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喜欢国安 最喜欢国安
关注数: 39 粉丝数: 1,182 发帖数: 29,721 关注贴吧数: 86
印尼扒祖坟式的反向归化能成为救命稻草吗? 众所周知,曾经最爱搞这一套的是非洲,有的非球队参加世界杯,队内居然有三分之二欧洲人。但事实上非洲球队在世界大赛上的表现,整体来说并不算好。 近年来亚洲球队也玩起来了,以印尼为典型,近3亿人口的大国,20来个欧洲人了,以扒祖坟的方式,生拉硬拽了20几个欧洲人,水平也是良莠不齐,有的身价不菲,也有的身价还不到50万欧,比中国国脚强不到哪儿去。他们共同的特点,几乎都是扒祖坟式的反向归化,寻找人家上两辈人中有没有带点血缘关系的姥爷姥姥,或者爷爷奶奶,然后迫不及待弄过去。 靠这个能把一国足球水平提高上去吗?我觉得挺扯的。哪怕他们来自欧洲,可那样的人对入籍国家能有多少归属感?世界大赛上能有多少国家荣誉感吗? 也有人说足球强国也玩归化啊,比如德国的诺伊维尔、卡考,葡萄牙的佩佩、德科,意大利的卡莫拉内西,西班牙的科斯塔等等,可人家都是在该国效力多年,而后入籍,至少在归属感、文化认同这些方面,比扒祖坟硬拉去的要靠谱吧?而且人家没耽误自己的人才培养,归化只是一个补充,而不是说把归化当作救命稻草。 总而言之,世界上至今也没有哪一个国家的足球是靠着归化成功的,一定要弄也应该是正向归化,想依靠扒祖坟式的反向归化球员打天下,实在太扯了。
现在这物价,就从吃、喝、烟酒算算现在的生活成本 我最近早点固定搭配是公司附近紫光园的羊杂汤+油饼+茶鸡蛋,美团买那个神券膨胀后,付费20元左右。 中午晚上基本也是外卖解决,精打细算的,满减及神券之类都用上后,一餐30-40元吧。 一天下来吃饭就算100元。 酒是我这底商旁边的小店里买,红星扁二无论43或56的都是7块钱一个,每天喝四个28元,也有时候买玻汾之类等量代替,就更贵了。不吃饭时候,我喝啤酒,按500ml算一天喝7,8个吧,有时候为省点钱,趁我爸不在家,去他那儿偷些来。 白酒+啤酒一天大概80元左右。 烟的话,我自己抽的便宜,这两年我在公司抽的是18元的花贵或者26元的中南还蓝莓爆珠,但是这种烟出门拿不出手,还得备着别的,就是大苏或者硬中华之类40几元一包的吧。 一个月下来烟大概在1000-1200左右。 茶的话,倒是不用花钱,我爸退休以后仍然常年有人送茶,我也不挑剔,这一块的钱就不算在内了。 总之,吃饭加上烟酒,一个月打底6千多吧,这个还没包括比如发小老同学什么的找我来玩,那出去吃一顿至少几百块钱起步,毫不夸张啊,现在这个物价,比如吃烧烤,一串大腰子都是2,30吧,吃涮肉的话,只要肉还划算些,再涮点素菜那简直坑死人。 关键这一块开销,算来算去好像也没什么奢侈的东西吧?
郭嘉璇这个事情,录像视频有什么意义吗 那个视频,我就看了一遍,感觉就是个意外,而且实话也不忍再看多遍。 这些天看一些吧友发言,有的是在围绕家属要不要去闹这那。 其实我想说,无论视频也好,家属怎样也好,这个并不是关键,真正要反思的是,如何保障运动员的安全。 继而我想到了两个事情。 第一个,十多年前沈指带队时候,咱们从韩国联赛引进的中后卫穆萨,当时的报道,先是说穆萨性格很好,抱着个录音机还是什么,一路挤着坐在小汽车后面,再就是后面训练比赛中,当时穆萨还没有保险呢,但是场上很投入,敢于做铲球等动作。但当时网络上只记得有人称赞穆萨的职业精神,没有人提及运动员的保险问题,那么当时穆萨要是伤了怎么办,打一起涉外的诉讼官司? 第二个,也是十多年前,因为我关注搏击项目,当时有一个比赛,上官鹏飞VS.崔非,上官被击中后脑,再后面经过一些时日的抢救,最终还是不幸离世了。结果当年很多搏击比赛都被叫停。 说回小郭这个事情,这个不要纠结于球场之上,无论足球、搏击,包括体操等等,很多运动项目,本身就是高危险的,那么,是不是应该把无论训练还是各种比赛,运动员可能发生的意外考虑到,万一发生了意外,得有一份足够赔偿运动员及家属的保险吧? 小郭是为了什么去拉练?如果取得了成绩,有一些部门一些人是不是能捞到正绩?那么反过来说,保险呢?保险也是一种投入吧,只想要产出,不愿意投入吗?
今儿给大家讲讲我当年跟老师抬杠的故事 那个年代还没有“杠精”这词儿,但有些老师不太喜欢我,觉得我爱抬杠。 比如,有次课上,老师讲一个人哪怕力气再大,也不能揪着头发把自己提起来。我举手说我行。老师说那你上前面来给大家表演一个。我没什么好怕的啊,大步流星走上去,站在讲台边上,揪着自己头发跳,把老师给气的啊。 还有一次,老师讲固液气三态,讲到液态时候,说液态是会怎么变形流动之类,我又举手了,我说人类生活在陆地上,您说这陆地是不是液体呢?老师莫名其妙啊,说陆地怎么会是液体?我说人的一生太短暂了,所以您才不觉得,但要是以造物主的视角看地球,亿万年下来,大陆板块漂移,不就是陆地在流动吗?老师说你坐下吧!奇谈怪论!一派胡言! 再一次,不是读书时候,我已经工作了,在天津那边拜访一位老阿訇,老爷子跟我聊了很久,包括小时候学经多么苦,然后哪年挂帐子,再后面哪年又当了工人,一直到八几年又当回阿訇了,还说他的爸爸还有把把都是阿訇,他爸爸还是一位挺出名的经学家。神聊了一通,我随口一个问题给他问住了,因为我接触过很多老阿訇基本上从小都是经堂教育,就没学过什么文化,我就问他:您说,要是在北极或者南极圈内,拉马丹刚好赶在极昼,咱什么时候才能吃喝啊?老爷子一下没听懂,他除了朝哈志就没出过国啊,我就耐心给他讲了一遍,什么是南北极圈,什么是极昼极夜, 他终于听懂了,可是回答不上来,在那儿念叨着说是啊,这个怎么办呢,那咱也不能渴死饿死是吧。。。
说说什么叫做花容失色 今儿给大家说说当年带个外地朋友吃包子的经历。 那姑娘潮汕人,在老家做医美的。曾经我去过她那里,还请我吃过饭。 后来有年她一家四口来北京旅游,她和爸妈还有她刚上初中的弟弟。 其中的一天,她爸妈带着她弟弟三个人去爬长城,她没兴趣而且说怕晒,懒得去,就跟家里说单独行动一天见见朋友,于是我陪她逛了一天,也没去景点,就是逛街。 将近中午时候,我想了个主意,主要是她老拿着那么个劲儿,她是那种说话慢条斯理的,吃饭也小口小口吃,看着就费劲。 于是我找了一家羊肉泡馍馆子,她还问我为什么不去吃北京菜,我说晚上咱吃北京菜,中午先跟这儿凑合吃。 我给自己点了一大碗泡馍,给她点的灌汤包,我一边剥着糖蒜,一边教她怎么吃包子。 我给她说:这个包子,千万不能夹破了,你把嘴张大,包子要完整地放到嘴里,不然就不好吃了。 她一脸狐疑看着我。 我说你别多想,照着我说的吃就对了~ 然后,好玩儿的事情来了,包子里的汤汁烫她嘴了,一下全吐出来了,张着嘴伸着舌头直吸凉气! 当时给我乐的啊,我说你干嘛?哈哧哈哧的,什么毛病? 她说你吃一个我看! 我说行啊,然后夹了个汤包正常吃。 她说不对,你像你刚才说的那样吃! 我说那不行,这个包子,男女吃法是不同的,刚刚教给你的是女士的吃法~ 结果给她气得直翻白眼儿!
近些年的限薪令就是破坏公平竞争的毒瘤 请不要看个标题就忙着喷我。且等我把这个事情的内在逻辑说一下。 职业足球的根本是什么?是经营。 竞技体育的本质又是什么?是成绩。 足协的责任就是通过合理的规则制订,让俱乐部在健康的财政状况下稳定运营,在公平的环境下展开竞争。 可是限薪令造成的状况是什么呢,未来青训搞得好的球队,不能通过卖人来提升实力。 青训是为了什么啊,一方面是补充自己队伍,更重要的是,通过球员交易来优化提升自己的阵容。 假设说,某支球队培养出了一个优秀的本土球员,卖到海外赚了3000万欧,那么从公平竞争的角度讲,就应该允许他把这笔钱用作无论是引援还是薪金预算,这钱是人家赚的,想怎么花那是人家的自己事情。相反,一支球队青训搞得不好,连年亏损,超过一定限度,那就限制他引援。 也就是说,要限的不是球员的薪金,而是重视球队的盈亏,在球队总的收支平衡上加以限制约束。 当然了,中国球队想要盈利,那是不可能的,但可以这样,比如规定一支球队在连续三个赛季内,总的亏损不能超过多少亿,这样加以限制,他要是有本事青训培养出好球员卖了钱,或者通过球员交易赚了钱,那他爱怎么花就怎么花。而如果不懂经营,也搞不好青训,亏损超限了,直接限制他引援。 如果从当年就这样搞,能出现恒大那样的球队吗?能出现无节制攀比砸钱吗?能出现本土球员动辄一千甚至几千万身价吗?
男性同女性睡眠时间是不是不一样 先说我个人觉得是女性睡眠时间更长。 举两个例子: 例一 和我玩游戏玩得最多的一个人,刚认识时候她还读大一呢,只要她上午没课,就能睡到下午,就这样的作息一直持续到她实习,才正常起床。我们夜里玩游戏,或者连麦共享屏幕看片,从来都是她先睡着,一个电影没看完呢,我还得记下看到多少分多少秒,这个体验就不好,看电影有一个情绪的调动吧,一个连贯性,第二天再继续看,就不是那感觉了。 例二 我才结婚时候,发现我太太周末不起床,能赖在床上到下午甚至傍晚,除了上厕所之外,她可以一天不离开床,连饭都不吃。 一开始我以为她生病了,后来发现不是,就是单纯的赖床上不起。 我捏她的鼻子,她的嘴就张开,然后一下醒了,拉被子蒙住头,我绕到床尾,想拽她的脚,她把腿蜷起来,最后我没辙了,走到床侧面,掀她床,我心想她轱辘下去了还赖着不起?结果那么一个寸劲儿,把我腰伤着了,她也没轱辘下去,自己滑下去的,起来还跟我争辩。。我说我碰你了吗?是我给你推下去的吗?你不是自己滑下去的吗!黎明即起,洒扫庭除,你还人大的硕士呢,这都不懂吗?但是她不赞同啊,她认为她从床上掉下去,是因为我,我说这个我不认,我碰你了吗?你滑下去那是因为引力,你去怨牛顿啊!
现在这个社会,以貌取人还是挺普遍的。 刚中午吃饭和我这老员工聊到一件陈年往事。 当年我厂里要成立个新部门,腾了间屋,8张电脑桌,招人做一些简单的平面修图工作。 两个月左右时间招了7个,还差1个。 那次我兄弟来我办公室,他负责招聘,同时也是该部门的主管,跟我说:哥,人招着了,刚毕业的,齐刘海儿,模样还行,经济状况一般。 我问什么叫经济状况一般啊? 他说姑娘喷那香水闻着就是地摊货,嘴唇擦的也不是好口红,是那种学生用的便宜唇釉,穿的靴子看着也不像真皮的。。 我说你给我打住,我不听这些,你就说她会不会干吧。 兄弟说应该没问题,就是软件不会,不会咱交给她,之前几个不都教会了嘛。 我说先前你招了7个齐刘海儿,其中5个不会,这又来1不会的,你是要干嘛啊? 兄弟说把人带来让我先看看。 这里说一下我那时办公室布局,一间小屋子,靠墙放了个老式铁架子床,晚上是床,白天搬个方茶几上来就当桌子,我就坐床上办公。 当时天也冷,我披着军大衣,袖着手,盘腿儿窝在墙角等他带人来。 老远看人来了,我兄弟带着个姑娘一起有说有笑的,进了门,姑娘瞅见我,瞬间石化了一样,站住了,愣在那不过来。 我兄弟喊她说过来呀,这是我们老板。 我也招呼她说姑娘别怕,近前来,坐这儿~ 姑娘怯生生走过来坐在床另一边了。 然后我大略看了一遍她简历,具体哪个学校什么专业我早忘了,名字还记得,叫武蒙蒙。 我说没什么问题,就是你这名字怎么念啊,我不会念。 姑娘一脸愕然说您真不会念? 我说:这个武字我自然认的,可后面这个,是多音字啊,可以读mēng,坑蒙拐骗的mēng,也可以读měng,内蒙古的měng,那你叫武mēng mēng?武měng mēng?还是武mēng měng,还是什么? 姑娘扑哧一下乐了,说méng!二声méng! 我说:对嘛,你说出来,咱这不就落实了嘛。 再后面她在我那里干了三年多,直到要结婚了才离职回河北老家。其间我还问过她,当初第一次见我害什么怕啊?她说看我光头,留着胡子,叼着烟,眼神儿阴冷,不像好人,以为自己进了贼窝了。。。
讲讲亲身经历过的乡下地方办丧事 前些年我岳母过世。之前已经病重了,等我坐飞机去到南方我太太老家,没赶上见最后一面。 到她家里时候,天已经擦黑,埋体停在堂屋,靠墙边支了块板子放在上面。 我大舅哥两口子披麻戴孝跪在地上,我也不了解人家习俗,所以预先还教了我怎样跪下磕头,我大舅哥两口子给我还礼,我再把人搀起来,就是这样一套流程,但凡有亲友上门,他们两口子就跪下这样来一遍。 待到头半夜,她家里人开车把我送去镇上一个宾馆住下。 第二天再接我过去,好家伙,家门口搭起个演出的台子,就有点像早年间的戏台,但不是唱戏,主要是唱歌,有主持人,一个演出班子,翻来覆去那几个演员,实话演出水准不怎么样。然后最关键是,院里到院外,一大堆人吃吃喝喝,很多还有说有笑,就没有一点肃穆的气氛。 如此这般一直折腾到晚上,又来个军鼓队,和之前的演出班子轮番表演。宾客仍然是吃吃喝喝,嘻嘻哈哈。她家里人轮流在堂屋守着烧纸,埋体也还停在堂屋,院外放了口黑漆棺木。 就这样到了第几天来着,具体忘了几天,早上我太太去镇上宾馆接我,说是去火化,我说咱这不是埋吗,棺木都放在那儿了,她说不是,先火化,然后套棺再葬。 到了村里,拉埋体的车已经停在那儿,不需要自家人抬,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我和我太太一路上就坐在拉埋体车里面。火葬场里等了得俩多小时,担架把一具人型的骨灰抬出来了,我不知道是烧完就那样,还是重新摆放回人型,但就是一下子给人的刺激很大。然后还是之前拉埋体那辆车,一路又拉回了村,到家以后把骨灰装棺。 转天该下葬了,之前我知道她家坟地不远,就是家后面上坡上,然而这事儿我想简单了。天不亮家里就起火做饭,她那边吃的我也不吃,单有个小锅给我单炒了一盘鸡蛋。 吃过饭以后送葬正式开始,按照当地风俗,女婿走在最前面,让我抱着一根很粗很高的竹子挑着个幡儿。抬轿子的有两班人轮换,每走一小段,轿子落地,我太太和她哥转身跪下磕头,再抬棺继续走,之前晚上演出那个军鼓队也去了,一路吹吹打打。原本坟地就在她家后面山坡上,结果硬是围着村子周边绕了一大圈,棺木入土已经中午了,那天还刮大风,我举着那个幡儿,兜着风,格外沉,一上午给我累的啊。 后面当天下午赶去市里机场,飞回北京已经是晚上了。 为避免争议,我太太家具体什么地方我不细说,但就这事儿至今印象深刻。就比如先烧再装棺然后入土这个形式,其实按说白布单子一裹然后埋呗,或者装棺再埋我也见过,再或者火葬那就是骨灰匣子然后埋。但先烧再装棺的真是头回见。 再就是一连几天都是吃吃喝喝,嘻嘻哈哈,要不知道的还以为办喜事儿呢,这么说吧除了我太太、我大舅哥,还有我岳母的亲妹妹,之外我就没见谁是真哭。。
现在开店铺的卫生间一般都外借吗? 我平时上班这是个临街的底商,一整排都是商铺嘛,隔壁是个洗车房,平时到隔壁洗车的客人会有来借卫生间的,基本都是女士,可能是嫌隔壁卫生间脏。 今儿上午又有个小姑娘来借卫生间,不是洗车的,旁边商铺几乎都外地人没回来呢。 当时我不太愿意,主要是我头一天晚上赶工作住这了,早上晨练过后洗完澡,地还都湿的呢,那瓷砖不防滑,我自己都摔过。 我就说:你往南走到路口,然后左转奔东,到了十字路口再过马路往南,过两个口,右手边有个公共卫生间,4,5百米吧。 她说太远了,你这不行吗?我说那你进来吧。 我就提了个墩布,带她去店后面,到卫生间门口我说你先站一下,我把地擦干了,她说不行不行她憋不住了,进来拽着我胳膊把我往外推,然后关上门,后面就听里面扑通一声。。。。 这时候我能怎么办,敲门儿问问?那多尴尬。而且当时店里就我一人,大门开着呢,外地员工还没回来,我就又到前面来了。 过了几分钟,姑娘出来了,我说你刚摔着了吧,有没有问题啊?她说没事,多谢你啊,就走了。走路那姿势明显别别扭扭,倒也不是一瘸一拐,就是看着有些艰难,估计那一下摔挺疼的。。 也是万幸,她穿得多,大长羽绒服,没摔坏了,这要真摔出个好歹来,搞不好我得吃官司。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