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飞时代 梦飞时代
冷月照大地,大地静无声
关注数: 0 粉丝数: 7 发帖数: 410 关注贴吧数: 1
生化武器使用 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已有十多个国家在20次局部战争或军事冲突中使用了化学武器,有的还使用了生物武器。目前,约有20至30个国家拥有使用化学武器的能力,至少有十多个国家正在研制生物武器。   1.1916年7月,法国军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向德国军队首次使用由瑞典人于1782年发现的全身中毒性毒剂氢氰酸。一战中,由美国人亚当斯于1918年首先合成的刺激性毒剂亚当斯气被法国军队在西欧战场首先使用。同样,英国军队也对德国军队大量使用了各种毒剂。随着双方化学战的升级,英国和法国迅速研制了包括光气、芥子气在内的各种先进的毒气,使与德国的化学战造成的杀伤性越来越强。   2.1914年9月,德军违反1899年和1907年海牙会议协定,首先对协约国军队使用了刺激性毒剂。1915年4月22日,德国军队在比利时的伊普雷地区首次对法国军队使用了液态氯气,德军用5730只钢瓶向法军阵地施放了180吨液态氯气,造成15000名法军中毒,其中5000人死亡,2400多人被俘,法军阵地被轻易突破。伊普雷化学战引发交战双方大规模使用化学武器作为主要进攻和报复手段,并且导致化学战的规模越来越大。1915年12月19日的一战战场上,德军首次向英军使用英国人于1812年用一氧化碳和氯气在强光作用下制得的窒息性毒气光气。随着化学战的升级,德军在比利时战场对英法联军首次使用了芥子气,这种毒气是由德国人在1886年制得的。一战中,交战双方共生产芥子气13500吨,其中12000吨用于实战。希特勒作为参战士兵曾在一战中遭到英国军队的芥子气炮弹袭击而眼睛暂时失明。一战中,参战国共生产了约18万吨毒剂,其中11.3万吨被用于战场,约有130万交战人员被各种毒剂杀伤,因化学武器战恐惧症而失去作战能力的人员近260万。
别吧帖子,挺逗 时间:2008-01-18 09:47 文字选择:大 中 小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中国人喝光世界牛奶”、“牛奶涨价,中国的错”……近来,德国媒体对中国即将超越德国成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消息做了密集报道,其中还冒出了不少充满丰富想像力的“经济分析”。 前几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媒体也曾不负责任地报道说,世界石油价格高涨,原因是中国需求量大增;玉米、小麦、大豆、糖的价格飞速上涨,“主要源于中国和印度对小麦的需求量很大”。 甚至德国井盖被盗,警察也认为“罪魁祸首”是中国的繁荣,中国对钢铁的需求使德国废钢铁的价格一路上涨,这才使人们铤而走险,去偷井盖。 美国牛奶贵如油 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不久将会发现,他们早餐桌上的牛奶变得越来越贵。欧洲、美国和印度各大奶制品公司纷纷宣布,将从8月1日起上调牛奶价格,美国一些地区甚至可能出现“牛奶贵于油”的情况。难怪英国《泰晤士报》1日惊呼,“廉价牛奶时代”逐渐远去。 全球都在涨 英国最大的奶制品公司“第一牛奶”7月30日宣布,将在8月调高牛奶价格。业内专家随即评论说,英国其他奶制品公司也将紧随其后上调价格,涨幅预计为每品托(0.57升)上涨3便士(约合6.03美分)左右。 在德国各大超市内,牛奶价格过去一周内上涨幅度超过10%。这让习惯了喝低价牛奶的德国人感觉颇为不适应。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4台(CBS4)说,美国部分地区牛奶价格甚至可能超过汽油。报道援引“西部奶制品协会”的数据说,美国西部1月每加仑(4.5升)牛奶价格平均为2.64美元,7月上涨至3.63美元,9月将可能达到5美元。 发展中国家也未能“幸免”。印度大多数供奶商已宣布,自8月1日起上调牛奶价格,具体为每升牛奶上涨1印度卢比(约合0.025美元)至22卢比(约合0.55美元)。《印度快报》说,这已是印度各大公司年内第二次上涨牛奶价格。 原因有多种 专家和媒体认为,全球牛奶价格上涨主要源于饲养成本增加、市场供应紧缺以及亚洲需求激增三方面原因。 美国和印度媒体认为,全球谷物、饲料等商品价格上涨,造成奶牛饲养产业成本升高,是牛奶涨价主要原因之一。印度“古吉拉特牛奶市场合作联合会”总经理RS·索德赫说,饲养奶牛的成本近期上涨了50%。 饲养奶牛成本上涨使许多农民舍不得给奶牛喂食,造成奶牛减产,直接导致牛奶市场供应量减少。《泰晤士报》说,英国农牧场每头奶牛的平均日产奶量原本约为20升。但由于“吃不饱”,每头奶牛过去两个月内的日产奶量下降到17升到18升。另外,英国最近多阴雨天气,农民一般把奶牛关在圈里,也影响了奶牛产奶量。 作者: 221.208.17.* 2008-1-18 10:25   回复此发言 -------------------------------------------------------------------------------- 2 回复:全球牛奶普涨 德国媒体怪中国人喝太多 德新社还认为,亚洲、俄罗斯和东欧地区牛奶需求量大幅增加,是全球牛奶价格上涨原因之一。德新社提供的数据显示,亚洲已成为世界最大奶粉市场。 再贵还是得买 牛奶价格一路飙升使一些欧洲国家有点担忧。德国消费者权益保护、食品和农业部长霍斯特·泽霍费尔认为牛奶价格上涨趋势并不合理,是向消费者“转嫁成本”。饲养奶牛的农民们则认为,牛奶价格上涨是必然趋势,是对他们过去“苦日子”的补偿。 早餐桌上牛奶越来越贵,消费者反映倒还平静。许多人认为,牛奶再贵也得买。美国丹佛市一名市民说:“牛奶涨价当然不会让我高兴,但我不会因此就不买牛奶了。我觉得,孩子们还是需要它。” 英国一名署名“JC·约克”的网民说:“我乐于为牛奶多付钱,但须确保多付的钱回到农民手中,而不是落入零售商的口袋。”(新华社) “这是对中国繁荣的妒忌” 很多德国市民认为,把牛奶、啤酒等商品涨价,甚至丢井盖都归咎于中国的繁荣,这并没有充分的道理。《每日新闻报》表示,这显然是一些政客在逃避责任。 德国中国经济学家弗罗托教授接受采访时说,牛奶涨价与欧盟牛奶库存干预市场政策有关。现在欧洲的奶制品储备没有了,而澳大利亚等传统奶制品大国产量又在减少,因此需求量增加时,价格自然也就相应上涨。他说,全球变暖、气候异常也是造成肉制品、大豆等消费品涨价的原因。比如,全球变暖导致传染病增加,鸡的成活率下降,鸡肉供应量下降造成价格上升。此外,全球性食品价格提高也与石油资源短缺造成各国大力发展乙醇汽油有关。“当然,国际期货市场的价格变化原因复杂,也不能排除人为操纵市场,造成价格提升的因素。” “如今,中国概念已成为西方媒体热炒的重点,以至于一些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也爱往中国身上扯,以‘损害欧美民众舒适生活方式’为由,挑起对中国的误解,说到底是对中国经济繁荣的妒忌。”弗罗托教授认为,这种思想的背后就是“中国威胁论”的影子。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