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无意复仇 王子无意复仇
我们的半径相等,才能够画出一个共同又完美的圆.
关注数: 2 粉丝数: 7 发帖数: 2,202 关注贴吧数: 3
中国硕士的求职难与扩招无关(转) 硕士求职难,一方面因为中国自主品牌少,技术研发能力弱,所以不需要太多的研究生,除非研究生愿意到车间去当流水线工人;另一方面,我国研究生培养的主要目标是学术型人才,不能适应市场需要。    对于农民工来说,就业已不是什么难事儿,目前,这种难事已转移给了高学历群体。新华网“焦点网谈”日前以“‘举目皆硕士’:硕士生就业遭遇的尴尬”为题,报道了当前研究生就业难现象。如今,统考硕士、在职硕士、双学士以及同等学力竞争对手的“同步上市”,使硕士生就业面临着“举目皆硕士”的尴尬。  一提起硕士求职难,我国的高等教育制度首当其冲地会挨顿板砖。盲目扩招、研究生的批量生产成为主要缘由。但我的看法则是,以扩招与研究生素质低来解释研究生没饭吃,无异于以驴头来观照马嘴。  中国的研究生到底多了还是少了?我们不能以研究生总数来衡量,而应代之以人口比例。数据显示,全国目前研究生总数仅占人口的万分之三,研究生培养的数量、质量和速度不仅落后于发达国家,也远远落后于国家发展的需要。眼下,我国还远没有达到研究生过剩、让他们成天在职场上四处碰壁的地步。  毋庸置疑,我国研究生培养的质量的确存在问题,一个导师带一群硕士生的现象并不鲜见。但这也不是硕士找不到工作的理由,在唯文凭是举的当代语境下,高学历人才一度非常抢手。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硕士生变得如此落寞?我认为原因有二:一是我国产业研发能力的落后;二是研究生培养无的放矢。  先说第一个原因。曾经让企业斜视惯了的农民工、低学历人员,现在是企业烧高香求着他们来工作。因为中国已是“世界工厂”,各地工厂都在为外国企业加工产品,劳动力难免跟不上生产水平。这正好可以解释研究生为什么找不到工作了,因为中国自主品牌少,技术研发能力弱,所以不需要太多的研究生,除非研究生愿意到车间去为国际企业的来料加工充当流水线工人。要农民工不要研究生,揭示出中国太多的企业自己还在为世界打工,生产行为不用讲究太高的技术含量。  再说第二个原因。我们需要大量研究生,但培养出来的研究生太多不能适应市场需要。眼下虽是21世纪,但我们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并未与时俱进,而似乎打算巩固文明古国的地位,多培养一些学者。1981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证明,我国研究生培养的主要目标是学术型人才,该条例对学位的认识侧重于学术标准,培养目标基本是教学和科研人员。虽然该条例迟至2004年修改后对应用性专业有所增加,但应用性学位的比例仍然很小。  但是,如果将研究生的专业职业化,肯定会有人认为是对研究生教育的庸俗化,而根本不考虑我国的老学究已经够多。作为教育超级大国,美国的研究生为何那么有市场?这固然与美国企业的研发空间有关,但研究生教育专业的应用化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有资料显示:在美国所有的研究生学位中,专业应用方向的硕士学位占85%,学术型的专业仅占15%。  综上所述,我们根本不用担心“举目皆硕士”现象,甚至应当为这样的国民素质感到高兴。而应当反思那么多硕士生派不上用场背后的两大因素。
【手机,随身携带的定时炸弹】 现代生活,人们越来越多的依赖移动通信带来的方便快捷,手机也变得空前的普及,年轻人,特别是大学生基本人手一部手机,甚至在“手机一族”中,一些疯狂者还对手机产生了严重的依赖症和焦虑症。但就在人们无限的享受通信科技的同时,现在的大量研究却逐渐表明手机辐射可能会对人体有极大的危害,会引发许多病症,严重危害人的身体健康。如果再不控制,人类遗传都会深受其害。   那么到底什么是手机辐射呢?有关专家给出答案:当人们使用手机时,手机会向发射基站传送无线电波,而任何一种无线电波或多或少地会被人体吸收,从而改变人体组织,有可能对人体的健康带来影响,这些电波就被称为手机辐射。  过去人们也知道使用手机,可能也会对身体有一些不良影响,但程度十分有限,自身完全可以克服,不必恐慌。但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手机释放的电磁辐射对脑细胞的影响比以往估计高出两成。而且现有方法得出的数据低估了辐射对人体组织的影响。据估计,电磁辐射的遗害会不断累积,在10至15年后,很可能出现更多因手机普及而导致的癌症案件。目前,国外由手机辐射引起的重症病例很多,国内目前发现的较少,主要是因为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就算有类似患者,大部分医院也不会想到是手机辐射的问题。很多人都会有这种体会,打手机超过几分钟后,耳朵和脸部都会有发热的感觉。虽然说手机辐射的危害到底会对人体有怎样的影响,或者为什么会对人体有影响,目前还没有一个定论,但科学家们已经可以肯定地宣布手机辐射确实对于人体有不利危害,而且这种危害不容小视。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