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甲 王金甲
关注数: 228 粉丝数: 263 发帖数: 13,331 关注贴吧数: 113
科学家发现迄今最小“流浪行星” 科学家发现迄今最小“流浪行星”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霞)据美国太空网近日报道,美国和波兰天文学家在最新一期《天体物理学杂志快报》在线版上撰文指出,他们借助微引力透镜,可能发现了迄今已知最小的“流浪行星”,其“体重”约为地球的10%,不受任何恒星约束,在银河系内自由游荡。如获证实,这一发现将有助科学家更好地认识“流浪行星”。 天文学家认为,大多数“流浪行星”的诞生方式与普通行星无异——由围绕一颗新形成恒星旋转的气体和尘埃凝聚而成。但这些行星最终在其他物体(尤其是气态巨行星)的引力作用下脱离了母体系统,成为了一颗“流浪行星”。理论表明,以这种方式逃逸的“流浪行星”大多是岩石行星,质量约为地球的30%—100%,即所谓的“流浪行星”。科学家认为,“流浪行星”在银河系普遍存在,但很难发现。 迄今为止,天文学家已确认4000多颗系外行星,其中大多数借助“凌星法”或“径向速度法”发现。但这两种技术都需要母恒星“在场”,因此不能用于发现“流浪行星”,而“微引力透镜”技术可以做到这一点。 研究人员解释,前景物体(行星)在远处背景恒星面前通过时,可以弯曲和放大恒星的光线,从而揭示行星的质量和其他特征。 在本研究中,加州理工学院和华沙大学科研人员携手开展了名为“光学引力透镜实验”(OGLE)的搜索实验,借助位于智利拉斯坎帕纳斯天文台的1.3米望远镜,对银河系中心附近的数百万颗恒星进行了观测。他们分析了OGLE收集的数据,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事件,时长42分钟,也是有史以来检测到时长最短的微引力透镜事件,他们将之命名为OGLE-2016-BLG-1928。然后,该团队利用韩国微透镜望远镜网络收集的数据对这一事件进行了确认及表征。 计算表明,OGLE-2016-BLG-1928“流浪行星”的质量约为地球的10%,很可能代表一批特殊的“流浪行星”。 计划于2020年代中期发射的南希·格雷斯·罗曼太空望远镜将开展大型微透镜测量,可对这颗“流浪行星”开展进一步观测,有可能会发现约250颗“流浪行星”,其中包括60个地球质量或更轻的行星。
科学家发现迄今最小“流浪行星” 科学家发现迄今最小“流浪行星”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霞)据美国太空网近日报道,美国和波兰天文学家在最新一期《天体物理学杂志快报》在线版上撰文指出,他们借助微引力透镜,可能发现了迄今已知最小的“流浪行星”,其“体重”约为地球的10%,不受任何恒星约束,在银河系内自由游荡。如获证实,这一发现将有助科学家更好地认识“流浪行星”。 天文学家认为,大多数“流浪行星”的诞生方式与普通行星无异——由围绕一颗新形成恒星旋转的气体和尘埃凝聚而成。但这些行星最终在其他物体(尤其是气态巨行星)的引力作用下脱离了母体系统,成为了一颗“流浪行星”。理论表明,以这种方式逃逸的“流浪行星”大多是岩石行星,质量约为地球的30%—100%,即所谓的“流浪行星”。科学家认为,“流浪行星”在银河系普遍存在,但很难发现。 迄今为止,天文学家已确认4000多颗系外行星,其中大多数借助“凌星法”或“径向速度法”发现。但这两种技术都需要母恒星“在场”,因此不能用于发现“流浪行星”,而“微引力透镜”技术可以做到这一点。 研究人员解释,前景物体(行星)在远处背景恒星面前通过时,可以弯曲和放大恒星的光线,从而揭示行星的质量和其他特征。 在本研究中,加州理工学院和华沙大学科研人员携手开展了名为“光学引力透镜实验”(OGLE)的搜索实验,借助位于智利拉斯坎帕纳斯天文台的1.3米望远镜,对银河系中心附近的数百万颗恒星进行了观测。他们分析了OGLE收集的数据,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事件,时长42分钟,也是有史以来检测到时长最短的微引力透镜事件,他们将之命名为OGLE-2016-BLG-1928。然后,该团队利用韩国微透镜望远镜网络收集的数据对这一事件进行了确认及表征。 计算表明,OGLE-2016-BLG-1928“流浪行星”的质量约为地球的10%,很可能代表一批特殊的“流浪行星”。 计划于2020年代中期发射的南希·格雷斯·罗曼太空望远镜将开展大型微透镜测量,可对这颗“流浪行星”开展进一步观测,有可能会发现约250颗“流浪行星”,其中包括60个地球质量或更轻的行星。
今年冬天60年来最冷? 听听气象专家怎么说 今年冬天60年来最冷? 听听气象专家怎么说 近日,一则“今冬将现60年来最寒冷冬天,这一切都与拉尼娜有关”的消息在网上疯传,加上多地气温骤降,甚至迎来今秋第一场降雪,很多民众对其信以为真。事实究竟如何呢? “实际上,10月上旬,我国北方地区特别是其中典型代表内蒙古和东北地区,气温降至冰点、出现降雪实属正常。”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研究员袁媛说,在气候态上,我国北方地区9月中下旬就开始出现初霜冻,条件就是地面最低气温降至冰点。 袁媛介绍,此次降温过程主要是受大尺度大气环流异常的影响,这一天气现象与拉尼娜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冬季天气如何,拉尼娜就逃脱不了干系了。 拉尼娜的出现,常常与整体“更冷的冬天”连在一起。那么,究竟什么是拉尼娜? “拉尼娜状态(事件)指的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表面温度与常年同期相比出现大范围偏冷,并且强度和持续时间达到一定条件的现象。”袁媛说。 袁媛表示,根据监测,今年8月份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已经进入了拉尼娜状态。国家气候中心预测,秋季会继续维持拉尼娜状态,预计到今年冬季会达到峰值,也就是到今年冬季会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 一般而言,在多数拉尼娜事件盛行的冬季,欧亚中高纬大气环流经向度可能加大,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比常年更加频繁,我国中东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的概率较大。2000年以来,我国发生了5次拉尼娜事件,总体来讲,冬季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华北部分地区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低1—2℃,部分地区偏低2℃以上。 “但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每次拉尼娜事件的影响其实不尽相同,不是每个拉尼娜年的冬季我国平均气温都偏低。”袁媛强调,而且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影响我国冬季气候的因素更加复杂,北极海冰融化、欧亚积雪变化等因素都会影响东亚冬季风环流的变率,进而影响我国冬季的气候异常。 因此,袁媛指出,今年冬天会偏冷还是偏暖,需要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研判。具体气候预测意见,国家气候中心将会在10月底正式发布。 2015-12-2212:47:54 365日5时44分51秒 2016-12-2118:44:07 365日5时56分13秒(我们家水表冻坏啦) 2020-12-2118:02:21 365日5时43分01秒 2021-12-2123:59:24 365日5时57分03秒(今年应该很冷)
今年冬天60年来最冷? 听听气象专家怎么说 今年冬天60年来最冷? 听听气象专家怎么说 近日,一则“今冬将现60年来最寒冷冬天,这一切都与拉尼娜有关”的消息在网上疯传,加上多地气温骤降,甚至迎来今秋第一场降雪,很多民众对其信以为真。事实究竟如何呢? “实际上,10月上旬,我国北方地区特别是其中典型代表内蒙古和东北地区,气温降至冰点、出现降雪实属正常。”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研究员袁媛说,在气候态上,我国北方地区9月中下旬就开始出现初霜冻,条件就是地面最低气温降至冰点。 袁媛介绍,此次降温过程主要是受大尺度大气环流异常的影响,这一天气现象与拉尼娜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冬季天气如何,拉尼娜就逃脱不了干系了。 拉尼娜的出现,常常与整体“更冷的冬天”连在一起。那么,究竟什么是拉尼娜? “拉尼娜状态(事件)指的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表面温度与常年同期相比出现大范围偏冷,并且强度和持续时间达到一定条件的现象。”袁媛说。 袁媛表示,根据监测,今年8月份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已经进入了拉尼娜状态。国家气候中心预测,秋季会继续维持拉尼娜状态,预计到今年冬季会达到峰值,也就是到今年冬季会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 一般而言,在多数拉尼娜事件盛行的冬季,欧亚中高纬大气环流经向度可能加大,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比常年更加频繁,我国中东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的概率较大。2000年以来,我国发生了5次拉尼娜事件,总体来讲,冬季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华北部分地区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低1—2℃,部分地区偏低2℃以上。 “但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每次拉尼娜事件的影响其实不尽相同,不是每个拉尼娜年的冬季我国平均气温都偏低。”袁媛强调,而且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影响我国冬季气候的因素更加复杂,北极海冰融化、欧亚积雪变化等因素都会影响东亚冬季风环流的变率,进而影响我国冬季的气候异常。 因此,袁媛指出,今年冬天会偏冷还是偏暖,需要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研判。具体气候预测意见,国家气候中心将会在10月底正式发布。
牛顿的地轴进动,地轴两端运动方向相反。 地轴进动那么地轴中间就有一个“原点”,那么地轴就有“数轴”性质既两端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南北半球同时计算岁差常数其代数和等于零,否定了岁差的真实存在。显而易见就可以看出地轴进动是伪科学。 地球差异自转是岁差发生原理已获国家专利(ZL 2020 2 0107956.2)节气点西移真相; 研究岁差问题首先要知道岁差发现的历史。岁差发现于地心说时代,那时人们普遍认为大地(地球)是不动的。在春分(或冬至)时刻天文学家把观测仪器(窥管)指向白羊宫(黄道0°)。经过多年之后,观测仪器的指向向西偏移啦,于是得出节气点西移的结论。 关于节气点西移现象存在两种解释方法。牛顿的地轴进动和王金甲的地球差异自转。 牛顿为了解释节气点西移的现象,让北半球的地轴(没有考虑南半球)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称为进动)西移,这样就解释了北半球观测到的节气点西移现象。但是牛顿的地轴进动解岁差与数学原理相悖!与观测事实不符。咱们再看南半球; 地轴是一条直线,那么北半球的地轴西移那么南半球的地轴就应该东移。这样一来南北半球的节气就不会保证相差180°。这足以证明地轴进动解岁差极端荒唐。地球自转渐慢,在46年的时间里闰了26秒按此概率80多万年后地球每年360天整。 我们看下面图1;如果没有岁差,回归年等于恒星年,地球公转360°每年8640小时。 看图2;地球公转360°时间时8640小时。可是地壳在固体潮汐的作用下,地壳表面的时间<8640小时,地壳与地幔差异自转角度越大,回归年的时间就相应越短。由此得出结论;恒星年用人造计时器计时,而回归年用天然计时器计时。 节气点没有西移仍然在白羊宫(黄道0°)
牛顿的地轴进动,地轴两端运动方向相反。 地轴进动那么地轴中间就有一个“原点”,那么地轴就有“数轴”性质既两端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南北半球同时计算岁差常数其代数和等于零,否定了岁差的真实存在。显而易见就可以看出地轴进动是伪科学。 地球差异自转是岁差发生原理已获国家专利(ZL 2020 2 0107956.2)节气点西移真相; 古代人们普遍认为大地(地球)不动,所以春分(或冬至)时刻天文学家把观测仪器(窥管)指向指向白羊宫。经过多年之后观测仪器的指向向西偏移啦,于是得出节气点西移的结论。牛顿让北半球的地轴(没有考虑南半球)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称为进动)西移,这样就解释了北半球观测到的节气点西移现象。咱们再看南半球; 地轴是一条直线,那么北半球的地轴西移那么南半球的地轴就应该东移。这样一来南北半球的节气就不会保证相差180°。这足以证明地轴进动解岁差极端荒唐。地球自转渐慢,在46年的时间里闰了26秒按此概率80多万年后地球每年360天整。 我们看下面图1;如果没有岁差,回归年等于恒星年,地球公转360°每年8640小时。 看图2;地球公转360°时间时8640小时。可是地壳在固体潮汐的作用下,地壳表面的时间<8640小时,地壳与地幔差异自转角度越大,回归年的时间就相应越短。由此得出结论;恒星年用人造计时器计时,而回归年用天然计时器计时。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