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履带车旅行者
半履带车旅行者
关注数: 99
粉丝数: 941
发帖数: 54,592
关注贴吧数: 18
免费更新有人体验过吗? 最近免费更新了优化,包括增加了快速传送,枪械和近战武器手感增强,敌人AI增强,以及一个狙击精英的支线任务,配合稀有刺刀和稀有步枪,不知道有没有朋友玩过,玩过觉得行不行?
高达Gquuux里绿叔叔选择背刺夏亚扶鸭妹是否有失偏颇 第12话的特大反转,一直找鸭子并似乎打算辅佐他上位的绿叔叔突然背刺,并提到已经准备好扶持鸭妹上台。这一事本来就非常突兀了,但绿叔叔的理由似乎在那一刻很充分,他认为夏亚和他一样是个“虚无的男人”,并预知到0093他会在CCA里砸地球,因此打算除掉他。 但认真想想,这个逻辑有两个bug: 1. 首先CCA剧情的发生很大程度和0079-0087的故事有关,在Gquuuuux世界线里拉拉没死,而且吉翁独大,根本不可能演化出夏亚在CCA的冲突,也就是说夏亚未必会成为CCA那样的人,这样做法是否有失偏颇? 2. 其次,以CCA夏亚来衡量鸭妹作为更合适的扶持人,这一切以原版0079-0093一年战争后鸭妹一直打酱油没有站边也没有做任何伤天害理的事的前提下,但Gquuuuux世界线里鸭妹是取代阿姆罗的“白色恶魔”,还参与了联邦军在故事开始时候往月球格拉纳达投掷所罗门要塞这样的灭绝事件,尽管最后因为夏亚的kirakira爆发避免了悲剧,但也是说鸭妹以军人立场不反对进行这样伤天害理的作战行动,这本身就很有问题,相比夏亚,这个版本的鸭妹更像“被虚无困扰的人”。 不知道理解对不对,抛砖引玉,和大家讨论。
关于KV-1系列坦克的乘员数量和配置问题 请教一下关于KV-1坦克乘员数量和配置问题,苏联坦克我不是很懂。之前有人和我讨论KV-1坦克,除了尬聊灌水,聊到了乘员数量配置的问题,我这才突然发现自己不是很懂,于是读了一下《PRELIMINARY REPORT NO°1/0RUSSIAN KV/1》这份报告了解一下,资料指出,KV-1c型号的乘员配置应该是:车长/兼任装填手,炮手,无线电员/兼任车体机枪手,驾驶员,辅助驾驶员/兼任机械师/兼任炮塔后机枪手,一共5人,后期我知道KV-1s降低车重后特意给炮塔加了一个车长指挥塔,我理解也是5人,就是:车长/兼任炮塔后射击孔射手?,炮手,装填手,无线电员/兼任车体机枪手,驾驶员/兼任机械师?这个配置对吗?然后我问了DeepSeek和Chatgpt,两个都给我很有意思的答案,反而加剧了我的疑惑。DeepkSeek指出KV-1车组前期4人,车长兼任炮手,中期5人,后期5人。这个前期4人是什么版本的KV-1?然后Chatgpt也给了一个很奇妙的答案,就是前期5人后期减少到4人,车长兼任炮手,而且两个ai都提到KV-1一直都有专职的装填手,让我迷糊了。 难不成Chatgpt说的后期4人是指代KV-13?KV-13是不是4人:驾驶员,车长兼任无线电员,炮手,装填手?为什么战争雷霆里写KV-13是3人车组?那KV-13岂不是乘员比T-34还少? 最后的疑问,例如IS-2这类坦克,似乎战争雷霆这些游戏都写车组是4人,都是车长兼任无线电员,我能理解英国和美国由于无线电技术发达所以车长兼任,但既然德国(除了突击炮)都要分一个专职无线电员,为什么苏联可以车长兼任无线电员?是技术进步还是什么原因? 问了一大堆问题,还请教各位吧友了,感谢!
美军步兵连智退德军营级攻势 “我们在敌人侧翼部署了两个步兵班。这些战士均装备缴获的德制冲锋枪和机枪,奉命就地隐蔽,准备伏击敌人;命令要求他们在敌人穿过其阵地之前不准开火。同时,我们在正面部署了一个步兵班,对进攻之敌进行火力牵制。 随后,德军以一个步兵营的兵力向我阵地发起进攻,其主力被正面的步兵班吸引并向其靠拢,正中我方下怀。当德军试图依靠兵力优势击溃正面防御的步兵班时,我部署在侧翼的两个埋伏的步兵班使用德制武器突然开火。 德军一时间陷入混乱,无法分辨敌我,他们仓促丢弃伤亡人员后撤退。凭借此次巧妙的战术部署,我部以一个连的兵力成功击退了德军一个营的进攻。” 美国陆军第315步兵团关于使用缴获武器的报告 原文: "The two flank squads were given German machine pistols and German machine guns and were given orders not to fire until the enemy had advanced passed their position. A German battalion attacked in strength, advancing steadily toward the center squad, which kept firing away as per plan. The enemy had almost reached the center squad's position when the two flank squads opened up with the German weapons. The Germans were instantly confused, convinced that they were being shot by their own troops. As a result, this one platoon defeated and pushed back a whole enemy battalion."
某M3格兰特车长描述自己的实战经历 " The 75( mm gun ) is firing . The 37( mm gun ) is firing , but it is traversed round the wrong way . The Browning ( machine gun ) is jammed . I am saying " Driver , advance " on the A set , and the driver , who can't hear me , is reversing . And as I look over the top of the turret and see twelve enemy tanks fifty yards away . someone hands me a cheese sandwich ." 1942年9月北非战区某M3格兰特车长描述自己的经历: “车上的75毫米主炮在开火,炮塔的37毫米副炮也在开火,但副炮的朝向却是错的,而同轴的勃朗宁机枪也卡壳了。我通过无线电对着驾驶员喊到“前进!”,但完全听不到我命令的驾驶员在倒车。我把头伸出炮塔看到五十码外有十二辆敌人的坦克对着我们,而这时候车里有人给我递上一份奶酪三明治”
二战德国情报部门真不少 我突然被提醒到,德国二战的情报部门真多: 陆军情报局“阿伯威尔”(Abwher) 德国国防军情报解码部(OKW/Chi) 国防军最高统帅部情报总局(In 7/VI) 德国空军最高司令部第350谍报部(OKL/Ln Abt 350) 帝国航空部研究所(RLM/Forschungsamt) 德国海军观测所(xB-Dienst) 帝国外交部人力资源部Z特别服务处(AA/Pers Z S) 帝国保安总局(RSHA)
战斗机血亏换阻拦气球 阻拦气球作为二战防空一个重要的手段,被英德美多国广泛应用,其成本低,部署简单的特点得以让其广泛部署在各城市。 英军在多佛海峡部署的阻拦气球对德国空军的阻扰很好的展示了这种武器对英国防空体系带来的作用。 1940年8月31日,德国空军为了方便轰炸机渗透,派出战斗机尝试清理英军在海峡部署的阻拦气球,并取得一定成果。德国一上午击落了英军部署的23个阻拦气球,并损失了3架战斗机。 英国人随后在当天下午就重新部署了18个阻拦气球。德国于是再次派出战斗机,并于当天傍晚摧毁了新部署的阻拦气球中的15个,但英国人很快在半夜又重新部署了16个阻拦气球。 第二天德国再次派出战斗机尝试摧毁这些阻拦气球,早已做好准备的英军防空部队的对这些侵入者展开打击,德军仅摧毁了2个阻拦气球,就损失了3架战斗机。 得不偿失的德国人随后放弃了对多佛海峡的阻拦气球的攻击。这些阻拦气球在随后的伦敦大轰炸里继续发挥作用,这个片区的阻拦气球一共拦截了102架德国飞机,其中66架被阻拦气球的钢索缠绕而坠机。
1944年法国海岸,驻守德国大西洋堡垒的印度士兵。
斐迪南在库尔斯克的一份报告 “…. On the first day of combat, we successfully defeated bunkers, infantry, artillery and anti-tank positions. Our guns were under artillery barrages for three hours and still maintained their ability to fire! Several [lbk]enemy[rbk] tanks were destroyed during the first night, and others fled. Artillery and anti-tank crews fled before our guns after we fired upon them repeatedly. In addition to many batteries, anti-tank guns and bunkers, our battalion destroyed 120 tanks during the first round of fighting. We suffered 60 casualties during the first few days, mostly from mines. ….. We also had bad luck. It was at the rail embankment when a Panzer III on the other side received a direct hit and flew through the air, landing on the front part of the Ferdinand. Wrecking the tube, aiming device and engine grating. …. We were more successful during the second operation defending east of Orel. Only two total losses. One gun under Leutnant Tariete destroyed 22 tanks in one engagement. The total number of tanks destroyed is high and the Ferdinand contributed substantially to the defence, just as with the penetration. One gun commander destroyed seven of nine American built-tanks that approached him. …… The Ferdinand has proved itself. They were decisive here, and we cannot go against the mass of enemy tanks today without a weapon of this type.” 1943年7月19日,一名重型坦克歼击营的士官针对斐迪南在库尔斯克的情况提交了这样的一份报告: “……战斗第一天,我们成功摧毁了敌军碉堡、步兵、炮兵阵地和反坦克阵地。我们的主炮在连续作战了三个小时后依然保持着射击能力!数辆[lbk]敌方[rbk]坦克在第一个晚上就被我们摧毁,其他的坦克见状则逃之夭夭。在我们不断射击下,敌军的炮兵阵地和反坦克组成员在我们面前溃逃。除了摧毁许多敌军的火炮、反坦克炮和碉堡外,我们的营在第一轮战斗中还摧毁了120辆坦克。最初几天,我们伤亡轻微,仅有的60名伤患大部分是坦克触雷造成的。 ……我们的运气也不太好。在铁路路堤处,另一侧的一辆三号坦克被直接击中殉爆,炮塔飞了起来,落在了我们的其中一辆费迪南的车头上。这辆斐迪南的炮管、瞄准装置和发动机格栅都被损毁了。 ……在第二次保卫奥廖尔以东的行动中,我们取得了更大的成功。只有两辆斐迪南全损。塔里埃特中尉指挥的一辆斐迪南在一次交战中便摧毁了22辆坦克。我们营摧毁的敌军坦克数不计数,对此费迪南在防御任务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就像其承担突破任务一样。一辆斐迪南仅仅在一次遭遇战中便摧毁了接近他的九辆美制坦克中的七辆。 ……费迪南证明了是出色的兵器。它们在这里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如今如果我们没有斐迪南,我们就无法对抗敌人的坦克大军。”
德军对突击炮使用方式的摸索 “The first batteries only had armored halftracks for the platoon leaders , whereas the battery commander rode in an unarmored halftrack . These were Artillery Inspectorate units , and the commanders were considered command personnel , not combat leaders , as was the case with the infantry and Panzer combat arms . In the beginning , therefore , the assault gun batteries were considered as an attack weapon , to escort the infantry which was engaged in particularly decisive operations . In actual fact , upon the first hint of enemy contact , the commanders and platoon leaders quickly changed over to the assault guns , and booted out one of the crew members ( usually the vehicle commander ), who was then forced to ride in one of the halftracks , unarmored or armored .” “突击炮作为一种进攻力量,给步兵提供近距离火力支援并协助其作战,在战争初期是一种全新的作战模式。 因此在第一批突击炮营组建的时候,德军对这种兵器的具体使用方式还在摸索阶段,突击炮营级和连级的指挥官最初被认为应该主要承担后方指挥的任务而不是应该在前线厮杀,因此只给他们配备了半履带装甲车甚至无装甲的半履带车跟随突击炮作战。 但事实上,当突击炮投入作战的第一时刻,为了掌握前线状况更好的指挥部队,这些连级和营级的指挥官就会跳上突击炮并赶走车长,自己开着突击炮进入枪林弹雨的前线指挥战斗,而那些倒霉的突击炮车长只能坐在半履带装甲车甚至是无装甲的半履带车上跟随作战。” 翻译可能有误,欢迎指正。
武器合成,枪油以及合成武器测评 这份随笔主要讲解如何进行武器合成,如何刷枪油,以及对所有合成武器的个人评价。
鼠式坦克的组装车间 1943年盟军对鼠式坦克炮塔生产车间的轰炸导致炮塔生产完全停产,由于战争局势的恶化,德国一直没有能力从这次轰炸中恢复过来。整个战争期间,鼠式只有一个炮塔完成了生产组装工作,主要原因则是这次轰炸。
1943年英国对虎式装甲测试 1943年英国使用缴获的虎式坦克底盘测试其装备的6磅(57mm)反坦克炮威力,根据测试结果表明6磅炮只能在300码距离才能有效击穿虎式正面装甲,因此研发新型反坦克炮被提上议程。
游戏速通和不接电话成就解锁思路 原子陨落游戏有两个隐藏成就,一个是5小时内通关游戏,另一个是不接电话通关游戏。 不接电话比较简单,不接任何电话,不玩电话结局就行。个人推荐最简单难度玩上尉结局,这个结局可以和条约军同流合污,在条约军营地免受士兵袭扰,而且分支线只有审问博士和取回无线电模组,都是比较简单的。 速通要求的5小时内通关的时限比较宽裕,网上大佬大部分都可以30-45分钟通关,我也是1小时通关,只要控制住血量,通关不难。以下讲一下我的通关思路。 游戏需要获得四个原子电池和一个信号转换器通关,因此速通需要最快速度获得四个电池,分别是: -初始地图商人莫里的电池 -温达姆村教堂二楼箱子的电池 -斯克瑟莫尔条约军驻地商人诺拉的电池 -斯克瑟莫尔条约军驻地在诺拉农场旁池塘里被遗弃机器人残骸的电池。 整个流程如下: 1.出生后见到防化服科学家,拧脖子取得改装钥匙卡,直接离开L6地堡并一路跑到商人莫里,拧脖子获得电池和下水道钥匙。 2.通过下水道去温德姆镇,在广场见到上尉触发对话,随后去教堂见牧师,拧脖子后获得牧师身上的钥匙,打开教堂二楼宝箱,获得电池,随后去村议事厅找上尉举报教堂,获得信任后有权在条约军驻地走动。 3.去斯克瑟莫尔条约军驻地,沿着地图左边走,在水池回收机器人的电池,然后走到旁边诺拉农场二楼找诺拉,拧脖子获得电池,这下四个电池都齐了。 4.去条约军监狱,见加罗博士,开门的条约军钥匙卡在监狱1楼旁边的兵营宿舍桌子上,见到加罗博士后触发对话审问,随后在旁边的储藏室获得信号转换器。 5.去条约军驻地的中转站,前往核心区插入电池运行中转站,电池在核心区一个防化服科学家身边。随后顺便把A区的电池也插进去并离开。 6.回到温达姆镇找上尉汇报,触发找无线电模组的任务,去森林地区标记的对应地点,最里面的房间找到无线电模组。离开后顺便在森林的中转站插入B区的电池(满血不会死,注意打掉孢子炸弹),并在医疗区找到教堂地窖的钥匙。 7.回到温达姆村的教堂地窖找到科学家桌面的抗孢子感染注射剂并使用。然后去村议事厅找上尉交付无线电模组,触发最后的任务,毁灭奥伯龙。 8.回去初始地图,在火车站矿山找到中转站入口,插入C和D区的电池,然后到核心区用信号转换器打开最后的机关,开启去奥伯龙的通道。 9.去奥伯龙一路打药抗孢子感染伤害,到挖掘区绕过喷火机器人和仆从直接打开四个自爆装置,随后在控制室按下倒数。 10.一路回去温达姆村,途中有兴趣可以干掉赶过来发疯的雅戈婆婆,然后一路跑到条约军驻地,上尉准备了直升机等着接你离开,游戏结束。 以上是我的全部思路,欢迎抛砖引玉,祝大家游戏愉快。
“被弹雨覆盖不是滋味,是吧?” 一架B-24解放者轰炸机的机尾防御机枪写着一行幽默的嘲讽:“被弹雨覆盖不是滋味,是吧?”
法国重坦克二次再就业 1945年自由法国的第13龙骑兵装甲团投入作战,他们装备的主要是从德国人手上缴获的法国坦克,例如图上这辆夏尔B1bis重型坦克,这些车型在战争最后一个年头已经完全落伍,主要还是起一个提振士气的作用。
照片拍摄于1942年波兰占领区的华沙近郊,一名德军士兵在等待接送,准备回国享受14天休假。
早期德军Cosplay 这两张照片拍摄于1944年9月26号的美国印第安纳州,可以看到两名美国士兵身着全套缴获的德军军服,他们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给部队提供识别训练,让士兵在前往欧洲作战之前就对德军士兵的服装有概念,减少误伤。
德国潜艇投降 1945年5月14日,德国U-805号潜艇的艇员上浮并向附近的美国驱逐舰瓦里安号投降,他们的战争结束了。
一战德国离谱的自产坦克数量 1918年德国自产A7V底盘30多,其中带装甲型的10辆,后来增加到20辆,剩下的都是没有武装的步兵运输车,加上缴获协约国的坦克,一共不到300辆坦克。 同期协约国英法美意加起来有接近5000辆坦克。
黄鼠狼II坦克歼击车 早在战争爆发之前,德国装甲兵之父古德里安就提出一种自行反坦克炮的概念称为“坦克歼击车”(Panzerjager),并认为这种武器在之后的战争中将大放异彩。但实际上德国人研发坦克歼击车进度非常缓慢,在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的时候,只有一款装备47毫米反坦克炮的一号坦克歼击车服役。 然而在巴巴罗萨战役遭遇的T-34和KV系列坦克给德军极大的震撼,而同年北非遭遇的玛蒂尔达坦克也给德军带来不少麻烦,由于Pak38这类50毫米炮装备太少,Pak40这种75毫米炮也极度缺乏,德国迫切需要一种能够抗衡盟军新型坦克的武器。 由此德国将他们大量缴获的苏联76.2毫米M1936反坦克炮改名为Pak36(r)并投入作战,取得良好效果。于是到1941年12月兵器6局便委任阿尔凯特公司制作一款可以搭载这一主炮的自行火炮。 阿尔凯特公司利用退出一线的“火烈鸟”二号喷火坦克的底盘为基础,迅速设计出第一款基于二号底盘的坦克歼击车,被称为7.62 cm PaK 36(r) auf Fgst. PzKpfw. II(F) (Sfl.),并受到部队的一致好评,改装工作也异常顺利,在1942年末之前所有150辆二号喷火坦克都改造成了坦克歼击车,并于1943年完成剩下增购的60辆坦克歼击车的生产和改装。 希特勒于1943年11月将该车的代号命名为“黄鼠狼”,这个代号将会伴随该车一直到战争结束。
装甲兵防空训练 一队装甲兵正在操作20毫米四联装机炮进行防空训练。
西住座驾真人版 一辆四号D车身装长管炮的照片,可以看到早期型车身无线电舱的特点,以及装载四号长管炮以及侧甲的炮塔,非常有趣
1928年,魏玛国防军邀请克虏伯,莱茵金属和戴姆勒奔驰各制造两辆重型坦克原型车,尽管这种坦克的表现不尽如意,苏联还是借鉴了其悬挂系统设计出了更成功的T-28中型坦克。
隆美尔视察工作 1941年7月,北非战区哈法亚隘口,隆美尔正在视察驻扎在此的意大利士兵。在随后11月的十字军行动期间,该地将面临艰难考验。
德军少女合集 由画师Xebatt绘制的德军少女合照。
“隆美尔的乐子” 这辆用231八轮重型装甲车焊接Pak38反坦克炮的坦克歼击车被戏称为“隆美尔的乐子”(Rommel’s funnies),其在北非阿拉曼地区被英军缴获。
这张照片记录了轻松一刻,两个学旱冰鞋的孩子在德军士兵的搀扶下在路上慢慢摸索
前进的喷火兵 1945年硫磺岛,一名海军陆战队第9团B连的喷火兵正在突击日军的暗堡。
被俘虏的苏军士兵 拍摄于1944年苏芬继续战争期间,一名年轻的苏联士兵被芬军俘虏,他身上穿着的SN-42型防弹衣上有几个抵挡手枪弹的凹痕,要是没有这件防弹衣,估计他已经死了。
法军1940年装甲战斗车辆大全 1940年法国战役期间法军投入作战的战斗车辆一览。
大纵深是否是闪电战的上位替代? 德国的运动战在二战大显神威,一度被英国媒体称为“闪电战”。 闪电战强调空地一体协调,多兵种协同作战。通过工兵,步兵,炮兵,坦克和飞机的配合,在局部集中压倒性兵力优势,用飞机提供近地支援,以坦克作为矛头突破,步兵巩固防线,再打击纵深瓦解对手的通讯指挥体系,虽然前期被认为无懈可击,但随着战争局势的恶化,兵力和技术兵器对比的巨大差距,闪电战也“不灵”了。 苏联也发展了一套属于他们自己的大纵深体系,强调在防线上多点突破,利用步兵和炮兵试探敌方防线弱点,然后再以步兵配合一些坦克突破,随后扩大的缺口由坦克预备队长驱直入,瓦解敌人的防线,这个概念在巴格拉季昂等战役里取得明显战果。 很多人评价闪电战过于强调单点突破,被认为其理念仅停留在战术层面而没有战略层面的抉择,从而觉得大纵深更优秀。甚至有人说,大纵深就是无数个闪电战的组合。 大家是怎么理解的呢?德军是否适合大纵深战术?
大纵深是否是闪电战的上位替代 德国的运动战在二战大显神威,一度被英国媒体称为“闪电战”。 闪电战强调空地一体协调,多兵种协同作战。通过工兵,步兵,炮兵,坦克和飞机的配合,在局部集中压倒性兵力优势,用飞机提供近地支援,以坦克作为矛头突破,步兵巩固防线,再打击纵深瓦解对手的通讯指挥体系,虽然前期被认为无懈可击,但随着战争局势的恶化,兵力和技术兵器对比的巨大差距,闪电战也“不灵”了。 苏联也发展了一套属于他们自己的大纵深体系,强调在防线上多点突破,利用步兵和炮兵试探敌方防线弱点,然后再以步兵配合一些坦克突破,随后扩大的缺口由坦克预备队长驱直入,瓦解敌人的防线,这个概念在巴格拉季昂等战役里取得明显战果。 很多人评价闪电战过于强调单点突破,被认为其理念仅停留在战术层面而没有战略层面的抉择,从而觉得大纵深更优秀。甚至有人说,大纵深就是无数个闪电战的组合。 大家是怎么理解的呢?德军是否适合大纵深战术?
德国飞弹系列 有些投入实战,有的只有图纸。
最后一名V2飞弹受害者 1945年3月27日,德国发射的最后一枚V2飞弹于下午5点命中英国本土肯特郡的奥平顿区,导致一名35岁的女士艾薇米丽尚普牺牲,这是战争期间英国本土最后一名受害者。 在诺曼底登陆后德军逐渐失去在西欧的航空基地和V式飞弹发射场,V2飞弹由于射程远和不可拦截的特性成为德国最后的报复手段。
动弹不得的士兵 1944年一些盟军士兵清扫他们刚炮击后的战场时候拍摄的照片,他们发现一名因为炮击导致战壕坍塌而被困的德军士兵,这名士兵随后被解救并俘虏。
圣诞快乐,阿道夫! 英国地勤正在给蚊式轰炸机安装炸弹,这枚4000磅饼干超重型炸弹上写着“圣诞快乐,阿道夫(希特勒)”
1944年东线,大德意志师的一个80毫米迫击炮小组正在提供火力支援。
拿破仑再世? 1940年法国战役后,希特勒带着高层参观拿破仑的灵柩
虎式上的牧童 1945年意大利,战争结束后一名牧童爬到被遗弃的虎式坦克上放牧。
打死那个***的 1944年德国本土,两个美国大兵蹲坐在一辆M5A1轻型坦克上对树林里的德国狙击手还击。
阿道夫希特勒的最后一张照片
法国超重型靶车 该照片拍摄于1940年法国,照片里一些德军士兵站在一辆缴获并作为靶车测试的法国Char 2C超重型坦克上,向摄影师展示自己的训练成果。这种一战末研发的超重型坦克拥有45毫米的正面装甲,这个防御水平到了二战已经过时。车体正面留着37毫米高射炮和37毫米反坦克炮击穿的弹孔。
德军坦克关系图
德军坦克关系图 不完全准确,但确实很有趣
尽管美援的谢尔曼并不全部能及时在德国投降前得到部署,但依然得以在东方发挥作用。图中是苏军八月风暴期间的的一个谢尔曼车组。
工厂区的巷战 拍摄于1942年斯大林格勒城区,两名德军士兵穿梭于工厂废墟中。
马克辛机枪阵地 照片拍摄于1944年,可以看到苏军士兵在一个刚被遗弃的德军反坦克炮旁边部署了马克辛机枪进行警戒。
王牌88炮组 拍摄地点不明,估计是1942-1943的意大利地区。
1942年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拍摄的德国突击队的照片。这些士兵装备98k步枪,M24手榴弹,MG34机枪,反坦克地雷和莫洛托夫鸡尾酒,专门用于逐屋巷战。
请问2v2,3v3里国防有必要四本吗? 当前版本玩国防,感觉好像完全没有必要建四本,四本三个单位除了灰熊在一些场合必要有用,四号和风暴突击队似乎并不是很重要。 空军战斗群感觉加二本空军指挥部就够了,出221反狙击手,猎兵反步兵反甲,20毫米炮反人,升级后用黄鼠狼和旋风打到结束都够用。 突破战斗群以及黑豹战斗群用三本机械化指挥部开,速出251司徒梅尔,pak40反甲,pg反人,升级后6管反人,三突反甲都足够了。 自从不能一本直接升四本后,感觉四本作用好像不是很大,以前还升个四本开个裙甲科技,现在裙甲科技都下放二三本了,给我完全没必要碰四本的印象。 有没有什么四本开出四号的打法?应该配合什么战斗群?还请多多指教。
柏林的波兰坦克 1945年柏林拍摄到的照片,两辆1939年缴获的波兰坦克,隶属于一直没有完工的德国战争胜利博物馆。
英伦海岸的109 1940年英伦空战期间,一架被皇家空军击落的德国Bf-109E迫降在英国海岸,并被英国士兵看守,可以看到机头“黄鼻子”涂装以及“飞行的荷兰托木靴”图案。
美军检查德国火炮 1943年意大利,美军检查缴获的德国重型榴弹炮。
1941年9月东线,西班牙蓝师的骑兵在明斯克的照片。
夜战豹为啥有两个红外大灯 夜视黑豹1944年投入作战,1945年参加柏林战役。 投入作战的版本里均只有车长有360度400米夜战视野,然后车长指挥两眼抓瞎的驾驶员和炮手进行夜间作战。 我的疑问是,既然只有车长有夜间视野,而车长塔已经有一个红外大灯了,为什么炮盾上也有一个红外大灯?(图2可以看到炮盾红外大灯的接口) 此外配合251猫头鹰系统的红外大灯使用的时候(提升到700米夜间视野),黑豹自己的红外大灯会关掉吗?
夜视黑豹为什么有两个红外大灯? 夜视黑豹1944年投入作战,1945年参加柏林战役。 投入作战的版本里均只有车长有360度400米夜战视野,然后车长指挥两眼抓瞎的驾驶员和炮手进行夜间作战。 我的疑问是,既然只有车长有夜间视野,而车长塔已经有一个红外大灯了,为什么炮盾上也有一个红外大灯?(图2可以看到炮盾红外大灯的接口) 此外配合251猫头鹰系统的红外大灯使用的时候(提升到700米夜间视野),黑豹自己的红外大灯会关掉吗?
三号“东风”防空坦克 随着德国战争局势的恶化,其前线防空压力与日俱增,部队急需应对盟军强击机的自行防空火炮。因此德国在1942年后将20辆三号坦克底盘加装37毫米高射炮改造成“东风”防空坦克,以补充前线防空单位不足的问题。
硫磺岛打鬼子 拍摄于1945年2月23日,美军的坦克和海军陆战队员在刚占领的硫磺岛机场休息。可以看到这辆叫“彗星”的谢尔曼坦克增加了侧面附加装甲,正面也挂了履带增加防护,车身和炮塔的舱盖都加了“鸟笼”式网格罩,防止日军投掷磁性反坦克雷挂住。
一号坦克歼击车 作为德军第一款服役的坦克歼击车,该车装备缴获的捷克47毫米反坦克炮,提供了当时较为优秀的反坦克性能。这款阿尔特生产的坦克歼击车1940年服役的时候,拥有比Pak36/37更出色的反坦克性能,并且反工事和反器材也一样出色。 “一号坦克歼击车在反坦克和打击建筑都有非常好的效果,非常适合在城区作战,它能给敌人造成精神上的打击,摧毁敌人的士气。”法国战役期间的记述。 该车系随后参加了北非战役和巴巴罗萨战役,并服役在第一线,虽然满足德军的需求,但也暴露出了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作为载体的一号坦克可靠性不佳,经常发生机械故障,制约了该车的出勤率。 其次,由于缺乏足够的通讯设备,车长和驾驶员很难在发动机的噪音下有效沟通。车内也缺乏足够的观测设备,车长需要冒险探头进行观察,经常出现车长被爆头的惨剧。 然后是车组,一号坦克歼击车采用三人车组,这让车长兼任炮手,负担非常重。 最后是防护,该车可以被任何反坦克武器摧毁,对乘员的防护极为有限。 尽管如此,该车依然活跃到1943年退役,也是早期1941年德军少数可以正面对苏联T-34和KV-1坦克造成威胁的武器。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