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幂永无止境 爱幂永无止境
🎶
关注数: 209 粉丝数: 342 发帖数: 23,286 关注贴吧数: 164
ff 计算机在工作时是根据解决不同的问题,使用相应的程序,去处理存储的信息,得到结果之后再反馈给人们。这是一个逻辑清晰、有规律可循的过程。 · 而这跟一般人做语文题的过程,完全相反。许多人依赖感觉,稀里糊涂地做阅读题;胡编乱造,东拉西扯地写作文。我在高一的时候,总觉得难以提高语文成绩。虽然做了大量阅读题,但是对于答案的理解很模糊,错的时候往往不明白自己错在哪,只能抱怨出题人瞎编。写了那么多年的作文,总是原地踏步,有时候好不容易觉得写得好,得到的却是个很普通的分数。如此这般,我的语文总是只能得到100分左右,面对了一个无形但又始终无法冲破的天花板。 · 后来在不断地摸索过程中,我意识到其实语文老师既不是神仙也不是疯子,并非不可被揣测。他们为了避免争议,在出题和阅卷过程都会尽可能做到有逻辑讲道理。只要我们弄清楚其中的逻辑和道理,我们就能掌握答题程序,储存答题材料和术语,用计算机的工作流程做语文题。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我们答题的时候有思路,避免乱蒙;另一方面使我们能够有针对性地积累答题所需知识,货真价实地提高语文成绩。 · 不论是阅读还是作文,我都用本子积累了相应的答题程序和答题材料,做到有备而战,结果我在一年的时间内,把语文成绩从100分左右提高到了135分左右。不但成绩提高了,而且通过记录在本子上,我能清楚地看见自己在一点一滴的积累和进步,这是个很愉快的过程,有种类似于存钱的快感。 · 我的教学案例也表明,“用计算机思维学语文”可以使学生显著提高语文成绩。有的同学语文基础较差,他们需要同时积累答题程序和答题材料,要花几周或者几个月才能明显进步。有的同学语文基础不错,他们自身已有答题材料的积累,往往只需要听我讲完答题程序,就能有快速的提高。其中最快的一位同学听我讲了1个小时后,提高了10分。这似乎难以置信,不过很多同学听我讲完后就不觉得奇怪了。语文的内容很多,篇幅有限,我在本书中主要讲关于作文的技巧。 · 议论文 · 针对议论文,我会讲到“三套鸭法”、“红衬衫法”和“宝箱法”。其中“三套鸭法”和“红衬衫法”是关于写作思路和结构的方法,相当于程序。而“宝箱法”是关于积累写作材料的方法,相当于储存信息。在记叙文方面,本书主要介绍的是“相册法”。 · “三套鸭法” ·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吃过“三套鸭”?这是一道非常有意思的江南名菜。乍一看仅仅是一只普通的家鸭,但是实际上家鸭里头套了只体形较小的野鸭,野鸭里头又套了只鸽子。一道菜可以同时吃到家鸭的肥嫩、野鸭的喷香和鸽子的细酥,很有层次感。三禽合食,一菜三味,被誉为具有“闻香下马,知味停车”的魅力。 · 【学生孙书慧:好想吃(ˉ『ˉ)】 ·
2 中国人看到这则新闻,难免要嘲笑老外不识货。为什么西方人不爱吃皮蛋呢?关键在于先入为主的偏见。西方人很少接触皮蛋,一看皮蛋就觉得像是变质的蛋,认为会很难吃,自然不愿意吃。即使硬着头皮吃一口,也不会觉得好吃。因为他们在吃之前已经有严重的排斥心理,再好吃的东西也会觉得很别扭。中国人经常看见周围的人喜欢吃皮蛋,自然就不会歧视皮蛋。 · 人们很容易会产生先入为主的偏见,而且这些误解绝不仅仅存在于对食物的看法。大多数学生对学习存在很严重的偏见和排斥。如果一想到要学习就觉得厌烦,后续的学习过程必然会成为一种折磨,这样怎么可能学得好。绝大多数家长为了鼓励孩子学习,都喜欢说一句话:“先苦后甜。”本意是好的,但在我看来,这其实会暗示孩子,学习是一件很苦的事。不但不能促进孩子好好学习,反而会起到反效果,让孩子更加厌学。 · 学习又何尝不是一个皮蛋,虽然看上去不是很吸引人,但是只要你不先入为主地带着强烈的偏见,也能体会到其独特的魅力。实际上每一个学校总会有一些人能够爱上学习,乐在其中。 · 有所得未必有所失 · 为什么很多人会对学习产生偏见,还没学习就感觉厌烦呢?这要从一个反应人性的哲理小故事说起。 · 一群小孩每天聚集在一个老头家的院子外面,朝老头家的墙上扔石头。老头每次气冲冲地出来撵他们,他们都笑着跑了,这群熊孩子以此为乐,且乐此不疲,这老头怎么威胁咒骂都没用。 · 最后他想了个办法。有一天他没生气,而是慢慢走出去,小孩一看很奇怪,就没跑。老头说:“我来和你们商量件事,我现在很喜欢你们朝我家的墙上扔石头。这样吧,以后你们每天来扔,我每天付你们1块钱。”熊孩子们高兴得不得了,每天来扔,然后拿钱走人。 · 过了几天,老头愁眉苦脸地说:“最近手头紧,每次5毛吧。”小孩们有些不情愿,但想想还是答应了。 · 又过了几天,老头说:“对不起,以后我只能付得起1毛了,你们扔1天我付1毛。”小孩们面面相觑,最后小孩中的老大很不满地说:“只给1毛钱我们才懒得扔。” · 然后这群熊孩子再也没来扔过石头...... · 一开始不赚钱都很愿意做的事情,收了钱后反而觉得是个负担,钱少就不愿意做。这是人性中很有意思的一个特点。 · 人们往往有一个思维定势:有所得必有所失。既然赚到钱令人高兴,那赚钱的过程一定是难受的。既然取得好成绩是快乐的,那学习的过程一定是痛苦的。同样的道理,既然旅游和打游戏并没有带给我们报酬,大家就本能地觉得这是享受的事情,还没开始做已经感觉到很强的愉悦感。其实旅游和打游戏往往并没有我们事前设想的那么有趣。 · 实际上,有所得未必有所失。如果我们在学习之前对学习没有偏见,我们有可能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并且学得很好,能够进一步体会到取得好成绩的愉悦。反之,如果在学习之前有了消极的想法,那么我们的学习过程一定比预想的还要煎熬,成绩也不会好。这与其说是有所得必有所失,不如说是胜者全得,败者全失。 · 学习是我的爱好 · 我曾对学习的快乐深有体会,学习对于我完全不是负担,而是爱好。 · 在高一寒假的时候,中央电视台来我们学校拍足球题材的青春偶像剧《绿茵小子》。我想在体验生活之余顺便挣点零花钱,就报名当了群众演员,扮演主角的同学和队友。 · 这是一段挺好玩的经历,可以尝试到拍戏的感觉,还可以与明星合影和要签名。当然也有辛苦的时候,导演十分认真,许多片段要拍很多遍,我们就要在球场上反复跑来跑去。有个镜头是要集体嘲笑主角,但是我们这些跑龙套的人都没学过表演,演技太生硬,拍了无数次,大家笑到脸都快抽筋了才总算搞定。
节选自《秘笈--北大奇人怪招》 节选自《秘笈--北大奇人怪招》 游戏是怎么使人上瘾的呢?我初二时沉迷游戏,曾经玩过一款叫《金庸群侠传》的武侠类游戏,前期等级太低,经常无法过关。我发现一个叫欧阳克的人可以被反复打,给的经验很多,升级很快。于是我就反复打这个人。花了两个多小时打了他100多次,让我升了很多级。后来回想起来,这100多次重复毫无技术含量,极端无聊,但是我却能坚持下来,主动像着了魔一样干这件枯燥的事。这是为什么呢? · 【网友兵长最高:打了100多次?】【网友王小锤:他一定欠了你很多钱。】【网友若风巫师:杀父之仇不过如此】 · 关键在于数字的激励。我每一次打完欧阳克,游戏中都立刻会出现一串数字,告诉我增加了多少经验值,这就是对玩家的奖赏。而这种本来毫无意义的虚拟奖赏,却能让人觉得自己在做事,而且有了积累和收获,让人很快乐。 · 数字的激励 · 仔细想一想,难道存在任何一款游戏,没有用数字激励玩家吗?从《植物大战僵尸》到《神庙逃亡》,从《魔兽世界》到《英雄联盟》,所有游戏都是这样的,这正是游戏让人欲罢不能的关键所在。而且游戏为了让人上瘾,它的激励特别快。比如很多游戏里,玩家每打倒一个小兵,屏幕都会冒出数字提示你赚了多少钱。很多游戏让玩家一边奔跑,一边可以大量收集着金币,看着分数在不断地上升,感觉非常好。 · 沉迷游戏的人,并不是不努力,而是把努力用于追逐游戏中的数字激励了。实际上,数字的激励可以被用在许多积极向上的事情中。 · 例如可以用于运动。我一开始练习投篮时,容易觉得没意思,练了一会儿就不想练了。于是后来我每次练习投篮时,都要数一数今天自己一共投进了多少球,这个数字的不断上升能让我体会到练投篮的乐趣。跑步也是一样的道理,统计自己跑了多远会提高我们跑步的热情。 · 近年来,美国和欧洲等国家正在兴起一场“量化自身”运动。比如说利用智能手机和电子运动手环,可以测量一个人花了多长时间跑了多长的路,消耗了多少热量,在网上分享这个运动成绩还可以知道自己在这个地区的排名。耐克公司推出了内部含有芯片的篮球鞋Hyperdunk+,会记录你在打球时的每个动作,并同步上传到手机,让你准确掌握自己跳跃多高、反应多迅速。你可以与自己过去的表现进行对比,也可以上传到网上与朋友们比较。 · 通过量化自身,我们可以将现实生活数字化,游戏化,从而让我们更直观地感受到收获和进步,更容易获得乐趣。 · 我们当然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使学习变得更快乐。初三或高中,许多同学都会比以前努力,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老师增大了考试的频率。每次考试都会有分数,有时还有排名。这样的话,努力的同学,能够比较快地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感到快乐,这样又会更努力学习,获得更好的成绩,感受到更大的快乐,形成一个通往成功的良性循环。这种快乐比起玩游戏上瘾的快乐只强不弱。因为玩游戏只是一时爽,之后要面对学业的压力,感觉到内疚和痛苦。但是学习的快乐却是充实和持久的。 · 不过游戏通常是几分钟就能给我们一个数字奖励。从复习准备考试到最后知道考试的分数,至少需要好几天。我们的学习过程,要是也能像游戏一样可以快速量化就好了。这样的话,我们每付出一点努力,每获得一点收获,自己都能够很清晰地看到,学习就会变得更加有趣。 · “星号法” · “星号法”是我根据量化激励的原则想出的方法,我在中学时成功采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快速量化和激励。 · “星号法”特别简单,就是每看一次题目或书以后,在旁边画个五角星符号作为标记。具体符号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而定,我的一些学生喜好画三角形符号“△”。 · 做错的题需要复习,课本需要复习,背的单词需要复习,大家都知道复习的好处。但是很多人比起复习旧知识,更喜欢学习新知识。这是因为他们觉得学习新知识容易让人感觉有收获,复习旧知识不容易让人感受到成就感。如果采用“星号法”,每进行一次复习,就多标一个星号,就能起到类似于游戏中数字和升级的激励作用,让自己更容易获得成就感。 ·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