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叔不油腻▫ 旷世胜经
树立远大的志向,拥有宽广心胸,拥有发展,创新的眼光,培养良好的心态,明确人生的目标------
关注数: 28 粉丝数: 404 发帖数: 16,818 关注贴吧数: 18
80后小伙上午扛400包货,下午去背石膏板,只想留住双胞胎女儿 眼下,虽然已经立秋,但天气依然很热。在河南洛阳滨河路某大型建材市场内,36岁的徐如意吃力地搬着一袋袋的腻子粉和石膏粉,全身已经汗透。从今年7月份开始,徐如意每天早上6点准时来到这个建材市场,等待拉腻子粉和石膏粉的车卸货。今天一上午,他已经累了5个小时,卸了几吨货物。图为徐如意在卸货。 2019年6月底,徐如意的双胞胎大女儿徐紫珊查出患肝母细胞瘤4期,现在郑州市儿童医院接受化疗,后续还要做肝脏移植手术。为给女儿筹手术费,徐如意才拼了命地挣钱。“卸货地点就几步路,一袋50斤,从早上6点到中午能搬运400袋左右,可以挣100块钱。下午跟车送石膏板和超市送奶还可以挣100块钱,一天下来能挣200元左右。”徐如意说。图为患病的珊珊。 徐如意来自河南省扶沟县一农村,家人世代务农,现在家中上有年过六旬父母,下有11岁儿子和一对刚满一岁半的双胞胎女儿,全家人的生活靠家里几亩庄稼地和徐如意打工补贴。平日里妻子在家照顾3个孩子,虽然没什么高质量的生活,但徐如意靠着勤劳的双手,让一家老小其乐融融。然而这种生活却在5月被打破。图为徐如意满身是灰。 2019年5月25日,徐如意一岁半的女儿徐紫珊出现面部发黄、食欲不振、腹部胀气等症状,妻子张金秀立刻带女儿到县人民医院检查。医生说是消化系统不好,开了助消化的药喝了一个月,但症状不减反而加重,肚子也越来越大。张金秀立即通知在外打工的徐如意,他连夜赶回家,第二天带着女儿来到郑州市儿童医院住院。图为张金秀在照顾女儿。 随后医生给孩子安排抽血、CT检查,结果显示肝占位影像,血常规报告也全是异常。之后又安排做肝脏穿刺活检手术,几天后,一张清晰的诊断证明书放在夫妻俩眼前——恶性肝母细胞瘤四期高危。医生说孩子病情如果治疗及时还是有希望的,必须先化疗再做肝脏移植手术,要2年治疗期和3年康复期,费用大概50万元左右。图为徐如意和女儿在一起。 闻听这个消息,徐如意和妻子傻眼了,想着今后孩子将会面对掉发、消瘦、虚弱、感染等,他们不想让心爱的女儿受罪,可又无其它路可走,在签过化疗同意书后,夫妻俩哭了。图为张金秀在喂女儿吃饭。 每次打针输液的时候,女儿珊珊的哭喊声都传到病房里每个角落。“妈妈走走……”女儿似乎在告诉徐如意夫妻打针很疼,看着女儿化疗时痛苦难耐的表情,夫妻俩无数次落泪。这么小的孩子,本应该天天抱在怀里呀呀学语,开心地玩耍,如今却承受着病痛折磨。图为珊珊在接受治疗,样子让人心疼。 更让徐如意夫妻发愁的是,今后漫长的求医路和高昂的医疗费如何面对。“无论怎样艰难我们都会给女儿治的,看着女儿浸着泪的双眼,那种求生的欲望,我们就算倾家荡产都要去拼一把。”徐如意说,女儿接受8个疗程后才可以做手术,面对后期50多万的医疗费,徐如意和妻子不知怎么办。图为徐如意的双胞胎女儿。 据悉,目前珊珊化疗已经花去15万元,徐如意不想看着女儿弱小的生命就这样戛然而止,然而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拼命干活挣钱。因此,他来到市场做装卸工,一袋又一袋,徐如意觉得自己肩上扛的不是货物,而是女儿的命。图为徐如意在背石膏板爬楼。 然而面临医疗费缺口50万多元,仅靠他一天200元工资是杯水车薪,但他还是坚持去做,因为只有努力才有希望。
此一植物,生长在农村路边,大家却叫不上名字,您认识吗爱生活的 此一植物,生长在农村路边,大家却叫不上名字,您认识吗 爱生活的佳佳 12小时前 关注 生活在农村,会经常见到各种野菜、野花和野生植物,当然了大多数是叫不上来名字的。哪怕是在农村非常常见。笔者今天给大家介绍的一种植物,就常常生长在农村的路边、河边或者是荒地林地,它呢尽管常见但很少有人会叫上来名字。笔者小时候也是在农村生活的,见多了各种野外的植物种类,可这一种就是不知道叫啥。直到现在,才了解到,原来这植物的学名叫“苘麻”。关于苘麻,可能农村人不大知道,不过只要见到了它,就会说:原来是它呀! 路边这一种植物,农村很常见,大家却叫不上来名字,您可认识上面图片中的植物,就是笔者说的苘麻。这也是笔者前几天回农村老家,特意拍的。回家的路边生长了一路。关于苘麻,您对它了解多少呢?此植物,在我国的范围内生长是非常广泛的。除了国内的青藏高原没有以外,其他的省份几乎都能见到,当然了在城市里见不到哈!苘麻,这植物,由于分布广,加上区域的差异,所以有的地方不叫它苘麻,而是叫它椿麻、塘麻、青麻、白麻和车轮草等等。 苘麻,这种植物,虽然在农村大人们也叫不上来啥名字,但是对它的认识还是比较深的。因为苘麻对于农村来说是有一定价值的。根据笔者的了解,这苘麻具有很好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在经济价值上,苘麻的茎可以用来编织麻袋、搓绳索,还能编麻鞋,算是一种很好的纺织材料了。此外,苘麻的种子含油量15-16%,是制皂、油漆和工业用润滑油的材料之一。说完了经济价值,那苘麻的药用价值是啥呢?根据笔者的了解,苘麻的种子、根、叶都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对清热利湿和解毒有一定作用。 生长在农村的植物有很多,而这苘麻则是其中一种最为常见的。说完了苘麻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估计您对这一种看似不起眼的植物刮目相看了吧!说实话,笔者也是现在才清楚原来农村路边常见的它,是这么优秀!地大物博的农村土地,孕育着无数类似这样的植物野草,若是以后再见到了,不要轻易的采摘和破坏哦,因为说不定其中的植物就具备很高的价值呢!就像这苘麻一样,药材商的收购价一直在10元上下!
扶沟发现吉筠亭先生事略碑 再现吉鸿昌父亲遗嘱 近日,市文物部门会同扶沟县文物部门检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吕潭学校旧址时,发现一通吉筠亭先生事略碑。该碑碑文记述了抗日名将吉鸿昌的父亲吉筠亭先生的家世及其创建吕潭中山学校的情况,碑阴附有吉筠亭先生遗嘱。该碑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非常珍贵。 碑文记述了抗日名将吉鸿昌的父亲吉筠亭先生的家世,以及其创建吕潭中山学校的情况。民国二十年(1931年)五月二十一日,吉筠亭寿终于开封,享年56岁。他临终前留下遗嘱,要求薄葬,节省钱财用于吕潭中山学校未竟工程,并叮嘱子女:“凡我家子孙,做官即不许发财,并习染嗜好,否则即为不孝”。从碑文不难看出,吉筠亭是一位文武兼具,且具有远见卓识的高义之人。周口市博物馆馆长周建山说:“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走出吉鸿昌这样一位抗日名将,实在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这通碑刻立于中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五月。通过观察碑刻下部的痕迹,推测此碑在树立半年后,囿于当时的政治形势,又将其掩埋于地下。周建山说,去年9月,该碑在吕潭学校旧址东侧吉鸿昌旧居与吉星文旧居遗址之间被偶然发现,当时未引起太多注意。直到市文物部门到吕潭学校旧址检查工作时,对碑文进行解读后才了解详细情况。 据介绍,这通碑刻由刘继唐撰文并书丹。刘继唐是扶沟吕潭乡刘秀庄人,河南省立淮阳师范学校第一届毕业生,1918年被省立陕州中学聘为国文教员,1924年时任营长的吉鸿昌聘其为随军教师,1925年在冯玉祥创办的育德学校兼课,后一直追随吉鸿昌,历任团部书记官、旅部及师部秘书长、军需处长等职。1930年吉鸿昌任二十二路军总指挥,刘继唐任总指挥部军需处长。1933年吉鸿昌随冯玉祥在张家口组织抗日同盟军,刘继唐任二十九军张家口警务处处长佟麟阁秘书长。1934年冬,吉鸿昌在北平就义,刘继唐潜至北平,帮吉夫人胡洪霞收尸,料理后事。此后,刘继唐在北平跟随佟麟阁任二十九军司令部秘书长,同时在南苑二十九军军官教导团兼课,直至“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因年老体弱,又是文官,不能指挥战斗,受佟麟阁之命,刘继唐转移后方,回到故乡受聘于扶沟县立中学任国文教师。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扶沟沦陷,刘继唐为避日伪人员纠缠,转于许昌教私塾。刘继唐与吉鸿昌的关系特别密切,晚年每提到吉将军,就潸然泪下。1951年,刘继唐病逝家中。刘继唐一生追随吉鸿昌,去世的时候,他家连买棺木的钱也没有,只好草草安葬。 这通碑刻重见天日,不仅可以让大家了解吉筠亭先生的生平事迹,同时也对重新认识吉鸿昌的家世和成长背景,开展爱国主义和廉政教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美国150名空降兵抵波兰"防卫" 图为2008年173空降旅在意大利进行跳伞训练(来源:维基百科)   据法新社4月23日消息,首批美军第173空降旅的150名士兵当天抵达波兰。另据路透社消息,俄南部军区发言人当天表示,俄军23日在西南靠近乌克兰的罗斯托夫地区进行了军演。   早前报道:美国将派150名士兵赴波兰参加军事演习   国际在线消息:据波通社22日报道,美国五角大楼发言人约翰·柯比当天表示,美国驻扎在意大利维琴察的150名士兵23日将抵达波兰,参加波兰军队的军事演习,这是美国和波兰的进一步合作。   柯比指出,美国还计划在不久的将来在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开展有600名美国士兵参加的一系列军事演习。他强调,美国是在认真地对待在欧洲的责任,每一次派这么多的军队,都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波兰国防部当天也证实,隶属于美军驻欧洲地区的第173步兵旅空降兵将于23日抵达波兰西北部的希维德温机场,参加波兰军队的演习。波兰国防部发表公报称,美国将利用北约在空中、陆地和海上的各种力量维持其在波兰和波罗的海地区军队的长期轮换,以保证在任何需要的情况下对盟国行使北约第5条款集体防御规定中的义务。   波兰国防部长谢莫尼亚克强调,美国和波兰陆军的演习将是美军地面部队在波兰和爱沙尼亚、立陶宛及拉脱维亚所进行的一系列扩展训练行动的先期部分,是美国参与集体防御任务的证明。   谢莫尼亚克不久前刚刚结束了对华盛顿的访问,他表示,美国将加强在波兰的军事存在。他与美防长哈格尔商定,将展开波美团结伙伴计划。该计划涉及双方共同行动各个领域,其中包括在波兰进行陆军演习。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