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梦醉花都 LC梦醉花都
关注数: 15 粉丝数: 184 发帖数: 1,494 关注贴吧数: 9
1 修炼外表叔本华说,人的外表,是表现内心的图画。一个人对待 1 修炼外表 叔本华说,人的外表,是表现内心的图画。 一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如何,看他的外表就知道了。 若平日总是很邋遢,不修边幅,那么他的生活一定是没有光的。若对生活心怀热爱,那么他一定会让自己端庄得体。 修炼外表,是对自己的尊重,更是对漫长人生的自信。 修炼外表,无非“自律”二字。 身体自律。无论生活有多忙,抽点时间去运动,无论工作多累,花点精力去锻炼。身体有活力,长相也随之年轻。 内心自律。对待生活中的烦恼,该忘的忘,该放的放。少一点计较,多一点从容。心无郁结,眉头舒展,眼神温柔,外表从容优雅,内心云淡风轻。 2 修炼谈吐 让人赏心悦目的也许是恰到好处的装扮,而让人久处不厌的,更多是因为不俗的谈吐和高雅的修养。 “说话有讲究,听话有艺术。”语言比镜子更能反应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最真实的修养。 有的人为达目的咄咄逼人,有的人为了炫耀而滔滔不绝。 然而,点到即止才是大智慧。 出言有尺,嬉笑有方,不过度炫耀,不过分强势,是一个人高级的情商。 3 修炼学识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经常看书和不看书的人,究竟有什么区别?” 其中有一个高赞的回答: 小说读多了,你会看到各种跌宕起伏的人生,以后无论面对什么事,都是内心曾经体验过的桥段; 社会学读多了,你会发现那些司空见惯的事情都其来有自,你只是系统的一份子,轻若浮萍。 一个人读的书里,藏着他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以及形成的思考和判断。 其实,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翻盘的,不在于你是否站在父辈的肩膀上,而在于你自身的知识储备与文化底蕴,是否足够支撑着你一直向上走。 读书,就是在为自己的人生寻找另一种可能,发现更多种不同的活法。 4 以勤养财 有句古话说:“人勤,穷不久;人懒,富不长。” 一个人踏实肯干,不怕吃苦,不怕受累,就能逐渐摆脱贫困。 一个人手懒心散,什么也不干,什么也不做,只会坐吃山空。 晚清名臣曾国藩,把“勤”字,当作兴家立业的根本。他曾在给次子曾纪鸿的家信中写道: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习惯懒惰。 ... 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曾家世代以此为训,为家族兴旺培养了勤勉的好家风。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趁年富力强时,多挣一分钱,就多一分生活的底气;多一分储蓄,就多一分选择的权利。 5 以静养心 老子曾言:“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当你静下来时,世界才会变得明朗,内心才会感到平和。 好的人生,需要静下来,时时去观察自己。 任周遭车马喧嚣,你自有“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事忘”的淡定。 任岁月不堪回首,你自有“虎啸龙吟凌云志,落花流水平常心”的洒然。 任世事跌宕起伏,你自有“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
知足常乐中国文字中有那么多表达快乐心情的词语:欢喜、欢乐、欢 知足常乐 中国文字中有那么多表达快乐心情的词语:欢喜、欢乐、欢欣,在英文中只有一个happy。是中国人特别乐观的缘故吗? 中国文化中有一种世俗的乐观态度,如知足常乐。记得第一次在一座汉白玉的牌楼上看到“知足常乐”四个大字,心中是很震撼的,记忆中依稀是在五台山。当时很年轻,踌躇满志、锐意进取,猛然间见到“知足常乐”四个字,觉得怎么那么老气横秋,一点儿都不励志。年岁渐长,才渐渐体会到这四个字当中所包含的坦然、透彻。 人的努力是没有止境的,所有的成功都是相对的,说白了,无论你做得多好,还有人比你做得更好;无论你有多大才华,还有人比你更有才华;无论你多么成功,还有人比你更加成功。所以如果不知足,就只能累死,而且永远不会快乐。知足常乐表达了一种安于相对不求绝对的生活态度,尽人事以听天命,对于无论如何努力也得不到的东西,对于无论如何努力也达不到的境界,取一种不强求的态度,这样才能安心、从容、快乐。 知足常乐既然能够成为俗语,它就是一种民间智慧。它是对比较不成功的人的心灵抚慰,是对比较成功的人泼点儿冷水,让他们知道自己的限度。能够知道自己的限度以及自己在人群中的位置,是人能够获得快乐的前提。能够知道自己生命的限度以及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是人能够得到一点儿快乐的大前提。而人只要凝神往深里想一想,存在其实只能是很悲苦的、很短暂的,哪里有什么快乐可言?
大雪节气:银装素裹,万山积玉从前民间人格化的二十四节气神,有 大雪节气:银装素裹,万山积玉 从前民间人格化的二十四节气神,有人画的小雪神,是一个手持长矛的传令兵,长矛上挂着一面旗,叫做“招雪旗”,仿佛是由传令兵来下达开始降雪的军令。大雪神,还是个传令兵,但不是长矛上挂着招雪旗,而是手里使劲摇晃着招雪旗。 从这个细节的差异可以看得出来,人们的意念中,小雪节气是开始下雪,大雪节气是频繁下雪。 而且降水的形态变得更单纯,不再是雨雪交替或者雨雪混杂,也更容易形成积雪了。 有了积雪,才有银装素裹的景色,才有万山积玉的意境。 所以小雪、大雪两个节气,主要比的不是降水量之多寡,而是积雪之有无。根据测算,1000克雪水当中,含氮化物7.5克,大约是普通雨水的五倍,所以下一场雪便相当于施了一次氮肥。而且雪是慢慢融化,缓缓渗入,其滋润作用更温和,也更持久。 尚未融化的积雪,相当于为越冬作物盖了一层被子,“冬天雪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雪不仅是肥,是被,还是完全无公害的生态农药。“大雪半融加一冰,明年虫害一扫空。” 当然,各种动物对于下雪,有着完全不同的好恶。谚语说:“落雪狗欢喜, 麻雀一肚气。” 狗为什么喜欢下雪呢? 据说是因为雪掩盖了其他狗狗的气味,它忽然发现了一片无主儿的“新大陆”,于是在雪地里开疆扩土,满地撒欢儿。 麻雀为什么不喜欢下雪呢? 因为一下雪,“粮食”就都被“雪藏”了,雪倒是管够儿吃,可不顶饱啊! 其实冬天里下一场雪并不容易。降雪,像是冷暖空气的约会。 如果只有冷空气孤独地来,那只是风一阵;如果只有暖空气寂寞地等,那只是雾一场。 有的时候,好不容易在“老地方”成功约会,可惜约会地点温度太高了,本来可以浪漫地下场雪,但最终却变成了一场不浪漫的雨。 每到冬天,就有南方北方关于如何取暖的段子。 说北方虽然外面的世界天寒地冻,但一进家门就像到了春天,在家里穿着背心儿,一边看着雪一边吃着雪糕,偶尔还得开开窗感受寒气,提神醒脑。而南方的冬天经常是湿冷的雨雪盛行,南方的朋友是蜷缩在厚厚的被窝里,戴着大帽子,焐着热水袋,还冻得瑟瑟发抖。 所以大家调侃说,冬天取暖,北方是靠暖气,而南方是靠一身正气! 说北方的冷是物理攻击,干冷,冷皮;南方的冷是魔法攻击,湿冷,冻骨。 希望白雪和蓝天是我们冬日时光的陪伴者,人们关于岁月的记忆是雪白的或者蔚蓝的。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