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雲20210330 笑雲20210330
天涯一浪人
关注数: 27 粉丝数: 18 发帖数: 2,016 关注贴吧数: 0
转帖:“曲线”——兴汉还是害汉? 确实,披着“能团结大多数人”漂亮外衣的曲线理论(种花+汉服的推广)具有极大的蛊惑性,并且在目下政治环境下有着广阔的市场——既能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又拍了当轴的马屁,不用冒丝毫的风险,一举两得。 看似承袭自汪会长的曲线理论言之凿凿,实际却幼稚得可怜,甚至这部分自我感觉良好的人连最起码的历史经验都未吸取,连种花状态下的汉服代表的意义都没搞清楚,就急吼吼地拿起剪刀针线准备大干一番了。 最基本的一点,世上没有白吃的午餐.你要推广汉服,必然要涉及汉服的历史,特别是消亡史,1644是曲线们永远迈不过去的坎。硬是要过这道坎,就只能造谣说:民族也是五十六朵中的一朵,清国也就成了俺们中国了。而既然你承认了清国的合法地位,那么,现在你推广恢复汉服又有什么意义呢?旗袍马褂既然已经约定俗成,既然也能代表华夏,又何必费力再去推广已经消失这么多年的汉服呢?问题就又回到起点——汉服的恢复推广失去了根本的理论依据,也就失去了 恢复推广的意义,那么,曲线们怎么“做大做强”?谎言即使一时得逞,毕竟时间久了要不攻自破。 话说回来,部分曲线们还是会不服气地来上一句:“极端偏执”又怎么成功?这句我们不知道听过多少遍的话,实际上准确反映了曲线们的无知和怯懦。他们宁愿花费心力去孕育一头杂交的怪兽,却始终不愿意承认华夏衣冠被外来殖民势力消灭的事实,说到底,就是遵从丛林法则,一身的奴颜媚骨,何其恶心? 最后,还得加上一句:没有“极端分子”在前面冲锋陷阵,哪有曲线们的生存空间?
明朝万历年间朝廷的“非君”浪潮 作者: 大唐风云 在中国历史上,皇帝集神权、皇权、族权于一身,忠君是最高的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准绳。但到了明朝万历中叶的时候,这种情况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 历史上,大臣劝诫帝王的现象是一直存在的,但在万历年间,朝中大臣们争相暴风骤雨般地抨击皇帝,言辞之激烈,态度之强硬,在整个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而在古代社会中也是空前且绝后的。 右都御史漕运总督李三才上书指责皇帝:“今阙政猥多,而陛下病源则在溺志货财。” 御史冯从吾上书警示皇帝:“(皇帝)谓圣体违和,欲以此自掩……天下后世,岂可欺乎?” 礼部主事卢红春揭露皇帝“装病”说:“若真疾耶?则当以宗社为重,毋务为豫乐以为基祸;若非疾也,则当以诏旨为重,毋务以矫饰以起疑。” 户科给事中田大益痛斥皇帝:“陛下驱率虎狼,飞而食人,使天下之人,剥肤而吸髓,重足而累息,以致天灾地坼,山崩穿竭。” 工科给事中王德完责道:“民何负于君?而鱼肉蚕食至于此极耶!” 注意,这些激烈的言辞,放在任何给一个朝代,恐怕帝王都难以容忍。而上述的话还不是最激烈的。 大理寺评事雒于仁痛斥皇帝“酗酒”“恋色”“贪财”“尚气”,言辞之激烈、情绪之愤慨,简直到了破口大骂的地步了。 李三才历数历代昏庸君王比较万历皇帝,声称:“陛下迩来乱政,不减六代之季。”甚至说出了“天神共愤,大难将作”的骇人心魄的话来。而李三才竟然也因这样的奏疏,被朝野传颂,他本人居然几乎被大家拥戴入阁!
段振坤:黄帝学说的基本常识 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黄帝学说即沦为绝学,迄今两千余年矣!随着先秦黄帝书出土,我们得以对黄帝学说有较系统和全面的认识。由于黄帝学说在中国知识结构中已消失近两千年,今天已成积重难返之势,目前尤需普及黄帝学说的基本常识,期我黄帝子孙,明我祖宗之学焉。 1.黄帝是历史人物还是神话传说? 黄帝之前无信史,轩辕黄帝是第一个史迹清晰的原始部落联盟领袖,《竹书纪年》、《史记》记载历史均从黄帝开始。轩辕黄帝作为历史人物是确信无疑的,黄帝铸鼎原庙底沟时期部落遗址的发掘,已在很大程度上验证了史传文献,从考古学意义上直接验证轩辕黄帝的时间不会太远了。 2.黄帝时代有条件诞生学说吗 据考古学家许顺湛先生考证,黄帝铸鼎原聚落群体在1000平方公里范围内,有87个部落,1309个氏族,26万多人口。这是一个伟大的族团,正是以这个有上千年历史的伟大族团为基础,在较发达的原始农业和原始民主的基础上,产生了顺应阴阳四时与执雌持下为最高法则的黄帝原始学说。 以归藏为代表的黄帝原始学说具有浓郁的尊母崇阴母系色彩,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认为:“在华山脚下形成以成熟型的双唇小口尖底瓶与玫瑰花枝图案彩陶组合为基本特征的‘庙底沟类型’,这是中华远古文化中以较发达的原始农业为基础的、最具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火花’(花朵),其影响面最广、最为深远,大致波及中国远古时代所谓‘中国’全境,从某种意义上讲,影响了当时中华历史的全过程。”王仁湘先生对庙底沟类型玫瑰花枝图案采取阴纹(地纹)方式认读,“正是由旋纹图案的传播,我们看到了中国史前时代在距今6000年前后拥有一个共有的认知体系”。这个共同的认知体系,就是以归藏为代表的黄帝原始学说,黄帝原始学说已得到了考古学上的证明,归藏之河图洛书亦得到了距今5000余年的凌家滩含山玉版的验证。轩辕黄帝作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和人文初祖的崇高地位,绝不是虚传的。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