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uka2008
遥haruka2008
关注数: 7
粉丝数: 59
发帖数: 2,855
关注贴吧数: 15
新三国的服装造型实在忍不了 这两天看B站Rarondo9做的新三国鬼畜视频有点上头,打算看剧来找找乐子,但是这个人物造型还是看不进去啊。陆逊这毛巾被质地,破抹布色儿的长袍是咋回事儿?人家一个贵公子,不穿锦袍也得穿个细越布袍子吧?节省也不能在觐见主公时候省钱啊。主公这个衣服质感我就不说了,女的都知道,穿高领衬衫不能配披肩发吧?主公的脖子呢! 还有这个丸子头+长发及腰的造型,真是什么帅哥都给毁了。不要求符合事实,但你总得合理吧,总得有最基本审美吧,这跟经费也没关系啊。 男人披长发的造型可以参考邢岷山演的聊斋电影。再不济,参考个王伯昭的小白龙也行啊!
不存在的“非瑜背诺,天不假年” 这句话似乎是某篇策瑜CP文的创造,然后黄维德演周瑜时自己想要加进去,扭三的编剧明智了一回,给否定了。 这句话当然是子虚乌有的,如果从史书的角度而论,连这个逻辑也完全讲不通。策瑜的关系,在孙吴并没有什么特殊性值得大书特书。 首先从孙策的角度来说,周瑜是他的发小、连襟,两个人又都是大帅哥,把他们写得像连体婴似的确实很有戏剧性。但是孙策的性格就是极爱交友,在统事之后交往的虞翻、太史慈等姑且不论。在孙策十七岁时,他竟然跑到张纮的家里,一定要跟他“生死相许”: 《吴历》:"策曰:"一与君(张纮)同符合契,【同】有永固之分,今便行矣,以老母弱弟委付於君,策无复回顾之忧。” 要知道张纮不但文名满天下,而且比孙策的爹还要老,可谓齿德俱尊。而在孙策看来,只要他看中的人,年龄根本不是问题。而且也不管张纮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竟然把老娘弟弟都一股脑塞给人家。这就是孙策的热烈奔放的天性,无论是才子名士或是勇猛骁将都无法抗拒。这样的孙策,遇刺之后满脑子自然都是事业未竟的不甘和对家族命运的担忧,不会顾得上回忆童年伙伴,自然也不会有三国演义里的特别托孤。 在周瑜来说,也不会到死还想着一个孙策。别说他对孙策没有什么承诺,就算有,他也顾不得多想,因为现成有一个孙权已经完全占据了他的脑海。 孙氏是周瑜毕生的政治投资所在(《赤壁之战研究》作者张靖龙语)。孙策遇刺身亡,以汉末时人对谶纬之学的迷信和对人物点评的喜好,周瑜是一定会想到刘琬对于孙权“大贵之表,年又最寿”的评语,以及从战国时期就有的“东南有天子气”的传说。周瑜对于选择自己的君主虽然从来没有过一丝愚忠的观念,但是二十六岁的他已经不可能跑到北方去投奔谁,他的政治生涯的存续完全系在孙权身上,这就是他甘于冒着被怀疑的危险,自作主张回到孙权身边,并且“独先尽敬,便执臣节”的原因。他“攀龙附凤”的需要比谁都强烈,所以孙权对于他来说比什么都重要。
太史慈的遗言在说什么 《三国志 吴志 太史慈传》注引《吴书》:慈临亡,叹息曰:"丈夫生世,当带七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 太史慈死于建安十一年,死时只有四十一岁,并非像《三国演义》写的那样,在孙权征讨合肥时死去。事实上太史慈在孙吴始终只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负责西南方向的防务,牵制刘表的兵力。 七尺之剑,按照汉尺24厘米的长度(据朱然墓出土的文物考证),有1.68米,不知当时是否真的有这么长的一种剑?不过这句话的意思是很明显的,太史慈希望孙权做皇帝。孙权没有成就帝王之业,他死不瞑目。 太史慈是山东人,按说应该希望回到北方的权力中枢。然而北方的朝廷已被曹操所控制。当时的士人中颇有厌恶曹操的,这其中可能就包括太史慈。他曾经收到了曹操的一盒子当归,却无动于衷。以此而论,他所谓的“升天子之阶”当然不会是汉献帝的朝堂。
求问这是块什么表啊? 在综艺上看到爱豆戴的,离得太远看不清什么字。
阿凤真正嫁的应该是失忆的阿郎 这几天把再见阿郎遛了一下,主要是看男主失忆的部分,感觉男主演的真不错,失忆之后那种狠劲儿跟正常时候优柔寡断的样子判若两人。其实看了就会感觉阿凤无论爱的还是嫁的都是王天赐,包括怀孩子都是跟他。真正的阿郎虽然善良体贴让阿凤喜欢,但是又太多次都让阿凤失望,伤害她的感情。只有这个王天赐很快就吸引了阿凤,他对阿凤一片痴情,这是真正的阿郎永远无法给阿凤的。这个人有勇有谋,重情重义,爱恨分明,这么完美的人格若果持续太久剧情大概会太早就结束了,所以还是需要真正的阿郎出来继续洒狗血。后面男主女主一直吵架离婚的那段我都想替阿凤安上一段喜欢失忆阿郎的台词了,不过如果是那样就肯定走不到大团圆结局啦。顺便说下导演真的很喜欢这种双生梗诶。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