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钟爱一生😁 PHJ钟爱一生
泰狮,兰寿,将军,原泰!
关注数: 9 粉丝数: 4 发帖数: 2,794 关注贴吧数: 3
参考治病 关于自己碰见的治疗鱼病的一些分享 1.水霉病:得病原因,懒!!!!长期不换水,水质偏酸,鱼体受伤得了水霉,特点:身上长白。 治疗:每天换3分之一水,升温到30度,然后亚甲基蓝加千三的盐药浴基本3天可治愈。 2,白点病:得病原因,①进新鱼②换水温差大。特点:鱼体有白色小颗粒(区分打粉病,打粉病鱼尾巴有充血,鱼体白点更小,更密集) 治疗:温度每个小时升一度直到31度或者用白点净 3.痘疮病:原因不详(可能水质不好引起) 特点:尾巴或者鳍有白色溃烂伤口 治疗:保持水质有时可自愈!!不放心也可红霉素软膏抹,抹的时候用卫生纸把鱼体水分吸干就可以挂上药膏 4:出血病:原因:细菌感染,水质不良 治疗:黄粉(建议大家用上野)加千三的盐 5:白鳃病:原因:缺氧,缺营养,车轮虫都可能(这病我死了2条原泰 ) 治疗:如果平时鱼吃的好,氧气充足的话建议杀虫,市面上能杀车轮虫,三代虫的药都可,我用的百虫灵(某宝有卖),杀虫药不要乱用,死鱼与我无关 6.烂肉病:我没碰见过!只碰见烂肉前期扔室外池子里几天自己好了 7.肠炎:原因太多,肠胃不好,长期气泡便 特点:趴缸,精神不振,白便,气泡便。 治疗:用我的缸(150*60*65)做例子甲硝唑15片,痢特灵20片,如果还吃东西就泡鱼食给他吃,或者用庆大霉素(我用的针剂)12支 8,尾巴充血:原因换水刺激,细菌感染,水质偏酸。 治疗:稳定水质,如果有烂尾可以用黄粉或者庆大霉素泡 9,暴毙!原因不详,治疗方案不详! 鱼友特别注意,春秋买鱼,一定要分缸养一段时间,冬天收到鱼或者夏天收到鱼里边加冰袋的,取出袋子要先在室温放置2.3小时待水温跟室温差不多时再泡袋!!换水注意事项:尽量不要用新水刺激鱼体,有条件要换经过暴晒的水,没条件每天少换水,水温一定一定一定要一致(最重要的)!!!每个月可用二氧化氯杀菌一次。 有条件的鱼友可以在家弄一大缸绿水,实在治不了的可以扔进去了,水温也要一致哈,除了特别厉害的外寄,虫鳃,一般都可治愈,记得绿水要打足氧气! 我就碰见这些鱼病,其他的鱼友自己补充! 最后,希望鱼友的鱼都生龙活虎的,少生病!
治疗鱼病大全,可以参考! 治疗鱼病大全! 细菌引起的疾病 细菌引起的常见疾病有以下几种: 1.细菌性烂鳃病 [病因] 一是原生动物、单殖吸虫、甲壳动物等引起;二是水生藻状菌,如鳃霉引起;三是由细菌引起。 [病原体] 鱼害粘球菌。 [症状] 病鱼鳃部常充满粘液,鳃丝和鳃盖骨内表皮均有出血现象,鳃丝由红变白,逐渐腐烂并带有污泥,最后发展到全鳃,使之失去呼吸功能而死亡。 [治疗方法] 可将病鱼放入百万分之二(2ppm)的呋喃西林,或百万分之十二点五(12.5ppm)的金霉素,或百万分之二十五(25ppm)的土霉素、百万分之二十五(25ppm)的痢特灵等溶液中浸泡30分钟;或用11.5%浓度的氯胺丁0.02克溶于10千克水中,将鱼浸洗15~20分钟;或用百万分之一(1ppm)的呋喃西林,或百万分之一(1ppm)的漂白粉,或百万分之二至四(2~4ppm)的五倍子遍洒消毒治疗;养鱼的容器及所有的用具,用百万分之八(8ppm)的漂白粉溶液消毒灭菌。 2.细菌性肠炎 [病因] 主要是吃了不清洁的食物或摄食过饱、肠道胀饱、排泄受阻,最后由细菌感染肠道引发肠炎。 [病原体] 为点状产气单胞杆菌。 [症状] 病鱼常常腹部膨大,呈现红斑,肛门突出,鱼体呈呆滞,停在水族箱角落不动,体肌作短时间的抽搐,不进食,粪便白色。剖开鱼腹,可见腹腔积水,肠壁充血发炎,轻者仅部分肠道出现红色,严重时全肠呈紫红色,肠内无食物,充有淡黄色的粘液和血脓。 [治疗方法] 治疗肠炎的方法较多。市场销售的药物也较多,内服药如纳克菌、鱼服康、磺胺胍等,外用药如浴菌洁、呋喃西林、庆大霉素、土霉素、痢特灵等药物经稀释后泼洒或浸浴,均能取得较好疗效。 3.白皮病——又称白尾病 [病因] 由于水质不洁,特别是水族箱中的粪便没有及时清除,或因捕捞运输、放养、移箱时操作不慎,使鱼体受伤,导致病原菌感染。 [病原体] 为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称为白皮极毛杆菌。 [症状] 发病开始时,只在背鳍基部或尾柄处出现一小白点,随即迅速扩大,从鱼体背鳍向后蔓延,以致背鳍与臀鳍间的体表至尾鳍全部发白。随着病情加剧,病鱼游泳能力明显减弱,体躯平衡失控,头部朝上,尾鳍朝上,与水面垂直作上下游动和挣扎,不久即死亡。每年5~8月间为此病流行季节,鱼发病后2—3天即死亡,死亡率极高。 [治疗方法] 可用百万分之十二点五(12.5ppm)的金霉素,或百万分之二十五(25ppm)的土霉素水溶液浸洗30分钟;也可用百万分之一(1ppm)的漂白粉或百万分之二至四(2~4ppm)的五倍子泼洒于水族箱中消毒治疗。 4.白头白嘴病 [病原体] 为粘球菌一种,与上述烂鳃病病原体球菌的形态很相似。此菌为好气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5℃,最适宜pH为7.2左右,pH在6.0~8.5之间都能生长。 [症状] 发病时,病鱼的额部和嘴部周围的细胞坏死,色素消失而表现白色,病变部位发生溃烂,有时带有灰白色绒毛状物,因而呈现“白头白嘴”症状。在水面游动之病鱼,症状尤为明显。当病鱼离水后,症状就不显著。严重的病鱼,病灶部位发生溃烂,个别病鱼头部出现充血现象,有时还表现白皮、白尾、烂尾、烂鳃或全身多粘液等病变反应。病鱼一般体瘦、发黑,呼吸加快,食欲不振,游泳缓慢,不断地浮出水面,不久即死亡。此病是一种暴发性疾病,发病极快,传染迅速,一日之间可全部死亡。此病流行季节性比较明显,一般在5月下旬至7月上旬,6月为发病高峰。 [防治方法] 防治时可用百万分之一(1ppm)漂白粉洒入鱼箱作消毒处理,或用百万分之零点五至零点七(0.5~0.7ppm)西力生(含2.5%氯化乙基)洒入,效果都很好。 5.出血性腐败病——又称赤皮病、赤皮瘟。 病原体] 为荧光极毛杆菌,属革兰氏阴性菌。 [症状] 为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发炎,鳞片脱落,特别是鱼体两侧和腹部最明显,背鳍或全部鳍的基部充血,鳍条末端腐烂,常烂去一段,鳍条间的组织也被破坏,呈破烂的纸扇状(又称蛀鳍);有时病鱼的上下颚和鳃盖部分充血,现块状红斑,有时也充血发炎。在鳞片脱落处和鳍条腐烂处往往长有水霉。此病流行区域比较广,且终年可见,常与烂鳃、出血症并发。当鱼体受伤时,致病菌乘机侵入鱼体,容易发生此病。当冬季水温极低时,鱼体皮肤也会因冻伤而发生此病。 [治疗方法] 可用1%食盐水,或百万分之五(5ppm)的呋喃唑酮,或百万分之二(2ppm)的高锰酸钾,或百万分之二(2ppm)的漂白粉浸浴。 6.竖鳞病——又称立鳞病、松鳞病、松皮病等。 [病原体] 为一种与水型点状极毛杆菌类似的细菌。 [症状] 病鱼表现的症状特点是体表粗糙,多数在尾部部分鳞片像松球似地向外张开,而鳞片基部的鳞囊水肿,它的内部积聚着半透明或含有血的渗出液,以致鳞片竖起。在鳞片上稍加压力,含有液状物从鳞囊喷射出来,鳞片也随之脱落,有时伴有鳍基和皮肤表面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胀等症状。病鱼游动迟钝,呼吸困难,身体侧转,腹部向上,2~3天后即死亡。当水质不清洁,光照不足,水中缺氧,饲养水温过高,以及当鱼体鳞片被划破等情况下易患此病。金鱼、锦鲤常患此病,每年春季较流行,在热带热带鱼中,攀鲈科、斗鱼科和鳉鱼科等泡沫卵生鱼类常患此病。此病难以治愈,即使治愈后,色彩、光泽、体态都不如以前好看。 [治疗方法] 可将病鱼浸入浓度为五万分之一单位的四环素溶液中洗浴1小时;还可用2%的氯化钠溶液与3%碳酸氢钠溶液混合洗浴10分钟;或用氯霉素溶液,或呋喃西林粉加痢特灵溶液,或庆大霉素溶液浸洗,还可用上述药液的1%稀释成低剂量泼洒,坚持数日均可见效。 7.疖疮病 [病原体] 为疖疮型点状产气单孢杆菌,属革兰氏阴性菌。菌体短杆状,两端圆形,大小为(0.5~0.6)微米×(1.0~1.4)微米,单个或两个相连,极端单鞭毛,无荚膜,无芽孢。琼脂菌落呈圆形,直径2~3毫米,灰白色,半透明,最适培育温度25~30℃。 [流行与危害]由于病灶在鱼体背鳍基部两侧,以及疖疮仅在皮肤局部小范围内充血发红,而且病灶向外突出形成疖疮,所以不易形成流行病。因此,无明显的流行季节,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主要危害鲤、草、青等鱼。 [症状] 此病又称瘤痢病,病灶部位不定,通常在鱼体背鳍基部两侧,皮下肌肉组织出现1个或几个红肿的隆起,形似脓疮,用手触摸,有柔软浮肿的感觉。随着病情的发展,肌肉组织呈现出血、体液渗出,继而坏死、溃疡。由于患部在背鳍基部两侧,故导致病鱼鳍基部充血,鳍条散开,病情严重时,肠道也有充血发炎症状。 一般可根据症状诊断。当疖疮部位尚未溃烂时,切开疖疮,明显可见肌肉溃疡,有脓血状的液体。涂片检查时,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量的细菌和白血球。 [防治方法] (1)预防 ①在扦捕、运输、放养等操作过程中,勿使鱼体受伤。 ②药物消毒,用2克/立方米水体呋喃唑酮药浴鱼体30分钟,可消毒受伤部位,防止细菌感染。 (2)治疗 (内服与外用) ①内服磺胺类药物,混合饲喂,连用5天; ②内服呋喃唑硐,每天1次,混合饲喂,连用20天。 ③内服抗生素类,连用10天;氯霉素,连用5~10天;四环素,连用10天。 ④内服氟哌酸,拌入饲料投喂,每天1次,连用3天为1个疗程。 ①预防此病应保持水质清洁,防止鱼外伤。 ②待脓疮成熟后开刀排脓,再用呋喃西林水冲洗干净,涂呋喃西林干粉或抗生素粉剂均可收到较佳效果。严重者立即淘汰,发现身上有鼓疱者捞出单独治疗。 ③大型鱼可肌肉注射青霉素4~8万单位或用药液冲洗疮面。 8.打印病——又称腐皮病。 [病原体] 为点状产气单胞菌的点状亚种,属革兰氏阴性菌。 [症状] 病鱼通常在肛门附近的两侧或尾柄部位(极少数在身体前部)、皮肤、肌肉开始发炎,出现红斑,有时似脓疱状。随着病情发展,该部位的鳞片脱落,肌肉逐渐腐烂,形成边缘充血发红、呈圆形或椭圆形病灶,好象打上一个红色印记,故称之为打印病。病鱼身体瘦弱,游泳迟钝;发病严重时,可陆续出现死亡。当水质不清洁或鱼体受损伤时,常会感染此病。没有明显的流行季节。 [治疗方法] 可参照其他由革兰氏阴性杆菌引发的鱼病的治疗方法。 9.爆发性出血病(细菌性败血病) [病原体]:目前经初步鉴定,病原体共分三个类型,(1)鲁克氏耶尔森氏菌。(2)气单胞菌。(3)弧菌。鲁克氏耶尔森氏菌是一种适宜在20℃以下生长的病原菌。此菌出现的最适时间为每年的3-4月。这期间发生的爆发性流行病的病原菌主要为此菌。气单胞菌和弧菌为温水型细菌。适宜生长温度为20- 30℃之间。因此,从5月底一直延续至整个高温季季节)。检查病鱼时,均可查到这类菌。由于该病的病原菌产生毒素,引起病鱼溶血、出血、组织损坏严重。肝功能障碍、肾功能障碍、胰功能障碍,垂死的病鱼发生尿毒症及肝昏迷而死。水温高时病原菌繁殖快。该病是由多种细菌感染引起的败血症,故又叫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简称细菌性败血症。 [症状与诊断]:患病早期,从外观观察,病鱼的口腔、腹部、鳃盖、眼眶、鳍及鱼体两侧呈轻度充血症状。剖开腹腔,肠道内尚见少量食物。随着病情的发展,上述体表充血现象加剧,肌肉呈现出血症状,眼眶周围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红肿。剖开腹腔明显可见,由于内脏器官(肝、脾、肾等)受到损害,导致腹腔内积有黄色或红色腹水,肝、脾、肾肿大,肠壁充血,充气且无食物。鳃灰白显示贫血,有时呈紫色且肿胀,严重时,鳃丝末端腐烂。3-4月,病鱼出现的体表发炎充血症状是:头部、嘴、鳃盖、眼眶等部位以及体表两侧,腹鳍下和尾柄处为甚,有的病鱼可见突眼、鳃贫血、内脏器官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炎,有时也可见到肠道内充气肿胀。5月后的病鱼症状是体表多以鳃盖下缘、鳍基和内脏充血发炎,有时口腔、肌肉也同时充血发炎。由于在这阶段病鱼临床症状出现较复杂,有时体症出现并不明显,鱼即死亡,同时每条病鱼的症状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很难有一绝对的界限。 [治疗方法] 1、彻底清洗鱼缸。 2、用药: 达克菌(淡水鱼用) 治疗:第一天杀灭鱼体外寄生虫 消毒:下列鱼药中任选一种 生石灰、优氯净、三氯异氰尿酸、二氧化氯制剂(百毒清、灭毒王、鱼虾安等)按使用说明施用、涤菌净。 真菌引起的疾病 1.肤霉病——又称水霉病、白毛病,为热带鱼最常见疾病之一。 [病原体] 为水零属、绵霉属、异霉属、丝囊霉属、腐霉属等种类。 [症状] 当捞捕、运输热带鱼时,稍为不慎,使鱼体皮肤受伤,或寄生虫侵袭破坏皮肤,霉菌的孢子侵入伤口,吸取养料,迅速萌发,菌丝一端向内深入肌肉,一端向外生长,形成棉絮状菌丝。霉菌刚寄生时,肉眼不易发现;待肉眼见到时,菌丝已从鱼体伤口侵入,由外向内生长。菌丝与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绕粘附,使组织坏死。由于棉絮状的菌丝日渐增多,鱼体负担过重,使游泳失常,食欲减退,日渐瘦弱,导致死亡。 热带鱼感染霉菌时,还受其光照时间长短的影响。较长时间的阴雨连绵,或室内灯光、日光等光源不足,这些因素都能促使霉菌的孳生。受霉菌感染的鱼体,通常皮肤布满白翳一层,尤其是黑色、红色鱼最为明显,从而失去鱼体应有的光泽。随后活动迟钝,常呈呆滞状,浮于水面,若不及时治疗,鱼体霉菌蔓延,患处肌肉腐烂,食欲减退,最终导致死亡。 [治疗方法]肤霉病一年四季均可出现,以初春和晚冬最常见。为了防止水霉病的发生,应注意操作时尽量防止损伤鱼体和寄生虫咬伤,并可在水中投入少量食盐,以抑制水霉病的发生。当发现鱼体感染水霉病时,可用3%食盐水浸洗,每天1次,每次5~10分钟,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高锰酸钾溶液加l%食盐浸泡20~30分钟,或用百万分之一至二(1~2ppm)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20~30分钟,或用百万分之一至二(1~2ppm)的次甲基蓝溶液浸泡20—30分钟,或用百万分之五(5ppm)的呋喃西林溶液浸洗,或用百万分之零点零二(0.02ppm)的孔雀石绿溶液、百万分之零点三(0.3ppm)的甲醛溶液直接泼洒入水族箱,以抑制霉菌的孳生。还可用提高水温以抑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