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jass syjass
记事本
关注数: 140 粉丝数: 310 发帖数: 2,895 关注贴吧数: 15
10月8日寒露寒露,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寒露之后 10月8日寒露 寒露,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寒露之后,露水增多,气温更低,我国部分地区开始出現霜冻。此时,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是秋意甚浓,菊花盛开,蝉噤荷残。 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气节由来 公历每年10月8日或9日是太阳到达黄经195°时为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白露节气时,冷空气在靠近近地面时变成了水蒸气,在近地面的植物上面形成了一颗颗小水珠,到了寒露节气,温度下降,不仅有白色的露珠,而且露珠还伴随着寒气,后来,人们就将这段时期命名为寒露节气。 气节象征 如果说“白露”节气标志着炎热向凉爽的过度,暑气尚不曾完全消尽,早晨可见露珠晶莹闪光。那么“寒露”节气则是天气转凉的象征,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露珠寒光四射,如俗语所说的那样“寒露寒露,遍地冷露”。 天气特点 气温降得快 气温降得快是寒露节气的一个特点。一场较强的冷空气带来的秋风、秋雨过后,温度下降8℃、10℃已较常见。不过,风雨天气大多维持时间不长(华西地区除外),受冷高压的控制,昼暖夜凉,白天往往秋高气爽。 气温差异大 在华南,平均温度大多地区在22℃以上,海南25℃以上,江淮、江南一般在15℃-20℃之间,东北南部、华北、黄淮在8-16℃之间,此时西北的部分地区东北中北部的平均温度已经到了8℃以下。青海省部分高原地区平均温度甚至在0℃以下了。 节气习俗 登高习俗 我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北京人登高习俗更盛,景山公园、八大处、香山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重九登高节,更会吸引众多的游人 农事习俗 寒露时天气对秋收十分有利,农谚有:黄烟花生也该收,起捕成鱼采藕芡。大豆收割寒露天,石榴山楂摘下来。寒露蜜桃属北方晚熟桃品种,成熟期在寒露前后,故名“寒露蜜桃” 饮食习俗 寒露饮食养生应在平衡饮食五味基础上,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适当多食甘、淡滋润的食品,既可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可防治咽干口燥等症。 节气农事 一是秋熟作物的收割脱粒等工作。寒露节气,秋熟作物先后成熟。 二是“寒露”节气内棉花处于收获集中期,各地应精收细摘,保证优质优价。 三是寒露节气内淮北地区自北向南陆续进入三麦、油菜(直播)、蚕豆等的适宜播种期。 各地在抓好秋熟作物收获的同时,认真搞好三沟配套,在适播期内抓紧有利天气播种。 节气禁忌 忌无病乱补 、忌虚实不分 、忌多多益善 、忌凡补必肉 忌以药代食 、忌重“进”轻“出” 、忌恒“补”不变 、忌越贵越补 气节诗词 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 唐·戴察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 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 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 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 凝空流欲遍,润物净宜看。 莫厌窥临倦,将稀聚更难。 新植海石榴 唐·柳宗元 弱植不盈尺,远意驻蓬赢。 月寒空阶曙,幽梦彩云生。 粪壤擢珠树,莓苔插琼英。 芳根閟颜色,徂岁为谁荣。 晚景怅然简二三子 唐·李峤 楚客秋悲动,梁台夕望赊。 梧桐稍下叶,山桂欲开花。 气引迎寒露,光收向晚霞。 长歌白水曲,空对绿池毕。 阅读思考: 1.诗句中写出了寒露的哪些特点? 2.诗句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画出相关诗句。 寒露美文 秋深寒露   秋,越来越有深意。到了寒露节气,大雁南飞,菊始黄花。月露清冷,梧叶飘黄。   “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 寒露时节,凉气加重,会有人叮咛,添衣加被。秋深处,满目秋黄。落叶随风,菊花满堂,柿子枝头笑,蟹黄味道长。   晨起,有雾。到了寒露,冬天就不远了。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心暖问安,披肩抵御薄凉。   会不会收到一句安暖如意的问候,秋深了,记得加衣裳。秋极致的美好,它由浅入深的打动着,叶子是渐渐黄的,风是慢慢凉的。这时,在菊花里寻香。   乡村里堆满了丰收的果实,花生,玉米,满仓漫仓。柿子压弯了树干,桂花静立在庭院。青瓦红墙,红门木窗。   各种小虫子,逐渐消停。蛐蛐声不减,响彻长夜。倚栏听秋,薄愁涌上心头。有诸多思绪,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趁着秋意,在老屋里,触摸,探望。   断魂桥上,写满了悲凉。踏上去,阴阳两隔。还求得,金玉满堂?却原来,走过人间一趟,只是为了闻闻桂花香。临走时,不带走一丝芬芳。图它个,来来去去皆干净,不枉。   寒露,带着秋凉。   秋深,写下思量。 秋深了,人未央。有了沧桑,枯草暗藏。红尘往事,都有了一些故事里的胶片。一张一张翻过去,有不尽的情怀在流淌。 阅读思考: 仔细阅读这篇文章,体会作者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