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二爷☎ 1670203164
爱交朋友。看不惯吹牛的人,不爱拍领导的马屁。
关注数: 66 粉丝数: 119 发帖数: 14,358 关注贴吧数: 18
俗话说,俗话说。 1、俗话说:好马不吃回头草;可俗话又说:浪子回头金不换! 2、俗话说:兔子不吃窝边草;可俗话又说:近水楼台先得月! 3、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可俗话又说:有仇不报非君子! 4、俗话说:男子汉大丈夫,宁死不屈;可俗话又说:男子汉大丈夫,能屈能伸! 5、俗话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可俗话又说:交浅勿言深,沉默是金! 6、俗话说:车到山前必有路;可俗话又说:不撞南墙不回头! 7、俗话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可俗话又说: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8、俗话说:礼轻情谊重;可俗话又说:礼多人不怪! 9、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可俗话又说:靠人不如靠己! 10、俗话说:人往高处走;可俗话又说:爬得高,摔得重! 11、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可俗话又说:拔了毛的凤凰不如鸡! 12、俗话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可俗话又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13、俗话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可俗话又说:人靠衣裳马靠鞍! 14、俗话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可俗话又说:开弓没有回头箭! 15、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可俗话又说:狭路相逢勇者胜! 16、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可俗话又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17、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可俗话又说:百无一用是书生! 18、俗话说:金钱不是万能的;可俗话又说:有钱能使鬼推磨! 19、俗话说:出淤泥而不染;可俗话又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0、俗话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可俗话又说:姜还是老的辣! 21、俗话说:后生可畏;可俗话又说:嘴上无毛,办事不牢! 22、俗话说:有缘千里来相会;可俗话又说:不是冤家不聚头! 23、俗话说: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可俗话又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 24、俗话说:得饶人处且饶人;可俗话又说:纵虎归山,后患无穷! 25、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可俗话又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26、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可俗话又说: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 27、俗话说:小心驶得万年船;可俗话又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28、俗话说:量小非君子;可俗话又说:无毒不丈夫! 29、俗话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可俗话又说:不蒸馒头蒸(争)口气! 30、俗话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可俗话又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31、俗话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可俗话又说:老虎屁股摸不得! 32、俗话说:百事孝为先;可俗话又说:忠孝不能两全! 33、俗话说:人定胜天;可俗话又说:天意难违。 34、俗话说:明人不做暗事;可俗话又说:兵不厌诈!
内蒙古纪律检查委员会灭蝇行动以开始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纪委信访室派出工作人员,分三组赴有关盟市对第一轮“拍苍蝇”行动未成案案件进行抽查。 2013年10月,结合委厅机关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措施,自治区纪委在全区范围内集中开展了解决侵害群众合法权益突出问题系列专项活动(简称“拍苍蝇”行动)。截止目前,共开展了三轮“拍苍蝇”行动。在第一轮“拍苍蝇”行动中,自治区纪委信访室共向各盟市纪委交办了511件案件线索。行动开展以来,各盟市纪委按照有关要求,迅速行动,妥善安排,快速查处、快速结案、快速反馈,在较短的时间内查结了一批案件线索,查实了一些违纪行为,在社会上形成了强有力的震慑。截止到7月底,共给予党政纪处分170人,移送司法机关24人,其他处理41人,收缴违纪金额1090余万元。自治区纪委选取其中7起典型案件在全区范围内进行了通报。 然而,在第一轮“拍苍蝇”行动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和不足。如:各地工作开展不平衡,有的盟市纪委不能够按期报结,有的案件办理质量不高,有的办案程序不够规范,还有的成案率较低,等等。针对以上情况,自治区信访室对第一轮“拍苍蝇”行动中交办的511件案件线索逐一进行了排查,筛查出举报线索清晰、反映问题具体、办结未成案的7件案件进行抽查。在抽查中,重点检查办结未成案案件的具体查办情况,同时也看盟市纪委和具体承办案件的旗县(市、区)纪委主观上是否存在畏难情绪、存在人情关、不想办案的心理,是否存在敷衍塞责和执纪失之于宽以及“放水”行为,客观上看是否存在阻力、存在关系网,导致不好办案的情况,等等。 通过开展这次抽查,一方面可以从中发现问题、查找原因、总结经验,提供参考和借鉴,使第三轮“拍苍蝇”行动开好局、起好步,推动解决侵害群众合法权益突出问题活动取得良好成效;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引起各盟市纪委的高度重视,督促其加快工作进度,尽快查结自治区纪委交办的“拍苍蝇”行动案件线索,切实提高查办案件的质量和效果。
转来的,请勿模仿 数声凄厉的惨叫,响彻山村。11日下午4点多,在龙岩市新罗区红坊镇赤坑村村部,一名男孩的脖子被划开了长口子,在送医路上,因失血过多死亡。 死去的孩子,正是村主任廖达辉9岁的儿子。 究竟是谁下的毒手?目前,犯罪嫌疑人已经被控制。 血案:村主任儿子惨死 赤坑村的村部,连着荒废的水厂,就在村口处。悲剧就在此发生。 据村民廖达峰回忆,11日下午4点多,他们夫妇听到两声凄厉的惨叫,立即循声往村部赶去。 赶到现场时,廖达峰吓得腿都软了。村主任9岁的儿子,脖子上被划开一道长口子,血喷涌而出,已成了血人。 孩子张合着口,已经出不了声,踉踉跄跄从水厂里走出来,滴了一路的血。 廖达峰赶紧冲上前去,扶住孩子,用手按住伤口。孩子奶奶叫来了家人,父亲廖达辉赶紧开车,将孩子送医。但到了就近的卫生院,孩子早已断气了。 探因:新农村建设引发矛盾? 孩子的死,是否是自身意外导致?但是检查伤口,左颈至喉管的裂口,让村民判断这只能是人为伤害的。 究竟是谁下的毒手?村民纷纷说,是村民廖某益下的狠手。多位村民证实,案发时,独自住在村部的廖某益,骑着摩托车,从村部飞驰而出。 昨日,导报记者从龙岩警方获悉,犯罪嫌疑人廖某益已经被控制,详细案情仍在进一步侦查中。 昨日上午,导报记者赶到时,警察正在廖某益的住所勘察。而廖某益的父母,则住在对面坡上的新家。 廖某益之父说,儿子高中毕业后,便性情大变,自闭寡言,会因为小事,对家人破口大骂,更不愿与他人交流。前年赤坑村开展新农村建设,拆老屋盖新屋,大家都同意了,但儿子固执,与村干部有过冲突。新房建好后,就他一个人留在了临时安置的村部住所。 而村民称,廖某益曾扬言,谁拆他的房子,他就找谁的麻烦。 昨日,中年丧子的廖达辉,哭成了泪人。他喃喃道:“我的儿子太乖了,太可怜了!”11日下午,他4点多进村,见儿子一人在村部玩沙子。可才过了几分钟,儿子就出了事。“为了新农村建设,他(廖某益)对我有意见。”廖达辉说,“但孩子这么小,怎么可以这样做。” 红坊镇一名傅姓副镇长是赤坑村的下村干部。她介绍,赤坑村原来的房屋,多是50年前建的土坯房,不少已成危房。前年,村里规划建设“新村”,全村的户代表都通过了,廖某益的家人也同意了,只有未到场开会的廖某益一人反对。他还曾两次到镇政府反映问题,她耐心解释,并多次下村做思想工作,但廖某益仍然很固执。“基层工作难做,村里的干部直接和村民接触,一旦村民不理解,就容易起摩擦,甚至发生恶性事件。”一位知悉此事的村干部说道。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