心账号,然后关心自己的视频传播。 4、视频的操作什么,最简单的是图文。 但是我希望大家都露脸操作。 露脸讲话,普通话标准。 参考对象,郭德纲,周星驰,赵本山,单田芳,崔永元,周涛,撒贝宁,涂磊,华少,成龙,张柏芝,周润发,马云,李彦宏。 讲话模式,完全是标准普通话模式。 5、一块布,一个桌子就行了。一个书架,茶壶就行了。 6、讲视频,一定要有演讲稿,不要脱稿演讲。 演讲稿的模式,是1/2/3/4/5.这样去写。 演讲稿,两种模式。 也就是原创故事模式,写自己的故事,然后后面写感悟,感想,思考,启发。 演讲稿也可以是改编书籍,别人的视频,文章模式,但一定要改的面目全非,别人看不出来。 也是通过1/2/3/4/5这个模式去搞。 7、聚焦系统的核心,是只锁定一个关键词,也就是这辈子,您只锁定创业培训社群,或者恋爱培训社群,或者面膜培训社群,或者微博收徒。 我们只干一个关键词,其他事情完全不干。 8、聚焦系统,引发出来的关键词系统,也就是我们所有长尾关键词,只围绕主关键词。 所有标题,都只围绕主要关键词去延伸,比如,微博创业收徒,微博涨粉收徒,微博转发收徒,微博内容收徒,微博社群收徒。 因为您做的是微博收徒项目。所以,您永远要讲微博收徒。 同样,讲创业社群,互联网营销社群,也是,永远讲营销,互联网,传统互联网营销,移动互联网营销,视频互联网营销,音频互联网营销。 9、聚焦系统还有一个核心是,只选择一种形式,也就是您只搞自媒体创业。或者音频创业,或者视频创业。绝对不允许都做。都做是愚蠢行为,会导致您精力分散,不赚钱。 10、持久战系统,也就是做30循环系统,一定是一辈子,少说6个月,少说3个月。 我以及我的很多学员,都证明了,我们能赚钱。 所以,您要搞持久战,每天完成一个30循环系统。 11、儒家思想系统是什么意思? 这是正心术的东西,是让大家走正道,也是让大家免责声明的东西, 想要一辈子不倒霉,就好好学习我写的《论语》。 12、30循环系统,要求大家不要真正聪明。 太多的人,一直不进步,非常穷,也不赚钱,也学不会,就是自作聪明的。 人最大的悲哀,就是自作聪明。因为自作聪明,很多话,就听不懂了。很多事情,也做不到位了。 不懂得拿着好的方法,就听话,照做、执行。 不具备执行力,不愿意听老师的话, 也不想照做,总是认为自己比老师聪明太多。 结果月收入连10万都没有。 13、尽人事,安天命。 一个人只能做好一个环节,一个点。您能做好流量,就相当了不起了。 然后内部文案,广告,都可以复制,改编同行的。 售后服务,可以交给我帮您做。 一个人想做好两个环节,基本是非常困难的了。 一个人想做好3个环节,基本都是在挑战人性,是在完成不可能的任务。 一个普通企业家,也没办法做好3个环节,因为您就代表您们公司的最高水平,您不会的,员工是不会做好的。 除非您变成了一个了不起的企业家,一般,您没这个本事,所以,我建议您只做一个环节,其他环节通过辅助或者外包来完成。 14、音频,自媒体,复制以上模式,做30循环系统。 我只做创业社群,这个版块,希望大家可以跟我合作。
陈昌文论语:少想,多干。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陈昌文解读: 季文子这个人,非常小心谨慎,做什么事情,总是左思右想,想透彻了,把什么都算计清楚了,再去做。 孔子听说了,就说,想两次就行了。 为什么是这样呢? 因为这个世界本来就是有非常多个维度的,如果您不断的思考,总是还有很多漏洞,就比如,对方犯法了,您可以去告别人,但是,您继续想,又怕别人报复您,您就不去了。 然后,您又继续想,不去好像也不妥,毕竟您收到损失了。然后,您又继续想,损失也不大,去告别人耽误时间。然后,您还可以继续想,耽误点时间没关系。 杀鸡儆猴,去告他,以后就没人敢找您麻烦了。 然后,您还可以继续想。继续思考。总之,想下去,是无限的。无限的假设,无限的推理,无限的结果。 孔子的意思就是,您想两次,就可以下决定了,就可以去做了。因为很多事情没必要持续推理下去。 又比如,我见过很多人想创业。 这些人的思维是,我先学两年技术,才去创业,稳妥点, 然后在想想,过两年创业,是不是黄花菜都凉了,我还是现在去。 然后又想想,我是不是太年轻了,创业不容易成功,要不在等两年。 然后继续想,我是不是等两年,年纪老了,又没冲劲了。 如此,可以不断的反复下去,这个事情就越来越复杂了。 其实,您想创业,想一下,能承受得起损失吗?想清楚了,就直接干了。 想多了,就是做白日梦,非常犹豫,浪费时间,还容易得病,于事无补。 有时候,事情并没有那么复杂,我们就会白白的浪费很多精力。 有时候,都是自己吓自己。 想好了,就在实践中去总结。要学会在战争中学习战争,而不是通过空想去判断。 这个社会上,其实有很多人,就是想法太多,结果干得太少。 也有很多人,因为想法太多,准备太多,反而浪费了不少资源。
陈昌文论语:别以为自己很优秀,您还差得远。 “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陈昌文解读:崔子这个人,把齐国的君子,齐庄公杀了。 陈文子呢,是一个大官,也很富有,不愿意跟崔子同朝为官,有马十乘,一乘4匹马,就是有40匹马,10辆马车,这人是非常富有的。 为了不跟崔子这样的人在一起工作,同流合污,或者见到这样的人,或者在他治理下做事。 陈文子就放弃了他的财富,跑到其他国家去。 去了其他国家, 有看到了其他国家的执政,领导。 他就 说:这个地方的执政,领导跟崔子一个样,于是,有抛家舍业,到另一个国家去。 去了过后,他又说:跟齐国大夫崔子差不多。又抛家舍业走了。 这样的人,怎么样? 孔子说,算是清白的人,不同流合污。 子张继续问:仁吗? 孔子说,不知道,这算不上仁吧。 孔子对仁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应该是十全十美的德性行为与功德都有了,才能算仁吧。 陈文子这种不同流合污的性格,只能算是比普通人优秀一点点。 所以,很多人只是比普通人优秀一点点,就自我感觉良好了。其实,这只是您应该做的。 不要以为自己很了不起了,就想给自己带高帽子。 人就是有这个毛病,在一个公司里,只是稍微做了点事情,就以为自己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我以前招聘了一个演员,刚进公司3天,就耍大牌。我说,您为什么这么耍大牌? 他说,我给您拍了三天视频,您赚钱了。这就是为什么我有资格耍大牌。 我就告诉他,您拍的视频,我都还没看呢,我都还没去卖呢,再说了,您拍的视频,基本都不合格。 您还需要磨合一下,还需要精益求精一下,我本来计划,前三个月都是您的适应期,您应该先适应,先专研业务。 如果您很厉害,应该是三个月后,才有可能为公司创造效益。说白了,现在是我出钱,出人力,出精力,养活着您,您对我们公司来说是一个新人。 而您自己,却以为给公司赚钱了。您的自我感觉太良好了。 由于他认为自己贡献特别大,于是,我就辞退了他。也是可惜。 所以,人啊,不要以为自己做了一点点,就认为自己特别优秀了,您还差得远。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