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时宜
不用关注
关注数: 7 粉丝数: 717 发帖数: 2,662 关注贴吧数: 3
男生到底在想什么? 半夜刷到一个抖音,评论区让我停下来思考:关于男生我是有过去经验带来的错误认知(一方面拓展我的视野 一方面让我反思自己 给我灵魂一击 虽然我知道人分类别 但是男生我真的太不了解),觉得他们外貌协会(长的丑就攻击 立马对你失去兴趣 不真诚), 没有思想(无法深度交流) ,低俗(看美女视频) ,没有礼貌(冒犯人),脾气不好(会在亲密关系里见得多 ,刚开始暴露少),不会听人建议,没有情绪价值,没有情商,不能共情,说话不委婉,没有耐心等等等等……短视频也在发布男生多不好 评论区也是 破坏力的影响比积极影响多了去了(坏事传千里依然适用)。 上面这些人确实有,可我更渴望与之相反的男生,怎么有点劣币驱逐良币的感觉了,有个视频的谩骂声很大,甚至有男生私信我骂我家人,唉,我说不出那种话。现在理解的是具有攻击性的人应该收到的爱意很少,他们容易愤怒,生活在打骂的压抑环境吧。但是竟然有男生可以理解我的处境,理解不是所有人都懂人情世故,只有他在好好和我说话,真诚的提供建设性的建议,其实挺想和他交朋友的,但是因为谩骂声太大,删了视频。很多人容忍不了我那时的笨和愚钝,他们也不会听我的意思。果然人是会挑自己想听的,自己的经验,为主,想的再深点,他们或许活在不允许犯错的环境里面,指责嫌弃别人笨的人本质是带有一种优越感的 低容忍模糊性:他们对不确定性和理解差异的容忍度较低,期望所有人都以相同速度和方式理解事物- 防御机制:通过贬低他人来保护自己可能存在的脆弱自尊或不安感 共情能力缺乏:难以站在他人角度理解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学习节奏 固定思维模式:认为能力是天生固定的,而非可以通过努力和发展 为什么他们无法理解差异 你提到的几个原因都非常准确: 1. 完美主义倾向:确实,许多嫌弃他人笨的人内心有着严格的完美标准,不仅对自己,也对他人。这种完美主义往往源于早期经历。 2. 成长环境因素:在经常被批评、责备的环境中长大的人,更容易内化这种批评模式。他们可能曾经因为“不够聪明”而受到指责,现在将这种模式投射到他人身上。 3. 认知僵化:他们可能缺乏“元认知”能力——即思考自己思考过程的能力,无法理解不同人的认知方式和速度天然存在差异。 4. 安全感缺乏:通过建立“智力优越”的位置,他们获得一种暂时的安全感和控制感。 对于那些说话尖锐、缺乏宽容的人,他们内心往往也是受伤的。正如你敏锐指出的,“内心无爱无宽容的人是说不出有爱宽容的话的”。这种缺乏可能源于他们自己从未体验过无条件的接纳和理解 看见评论,发觉男生也想谈恋爱啊,我一直觉得他们挺快乐,但是忘记了我的视角局限,一些情境我是没有“资格”看见的,先入为主不行。 反思自己为什么应激,过去的力量实在强大。 我想了解男生,可是我对于一些不怀好意的男生真的很敏感,察觉恶意,察觉“我以为的恶意”(创伤应激反应/边界预警),更是关闭沟通的门,严重让我不适我就会拉黑删除,很多男生会说我冷漠,我不觉得,因为你们的话题实在是无聊,没有价值的单一提问:吃饭没有等枯燥的内容,要么炫耀自己的外在价值,要么是“有条件的爱”,读了书发现这些都不是真正的爱,无了解,无好奇心,只有对容貌的迫切窥探,实在庸俗,就像有人问你怎么了 其实没有关心, 只是象征性的问候 ,毫无人性温度 其实在这里想说, 不必假装 ,大家可以感知(有时是时间问题)。大家明白说话温和 表情不好什么意,只是有些人不愿意离开(自卑 依赖 认识不到等原因) 对于男生有害怕也有渴望认识。我想这需要极强的辨认能力,看书以后,慢慢对另一半的画像有清晰的边界,不过还是被动等待吧,我也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或许更多还是不敢吧,或许是潜伏时间不够吧 认识一个对我感兴趣的男生。他说知音难觅,他说我们性格相似,起初不信,后来发现就是很像,其实有点惶恐,我真的有他说的那样厉害吗?他总是想要了解我 我惊叹于他的话语 他好似什么都能包容 有时候我也害怕自己会伤到他 我说我想写书, 写书的时候把他写进去,他说我要快点写,他想抱着我的书离世,我没想到他那么支持我,我还想把帮过我的人都写进书,让他们也“名垂千史”,写书的初衷就是为了抵抗死亡,不想什么都没有的走了。他们都是我走出自卑路上的导师,是他们温柔的接住我,不加批判的对我好,即使一些人已经联系很少了,感谢贴吧/抖音/现实/坏人让我认识他们,人无非是找一个倾听自己说话的人,追寻爱与被爱。 接受自己才能接受他人,爱自己才能爱他人 要把地面上的人看清楚,就要和地面保持距离 ——卡尔维诺 或许自己的一些认识本身就是“月晕效应”,总是要幻灭的,然后内省,启示,新的起点。吸引力法则总在发挥作用. 懂得才能理解
1 下一页