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有江心秋月白 惟有江心秋月白
关注数: 0 粉丝数: 26 发帖数: 5,445 关注贴吧数: 0
【转贴】俄要租给中国100万公顷森林 俄罗斯联邦林业署副署长博利沙科夫与来访的中国国家林业局副局长李育材日前举行了会谈,根据双方达成的共同合作开发森林资源的初步方案,中方有意租赁俄罗斯西伯利亚100万公顷森林进行开发及加工。如果双方能够签约,那么这将成为俄森林工业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笔交易。  10亿美元租25年  俄联邦林业署称,初步方案规定“在符合俄联邦林业法规定的条件下组织俄中合资企业在林业基金会的林区从事林业生产、木材采购和包括纸浆在内的再加工活动”,俄方将向中方提供“任何与俄木材储备及开发手段等相关的信息”,其中包括俄木材储量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森林开发和木材加工方法,以及运输途径等。  据博利沙科夫介绍,试点租赁林区预计选在俄西伯利亚地区,租赁期限将不少于25年。他还透露说,目前中俄拟在赤塔州和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分别建设40万吨和30万吨的纸浆造纸联合厂。  俄自然资源部新闻发言人希波夫指出:“这种规模的合作项目大概需要10亿美元。我们提议把秋明州提供给中方,因为那里有很多尚未开发的土地。”秋明州的森林储量在俄罗斯居第三位,仅次于克拉斯诺雅尔斯克边疆区和伊尔库茨克州。秋明州森林委员会主席萨德利说:“俄地方政府非常欢迎合作开发森林,这将带来就业机会和投资。目前我们已经为中国的一家公司找到了一片用于开发的森林,双方正在为此进行谈判。”  支持反对的意见都有  这个消息一经公布之后,立即在俄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俄媒体纷纷就此进行了报道,各方众说纷纭,支持和反对的意见都有。  支持者认为,俄目前没有能力独立开发本国的森林资源,因此这个合作项目对俄来说是有益无害的。由于国家过度限制,以及资金、劳动力、运输能力和加工设备的严重匮乏,俄罗斯大面积已经成熟的森林和过熟林不能得到及时采伐,造成了森林资源的大量浪费。之前已经有不少专家提议,可以采取租赁的形式和外资展开合作,俄中林业合作项目正好可以增加对俄林业的投资,推动俄林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俄国内的反对之声也不绝于耳,对于接纳中国企业和中国劳动力,部分俄罗斯人还是存在着心理障碍和认识误区。《俄生意人》报道说,“中国要租赁0.2%俄森林资源的协议招致了严厉的政治抨击,既有来自绿色环保组织的批评,也有来自具有强烈民族主义倾向的俄罗斯人的指责。”反对者甚至扬言“中国人将会伐光西伯利亚”,借机再次渲染“中国威胁论”。俄《共青团真理报》甚至说,“毫无疑问,木材加工企业将引进中国工人,而不是雇俄罗斯工人,而这些中国人未见得会自愿离开西伯利亚。我们为什么需要用我们仅存的原始森林来换取美元和人民币呢?”  与中国进行林业合作是俄罗斯的现实选择  俄罗斯拥有全世界22%的林业资源,其领土有1/3以上被森林覆盖。苏联解体后,俄林业和木材加工就一直没能摆脱不景气状态。现在,俄林业产品出口仅占世界总量的2%,只相当于加拿大出口份额的1/6,而且60%以上都是未经加工的原木。俄石油和天然气问题研究所所长阿纳托利·德米特里耶夫斯基认为,如果俄罗斯能正确利用森林财富,外汇进款甚至可以和目前石油天然气的销售收入相媲美。  为了使俄林业重振雄风,俄罗斯必须依靠吸引外国投资来走出目前的困境,而这正是俄中双方一拍即合的结合点。希波夫指出,与中国进行林业合作是俄罗斯的现实选择。迄今为止,只有中国向俄罗斯提出了完整的商业合作计划,包括投资、合作经营、劳动力等,最重要的是,中方将保证木材产品的销路。他说,大部分的木材加工都将在俄境内进行,木材产品不仅面向国内市场,也将远销到国外,其中的决定因素将取决于市场需求。中国的需求无疑是最大的,因此大部分木材产品将会销往中国。▲
【评点】高考满分作文赏析:晶莹雪 寂寞林 晶莹雪 寂寞林  曾不止一次为黛玉含恨而死泪雨满面,又曾不止一次因为宝钗不得幸福而感慨不公,不知道雪芹先生为什么要让这两个同为日月之精华的奇女子,在大观园中悲惨地结束一生。  记得曾看过很多关于钗黛二人孰是孰非的评论,觉得颇为愤慨。无论是宝钗还是黛玉 ,她们同是世间最美丽的女子。我怜黛玉,也惜宝钗,因为她们让我看到了女性特有的美丽与气质。  一、大家闺秀篇  或许这个标题是百年来人们对这位商贩小姐统一的评价吧。不错,宝钗是一位恪守封建礼教、严格遵守道德规范的小姐,可正是她的沉稳与规范才让她令人刮目相看。小小年纪就能够处理好上下关系。老夫人喜欢,丫头们乐意,这样的好小姐上哪儿去找啊。  宝钗处事能力强却从不外露,仅是在凤姐儿生病的时候,她推辞不过,只好帮忙处理一些家事。可是从这对事情的处理中,便能看出她的睿智与过人之处。  其次,在大观园中要比的便是美貌与才能,这两样她都具备,此乃天下奇女子。  其实宝钗是规矩的,宽容的,她不介意一得一失。她有宽广的心胸,她敢于承担生活所有的不幸。宝钗啊,你就像是一个圆,毫无棱角可言,从不刺痛别人,又善于帮助别人,你的心胸是那么宽,你为人是那么好。  你让我看到了一个女人特有的温和。  二、泪水长流篇  也许黛玉最显著的标志就是那双哭肿得像桃核一样的眼睛了,不知道这玉儿的眼泪为什么如此的多,哭得让人断肠。  在大观园中,这位恐怕就是最引人注目的了吧。由于家庭变故,从小寄居外祖母家的她变得小心翼翼,生怕被人耻笑了去,正是这样,才使得她多疑、猜忌。然而在骨子里,黛玉有的是水一样的柔情。  对待自己的爱情,黛玉敢于追求,她愿意表露出来,希望宝玉能了解。在这一点上,她突破了封建礼教对女子的束缚,打破了这些规矩。尽管她最后含恨而死,但仍然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敢爱敢恨,敢突破,敢创新的奇女子。  虽然黛玉有时会有一些小性子,小心眼,但这始终无法抹去遮住和她独有的光辉。黛玉啊,你就像是一颗星,虽锋芒毕露,难免刺痛他人,可你是那么特别,与众不同。  你让我看到了一个女人特有的气质。  三、合篇  无论宝钗,还是黛玉,无论是圆,还是星,她们各有各的光辉,各有各的美丽。宝钗的规矩——像圆;黛玉的新颖——像星。  我们看宝钗,也看黛玉;我们爱宝钗,也爱黛玉。我们要学做圆,也要学做星,闪耀独特的美丽光环。
【转贴】揭开韦小宝俄国情人的面纱 《鹿鼎记》第三十六回中,描写了主人公韦小宝与罗刹国公主苏菲亚之间的一段奇遇。先是韦小宝在雅克萨城阴差阳错地遇到了苏菲亚,随即被后者带到了莫斯科,并由此引发了一段异国情缘。后来,凭着听书看戏学来的谋略,韦小宝竟然帮助他的这位金发碧眼的情人成为了罗刹国摄政女王。  这场浪漫的跨国艳遇当然纯属虚构,但苏菲亚这个人物却不是空穴来风,她的原型就是俄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女摄政索菲娅公主(1657年—1704年)。抛开小说中虚构和戏说的成分,回头再看索菲娅的真实故事,其曲折惊险的程度,丝毫不输于金庸先生的生花妙笔。  谎称皇子被杀,索菲娅公主煽动“御林军”造反  索菲娅公主是沙皇阿列克谢一世的女儿。阿列克谢一世子女众多,奇怪的是,儿子个个体质虚弱,女儿却都体格健壮。他的头5个儿子中,3个早夭,太子费奥多尔患有“坏血症”,小皇子伊凡不仅体弱,智力也远逊于他人。所幸的是,续娶的新皇后娜塔利娅给老沙皇生了个健康的儿子,取名彼得,他就是后来俄罗斯帝国的一代名君——彼得大帝。在小说中,索菲娅被描绘成一个肌肤雪白、容貌美丽、精明狡猾、生性放荡的女人,但真实的索菲娅却长得黑粗高大,与金庸大师描述的相差甚远,性格则与小说中一样的凶狠狡诈。  1682年4月,年仅20岁的沙皇费奥多尔去世,由于没有子嗣,两位皇弟伊凡和彼得成为皇位继承者的候选人。索菲娅支持同母弟弟伊凡,皇后娜塔利娅自然支持亲生儿子彼得。由于俄国传统的“杜马会议”站在了皇后一边,最终10岁的彼得成为沙皇,娜塔利娅也当上了摄政。  野心勃勃的索菲娅岂肯甘居人下?很快,莫斯科的射击军为她提供了一个夺回权力的机会。当时,射击军负责守卫京城莫斯科,相当于中国的“御林军”,射击军原本享有许多特权。但是,沙皇费奥多尔在位时,他们的许多特权被取消,军官们也开始克扣军饷、欺压士兵。这些都引起了射击军的强烈不满。沙皇死后才三天,射击军因粮饷久久未发而进宫请愿,结果娜塔利娅事后却把16名射击军军官撤了职,并处以笞刑。索菲娅趁机散布谣言,称射击军的困境是娜塔利娅造成的,还说娜塔利娅杀害了伊凡皇子。射击军听信谣言,把仇恨的矛头对准了娜塔利娅家族,发动了一场宫廷政变。  靠政变夺取摄政宝座,索菲娅同时拥立两个沙皇  4月30日早晨,莫斯科城内的警钟发出了令人毛骨悚然的哀鸣。射击军冲进皇宫,展开大屠杀。他们按索菲娅的命令,疯狂地寻找娜塔利娅的哥哥伊凡·纳雷什金,因为索菲娅说他是加害伊凡皇子的头目。听到射击军暴动的消息后,纳雷什金吓得躲进壁柜里,藏在堆积如山的被褥下,搜寻的士兵一次次从他躲藏的地方经过,但没有发现他。于是,狂怒的暴乱士兵扬言:“不杀死纳雷什金,就将全部权贵杀死!”莫斯科的贵族朝臣们被吓坏了,他们跪着向娜塔利娅皇后求情。娜塔利娅只好忍痛献出了自己的哥哥。结果,暴乱士兵揪着纳雷什金的头发,把他拖到广场上,先施以酷刑,又用长矛乱戳,最后将还有一口气的纳雷什金大卸八块,他的头、手臂、腿分别被钉在木桩上。  接着,射击军军官要求加冕伊凡为沙皇,与彼得共同执政。否则,他们还将进行更大规模的杀戮。“杜马会议”同意了这个荒谬的要求。于是,俄国历史上出现了彼得一世和伊凡五世两个沙皇同时掌政的怪事。“杜马会议”还决定由25岁的索菲娅担任女摄政。索菲娅终于达到了目的。  想当首个女沙皇,索菲娅与彼得大帝公开决裂  身为摄政,索菲娅自然掌握实权,两位小沙皇只不过是装点一下门面,只能在宗教仪式和外交场合上走走形式。小彼得更是被赶出皇宫,与母后一起迁居城外的皇村。但索菲娅并不满足于这种姐弟三人共主帝国的局面。尤其是七年之后,当彼得长成一个高大英武、才能出众的青年时,她更感到自己的专权已面临威胁。上一次,她抓住机会,成为女摄政;这一次,她要制造机会,夺位当俄国第一位女沙皇。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